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7500000013

第13章 中观学派的论典(2)

“一切法缘起”这一前提中,实已蕴含着“一切法性空”的结论。因为因缘生起万法,万法自也就无本体、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性空。这性空思想正是宇宙的如实相,也是最中正不偏的道理。所以《观四谛品》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中论》对那些执持着“实我”、“实法”的任何见解,都一概加以呵责。说实有、说实无,讲自性、讲他性,都是邪执,《中论》对之毫不保留地指斥。《观有无品》说:“若人见有无,见自性他性,如是则不见,佛法真实义。”对“一切法性空”,《中论》是以积极、肯定来命题,而不是如常人所误解的那种消极的、否定式的命题,《观四谛品》中很清楚地说:“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又说:“汝破一切法,诸因缘空义,则破于世俗,诸余所有法。……若有决定性,世间种种相,则不生不灭,常住而坏。”至于从伦理、行为方面说,如果否定了缘起性空之义,亦即否定一切现象不是缘起性空的,则其过失极大。因为如果一切现象不是缘起的,则一切因果报应、一切修行将不可能,亦变得毫无意义。故《观四谛品·颂文》说:“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若无有生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若诸法不空,无所罪福者,不空何以作?以其性定故。”“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诸,见苦集灭道。”一切法不具空性过失还不只如此,甚至连涅槃都成为虚语。《观涅槃品》说:“若诸法不空,则无生无灭;何断何所灭,而称为涅槃?”从上所述,大概可以了解《中论》所揭诸空又一大旨了。

《中论》开头之《观因缘品》中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这“八不偈”是龙树对各种各样的自性见之命题,所下的是正反双边否定。坚持说生说灭、说断说常,均隐含着对自性见的执著看法,都是错误的。所以龙树全以“不”字加否定。然而,若说龙树是扫除正反二边之边见,而“执持”中道,这也是不对的。因为不只正反二边之见解无自性,即是中道的见解亦必如此,也是不能固持执著的。所以,龙树虽然说一切法没有自性,但并不要人执著于一切法之空性。因为若如此执著,则亦将同样落入自性见的陷井之中而还不自觉。故《观行品》说:“大圣说法空,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所以,佛经上之说此说彼,是一种方便法门。真正的宇宙实相,是无法也不能在概念语言间加以执持的。因此,在开显诸法实相时,用“不”字来否定那些邪执,以反显隐藏在其背后的真实相,这是比较合适的法门,并不是什么诡辩。

《观法品》说:“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这段颂文所说,是对《观四谛品》所说的“依二谛说法”的另一种说明。《观四谛品》说:“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诸佛之说我、说无我,是方便权宜的设施,亦即依世俗谛所作的开示。在第一义谛里,所显示的是“诸法实相”,是“无我、无非我”的,是“心行言语断”的,是不落任何概念言诠中的。如果一定要用语言来诠释,也只能用否定的遮诠方式。因此那境界并不属于概念世界。那种境界是透过观而了悟的境界,并不在常人的思维构作范围里。

至于对涅槃与如来,龙树亦有所阐释。如前所说,涅槃也没实自体性,也只能用否定法而开显。《观涅槃品》说:“无得亦无至,不断亦不常,不生亦不灭,是说明涅槃。”“如佛经中说,断有断非有,是故知涅槃,非有亦非有。”至于涅槃的境界,并不是在另一个超世界的世界里。也不一定要到弥陀净土或者弥勒净土去才能证得。只要彻底了悟了缘起性空的八不中道,在这世间当下即可证果。这也就是“烦恼即菩提,世间即涅槃”的说法。故《观涅槃品》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涅槃如此,对悟入涅槃的如来,其道理亦与此相同。《观如来品》说:“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如来也无自性、无实体,与世间缘起法相同的。

《中论》的主要内容如此,故而得知龙树及其《中论》在佛教中的地位,应该是《般若经》大义的诠释者,《阿含经》深义的抉发者,缘起性空之中道正见的宣扬者。

龙树是印度佛教史上大乘佛教最重要的奠基人物。由于龙树,大乘佛教才奠造了坚固不摇的基础。但是,龙树如果没有《中论》一书,则龙树之历史地位将大为减低。可以这么说,龙树之学说是大乘佛学之核心,而《中论》则是龙树思想的核心。《中论》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由此可以推知。卷帙浩繁的《般若经》类经典,是大乘佛教之母,而《中论》一书则系《般若经》义理的最有力之护法。《中论》不只抉发《般若经》之“空”、“智”大义,而且驳斥一切不合缘生正观的学说。如果没有《中论》,虽然《般若》深义不一定就此湮没不彰,但是可以断言,中观大义必不能发展。原始佛教之三法印,是一切佛法的基石。这在《阿含经》中已经有了生动的解释。但经过部派佛教之阿毗达摩式的论述,有些部派走了样,有些部派则将原始佛法之生动、活泼的精神枝末化、范围化而使之僵化了。直到《中论》一出,把外道的还给外道,把小乘的还给小乘,洗清了一切不合三法印的邪执,终于使“无常”、“无我”、“缘起生空”之大义得到光大发扬。就“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而言,在大乘三大系主要论典中,最能符合这两大法印者,当以《中论》为第一。真常系的论典,其本体或佛性思想,颇受婆罗门教哲学的暗示,已不甚合乎“无常、无我”之法印。唯识系论典也“不能抹境相的缘起性,所以虽说境空而又立唯心的内境不空”。而《中论》一书,则本《般若经》、《阿含经》之“性空”、“无常”、“无我”之深理,直截地抉发缘生正观之中道实义。

(第三节)《中论》之重要注疏

《中论》自古以来即有不少的注释书,这是因为由于义理之深奥难解,又是一部对其他不同见解的驳论,大部分颂文都在做辩论式的推论与解释,而龙树又常有省略前径做结论的情形,所以就必须加以适当的注释。再由时代的演变,客观环境的不同,使龙树当时之某些不须说明即可了解的命题,到后代都非加以说明不可,而译文又往往未能完全表达原意,这也须疏注。《中论》又这么重要,所以现存的注疏很多,择要简介如下:

《中论》青目释 在中国佛教史上,《中论》的注释书,以青目释本流传最广。青目是中观学派印度之第四代祖,其注释是姚秦鸠摩罗什所译,书名即为《中论》。所以《中论》二字有二种意思,一是指龙树的《中论本颂》;二是指《中论本颂》的青目释本。本书为《中论》注释中最早译为中文者,罗什译笔甚美,文字简洁扼要;此释之论证叙述,颇能要言不烦,最合龙树原意。关于此释的缺点,僧叡评论为“乖阙烦重”。嘉祥吉藏大师解“乖阙烦重”是指:(1)长行释与偈意乖;(2)释偈不足而称为阙;(3)少言可以通文,而长行在重言,烦也是;(4)前章已明,后须更说,故称为重。昙影对青目释另有四点较具体的指责:(1)《因缘品》四缘立偈云:此偈为问,盖是青目伤巧处耳;(2)释四缘有广略,影师云:盖是青目勇于取类、劣于寻文;(3)《释业品》偈云:虽空不断,青目释云空无可断,此非释也;(4)《释邪见品》长行云:此中纷纭,为复彼助,复龙树自有偈释之。

僧叡、昙影都是罗什门下的弟子,从他们对青目释的评文看,罗什及其门下对青目的见解并不完全满意,尤其是对青目原书的文字更不满意。因此,在汉译时,释文曾经过罗什的一番剪裁。青目释对中国影响颇大。其他释本中,《般若灯论释》译于唐,《大乘中观释论》译于宋,都较青目释为晚出。而元魏时所译《顺中论》又仅二卷。这些释本价值虽高,影响甚微,这是青目释在中国所以能独霸《中论》学领域内的原因之一。《中论》青目释本在罗什师资中颇受重视;我国三论宗所依的《中论》,也是指青目释而言。天台宗开祖北齐慧文大师因读《中论》“众因缘生法”一偈而有所悟,终于肇天台理论这端绪;其所读之偈,即出青目释本。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青目释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顺中论》 是无著(约310-390)为《中论》所作的概论性义疏,全名为《顺中论义入大般若波罗蜜经初品法门》,全书二卷。元魏般若流支译。此译本将“龙树”一名改译为“龙胜”。因此题为“龙胜菩萨造,无著菩萨释”。

此书并非《中论》的逐句解释,只是选择《中论》一书中的某些重要义理加以阐释而已。所引的《中论》文也不多。因此其书只能供研究《中论》义理者之参考,而无法据此了解《中论》的全部义理。

本书作者无著,是印度瑜伽行学派的开创者,与其弟世亲同为法相唯识学之宗师。译者般若流支,南印度人,南北朝时抵达北魏,于538-539年间在邺城(今河南临漳县西)翻译经论十余部。太虚大师《法性空慧学概论》中,即将他误与菩提流支为一人。

《般若灯论释》 在汉译《中论》注释书中,字数最多的当为本书。本书作为清辩,并与其同门佛护并为中观学派之大系统的开祖,在印度佛教史上有极高之地位。译者为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中印度人。于唐贞观元年到长安,译有《宝星经》一部。于贞观四年译《般若灯论释》。据当时参与译事的慧颐说:“此土先有《中论》四卷,本偈大同,宾头卢伽(即青目)为其注解。晦其部执,学者昧焉。此论既兴,可为明镜。”可见当时翻译此书时,系由于对青目释译本未能满意。然而后代研究《中论》的学者,似皆不甚重视此书,迄至现代的中观学者,始重视此书的价值。与青目释译本相比,此书是比较难读的,其原因有二:(1)本书也是逐句解释颂文,但所用的都是因明式语句,所以较为难解。(2)译者的文笔,多半为直译,不如青目释译本简洁扼要。然而本书有不可忽略的价值:首先,本书之《中论》文,其译笔每与青目释不甚相同,若能两本对照,对龙树的原意必更能把握。其二,释文远较青目释为多,对于义理的阐释颇为详悉。其三,所释多用因明式语句陈述,就因明学的立场看,本释尤有价值。所以,若要研究《中论》原意,青目释译本与本书是都很重要。

《大乘中观释论》 本书是安慧为《中论》所作的释论,安慧是印度唯识学十大论师之一。南印度人。本书在宋朝时译为中文,是较为晚出的《中论颂》释书。据《字藏》所载,有九卷,卷首题名为“惟净等奉诏译”,而另九卷则题名为“法护等奉诏译”。据此而推测,大概本书是由惟净与法护两人分别主持翻译的。然印顺法师在《中观论讲记》中,说此论是“宋·施护译”的,不知所据何典?由于安慧是瑜伽行派学者,空有两宗的观点是颇不相容的,所以安慧的这部释论,并不受中观学者重视。本书对《中论》文的解释,详者颇详,而略者极略,亦是此书特色之一。近代学者曾认为,由于安慧此释的某些见解,不为中观学派学者所满意,因而引起了清辩的反驳,而开启了空有两宗的争论。尽管如此,从其书的文字上看,虽然间有唯识学的名词术语出现,但其阐释的义理基本态度,大体还是不偏颇的。

《十二门论》 本书为《中论》之纲要书,全一卷,龙树著,鸠摩罗什译于弘始十一年(409)。本书以立十二门发挥大乘空观,十二门为: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异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本书虽由二十六偈颂与注释组成,然其中有二偈援引《七十空性论》,有十七偈引用《中论》者,其余之偈颂与《中论》颇相似,故本论是否龙树所造,古来多有论说。我国吉藏为其作注疏,名《十二门论疏》,凡六卷或三卷。本书初设六科,释僧叡之《十二门论序》,六科为:标大宗、释题目、叙造论之意、赞论之功能、赞论之利益、作者谦让;次立玄谈五门,即:释名门、次第门、根本门、有无门、同异门;再分三章释本文。唐代法藏亦著有《十二门论宗致义记》,亦被称之为注释《十二门论》之佳作。本书言简意赅,先立玄谈十门,后以细科释论文。作者乃立于华严圆融无碍之立场作释,与吉藏所著《十二门论疏》相比较,此为其特色。本书与吉藏之论疏,古来称之为《十二门论》注释之双壁。

《入中论》 作者为印度中观学派月称大师,属佛护的应成派。他曾主持那烂陀寺,并为该寺之中观学教授。其最重要著作,为对龙树《中论》的注释,即《显句论》(一译为《明句论》)一书,为《中论》注释书中的仅存之梵文本。而《入中论》一书原亦仅存藏译本,本颂三二九偈,并有月称大师之自记。我国古来无人译过此书。先师爷法尊法师在重庆汉藏教理院时,由藏译再译为汉文,由五言、七言之偈颂体组成。1970年演培法师又对本书进行了注释出版,即《入中论颂讲记》。

《入中论》的内容,叙述中观具缘派之教义大纲,解释《中论》。月称在此书颂之中,有好几处都提到其书思想系来自龙树,如:“月称胜比丘,广集《中论》义,如圣教教授,宣说此论义。”“如是龙猛(即龙树)诸论中,随所安立今当说。”“出离龙猛论师道,更无寂灭正方便”等。从这些颂文中,可以看出本书与《中论》的关系。本书的结构乃根据《十地经》而来;前十品为十波罗蜜之解说,其后再加二品,则成十二品。本书除了开头的赞礼大悲心之外,大体依菩萨的十地而陆续宣说的。但在这“十地”中,主要部分则是第六品的“现前地”。该地的颂文占全书一半以上,而其他诸地所说,往往只用数语叙及而已。而且本书与《中论》义理之相关处,也全在“现前地”的颂文里,其他诸地所说,与《中论》并无直接关系。在“现前地”中,月称先广说般若功德,然后依次破斥各种不合中观的偏见。如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之四生说,以及离蕴及蕴我等各种对于“我”的邪执等,概在破斥之列。此外,并宣说世俗、胜义二谛之义理,开示各种空义。而且重要的结论,则系显示无所得的缘生空义。其中,还有一点颇为值得注意的,即月称用了很大的篇幅去破斥唯识学说,并且公然否定瑜伽行学派之阿赖耶识。由此亦可窥见印度空有二宗争执之一斑。本书为藏传佛教格鲁教派必读论典之一。

《百论》 龙树之后,其嫡传弟子提婆,虽然没有传下关于《中论》的注释书,但其代表作《百论》,则系本着《中论》之“破邪执、显空理”的宗旨而撰,可以说是《中论》思想的阐述作品。《百论》只有二卷,有婆薮开士的注释,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404)译出。其内容继承龙树《中论》之说,以大乘佛教之空、无我等义理,破斥数论、胜论等外道之执见,如胜论派谓诸法为一又为异,数论派谓因果为一而因中有果等。全书包括:舍罪福品、破神品、破一品、破异品、破情品、破尘品、破因中有果品、破常品、破空品等十品。各品之首均有五偈,而于各偈文之后,皆附有提婆所作之短文,以及婆薮开士随文所作之注释。

同类推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家族墓之谜

    耶稣是什么人?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耶稣这个人?这本惊世骇俗的书,不仅提供了耶稣存在的事证,甚至彻底改变了世人心目中所理解的耶稣。它记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调查,可以说是新近最。晾人的考古发现:在耶路撒冷陶比奥区出土的第一世纪犹太坟墓,埋葬的就是耶稣与他的家人——他的父亲、母亲、妻子,以及儿子……从墓中遗物一窥耶稣的生活、死亡,以及他与家属之间的关系,无疑让人兴奋不已。曾获艾美奖雅各布维奇和古生物学者佩雷格里诺系统而严谨地分析实物证据,与列为正典或伪经的《福音书》比对,建构了耶稣家族第一幅完整的画面。他究竟是什么人?本书将为你展现一个异于以往面貌全新的耶稣。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满船空载月明归

    满船空载月明归

    书精挑细选了或者有名或者有趣的禅诗,有些禅诗的创意、发想令人拍案叫绝!期望读者在诗偈文学语言中,在美的抚触里,悄悄被禅无声无息溜进你的心里。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1)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旅行之程I时间的闭环

    旅行之程I时间的闭环

    来到这里了,该做什么?什么才是对的?信息,科技,战争,异能。一切人都身处囚笼,一切信息都隐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这里,世界是混乱的还是规整的?一切都是巧合,或者是命中注定是命中注定?如果可以,我还是愿意过完一生的普通生活,可惜,事不如愿。
  • 云起风云录

    云起风云录

    云齐郡主穿成萧二姑娘后,前尘往事已成空,今生她从地狱归来,只想手刃仇敌,护得家人一世平安。但遇到季风之后,他突破了所有的防线,带她走出这场风暴。你走进我的世界里,千重风雪。将我从地狱里带出,万里长春。一个表面高冷的世子×真的很高冷的郡主
  • 老王到底是谁杀的

    老王到底是谁杀的

    我姓王,我没有死,多少就是有人说我被杀了!
  • 超神游戏者空间

    超神游戏者空间

    “杂鱼,亮血条吧!”原本属于妖魔乱舞世界NPC的他,与游戏空间的一群游戏者同归于尽,却意外回到少年时代,并获得游戏者烙印,更是得到了创建游戏空间的权限。猎人与猎物关系转换,他在自造空间里拉上“第四天灾”,踏上了一条征服诸天万界的道路。某敌人说,“这是tm就是一个骗子,老子再也不相信情报上说他比我弱了!”某游戏者,“我们空间的主宰,你也敢动?自己亮血条吧!”曾用名,我是大佬,手下全是天灾,我觉得他是一但却是五,运气平平无奇。
  • 炽热的黄土情

    炽热的黄土情

    作品里的故事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后期。故事讲述了大西北的一个小山村,在一位女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掀起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改革,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摒弃传统种植模式,改革创新,书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感人至深。人物塑造生动细腻,个性鲜明,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灵。
  • 这是他的挚爱

    这是他的挚爱

    “我喜欢我的白嘉笑,因为你有两个浅浅的小梨涡,笑起来特别好看。”“路垚,我会让你像我的名字一样,让白嘉给你一个家。”路垚是白嘉的希望,白嘉是路垚一生的挚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域纪

    域纪

    相传:这世间本无那浩瀚宇宙,有且仅有的是一片无边际的陆地,称其域。因一场战争,域湮灭,演化成一方全新世界,人类称其宇宙。经天道法则的运转,域再将再现。但对于地球上的人类来说,究竟是大时代的来临,亦或是灾难的开始?
  • 快穿之任务又完成了

    快穿之任务又完成了

    某集团公司:亲~找工作吗?苏西:啊~是的,你们怎么知……某集团公司:我们现在有一份薪酬高、福利好、工作时间自由的完美工作急缺人才,您愿意接受吗?苏西:我想……某集团公司:不说话就默认接受咯,立刻为您绑定系统……系统绑定已完成,恭喜您成为一名优秀的快穿任务员!祝您工作愉快~再见!看着忽然跳出的系统面板,苏西内心在咆哮:我不是!我没有!
  • 斯泊维特

    斯泊维特

    魔界的创始者第一任王路西法·林在群众眼中被谋害而下台,新任王野夷则一直以霸权行政。林在自己原本的贵族哥哥也是自己原本臣子府上隐藏时正是恋爱年龄,吵嚷哭闹的同时慢慢地不经意地重新开始接触政事,然而,接连的事情不停发生,*到底是怎样的王室背景,*所谓的斯泊维特究竟是什么意思,*爱情的背后又是什么,*一切的问题事件最终将指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