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描写贾雨村来到扬州地面,因盘费不继,托人应聘盐政林如海家的家庭教师。在介绍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时,提到她“年方五岁”。从书中第三回明面上提到的贾雨村随同林黛玉入都的时间关系来看,这是与贾雨村应聘林如海家家庭教师是同一年。可是第三回林黛玉进荣国府时的举止言行,却无法与五岁上下年纪的孩童相对应。王熙凤虽有“妹妹几岁了”之问,可无人就此问题作答。林黛玉虽然知道宝玉“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但宝玉的年龄同样也是一个谜,我们仍然无法从宝玉的年龄来推测比宝玉小一岁的林黛玉此时究竟是多少岁。既然作者在此无意交待林黛玉的年龄,却又为什么要反复提及林黛玉的年龄问题呢?这就是作者猜谜游戏的表达方式。反复提及的意图就是要引起读者对林黛玉年龄问题的注意,进入破谜的游戏,从而揭开林黛玉的年龄之谜。
在书中,“官”是十二个唱戏女孩子名字中所共有之字。它的同一性表达了其唱戏的职能,在书中凡是名字里有“官”字的都是唱戏的女孩子。而“龄”的字义不复杂,就是表岁数和年数。“龄官”二字,除表述了她唱戏女孩的共性外,这个名称所喻意的就是年龄。要揭开林黛玉的年龄之谜,当然应该从龄官入手。要解开龄官身上所隐藏的林黛玉的年龄秘密,我们必须先证明,龄官与林黛玉所具有的内在的同一个人的人物关系。
第二十六回在描述林黛玉去怡红院时,被晴雯挡在门外,黛玉因委屈而伤感悲切。这里有一段对林黛玉容貌的描写:“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如此美女使得宿鸟栖鸦都不忍听她哭泣,飞起远避。作者还用一首诗来赞美她的美貌,其中一句是:“颦儿才貌世应希”。这说明林黛玉不仅具有绝代的美貌,而且相貌独特罕见。既然她的容貌不具有普遍性,可为什么在贾家这个有限的范围之内,却有许多诸如:龄官、晴雯、尤三姐等与她长得相像呢?因为,容貌相像正是林黛玉“分身”人物的标识。书中所有相像的人物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属于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所寓意的正是他们内在的逻辑关联。与林黛玉长得相像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林黛玉的“分身”。龄官、晴雯、尤三姐都是林黛玉,她们是在用不同的代号演绎不同时期的林黛玉的人生经历。
第三十回的回目标题是“龄官划蔷痴及局外”,其中有从宝玉眼中所描述的龄官:“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揭示了龄官身材相貌神态都与林黛玉十分相似。“眼颦秋水”不但直接使用了宝玉赠与林黛玉的小字“颦”,“眉蹙春山”更是再现了第三回宝玉赠此字时,对黛玉“眉尖若蹙”的心理感受。这些描述所暗示的,就是宝玉对同一个人的感觉。
第二十二回在贾母内院看戏,黛玉打趣宝玉“‘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庚辰双行夹批:趣极!今古利口莫过于优伶。此一诙谐,优伶亦不得如此急速得趣,可谓才人百技也。一段醋意可知。】”而凤姐评价小旦时,“凤姐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庚辰侧批:明明不叫人说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庚辰双行夹批:宝钗如此。】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庚辰双行夹批:不敢少。】史湘云接着笑道:‘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
说唱小旦的女孩像林妹妹的模样,为什么又用“扮上、活像”等不确实的字眼?这正是作者怪异的,又用词严谨的,独特的叙述风格。因为这个唱小旦的女孩不是像林妹妹的模样,而就是林黛玉本人。所以作者要用“扮上”来修饰“活像”,否则,难道她不扮就不像?隐蔽的含义其实是:如果不扮本来就是林妹妹,扮上后,仍然“活像”林妹妹。这个唱小旦的女孩儿就是不扮而大有林黛玉之态的龄官,即林黛玉。
“优伶”指演员,指旧时的戏曲演员。“才人”:宫廷女官的一种,兼作妃嫔。
这里伶牙俐齿说话的是林黛玉,林黛玉当然就是这个利口“优伶”。这是直接证明林黛玉就是一个唱戏的女孩,是林黛玉与自己的“分身”——唱小旦的龄官的身份对接。
“优伶亦不得如此急速得趣”又揭示,不是优伶都有这样的激辩之才。只有像林黛玉这样的才人,才有此才干。可见才人的技能全面,既要能唱戏,还要有激辩之才。这段批文说明,林黛玉不仅作过唱戏的优伶,她还作过宫廷里的才人。这印证了林黛玉丰富的人生经历,同时也间接的说明,龄官演绎的是做优伶的林黛玉。确认了龄官就是林黛玉,我们再来看龄官这个人物是怎样揭示了林黛玉的年龄之谜。
第十六回的回前批“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说明,第十八回盛大的省亲活动写的是康熙南巡,曹家接驾的历史事件。“独他家接驾四次”又说明,此次借省亲写的是曹家在康熙四十六年的第四次接驾,这也是曹家最后一次接驾,是康熙第六次南巡。在这次接驾活动中,为康熙皇帝以及随行皇室成员演出的是曹家自家的戏班。
第十八回交待“贾蔷从姑苏买回十二个女孩子”等事务,紧接下来“王夫人等日日忙乱,直到十月将尽,幸皆全备”,“展眼元宵在迩,至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俱各按品服大妆”。这些女孩从筹备采买至接驾这日,似乎是一气呵成。可行家都知道,培养一个戏曲演员在梨园行成角,没个三五年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专业训练时间,决难成器,作为没有专业基础的一般女孩如何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排演出二十出杂戏?更何况曹家接驾的是皇帝,是一次服务于康熙皇帝本人的高档次的演出,非同儿戏。因此,此次为皇帝演出的人员决非是几个月内临时买回的女孩子。
有史料记载,曹家自己的私家戏班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专业团体。曹寅本人就是文学、艺术方面的行家,他自己不仅有大量的诗作,出版文集,担负刊刻全唐诗等专业文化领域方面的工作,还喜欢亲自编写剧本。他创作的《续琵琶》就是大剧目,因为排场太大,只有他自己家的戏班能演,而其它一般的草台班因为规模小,常常没有能力排演,因而不利于普及,这也是致使《续琵琶》失传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曹家戏班决非属于玩票性质,而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文艺团体。因此由曹家自己的戏班承担为皇帝演出的任务,并不是曹家的轻率之举,而是必然的抉择,因为曹家班就是当时、当地最强、最具规模的大戏班。
第五十四回贾母吩咐:“‘把咱们的女孩子们叫了来,就在这台上唱两出给他们瞧瞧。’媳妇听了,答应了出来,忙的一面着人往大观园去传人,一面二门口去传小厮们伺候。小厮们忙至戏房将班中所有的大人一概带出,只留下小孩子们。”由此可见,贾家戏班的规模,不止十二个女孩子,更有还在学习中不能登台的小孩子们。“们”字说明小孩子不是一二个,而是一个群体,揭示了贾家戏班的体制完备,属于梯次培养接班人。所以曹家的戏班不是临时买回几个女孩子,搭起来就敢为皇帝演出的草台班,她们具有“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作尽悲欢情状”的高等艺术水平,而其中的姣姣者就是十一岁唱小旦的龄官。这里虽然没有交待龄官来时是几岁,但可推测龄官等女孩决不是刚来曹家几个月就上台的演员。
多大年纪开始学戏方能有如此高的艺术水平?这就是龄官这个人物所需揭示的林黛玉的年龄玄机。
第十八回“贾蔷从姑苏买回十二个女孩子”,至在省亲活动中成功演出,作者显然采用了打破时空界限的表述手法。龄官等女孩是何时来的曹家呢?林黛玉年方五岁,转眼便以一个成熟女孩的形象来到荣国府,那么,林黛玉从五岁转变为成熟女孩的过程在哪里,这其中有何人生经历?作者在第四回对甄英莲从五岁被拐,至如今已有十二三的光景是这样交待的:“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这个交待虽然笼统不详细,但只要把甄英莲、林黛玉、龄官的故事综合起来,就能得到一个能相互印证的,交叉叙述的,完整的故事结果。即:甄英莲五岁被拐卖到了林家即曹家,她就是贾家即曹家从姑苏买回的十二个女孩子其中之一的龄官。林黛玉年方五岁对应了这个被买进时的年龄。龄官等进来后被安排住在了梨香院,即“一个僻静之处”学唱戏印证,龄官就是被拐子曹寅拐到家中僻静之处养起来的甄英莲即林黛玉。林黛玉年方五岁被买进曹家时,她还只是默默无闻的众女孩之一,没有人在意她的名姓,更不是曹家的掌上明珠。她在梨香院这个僻静之所学唱了六年直到十一岁。
第二十二回凤姐说:“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于是就有了戏班唱戏的情节。“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与一个作小丑的,因命人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怜见。【庚辰双行夹批:是贾母眼中之见、心内之想。】因问年纪,那小旦才十一岁,小丑才九岁,大家叹息一回。”
表面上看,这里所出现的是龄官与演小丑的年龄比较关系,而隐蔽叙述的却是龄官即黛玉,与宝钗的年龄关系。因为这天是为薛宝钗“将笄之年”过生日,所以,龄官十一岁首先对应的是宝钗的年龄。古代女子十五岁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年”。此回似乎是为宝钗十五岁过生日,但王熙凤又说可以算是宝钗的“将笄之年”。“可以算”暗示还不完全是,“将笄之年”同样说明并不是“笄年”,因此,这并不是宝钗的十五岁生日,准确的说应该是将到笄年的十四岁生日。而对龄官的年龄交待是直接明确的十一岁。那么,第一组重要人物的年龄关系产生了,宝钗十四岁时,龄官是十一岁。结论:薛宝钗比林黛玉大三岁。袭人即宝钗比宝玉大两岁,黛玉比宝玉小一岁所印证的同样是宝钗比黛玉大三岁的年龄差。
那么,林黛玉十一岁,薛宝钗十四岁的这一年是哪一年?又为什么要以林黛玉十一岁、宝钗十四岁的这一年作为她们的年龄坐标呢?这是因为林黛玉五岁被拐卖之后,人生经历的第二个转折点,作者必须为林黛玉标记上的重要年龄点位。这一年龄官为第六次南巡的康熙皇帝演出,并脱颖而出,随行的太子胤礽对她青眼有加,于是,曹家当晚便将龄官敬献给了太子胤礽。同时送去的还有十四岁的宝钗,但太子只喜欢龄官,不接受宝钗。这就是为什么宝钗上京为待选,却再无下文的原因,不了了之暗示了宝钗的落选。而“龄”字所喻意的就是年龄,康熙四十六年,十一岁的龄官是黛玉人生转折点上必须标记的重要年龄时间,也是继林黛玉年方五岁之后的第二个标志性的年龄点位。龄官这个艺术形象在演绎黛玉的人生经历中,被太子选中充为才人的历史事件是龄官为黛玉所演绎的重要内容,也是测算黛玉年龄的一个坐标。
“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标记的是薛宝钗的生日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没有月份标记,仅有日期标记根本算不上是生辰纪念日。此处为什么不交待月份期数呢?因为没有人知道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具体生辰时间。当她们一个五岁,一个八岁被买入曹家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于几月几日,因此,二十一日根本不是薛宝钗的生日。那么,“二十一日”标记的是什么日子呢?它是“好防佳节元宵后”即康熙四十六年的元宵节后,正月二十二日康熙第六次南巡启程的前一日,是曹家班为即将迎驾的重要演出进行彩排的日子。这日,龄官唱完,又被贾母另外唤进内室,暗示了龄官在众女孩中有脱颖而出的潜质,格外惹人怜爱,同时也是反映林黛玉未被太子宠幸前,十一岁时“可怜见”的生活处境。
康熙第六次南巡,即康熙四十六年,林黛玉是十一岁。只有从这个事件所对应的年龄中,我们才能准确的推算出林黛玉出生于康熙三十五年,即公元1696年,属鼠(请参看《独步古今的表述方式分身法》。薛宝钗比林黛玉大三岁,由此推算,薛宝钗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即公元1693年,属鸡。而林黛玉属鼠,薛宝钗属鸡的属相依据,在书中还将得到大量的故事情节来证明它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