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in the rainbow can draw the line where the violet tint ends and the orange tint begins?Distinctly we see the difference of the colours,but where exactly does the one first blendingly enter into the other?So with sanity and insanity.
谁能画出彩虹中的那条线,画出紫罗兰色终止而橙色开始的那个地方?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那些颜色的差别,可是究竟是在什么地方,一种颜色开始融合进了另一种颜色?神志正常的人与神志失常者的区别也在于此。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葬礼上她为什么杀死了自己的姐姐
有一则故事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在参加母亲的葬礼时,见到了一个她素未谋面的帅气迷人的男子,她对他一见钟情,相信他就是她的灵魂伴侣。可是她忘了要他的电话号码,葬礼结束,她就再也找不到他了。几天后,她杀了她的姐姐。为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前请花点儿时间仔细想一想。这个女孩杀死姐姐的动机是什么?嫉妒?之后发现姐姐和男子上床了?好像都有可能,但都不是正确答案。显然,这个简单的测试是想看看你的思维方式是不是正常,是不是具有精神病态特质。你要把自己想成是个精神病态者,像他们那样想:因为她认为在姐姐的葬礼上,这个男子一定会再次出现。
如果你给出的就是这个答案,也不用担心。实际上,我也撒了个谎——这当然不能说明你的思维就是精神病态者的思维。
然而不幸的是,还有另一个问题。我让一些真正的精神病态者做了这个测试,其中有强奸犯、杀人犯、恋童癖和武装劫匪,猜猜结果如何?没有一个人往“再办一场葬礼”那方面想。恰恰相反,几乎所有人的想法都围绕着“是因感情问题而产生了纠纷”这个逻辑。
作为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世界顶尖的精神病态专家之一,斯科特·利林菲尔德(Scott Lilienfeld)说,成功的“精神病态者”更有可能在股市上有所斩获,大赚一笔,而不是在垃圾遍地的黑暗巷子里杀人。距离他办公室一两英里的地方有一家南方口味的油炸小店,我一边大啖鳄鱼卷,一边向他提出那个葬礼问题,然后问他,为什么我们会对这类问题兴奋不已?
“我认为这类故事吸引人之处就在于其简便性,”他说,“只需要通过问这个问题就能测试出某人的大脑是否具有精神病态的思维特质,并让我们认清这类人的思维,避免受到他们的伤害。然而,遗憾的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他的话很有道理。个性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仅仅通过一个一次性的室内游戏,不可能揭开其中的奥秘。事实上,该领域的专家们多年来已经数次论战,只是近些年,才休战握手言和。
属于你的人格坐标
人们研究人格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源于古希腊的“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年—前377年)。为了抵制“神赐疾病”的谬说,希波克拉底积极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的成因,提出了著名的“体液学说”。体液学说不仅是一种病理学说,而且是最早的气质与体质理论。他认为复杂的人体是由血液、黏液、黄胆、黑胆这四种体液组成的,四种体液在人体内的比例不同,形成了人的不同气质: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黏液质(见图2.1)。
在希波克拉底之后的2500年里,此项研究都没有取得太大进展。直到1952年,英国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Hans Eysenck)的加入才给希波克拉底的二维分类法注入了新的血液。根据详细的问卷分析和深入的临床访谈,艾森克认为人格有两个核心维度:内向与外向和神经质与稳定性(还有第三个,即神经质,主要特征为攻击性、冲动和以自我为中心,稍后会讲到)。这两个维度通过正交法表示出来,就完全囊括了希波克拉底最初提出来的经典的体液学说(见图2.2)。
胆汁质(焦虑、急躁)对应艾森克的神经质外向型;抑郁质(抑郁、内向)对应神经质内向型;多血质(温和、有活力)对应情绪稳定外向型;黏液质(平静、持重)对应情绪稳定内向型。如此看来,希波克拉底不仅是“现代医学之父”,还是“人格研究之父”。
但艾森克的二维人格模型与大约20年前美国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提出的庞大的人格特质词汇学相比,就像患了厌食症一样,显得很小儿科了。所谓的人格特质词汇学就是把词语与相关的性格关联起来,编码成一个人格定位库。根据这种假设,奥尔波特开始在《新韦氏国际英语大词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浩瀚的海洋中寻找词汇,他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与人格相关的词。结果他找到了18,123个。奥尔波特从这个清单中剔除了表示短期人格特质的词,保留了表示长期人格特质的词,最终选取了4500多个词。
1946年,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l)进一步发展了奥尔波特的理论,之后人格理论才真正形成。通过排除同义词,加入实验研究出的新词,卡特尔总共选择了171个词。之后他着手将这些词编制成人格测量表,并分发给测试对象,让测试对象根据提供的标签对单词进行评定。
分析结果是一个包含了35种主要特质的庞大的人格结构,卡特尔把它称为“人格圈”。在此后的10年中,卡特尔借助第一代计算机和处于萌芽阶段的因素分析法,进一步对其进行缩减和改善,最终只保留了16种(见表2.1)。至此,卡特尔的研究结束,完美收工。
表2.1卡特尔的16种主要人格特征(1957年卡特尔修改)
得分低者 因素 得分高者
缄默 乐群性 外向
思维迟钝 聪慧性 聪明
情绪冲动 情绪稳定性 情绪稳定
顺从 恃强性 自信
严肃 兴奋性 随遇而安
不遵照规则 有恒性 尽责
害羞 敢为性毫无顾忌
意志坚强 敏感性 有同情心
信赖 警惕性 多疑
现实 幻想性 富于想象
直率 世故性 谨慎
自信 忧虑性 忧虑不安
保守 开放性 乐于尝试
集体倾向 独立性 自立自强
不自律 自律性 自律
平和 紧张性 紧张
现在的职业心理学家和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应该庆幸后来的理论家们继续推进了这一理论的研究。1961年,美国空军研究员欧内斯特·塔布斯(Ernest Tupes)和雷蒙德·克里斯特尔(Raymond Christal)成功地将卡特尔的16种人格特征浓缩为5种。他们将其称为外向性、亲和性、可靠性、情绪稳定性和世故性。最近的20年里,保罗?科斯塔(Paul Costa)和罗伯特?麦克雷(Robert McCrea)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制作出了NEO人格调查表。
此时该理论已完全成熟,心理学家们终于达成共识。人格的五种特质,即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亲和性(Agreeableness)和神经质(Neuroticism),也就是OCEAN(海洋),组成了人类的人格基因组。帕特里克·麦古恩(Patrick McGoohan)曾经在《囚徒》(The Prisoner)里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们不是数字代码。”但事实上,我们就是一系列的数字集群。在人格空间的无限算法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坐标,而这个坐标的具体位置,则取决于我们在五大人格维度中的具体数值,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大五人格”(Big Five)。
总统也是精神病?
对于外行来说,人格显得模糊不清、没有界限。只有通过数学方法这面多棱镜仔细筛选,人格才能最终被清晰地划分成五个部分。你也许会说,“大五人格”就相当于心理学上的“人格色彩”:两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品格特质,中间是一个连续的谱系,一个能区别我们所有人的人格图谱。
麦克雷和科斯塔总结出了“大五人格”中每一种人格的特质,见表2.2。
表2.2“大五人格”特质
因素 描述
经验开放性
富于想象——现实
寻求变化——遵守惯例
独立——顺从
尽责性
有序——无序
细心谨慎——粗心大意
自律——意志薄弱
外向性
善交际——不善交际
喜爱娱乐——严肃
感情丰富——含蓄
亲和性
热心——无情
信赖——多疑
助人——不合作
神经质
烦恼——平静
不安全感——安全感
自怜——自我满意
职业心理学家从NEO人格调查表和其他类似的“大五人格”测试中受益颇丰。他们将其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人的性格与工作性质及工作环境有极大关系。
事实证明,经验开放性人格非常适合强调创新或情商的行业,例如咨询工作、仲裁和广告业,而在这个方面得分低的人可能更擅长制造或机械方面的工作。在尽责性方面得分较高的人容易“做过头”,拥有强迫心理或者完美主义倾向,而那些得分较低的人情况正好相反。拥有外向性人格的人在需要社会互动的行业中表现优异,而拥有内向性人格的人在更需要“单干”或“思考”的职业中做得更好,例如平面设计和会计。与尽责性类似,亲和性总体来说能够促进执行力,这一点在强调团队协作或顾客服务的工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看护和武装部队。与尽责性不同的是,亲和性水平较低也会有用武之地,例如在竞争激烈的竞技场上和媒体行业。在媒体行业里经常会发生碰撞,对创意、新闻和佣金等资源的抢夺往往非常激烈。
最后,我们对神经质进行了研究,这很可能是NEO五个维度中最不确定的一个。然而,毫无疑问,在需要专注和冷静的职业中,情绪稳定和冷静举足轻重,比如在战场上和手术室中。需要记住的是,神经质和创造性之间一直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年代久远的伟大文学和艺术遗产所闪烁的不是大脑浅层的思考,而是灵魂迷宫深处的智慧。
如果职业心理学家会根据工作表现区分人的气质差异,即工作成功与否与人格的关联,那么,精神病态者的情况又会怎样?为了找到答案,2001年,唐纳德·莱纳姆(Donald Lynam)和他肯塔基大学(the 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同事展开了一项研究,他们邀请多位世界顶级的精神病专家按照从1到5的等级(1代表极低,5代表极高)对精神病态者的30个人格特征进行评级,这些特征是构成“大五人格”的要素。结果如表2.3所示。
表2.3专家们对精神病态者的人格特征进行评级
经验开放性
尽责性
外向性
亲和性
神经质
想象力 3.1
能力 4.2
热情 1.7
信任 1.7
焦虑 1.5
审美 2.3
条理性 2.6
乐群性 3.7
坦诚 1.1
愤怒和敌意 3.9
感受丰富 1.8
责任感 1.2
独断性 4.5
利他1.3
抑郁 1.4
尝试 4.3
追求成就 3.1
活力 3.7
依从 1.3
自觉意识 1.1
思辨 3.5
自律 1.9
寻求刺激 4.7
谦逊 1.0
冲动性 4.5
价值观2.9
审慎 1.6
积极情绪 2.5
共情心 1.3
脆弱性 1.5
从中可以看出,精神病态者极其缺乏亲和力。如果专家们说爱说谎、强势、无情和自大是精神病态者的“职业特征”,也是不足为奇的。同样,在尽责性方面,精神病态者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在精神病态者的人格列表中,冲动、缺乏长期目标、不负责任等,都毫无意外地囊括其中。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病态者的强大“能力”让他们的人格分值转负为正,也正是因为能力超群,他们有着不可动摇的自信和对逆境漠不关心的魄力。此外,精神病态者的能力与神经质有着微妙而密切的联系。焦虑、抑郁、害羞和脆弱都被认为是负面的人格特质,但是当它们与外向性(独断性和寻求刺激)和经验开放性(尝试)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一种自然而独特的魅力。
精神病态者有着令人印象深刻而又瞬息万变的人格特质,一边是让人眼花缭乱的无情,另一边是不可预料的冷酷。
有的人可能会想到美国总统。2010年,斯科特·利林菲尔德与司法心理学家史蒂文·鲁本泽(Steven Rubenzer)和心理学教授托马斯·法辛保尔(Thomas Faschingbauer)合作,进行了一项有趣的数据分析。他们在2000年的时候将NEO人格调查表发到了史上每一位总统的传记作家手中。 其中包括这类问题:“你应该在别人利用你之前利用他们”和“我永远不会因为伤害他人而感到内疚”。总计有240个题目,让这些传记作家根据他们对写作对象的了解,代表他们的写作对象回答这些问题。
调查结果非常有趣。多位美国总统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精神病态特征,其中为首的是肯尼迪和克林顿。
如此一来,我们还有必要过于担心吗?正如吉姆·库里所说,既然连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首脑都与连环杀手拥有许多相同的核心人格特征,那么我们还有理由说精神病态特征完全是负面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