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处于高挑战、高技巧的状态下,
且自觉十分专心、深富创造力、相当满意之时,
多半是在工作当中,而非闲暇时段。
一般而言,工作占去人类生活1/3的时间。它是一种很奇怪的经验,既为人营造专注、满足的时刻,给人骄傲及归属感,却又是大多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事。近来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有84%的男性及77%的女性认为,就算继承大笔的财富,生活无忧,往后仍将继续工作。
工作既然占去许多时间,影响意识也很深,便不容忽视其重要性,那么,要想改善生活品质,便得先查清其中疑点。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工作的演变史,以及至今仍影响人们心态及体验的矛盾工作价值观。
工作演进史
“工作”是近代历史的发展结果。12 000年前,当时集约型农业尚未出现,所谓的“工作”并不存在。在那之前的数百万年演化史中,男男女女只为自己或亲人的生存而忙碌,并不会替他人工作。对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而言,工作与生活是合为一体的。
西方古文明中的希腊、罗马哲学家表达了一般大众对工作的看法:人应竭尽所能地避免工作,无所事事才是崇高的美德。亚里士多德说过,只有不必工作的人才会快乐。罗马哲学家也认为:“靠薪资过活是卑贱的,不值得自由人去做……手工艺很卑贱,商业销售也是如此。”最理想的情形是:征服或购买一块沃土,再雇用员工去监督负责生产的农奴或契约工。
在罗马帝国时代,大约20%的成年男性无须工作,这群无所事事的人自认生命已达极致。到了共和时代,这项观念才有所改变,增加了若干实质内容,即统治阶级开始自愿从军或从事行政工作,一方面既协助社区,另一方面也拓展个人的潜能。但在闲散几个世纪之后,无所事事的阶级就从公共生活退出,让自己纵情于奢华享乐之中。
大约在500年前的欧洲,工作开始产生巨幅改变。200年前又出现一次大跃进,此后持续以飞快的速度转变,直至今日。
13世纪之前,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使用人力或畜力,只有水车一类的少数原始机械可减轻负担。此后,各种不同挡速的风车也逐渐出现,取代辗谷、挑水、为炼铁炉扇风等劳役。蒸汽引擎的发展及日后电力的开发,更进一步革新了人类转换能量及生活的方式。
各种科技的突破使工作不再被视为牛马即可胜任的纯粹体力劳动,而成为一种技术性及展现天分与创造力的活动。到了加尔文①时代,当时的人已十分看重“工作伦理”,因此,马克思日后才会颠覆传统的劳动价值观,主张唯有经由生产活动,才能了解人类的潜能。他的立场并未背离亚里士多德“空闲即自由”的主张,只不过,19世纪的工作似乎较游手好闲更加多彩多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民生富裕期,美国的大部分工作尽管索然无味,但大体上却为民众带来了舒适及安全感。许多人都认为,未来必会出现一个没有工作的新纪元,或者至少那时工作已转变成纯粹白领式的督导事务,一周仅需花费数小时。但没有多久,这个美丽梦想便告破灭,全球竞争让亚洲及南美的低薪人口进占劳动力市场,工作再次成为美国人的梦魇。渐渐地,当社会安全网面临松绑之时,对未来缺乏信心的大众不得不尽量工作。
因此,直至今日,人们对工作仍旧抱着爱恨交织、充满矛盾的态度,虽然知道工作是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但真正在工作时却又百般无奈。
工作中的两难情境
我们如何学会这种矛盾的工作态度?现代的年轻人又是如何学习成人生产工作所需的技能与纪律?这是很重要的问题,因为随着世代推移,工作逐渐变成模糊的概念,年轻人越来越不清楚自己以后可以做哪些工作,也不明白该如何准备。
过去在阿拉斯加、美拉尼西亚等渔猎社会,甚至今天的某些地区,儿童仍会自幼即参与父母的工作,此后循序渐进,终至和成人一样。
如今情况已全然改观。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询问了数千名美国青少年他们长大后希望从事哪些工作,结果见表3。
表3美国青少年期望的工作
针对3 891名美国青少年十大期望的工作的访问结果
职业 排名 占受访人数百分比(%)
医生 1 10
商人 2 7
律师 3 7
教师 4 7
运动员 5 6
工程师 6 5
护士 7 4
会计师 8 3
心理学家9 3
建筑师 10 3
其他 — 45
由表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想成为专业人士的比例比实际情况高出很多,如17%的人希望成为医师或律师。根据1990年的统计资料,这个数字较实际上医师及律师在劳动力市场所占的比例还高出15倍。此外,许多想成为职业运动员的青少年恐怕也要大失所望,因为他们高估自己的概率达500倍之多。尽管美国某些城市的非洲裔青年失业率高达50%,市区的少数族裔青少年期望拥有专门职业的比率仍不输给郊区富裕家庭的子女。
青少年之所以会对未来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人职业的快速变迁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他们远离工作机会,以致无缘认清成人的工作模式。
ESM结果显示,年轻人似乎很早就从长辈身上学会了这种对工作又爱又恨的矛盾态度。大约在10~11岁时,一般的社会模式便已在他们内心定型。一旦询问他们:现在做的事情比较像“工作”还是“娱乐”(或两者皆是、两者皆非),六年级的学生几乎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上学是“工作”,运动是“娱乐”。
有趣的是,只要被青少年认定为“工作”,他们通常都会说,此事关系自己的未来,需要十足的专注力,而且可激发高度自尊心。然而,在从事所谓的“工作”时,他们并不比平时快乐或有动机。另一方面,凡是他们认定的娱乐活动,虽然重要性较低、无须十分专注,但却往往令他们心情愉快、动机强烈。换言之,青春期末期的孩子已深具一种观念:工作是必需的但不愉快的,娱乐是愉快却无用处的。而且,这种观念还会随着他们进入高中而逐渐加强。
童年的态度会影响日后人生的体验与感受。不过,男女对家庭外的工作却有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传统男性的角色认同与自尊是建立在向外撷取资源以养活自己与家人的能力上,不论男性由工作所获得的满意度是部分天生还是全部来自后天文化的熏陶,由事实可以看出,各地的男性若无法扮演养家之人的角色,多少总觉得不对劲。另一方面,女性的自尊则建立在创造适宜子女成长、让成人感到舒适的身心环境之能力上。不管我们如何努力摆脱对性别的刻板印象,男女角色之别始终无法彻底抹除。10来岁的男孩儿仍然希望将来成为警察、消防员或工程师,现代的女孩儿虽然也希望从事医生、律师等职业,但她们希望成为家庭主妇、护士或教师的比例仍远高于男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