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节是京都百姓的盛会,一般在中秋前夕举行,也有迎中秋的意思。
花灯节节目繁多,也有诸多诗文、猜谜等比赛,是许多文人雅士的最爱。
青歌并不是一个喜闹的人,却不知为何只要闲来无事,每年花灯节都会出来转悠,或许她在怀念故人,又或许她也想在灯火阑珊处遇一人。
锦笙瞧着青歌漫无目的地乱逛,走到一处卖面具的小贩那里,买了两个半银色面具,突然戴到青歌的脸上,遮住了她的鼻子以上部位,露出了她澄净的黑眸。
“哪买的面具?挺俊俏的。”青歌看着锦笙的模样,静静地说着:“眼光不错。”
“还行吧。”锦笙眉毛轻佻,嘴角上扬。
“诶,你看那里有诗文比赛,我们去看看”青歌毫无征兆地牵起锦笙的手往前走去,青歌速度极快地占好位置,转头想和锦笙说话时,却瞧见锦笙一直在看着什么,随着他的视线往下看去,青歌尴尬地抽回了手,“误会……误会……”
锦笙苦笑摇头,留恋着刚刚掌心的温度,却怎么也伸不出那只紧紧握着她手的手。
只听台上的一青衫长袍的中年男子说道:“今日是一年一度的花灯节,我家主人特在此举办诗文比赛,并且奉上尘公子的一副千雪图作为获胜奖励。”中年男子的言语让人群沸腾,个中不乏文人雅士,其中一人对中年男子说道:“真的是尘公子的真迹吗?”
中年男子点头说道:“自然。”
“好,那我上来。”那人说着信步走上台。随后又有三四人紧随而上。
“好,几位公子可在台上比拼,在下出题,台下的众位也可答题。”中年男子拿过侍者手中的画轴,打开后一排龙飞凤舞的文字呈现在众人视线中,中年男子说道:“第一场对诗,在下出上句,诸位对下句,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句工整。”
“先生请出题。”
“好,诸位听好了,在下的上句是:研墨提笔盈月前。”
台上一华服公子不假思索地对道:“娥影飘洒印容颜。”
“落絮飞花日又西?”
“踏青无侣草萋萋。”
台上激烈比拼着,台下锦笙与青歌说着话:“你可知这尘公子是何人?”
“你知?”青歌若有所思地看着台上的众人。
“略有了解,一直想要结识此人。”锦笙的话,让青歌颇有兴趣,饶有兴致地问道:“哦?此人何德何能能让你瞧上?”
“此人能文能武,江湖上对其众说不一。”锦笙不理会青歌的调侃,而是将自身的经历娓娓道来:“多年之前,我曾前往塞外会一友人,路遇风暴,曾与这尘公子有过一面之缘,可惜未来得及深交,他便离去。”
青歌在一旁沉吟不语,低头沉思。
片刻之后,只听得台上中年男子如此说道:“诸位不好意思,刚刚在下得到一消息,这场比试暂停,但为了不扫诸位兴致,只要有人能够吟出一首尘公子所爱之诗,便可获胜。”
中年男子话落,台上诸位文人雅士窃窃私语,均不知这尘公子所爱的诗词究竟是何。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窃窃私语的人群中,响起青歌轻柔的声音。
中年男子听到青歌吟出此诗,拍手叫好,说道:“诸位,尘公子所爱之诗正是这位姑娘所念的。那么,尘公子的真迹理应归这位姑娘所有。”中年男子说着让侍者将画拿上,而后恭敬的交到青歌手里,周围的人群中传来各种声音,羡慕赞赏各种声音不一。
唯独锦笙愣在原地许久未有反应,直到周围的人群散去,刚刚台上的那中年男子走下台来,对着青歌抱拳做了个请的手势:“姑娘,我家公子有请,请随我走一趟吧。”
“你家公子是何人?”锦笙拦在青歌的身前,懒洋洋的声音夹杂着淡淡寒意。
“公子安心,如若这位公子不放心,可随这位姑娘一同前往。”
青歌嘴角上扬,拍了拍锦笙的手,对着中年男子说道:“先生带路吧。”
“二位,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