出县城向北行约莫数里,便到了临淮浮桥。
这临淮浮桥始建于洪武六年。因桥用船作为桥墩串联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称蜈蚣桥。由于蜈蚣惧鸡,便在桥的两岸各置石鸡一只,以镇此桥。
这临淮浮桥建成之后,便成为南北往来的重要途径。每日官府差役,旅人商贾,川流不息,漕运船只,晨启暮泊,千帆云集,鱼火炊烟,如同雾幛云墙,所以有“断虹垂百尺,横锁绝千寻”之称。
沈祥主仆两人行了有半个时辰,便到了那临淮浮桥。今日天气虽然阴沉沉的,但是这桥上桥下却仍旧是十分热闹。
淮河两岸,有不少的凉亭,供往来路人休息之用。沈祥的身子毕竟单薄,赶了半个时辰的路,也是极度乏困了。于是,主仆两人踏过浮桥,走向了对岸的一座亭子中。浮桥上过客如梭,不能让两人驻足。
那凉亭当中,有四五人,正在那里谈笑风生,想来是赶路久了有些累了,在这里休息。沈祥带着石头走入凉亭,对着点头微笑,然后便坐在了一个小角落里。
侧目看向身旁淮河,只见水波荡漾,千帆竞逐。“果真是美景。”沈祥不由的暗暗赞叹一声。
亭中的那些人对这两个少年也没当回事,依旧在那里谈天说地。从齐王暴毙讲到宣德皇帝巡边,又从南边黎朝建立讲到大太监郭敬镇守大同。
没多久,沈祥也被这些贩夫走徒的谈论吸引住了。这些人讲的都是宣德三年的事情,因为消息传递不太方便,所以一直到了今年才传到了凤阳。
沈祥虽说接收了这具身体主人以前的意识,对于这个世界并不算是陌生。但是以前的“沈祥”却是从小体弱多病,大多时间都是呆在床上养病,对于外界的了解何其之少。此时,能够从这些贩夫走徒之间获取一些关于这个时代的一些资料,对于沈祥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宣德年,这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年代对于沈祥来说。沈祥心中大悔,当年没有认真的学习历史,这个大明朝,沈祥能够记住的皇帝也就那寥寥数人罢了。对于这个宣德皇帝,沈祥还真的没什么印象。
不过当初的沈祥又怎会知道自己竟然会一觉回到大明朝呢?只能说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罢了。
沈祥静静的听着那些人谈讨,也不插话,不过心中却是越来越惊异。
都说大明朝厂卫恐怖,缇骑四出,天下震恐,怎这些百姓竟敢如此妄论军国大事,谈讨那些八卦。这却是沈祥不知,要知晓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天下芸芸众生之口,岂是想堵就能堵住的。若是锦衣卫天天为难这些人,那岂不是要累死他们。只要百姓不谈及一些私密要事,叛国辱国一类的东西,锦衣卫也是懒得理的。
“却说三宝太监正在准备第七次出海。”亭内有老叟说道。
“三宝太监!那不是郑和吗?”沈祥终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已经要第七次下西洋了。”沈祥终于判定出了自己所在的大致年月。
亭外忽然狂风大作,淮河中的水也翻起了浪。河两岸的农田中,麦子在风中摇摆,似碧浪。
“要下雨了!”亭中一个操着凤阳当地口音的汉子欣喜的叫道。“这都多长时间没下雨了,再不下场雨今年估计又没什么好收成。”
凤阳不是个多好的地方,沈祥依稀记得自己上学之时,在历史书上还看到一段凤阳花鼓的词,那词是这样写的:“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当然,这段词不是这个朝代就有的,肯定是后人编的。若是在大明朝敢唱这段凤阳花鼓,早就被锦衣卫带走了,辱骂太祖可是大罪啊。
据说,有明一朝,凤阳灾害连连,不是洪涝就是干旱。不过幸好这里是太祖皇帝故乡,洪武年的时候,太祖皇帝下旨免了凤阳的税收,要不然老百姓的生活可就难了。
根据自己脑中的记忆,这凤阳确实是好久没下过雨了。眼看那田中的麦子等不到秋收恐怕就要旱死了,老天却是突然来了一场这及时雨。
要说这凤阳紧挨着淮河,这河水充盈,怎么说也不会受到干旱的灾害啊。但是在明朝的时候,这淮河的水却是不能用来灌溉的。政府对于河道控制的可是相当严格。
这雨来的相当快,不一会,豆大的雨珠便从天空落了下来。
浮桥上的行人,有的急着赶路,冒雨跑了起来。有的显然没有什么重要事,都挤进了这亭子中。这本来还算是宽敞的亭子此时倒是拥挤了起来。
不过对于这些,沈祥倒是不怎么在意,人多热闹嘛。
这出来一番,沈祥心头的抑郁一扫而空。人啊,总是要活下去的不是嘛!沈祥不由得考虑起自己的未来了。在这大明朝,士农工商,士要排在第一位。可以看得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了。自己如今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自然要读书了。自己来到这个年代,没有其他什么的本领,如今看来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了。
沈祥想想自己今后也要读四书五经,吟诗词歌赋,做那八股文,不由的觉得好笑。不过没有办法,为了生活只能这样了。就算是考不了举人,弄个禀生做做也是不错的,起码能顾得上自己的温饱了,若是一生科举无望,也可做个私塾先生以度残生。不是每个人都会像穿越小说中写的那样,诸事皆顺,做大官,娶美娇娘。沈祥不求今后自己今后能够有多么的辉煌,只求能够安稳的度过一生罢了。
想到此处,不由得取出自己带来的那一本书来。书的名字叫做《明心宝鉴》,乃是一本蒙学启蒙读物。背熟了《三字经》《千字文》之后便要背这本书了。
这本书并没有《三字经》《龙文鞭影》这类书出名,放在前世沈祥根本就没听说过。但是如今在这大明朝,这可是一本相当重要的启蒙读物。
随意翻开一页,却是顺命篇,开篇便是写到:“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沈祥不由得苦笑,没想到天意冥冥,教导自己要顺从命运。
沈祥前十好歹也是本科生毕业,虽说在大学四年并没有学到什么,但是高中的积累还在,一些文言文还是看得明白的。
亭外,雨落不断。
亭内,专心看书。
突然的,这个场景十分和谐。慢慢的,沈祥的心神便完全沉寂在了《明心宝鉴》当中。亭内其他人嘈杂的谈论声似乎消失了,亭外的雨落声似乎也消失了。
石头护在沈祥的身旁,撑开油纸伞,担心雨水洒入亭中,打扰了沈祥读书。在石头看来,少爷能够认真读书便是好事。小少爷是沈家大院出名的神童,少爷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之前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才那样的。这两天看来,少爷的身子骨好多了,若是专心看书,肯定也能够考上个举人,到时候不光自己高兴,夫人也高兴。
石头见识毕竟少,进士之类的距离他太过遥远了,更别提那榜首状元之类的了。石头所知道最好的便是举人,老爷在世的时候也是举人出身。
石头就这样守候在沈祥的身旁,不知不觉中亭外的雨停了,亭中的过客也尽是散去了。
沈祥沉醉在这本《明心宝鉴》中,不知过了多久才醒悟了过来。当沈祥合上书本的时候才发现,这偌大的亭中竟只剩下了自己与石头两个人。
沈祥惊异,一本《明心宝鉴》竟然让自己如此沉浸,自己前世看到自己最喜欢看的小说时也没有这样。回味起书中所言,竟然历历在目,更是让沈祥惊诧不已。
“莫非自己能够过目不忘?”沈祥心中惊喜道。仔细的在脑中将《明心宝鉴》中的东西回忆了一遍,再翻开书本对照一番,果然一字不差。
“看来上天也没有亏待我,让我回到大明朝,也给了我一个过目不忘的本领。”沈祥心中感慨道。“今后科举做官,倒也是有希望了。”
石头看到沈祥合上了书本,连忙说道:“少爷,我们赶紧回去吧,天快要黑了,要不然夫人就着急了。”
沈祥看向亭外,果然天色阴沉了许多,浮桥上的旅人也少了许多。
“走吧。”沈祥将手中的《明心宝鉴》递给石头,戴上了一个斗笠,离开了亭子。
雨后的景色十分迷人,那浮桥之上,烟雾迷蒙,飘渺出尘,果然应了那浮桥烟锁的名字。
“这景色,在二十一世纪可是不多见啊。”沈祥心中感慨道。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无疑要破坏掉许多东西,这是无法避免的。有的时候,就是这么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
沈祥一袭青衫,头戴斗笠,缓缓而行,踏上浮桥,消失在了迷蒙的烟雾中。
石头紧跟其后,身影也没入其中。
PS:《明心宝鉴》这本书是明清时的启蒙读物,在当时是最流行的通俗读物,不过在中国却是失传了。在韩国,它是大长今最早的启蒙读本,大长今在与各地官衙的医女们一直接受医女训练的时候,学习的经典课开篇即是《明心宝鉴》。对此,我甚是叹息,这书不知为何在中国失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