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3800000031

第31章 托尔斯泰传 (7)

总之,他拥有一颗俄罗斯人的心魂。俄国民族镇静、悲壮的宿命观念,也体现在这位可怜的庄稼汉——库拉多·坎那托也夫身上。他是一个质朴、虔诚、隐忍的人,即使面对痛苦和死亡,都会露出慈祥的微笑。经过千辛万苦,经历种种磨难,饱受祖国入侵后的垂死挣扎,两位主人公:别埃尔和埃尔特里凭借心中一息尚存的爱和信仰,看到了真实的上帝,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和神秘的欢乐。

故事讲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真正的结尾是发生在1820年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即从拿破仑时代到十二月党人时代的一个过渡。它给人一种生命的延续和更始。托尔斯泰并未在危机的高潮期开始和结束,就像开始时那样,故事结束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时间里。我们可以从中瞥见未来的英雄,他们之间将会出现的冲突,以及在活人中间复活的死人们。

曾经,我试图将小说的主要线索勾勒出来,因为难得有人愿意费这番工夫。但是,书中竟然有数百位英雄,而且各具特色,栩栩如生,其中有士兵、农民、上层贵族、俄罗斯人、奥地利人和法国人。这些都不是临时编造,在欧洲文学中,找不出一个能与之雷同的肖像。之前,托尔斯泰曾为这些人画过无数的草图,他说“这是由数百万个构思组合而成的”,他到各个图书馆里查询资料,还找出自家的档案、从前的笔记,以及他的回忆。正因有了这种缜密的准备工作,才使得他的作品经得起推敲,但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自发性创作。托尔斯泰所表现出来的激情和欢乐感染着读者,也使他更加热情洋溢地创作着。《战争与和平》的最大魅力,就在于作者所拥有的那颗年轻的心。托尔斯泰的所有著作中,没有哪一部能像这本书这般富有童心了。每颗童心都像一首清纯如泉水,婉转动人得如同莫扎特旋律优美的曲子,就像年轻的尼古拉·洛斯托夫斯基、索妮娅,以及那个可怜的小彼得。

书中最恬静秀美的是安娜托娅。她是一位可爱的姑娘,娇态可掬,充满爱心。我们看着她渐渐长大,以一种对自己姐妹的纯洁的柔情看着她生活——谁会说自己不曾与她相识?……春天里美好的夜晚,安娜托娅在皎洁的月光下临窗幻想。热情地述说着她的思想,而只隔一层楼的埃尔特里亲王正在倾听……首次参加舞会的激动情绪、爱恋、对爱情的期盼、欲念和胡思乱想,黑夜中映着怪异的光亮,坐在雪橇上奔驰于积雪森林之中。大自然以它那迷人、温柔的拥抱吸引着你。歌剧院之夜,是充满奇特艺术的世界,理智完全陶醉其中;狂乱的心,因爱而慵倦的身体也为之疯狂;洗涤灵魂的苦痛,守护着奄奄一息的心上人的神圣怜悯……在回溯这些可怜的记忆时,我们不禁会产生一种谈论最亲爱的女友时的激动。啊!当这种创作同所有现代小说或戏剧相比较时,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后者中女性人物的弱点有了很大的凸现!生命被抓住了,它是那么的灵活、流畅,甚至字里行间都能够看到它在颤动,在渐渐变化。——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玛丽安公主就像一幅美里的画。当她胆怯地发现深藏心底的秘密被人暴露出来时,这个腼腆而笨拙的姑娘便会像那些与她相仿的女子遇此情况一样,羞涩难当、面红耳赤。

总体来说,正如我所指出的,本书中女子的性格要比男子的性格高出许多,尤其书中那两位英雄的性格——托尔斯泰将自己的思想注入其中:别埃尔·比基多夫的性格是脆弱绵软的,埃尔特里·普尔可夫斯基却是炽热刚烈的。他们是缺乏主见的人,他们永远摇摆不定,裹足不前。有人会说,这正体现了俄国人的特点。可我却发现,还有一些俄国人对此提出了批评意见。屠格涅夫曾指责了托尔斯泰的这种停滞不前心理。“没有真正的发展。永远是迟疑的,立场不够坚定。”当然,有时托尔斯泰也认为自己为了历史的画卷而牺牲了个人的性格[他强调特别是第一部分中安德烈公爵的性格。

]。

事实上,《战争与和平》的伟大,就在于它呈现了整个历史时代,在于对民族的变迁与民族战斗的追述。书中真正的英雄是人民;而在他们身后,也同在荷马的英雄们一样,有神明的引导。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引导群众的无穷小”,是一种“无穷”的气息。一种潜藏的命运之神使各民族盲目碰撞的那些声势浩大的战斗,具有一种神秘的伟大。除了《伊利亚特》,更让人想到印度的史诗。

《安娜·卡列尼娜》和《战争与和平》这两本书,成为了标志这一成熟时期的顶峰之作。而《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更加完美的作品,因为它是在一个对艺术行当更加有信心的思想支配下完成的作品。这个思想背后蕴藏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就其而言,纯净的心灵世界已经没有丝毫秘密。只是其中缺少《战争与和平》里那种青春的火焰,以及朝气蓬勃的热情。托尔斯泰已无法再有那样的创作激情了。新婚燕尔的暂时宁静已消失殆尽。在他心爱的人为他创造的爱情和欢快的艺术氛围中,精神上的焦虑和烦恼又悄悄渗入了。

在《战争与和平》的头几章里,婚后一年,埃尔特里亲王便对别埃尔吐露出有关婚姻的心里话,从中表现出了一个男子的幻灭情绪。因为他觉得自己所爱的女人只不过是一个并不相关的外人,一个无辜的敌人,一个阻挠他精神发展,致使他的感到的幻灭的人。从1865年的信件中,可以感受到宗教折磨的回潮。这些仅仅是一种短暂的威胁,它将原本幸福的生活慢慢吞噬。但是,1869年,在托尔斯泰完成《战争与和平》后的几个月里,发生了一件严重的事情:

他离开家人去参观了一个庄园。一天夜里,他已经躺下睡了。凌晨两点的钟声正好响起:

“我疲惫不堪,困得不得了,所以我睡得很香,感觉很好。突然间,我感到一阵焦虑,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恐。具体情况以后讲给你听。当时真吓人啊。我跳下床,连忙叫人套车。可是在套车时,我又睡着了。当人家把我叫醒时,我的神经不再紧张,反而平静下来。但昨天,同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了,但可怕程度没有那么严重……”

托尔斯泰伯爵夫人用爱情辛苦建造的梦幻城堡出现了裂纹。《战争与和平》的完成为这位艺术家的思想领域,留下了一丝空间。于是这个空间被他所关注的哲学和教育学占据了[1869年8月30日,即他的《战争与和平》创作完成的时候,他在写给费特的信中提到,他发现了叔本华,立即被他的学术观点所吸引。他说:“叔本华才是人世间的天才。”

]:他计划创作一本平民百姓阅读的《启蒙读物》[   《启蒙读物》是一部长达九百页的四册书。书中除了各种教学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短篇读物。

]。经过四年的艰辛创作,这部作品完成了。它使托尔斯泰更感自豪,甚至超过了《战争与和平》所带来的自豪感。1872年,他写成了一部,紧接着,他又在1875年创作了第二部。后来,他又喜欢上了希腊文,从早到晚地学习,把其他原本要做的事都丢下了。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了“美妙的希腊语言”,知道了荷马,那个真正的荷马——并非翻译家们所描绘出的那个荷马,不是“茹科夫斯基和那些福斯[茹科夫斯基,俄国诗人;福斯,德国批评家、翻译家。

]的庸俗、呻吟、缠绵的歌声,而是另一个旁若无人、尽情歌唱的魔鬼之音”。

“不懂希腊文,就不要谈什么学问!……我深信,在人类的语言中,对一切真正美的、单纯美的文字一无所知。”

他承认,这简直是一种疯狂。所以他再次着手于学校的事物上,由于过度狂热竟病倒了。1871年,他不得不到萨马拉的巴奇基尔斯家里去疗养。而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希腊文,他对什么都厌恶。1872年,在打了一场官司之后,他认真且严肃地提到要卖掉自己在俄国的所有资产,然后到英国定居。托尔斯泰伯爵夫人对此感到十分遗憾:

“如果你把心思全部花费到希腊文里,那么你的病就永远不会痊愈。令你焦虑不安的正是那希腊文,是它使你对现在的生活如此冷漠。难怪大家都说希腊文是死亡的文字:它能够让人处于一种精神死亡的状态。”

在抛开了几项已拟定的计划之后,1873年3月19日,托尔斯泰终于让他的心上人伯爵夫人大喜过望,因为她看到丈夫开始创作《安娜·卡列尼娜》了。但是当他创作这部小说时,家中的丧事令他们的生活凄凉忧伤,而他的妻子也病倒了。“家中的幸福消失了……”

在这部著作中,可以隐约蒂看到这惨淡的经验和热情幻灭的痕迹。[   “女人是男人事业上的绊脚石。要想一边爱女人,一边做好事,是很难办到的事情。若想不被爱情困扰或妨碍,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结婚。”

]除了列文订婚的那几个章中还有一些漂亮的描写外,书中讲述的爱情已经不再像《战争与和平》中的那样,富有欢快的诗意,后者中具有的美妙抒情诗可与各个时代相媲美。而且,这本书中的爱情还掺杂着暴烈、肉感和专横的特点。故事的整体宿命色彩不再是《战争与和平》中出现的那个公正而宁静的神明克里希纳,也不是命运的支配者,而是疯狂的爱,是“整个维纳斯……”就是这个女人,在美妙的舞会现场,当安娜与沃伦斯基情不自禁地陷入爱河时,正是这个维纳斯,在无邪美丽、富有思想、穿着黑丝绒服的安娜身上,强加了“一种恶魔般的诱惑”。当沃伦斯基刚刚向她倾诉爱意之时,又是维纳斯,让安娜的脸闪闪光亮——“可是这并非欢乐的光辉:这是黑夜中引发火灾的可怕的火光”。是她令这个原本正直、理性的女人,这位挚情挚爱的年轻母亲的血管里,涌动着一股肉欲的力量。而她始终驻足在这个女人的心中,直到把她那颗心彻底摧毁才肯离开。但是所有接近安娜的人,都感觉一种潜藏的、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和恐怖。最先发现它的是基蒂。当沃伦斯基去看望安娜时,他的欢乐之中也掺杂着某种神秘的恐惧。在她面前,列文失去了全部意志。安娜也清楚这种变化,但她却不能自已。

故事继续发展下去,这个原本高傲的人的整个道德底线正在被这纠缠不清的激情所侵蚀,安娜身上一切优秀的东西——那颗勇敢真诚的心——渐渐瓦解了、堕落了。她没有勇气牺牲自己的世俗虚荣;人生目的也变成了单纯地取悦她的情人;她胆怯地、羞愧地不让自己怀孕;但同时她又被嫉妒心折磨着;奴役着她的性欲力量,逼迫她在动作、声音、眼神中惺惺作态;她堕入到那些能够令任意一个男子为之回首一瞥的女人群中;平日里依靠吗啡来麻醉自己,直到那些再也无法忍受的折磨和道德堕落的悲苦将她推向火车轮下为止。“而那个胡茬凌乱的小乡下人”——那个在她和沃伦斯基的梦境中苦苦纠缠的幻影——“站在车厢踏板上俯身向铁轨里望去”;根据那场具有预言性的梦的启示,“他俯身向一只口袋,将剩下的一些零碎都装到口袋里,那就是她带有痛苦、背叛和烦恼的生命……”

“我保留报复的权利。”上帝说。

这是被爱情煎熬,被神的律令压迫的灵魂悲剧,是作者一气呵成、触目惊心的一幅画。如同在《战争与和平》中那样,托尔斯泰还加入了另外几个人物的故事。可惜这些并列的故事在相互转换时有些牵强、生硬,不像《战争与和平》那样,具备交响乐般的统一性。从书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真实的场面描写——书中对于彼得堡的贵族圈子及其海阔天空的交谈的描写,但这些有时是不必要的。总而言之,与《战争与和平》相比,托尔斯泰在这本书中更直露地将自己的精神、人格和哲学思想灌输到人生景观之中。而作品并未因此减少其富丽壮观的特点。这本书同《战争与和平》一样,人物众多,而且各具特色。我觉得书中对男子的描写是棋高一筹的。他精心刻画了斯捷潘·阿尔卡杰维奇这个可爱的自私者,谁见了他都会给予他友善的微笑;还有卡列宁,完美的高官形象,优雅却平庸的政治家,这个人常常用一种嘲讽来掩盖自己的情感。他是一个融合了尊严、懦弱、伪善和基督精神的混合物;是这个虚伪世界的古怪产物。在这个虚伪世界里,无论他多么聪明、慷慨,他都永远摆脱不掉。而且,他还会振振有词地向自己的心灵挑战,因为当他听从心灵的安排时,最终总要落入神秘的虚幻境界中。

同类推荐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是一代大师梁实秋最经典散文作品集,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梁实秋自传,由其生前关于自身生平的经典文章辑录而成。在书中,他一改平时幽默、诙谐的文风,用细腻而又真挚的语言深情回忆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包括儿时的家庭生活,清华八年的求学生涯,赴美留学的学习经历,全景展现了一代大师青少年时代的成长轨迹,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文化习俗。志满中年,立志交游,他写下赴台前后的见闻、感想和游历;离开故土,家国之思,他回忆人生最重要最快乐的时光,对故友至亲的深切缅怀,饱含浓郁的怀旧情调和人生哲理,让读者看到梁实秋闲散恬淡、幽默风趣外表下更真实、感性的一面。
  • 唐太宗

    唐太宗

    隋朝末年,炀帝苛政,民不聊生,各路豪杰,群起反隋,共逐天下。山西唐公李渊趁势起兵,一路攻城略地,渐有王者之相。李渊二子世民年方十八,有雄伟之姿,韬略之谋,率兵之才,其在浅水原之战平定薛仁杲,柏壁、雀鼠谷之战荡平刘武周、大败宋金刚,洛阳之战逼降王世充,虎牢之战生擒窦建德……战功赫赫,为大唐王朝奠定了领土基础。因累累战功,李世民被封秦王,官至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其身边聚集了一大批顶尖人才,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武有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传奇人物,荣耀之极,由此也引发了秦王与太子的储位之争。
  • 卓别林

    卓别林

    卓别林是20世纪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剧电影明星。他作为伟大的喜剧电影艺术家,最大的贡献是他把为笑而笑的庸俗“闹剧”,提到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度。他以独特的喜剧艺术表演风格和辛辣的讽刺,尖锐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 梦随蝶舞

    梦随蝶舞

    这是一本自传体的随笔。作者从15岁写起,回顾了走过的近20年的人生之路,她历经坎坷,遭遇重大疾病,却不屈不折,与命运作顽强的抗争。书中既有她优美凝炼的文字,又有时尚动感的剪纸。
  • 混搭

    混搭

    20世纪90年代初,李静还是个普通的专科毕业生。而戴军则是个初中就逃出校园的社会小青年,做过民工,当过驯兽师,后来在深圳夜总会做夜场歌手。就是这样两个混社会混得跌跌撞撞的年轻人,因为对梦想着迷般的坚持,一步一步向未来、向彼此靠近。李静从电影学院毕业之后进入央视又离开央视,成为中国首批电视制片人,并一手缔造了《超级访问》。戴军也因为这个节目和李静站在了一起。他们不是夫妻,却在12年的时光里培养了比夫妻更深的默契。他们相得益彰地混搭在一起,成为彼此最真实的励志书。
热门推荐
  • 彩色假面:女扮男装

    彩色假面:女扮男装

    我愿——用假面掩住我的一切。女扮男装,也许只是因为害怕受伤,也许只是为了逃避过往。然而,你炽热的怀抱与冰冷的嘴唇,将我封存已久的感情之匣打开。有些时候,不知我们为何,擦肩而过却形同陌路。有些时候,不知我们怎能,同心相连却背道相驰。有些时候,不知我们可否,茫然心痛却欢喜相拥。旧时光的契约里说,美丽的你会在那儿等美丽的我,不近不远。也许你不禁要问,假面之下,那最真挚的色彩,又在哪里呢?就这样,穗子给你讲个故事吧……
  • 刺局(全集)

    刺局(全集)

    2013年湖南长沙天马山发生一起在全国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盗墓案件,从而引出一个隐藏了惊天秘密的历史内幕。五代十国,战火纷飞。江湖道三大刺客组织之一——离恨谷收到一份追恨帖,为了维护离恨谷荣誉,更是为了达成祖师爷的遗念,他们决定再行刺局,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巨大布局和无穷杀技完成刺杀任务。这是改天换地的绝妙一刺,它将如何实施?。五代十国复杂纷乱的历史背景下,柴荣、赵匡胤、李璟、韩熙载等人物悉数登场,大周、南唐、楚地、南平、后蜀、吴越,政局变换幕后的玄机一一揭晓。险象环生的场景背后,即兴局、赌杀局、截杀局、局外局、气杀局、刺王局,一个接一个的刺局,高潮迭起。
  • 总裁旧爱变新欢

    总裁旧爱变新欢

    十八岁那年,为了逃脱一纸婚约,我毅然决然跟男朋友私奔。他失手伤人,我代他下狱。黑色四年,换来他的离去和生父的置之不理。原以为四年过后,能迎来新的人生。却不料,遇到那个与我有婚约的男人。他说:“顾风尘,以为躲到牢里去,就能躲过这场婚事?是我傻,还是你太天真?”他说:“顾风尘,凭我现在不想娶你,你就只配做我的情人。”他说:“顾风尘,急什么,这场游戏,我不喊停,你就妄想结束。”顾风尘,我讨厌这个名字。却有人告诉我,那个与我只有几个钟头缘分的生母,就是在风尘中辗转至死。她给我取名的时候,仅有一句:“纵使千杯万盏,也不足以慰余生风尘。”
  • 我回来了,你还在吗

    我回来了,你还在吗

    大学期间叶惜佳对易续一见钟情,展开猛烈追逐,成为易续的女朋友。张衣因为张恒礼在成长中给与的帮助、包容和巨大的无私也暗生情愫。大学毕业后,叶惜佳在父母的安排、易续的支持下独自留学德国。两年后满怀憧憬地回到长沙,易续和张恒礼却先后遭遇重创……在苦难面前,人与人的自私与无私、城府与单纯、冷漠与温暖都像被甩在白纸上的黑色、红色一样凸显无疑,由于亲情、友情、爱情与残忍的现实相碰撞而产生的慌张、扶持、奉献和选择也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撞击着四个人的心灵。叶惜佳和张衣,这两个从娘胎就认识的女孩,当心爱的人陷入绝境时,对“爱”、“家”和“归宿”也做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
  • 没有你的世界好荒芜

    没有你的世界好荒芜

    指尖细沙滑落,岁月匆匆而过,我似乎走了很远很远,回过头却发现依然在原地。
  • 我的小男人

    我的小男人

    袁紫柔,30岁的豆腐渣女人,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无意间发现准新郎和别人的暧昧短信,一气之下做了落跑新娘。。。董浩淼,22岁优质男,除了臭屁没有其他本事的某集团继承人,法国留学回国后,由于不愿继承家族事业而离家出走。原本两个世界的人,通过一次车祸,创造了怎样的惊世误会?这一对欢喜冤家究竟又创造了怎样的爱情奇迹??
  • 诸界QQ聊天群

    诸界QQ聊天群

    新手上路,大家多多关照,有写得不好的地方请说出来我了,我更正(??????)?送花给你多谢!
  • 龙血战皇

    龙血战皇

    念力修炼,强大为了谁?为了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爱生活,爱家人,爱自己,爱读者。这个世界没有魔法与斗气的纵横,有的只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意念之力,还有伴随着意念之力而生的意魄之器。意者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光辉皇者更是意者一生奋斗的目标。破九天,飞升,只是一个传说。
  • 婚不由己:高冷男神强势追妻

    婚不由己:高冷男神强势追妻

    (暂停,我要修文。非常不满意这本,重新写,故事主题不变,其他全部换掉。)
  • 快穿之我是女主命

    快穿之我是女主命

    初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炮灰了二十多年,能遇上快穿这种好事,竟然还拿的是女主剧本,这可真是传说中的祖坟冒青烟系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