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怀义也确实有些小聪明,特别会讨武则天的欢心。他知道武则天特别想要代唐自立,于是就到处鼓吹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理应取代唐朝。他为武则天修明堂,耗费无数,最后修成的明堂美轮美奂,令人瞠目结舌。薛怀义如此讨好武则天,当然也得到了武则天的回报,武则天对薛怀义那真是宠爱有加。然而,薛怀义毕竟是个穷小子出身,虽然有些小聪明,却不懂得大道理。他仗着有武则天的宠爱,胡作非为,横行霸道,甚至连朝廷重臣都不放在眼里。起初武则天也不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胡闹。可是后来,薛怀义越闹越不成话。武则天后来男宠越来越多,宠爱一个叫做沈南璆的御医,薛怀义竟然因妒生恨,为了发泄,一把火烧掉了由他自己监督建造的明堂。这一下可闯了大祸:那明堂供奉的是弥勒佛,而弥勒佛是武则天代唐自立的理论依据,薛怀义烧了明堂,武则天怎能不勃然大怒?但是武则天一方面怕马上处理薛怀义会没有面子,让外人说她宠爱男宠,争风吃醋,闹出事来,一方面对薛怀义还念旧情,所以没有马上处置他。然而薛怀义破罐子破摔,继续倒行逆施,最后终于逼得武则天下定决心除掉他。没过多久,薛怀义就不明不白地死在宫中了。
武则天对沈南璆的宠爱并没有持续多久,后期她比较长期宠爱的,是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那是在武则天73岁的时候,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向武则天推荐了张昌宗,张昌宗又向武则天推荐了他的兄弟张易之。张氏兄弟二人都年轻英俊,皮肤白皙,精通侍寝之术,深得武则天的宠爱。两人都加官进爵,文武百官都要争相巴结,甚至连李唐皇族以及武氏家族的子弟,都要对他们大加奉承。
然而,张氏兄弟二人较之薛怀义更加危险。薛怀义不过是争风吃醋,胡作非为而已,张氏兄弟却有政治野心。他两人仗着武则天的宠爱,在文武百官之中挑选合适的人结为同党,谋求政治地位和权力。武则天起初并不察觉,后来张易之试图干预朝政,终于引起了武则天的警惕。应该说,武则天晚年虽然在男宠的问题上纵欲妄为,但是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其政治敏感度还是一直保持着的。她宠爱男宠有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许男宠干预朝政。只要不干预朝政,其他的荒唐事武则天基本上都能容忍,薛怀义横行霸道那么多年,武则天都一直容得下他。然而干预朝政却是武则天绝对不能接受的一件事,在这件事上触犯了她,就等于触碰了她的逆鳞,必定遭到她猛烈的反击。张氏兄弟就是如此,等到武则天认识到他们的危险之后,马上就给了他们点颜色看看,让他们知道这江山还是我武则天说了算的。然而,武则天并没有来得及处理张氏兄弟,因为另外一件大事忽然发生了,这就是神龙政变。
神龙元年,已经82岁的武则天病重,大臣崔玄、张柬之忠于李唐王朝,趁机发动政变,帮助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复辟。崔玄、张柬之等早就对祸乱朝政的张氏兄弟恨之入骨,政变成功之后,将张氏兄弟及其宗族一并铲除。张氏兄弟被酷刑处死,惨不忍睹。而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无力做出回应。当年之内,武则天先是退位成为太后,不久就驾崩了。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作为一个女人,选入后宫原本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屈服于命运,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能够将她解救出火坑的人——太子李治。等到李治成为唐高宗,她也顺理成章地得宠。应该说,武则天和李治还是有真感情的,但是武则天毕竟不是寻常女子,与李治的真挚感情并没有影响她对权力的渴望。登上皇位之后,她开始了宠爱男宠的感情生活,她和男宠之间的奇特关系,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但她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始终把握住了分寸,并没有让男宠干政、祸乱朝廷的事上演,即使是张氏兄弟,最终也没有掀起什么大的风浪。可以说,武则天一生的感情生活是传奇性的,令人唏嘘不已。
4.诗仙李太白的仕途迷梦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朝乃至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高,无人能望其项背,吸引了古今中外大批粉丝,“诗仙”之名,名不虚传。
然而,人们对于诗仙的作品知之甚详,都知道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力极其丰富,飘飘然有神仙之态,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李白也和一般的庸俗文人一样,想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甚至不惜为此四处求人引荐。
李白从小才华横溢,确实超凡脱俗。然而有才华的人往往恃才傲物,不可一世,李白也是如此,他不仅才高,脾气也大,心气也高。当时科举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国家选取人才,都是通过科举这个途径。然而李白却瞧不上科举考试,他觉得我这样的绝世天才,和那些庸人俗辈一起,在同一个考场里埋头苦干,比拼高低,那真是岂有此理!我这样的人才,就应该像诸葛亮一样,在家里坐着就有人求上门来,至不济也得通过达官贵人的关系,直接引荐到皇上面前去。以今天的标准来看,李白或许是觉得,自己参加高考实在是没有必要,完全可以通过保送途径直接晋级嘛。然而,李白虽然颇有才名,却始终没有人青睐,也没有人三顾茅庐来求他。于是他不得已,退而求其次,自己出门云游,想要以才情惊动世人。然而,他折腾了几年,大作确实写了不少,但是却始终没有人举荐他。情急之下,李白也免不了做些托人求官的事。当时有个姓韩的人到荆州做刺史,此人以慧眼识才闻名,很多人都通过他的引荐做了官,于是李白也找上了他。既然有求于人,那就不能过于狂妄,李白也懂得这个道理,只好写了篇文章去拍这人的马屁,就是《与韩荆州书》,其中说道:
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要说李白的才情确实不小,这马屁拍起来也有水平。李白在文章中也不忘大力推荐自己,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要说李白的才气确实很高,但如此不谦虚,明目张胆地自夸自赞,也很难让人接受。后来韩荆州有没有推荐他,不得而知,但李白那一段时间没有踏入仕途,倒是真的。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白四处推荐自己,终于有了成效。大诗人、同时也做了大官的贺知章十分赏识李白的诗情,将李白推荐给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也觉得李白的诗和文章确实写得才气纵横,于是又向哥哥唐玄宗推荐。这样一来,李白的才情终于上达天听了。唐玄宗看了李白的文章之后,大为高兴,觉得李白确实是个人才,于是下旨召李白进宫面圣。大诗人李白终于迎来了他梦想中“出将入相”的机会,这一年,李白42岁。为此,李白兴奋异常,作诗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欣喜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诗仙与唐玄宗的初次见面是非常成功的,玄宗欣赏李白的才情,亲自下殿迎接,还亲自动手为李白调制羹汤。而李白也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从此诗仙之名震动京城。唐玄宗让李白担任供奉翰林之职,这个官职级别没有多高,但是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李白初次入仕,能够得到这样的职位也很满意了,于是大家皆大欢喜。
然而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之中,隐患已经就此埋下。李白和唐玄宗两人相互之间看似和谐,但实际有很大的分歧。李白自认为有经世济民、建功立业的才华,吟诗作对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他想做官,是要做真正的大官,是要辅佐皇上经营天下。而唐玄宗喜爱李白,却只是喜爱他的诗情,是要李白每日里给他作诗,供他欣赏取乐,基本上是把李白当成一个娱乐明星看待。起初双方还处于蜜月期,矛盾不是很明显,时间久了,分歧自然显现出来。李白在供奉翰林的位子上做得久了,十分不耐烦,不知道皇上什么时候才真正用他参与国家大事,而唐玄宗根本就没有这个心思。李白越来越失望,再加上看到了一些朝廷的阴暗面,也变得越来越愤慨。李白一向好酒,本来进京之后收敛了一些,现在心情一郁闷,又犯了老毛病。他狂放不羁,时常在京中饮酒买醉,如果他只是个人行为也就罢了,偏偏因为饮酒还得罪了不少人。有一次他喝得酩酊大醉,唐玄宗正好要找他进宫作诗,他却根本起不了身。后来被人勉强架到宫中,仍是沉醉不醒。唐玄宗知道李白历来如此,倒也没有怪罪,只是等他醒了之后,命他立即作诗。李白斗酒诗百篇,作诗的事倒是难不住他,只不过刚刚醉酒醒来,身上十分不舒服,当着皇上的面就要把靴子脱掉,又不想自己动手,竟然把脚往唐玄宗最为宠爱的太监高力士面前一伸,让高力士帮他脱靴子。那高力士深受唐玄宗宠爱,朝中大臣都要拼命巴结,李白一个小小翰林,竟敢对他如此无礼,高力士怎能不气?然而皇上正用得着李白,高力士却又不敢发作,只好乖乖帮李白脱了靴子。高力士一时受辱,这仇算是和李白结下了。不久高力士就向杨贵妃进谗言,说李白在诗中讽刺杨贵妃,把杨贵妃比作汉朝祸乱宫廷的赵飞燕。杨贵妃一气之下,向唐玄宗要求赶走李白,唐玄宗虽然喜爱李白的诗,但也很厌恶李白的狂妄,于是顺水推舟,赏了李白一笔银子,打发他走了。李白的仕途迷梦,就此破碎。
李白风流倜傥,特立独行,是个性情中人。他纵酒狂歌,令高力士脱靴,甚至唐玄宗下旨召他进宫,他也敢作诗说“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醉中仙”。其实,艺术家本来就与常人不同,正因为他们有这种狂放的个性,才能创造出那些让人赞叹不已的美丽作品。正如梵高精神不正常,反而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巅峰;毕加索一生好色,从女人身上获取艺术灵感一样,李白的这些荒唐事深受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喜爱,人们都能够宽容、理解甚至欣赏、支持。但是,将这些文人作风带到官场当中,带到政治当中,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自古以来,文人从政似乎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屈原年少得志,当了大官,但是他的才华遭到嫉恨,他的治国措施也触犯了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最后惨遭流放,报国无门;杜甫屡试不中,空有一腔热血,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陶渊明受不了官场的黑暗和虚伪,终于辞去官职,宁可一辈子寄情田园之间;蒲松龄一辈子唯一的事业就是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愤懑之余才写了《聊斋志异》,作激愤之言,发泄不满……李白也是一样,他一心做官而没有做成,对他而言其实不是坏事。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李白真的做了大官,会是什么样子?他能收敛自己的文人习气吗?他能做到举重若轻,拿得起放得下吗?他能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吗?他能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具体政策措施有机地结合吗?恐怕这些他都做不到。李白作为一个想象力天马行空、时常有新奇幻想的浪漫诗人,哪里懂得政治斗争的复杂险恶?安禄山、高力士之流平庸俗气,毫无才情,但是高力士略施小计,就可以把李白排挤出朝廷。这还是高力士不屑于往死里害李白,如果真要和李白斗个你死我活,恐怕高力士出招更狠,李白会死得很惨。官场就是这样,平庸的安禄山、高力士他们吃得开,李白却吃不开。可惜李白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这个道理,直到晚年他还抱有当官的幻想,安史之乱期间,天下大乱,李白看不清政治形势,竟然作诗为永王造反制造舆论声势,最后仅仅被放逐,已经是够幸运的了。
中国历朝历代,为官之道无非几条:要么就是大忠大善,名垂青史,例如蜀汉的诸葛亮、唐朝的魏征、宋朝的文天祥;要不就是大智大勇,功成身退,好比吴国的孙武、越国的范蠡、汉朝的张良;要不就是大奸大恶,遗臭万年,好比秦朝的赵高、宋朝的秦桧、清朝的和砷。而这其中,又以大奸大恶最为普遍。俗话说无商不奸,其实商人的奸诈比起官场上的奸诈,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真正的大奸大恶之徒都是混官场的,官场环境中才真正是无官不奸。别的不说,就说和李白同时代的高力士、杨国忠、安禄山、李林甫等人,他们个个都是做官的好手,但人品之卑劣、手段之阴险、心计之深沉,哪里是李白所能料想得到的?但说一个李林甫,就留下了“口蜜腹剑”这样一个成语。李白这样清高孤傲的文人,想和他们斗,那真是送羊入虎口了。
纵观李白一生,寄情山水,问道求仙,仗剑行侠,吟诗作对,这才是他人生的主基调,他是一个渴望自由、追求自由的行吟诗人。如果真的让他进了官场,只会压抑磨灭他的才情,不会做出什么有功于江山社稷的功业来。那样的话,李白就变成了一个没有什么作为的官僚,只能湮没在历史之中,不朽的“诗仙”就不复存在了,这对唐朝,对整个中国的历史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幸好历史没有跟我们开这样的玩笑,终于还是让李白做了诗人。我们应该感谢历史,因为诗人李白,才是我们真正热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