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们等不及、伤不起啊。岂止成长的速度要快,成名要快、致富要快,内心仿佛总有一个声音驱使着我们卖力工作、拼命赚钱、快餐果腹、行色匆匆。上紧发条、马不停蹄地奋斗,快节奏创造了经济的奇迹,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失去了生命中最本源和最宝贵的东西,比如健康、生育的本能,比如淡定平和的心态。
一个牧师曾在他的布道词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上帝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心中很纳闷,可又不便推辞。
尽管蜗牛已拼尽全力爬行,但每次都只是挪进那么一点点。我前行的速度完全受限被牵制了。
我又急又气,可是无论我如何催促、吓唬、责备乃至哀求,蜗牛仍然是慢慢腾腾的,还不时以抱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我真的已经尽全力了!”
蜗牛“蜗行”的慢性子让我实在怒火中烧,禁不住对它又拉、又扯、又踢,最终把它弄伤了。蜗牛流着汗,喘着粗气,爬得更慢了。我真的想丢下它不管,但又苦于无法向上帝交待,也只好无奈地任蜗牛向前爬,而我在后边生闷气。
待我放慢脚步,静下心情之时,忽然闻到了花香,我定睛一看,啊!原来这里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姹紫嫣红、争相斗艳,蜜蜂在花丛间翩翩起舞,鸟儿在枝头引吭高歌,微风吹过,一阵醉人的花香扑鼻而来,多么美好啊!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霎时,我幡然醒悟:原来上帝不是让我牵蜗牛去散步,而是让蜗牛“牵”我去散步!
这则故事很深刻地影射了当前人们的生活状态:急于求成。很多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为了工作发展毁了身体健康,为了事业成功毁了生活幸福。其实,成功是要倡导科学发展的,必须保持合理的速度。
真正的生活应该是精致而美丽的,它充满乐趣和美好的体验。只有放慢脚步,才能看到自然的美好,才能领悟到生活的内涵。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在心灵的勇往直前中、在忙忙碌碌中疲于奔命,生活的乐趣就在这一连串的赶、追、跑中被自己无情地剥夺了。匆忙、急促的脚步忘却了生活中还有美好的东西就在脚下,就在身边,过于赶路往往错过了周边美好的风景。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并没有错,但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有问题了。
求快、从重、贪急是社会急躁情绪的反映。寄信,最好是特快;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铁;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
在快时代,人们反而需要慢哲学。慢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也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更是一种智慧、随性、细致、从容地应对世界的方式。它会让你更高效、更优雅、更接近幸福。
成功也许有方法,但一定不能忽视其过程。在向成功前进时,你可以遇水搭桥、逢山开洞,但有些路你永远不可能绕过。
生活需要冲,更需要缓冲;成功需要快,更需要愉快。
韶光等不起你,可是你千万别伤了自己。
疼痛,始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大黄鸭瘪了。
大黄鸭走了。
大黄鸭没了。
大黄鸭在北京的最后一天,刚好周末,我去看了最后一眼。当天下午6点,7名工作人员爬进鸭肚子,将4个拉锁拉开,开始一个半小时的泄气。
为保护设计方知识产权,大黄鸭被划破切割,实施破坏性拆除。
大黄鸭慢慢低下了头,身躯放松,鸭嘴布满皱褶贴在了湖面上,好像在和昆明湖“吻别”。
“萌”动中国的大黄鸭,其实创意是源于21年前的一场海上事故。
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轮上,装满了许多不起眼的橡皮鸭,准备穿越太平洋抵达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港,但途中遇到强风暴,一个装满2.9万只浴盆玩具的货柜坠入大海并破裂,里面的玩具黄色鸭漂浮到海面上,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鸭子舰队”,随波逐流。
就这样一个平常还略显悲剧的小故事,在荷兰艺术家霍夫曼的眼中,却成了独特而欢乐的艺术题材。
大黄鸭眼球经济,大黄鸭创意经济,大黄鸭催生艺术经济公众化,大黄鸭商业盛宴。
那么,为什么是大黄鸭?凭什么是大黄鸭?
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理由,但大黄鸭身上必定是有些共同的东西,打通了大家的情感桥梁。或许一开始,大黄鸭的品格就感染了大家。
有人说,大黄鸭之所以火,是其形象在世界各国人的童年均出现过,它可以治疗大家的心灵,让人放松心情,无国界、不歧视任何人、也不带有任何政治内涵。
说得很有道理,但,大黄鸭打动我们的,还是它代表的一种最质朴、最简单的情感。尤其在处处疼痛的当下,面对充斥各种悲欢离合声色犬马的噪音场,面对利益纠葛,面对复杂人心,大家更希望有朴素的不掺杂功利的简单情感,让我们得以放松和沉静。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发过一条微博:
有人问我面对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在任何地方都是有人际关系的,只要你心里简单,就一切简单,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不要参与到是是非非中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要做违背自己原则迎合别人的事情。和同事们友好相处,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提到别人多赞扬,就又能做人又能做事。
我从几年前也一直倡导和践行“阳光下的朴素成功学”:
最好的成功不是打通人际关系,更不是靠阴谋上位。我反对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职场奋斗思想,对于职场奋斗,我推崇“阳光下的朴素成功学”,而不是“月光下的阴谋厚黑学”。无论社会怎么变化,正直、善良、感恩、率真、坦诚等这些“阳光心态”永远是人们需要的;不管社会多么复杂,勤奋、勇敢、坚持、坚毅、坚守等这些“朴素思想”总是实现成功的最有效途径。带着这些上路,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成功。
越迷茫,越需要阳光;越疼痛,越不能沉重。
如今的审美观是“可爱当道,治愈盛行”。那么,大黄鸭定位在阳光健康、传播快乐,也算是正当时。
杨绛先生曾说,社会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还有飞鸟;蛇阱之旁,池沼里也有游鱼。确实如此,不论这个社会怎么样,不论环境怎么样,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那种人,都可以“消失于众人之中,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安闲舒适,得其所哉”。
大黄鸭正给我们的心灵创造了一个安闲舒适的地方。看到它就会想到:不论这个世界多么糟糕无奈,自己的世界一定要纯净精彩;不论人心多么暗黑,自己的内心一定要明亮陶醉。
不要用糟糕去对付糟糕,不要用黑暗去对抗黑暗,不要用疼痛去替换疼痛。
人生,总是要经历一些疼痛的。
李开复在得癌症后发了一条微博:
看到评论里这么多网友的问候和关心,真的很感动!我一直相信:每个人在病痛面前的姿态和选择决定了其未来精神世界的质量。虽然淋巴癌听起来并不乐观,也让家人和朋友们很担心。但生活就是这样:往往来得意外,但既然遭遇就应坦然面对。病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会选择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起伏。
确实如此,身体之疾,生活之累,情感之苦,别离之痛,梦想之殇……疼痛贯穿我们一生,充盈整个生命。
有的疼痛撕心裂肺,有的疼痛强忍泪水;有的疼痛是沉重的叹息,有的疼痛是无声的颤抖;有的疼痛是寂寞烟灰,有的疼痛是浓烈咖啡;有的人选择大声呐喊,有的人低吟浅唱……
但是柴静说: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疼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是为它活着但得学会接受甚至享受。
有个老年人住进了医院,家人和朋友都很着急。病人脸色很好,心脏脉搏都很正常,就是左半边身子没有知觉,用拳头捶、用手掐,他都没有半点感觉。
突然,有个年轻的父亲带着小儿子来看他。儿子在病房里大声喧哗,父亲伸手就去拧儿子的耳朵。顿时,儿子疼得哇哇大哭。病人叹了一口气,有点伤感地说:“我真羡慕孩子们啊。”
年轻父亲问他:“羡慕他们的天真无邪吗?”病人摇摇头。
年轻父亲又问他:“羡慕他们的无忧无虑吗?”病人还摇摇头。
年轻父亲打破沙锅问到底:“那是羡慕他们如花的年龄?”病人长叹一声:“我羡慕他们有那么敏感的疼痛感啊。”
大家一听都愣了。在这个世界上,有羡慕金钱地位的、有羡慕美酒佳肴的、有羡慕鲜花美女的,怎么这个病人会羡慕疼痛呢?
病人解释说:“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意味着我康复就有希望。”
是的,生命惧怕麻木,但生命渴望疼痛,可人生也是如此,也需要一种特殊的疼痛,疼痛就是人生莫大的希望。
如果一个人好久没经过疼痛,就会逐渐产生麻木感,甚至会得一些莫名其妙的妄想症。所以,我们还是做那个被父亲拧耳朵的小孩式人物,知道痛痒知道感知,即便不小心跌倒了,也会从原地爬起来看到一个不同的世界,不管前方是什么样的风景,我们只管站好这一站,把这一站的风光占尽。马不打不快,即使是千里马也需要有马鞭,保持一定程度的压力才能有利于人生的成功,你的整个人生才有最终胜利的希望,谁升起,谁就是最红的太阳。
跳出黑暗,超越黑暗。正视疼痛,战胜疼痛。
我想,这就是大黄鸭,这只纯洁可爱的大家伙带给我们的启发吧。
游戏精神:从有意义变成有意思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这是一个永远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每个人生阶段的答案也不一样。
有些人不断在找寻答案,有些人一生只得到没有“意义”的答案。
因为,这个本来就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犹太民族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米兰·昆德拉在获得1985年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致辞时引用了这句话。他说:“为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
可见,上帝的本意并非让我们变得严谨、严格、严肃,他是想让我们放松、放下、放开。
遗憾的是,我们误解了上帝的本意。于是,各种当真、认真、较真,各种贪念、执念、妄念,各种拟设、假设、预设,贯穿于我们的一生。
换句话说,我们把生活过得太“功利性”了,也就是说我们太追求所谓的“价值”了。
对自己要求功成名就,这样才有“人生价值”。
对孩子要求好好读书,这样才有“教育价值”。
不要吃肯德基麦当劳,那些没有“营养价值”。
小时候被问到长大后想当什么,不是科学家就是工程师,都是风光体面的人物,没有人会想当个普通的人平安健康快乐就好。
我也还曾经为自己能背得出圆周率好多位数和记住了各种“四大××”、“三大××”而沾沾自喜,现在想想真是汗颜。
正因为这样,人类目前存在的大部分“一脉相承、二话不说、三足鼎立、四海为家、五味俱全、六根清净、七窍玲珑、八面威风、九泉之下、十面埋伏、百里挑一、千载难逢、万古不变”的真理都是为这种功利性、价值性和“有意义”的思维与思想体系服务的。
人生有没有“意义”是别人给你定义的,而有没有“意思”则是自己切身体验的。
因此,如此你换一种游戏的心态和姿态来看待、对待人生,你就会发现人生没这么累、没这么辛苦了。
游戏及游戏精神,能帮助我们把人生过得有意思。
What?游戏?游戏人生?
没错,正是游戏及游戏精神。
其实我们一直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游戏和玩家的世界里,它的参与性让人们拥有了更多主观体验,可以说,游戏是人性集合器,游戏史就是人类史。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过:“游戏的世界构成了一个独立的、超凡脱俗的世界。一旦进入这个世界,就会忘却世俗的烦恼,享受一种了无挂碍的生活,游戏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据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考的游戏是掷骰子猜大小。为了摆脱饥荒的困扰,三千多年前吕底亚人发明了这个游戏来分散精力,控制对食物的渴望。依靠这个游戏的帮助,他们熬过了漫长的18年饥荒。
这个故事多少说明,骰子游戏不仅让人在艰难时期获得难得的快乐,还让社会团结一致,朝着既定的共同目标努力,它训练吕底亚人在最艰巨的环境面前也保持了乐观的精神。
掷骰子是简单古老的经典游戏,它有简单明确的目标和规则,用骰子点数和签数反馈信息,参与者都是自愿的,建立起了成熟的游戏规则。其后,几乎所有的游戏都遵循了类似规则,从运动项目到《愤怒的小鸟》莫不如是。
不只是古代游戏有这样的功能和特征,现代游戏同样具备。世界上最大的多人在线游戏是《魔兽世界》,它在全球拥有接近2000万玩家,每人平均每周花16~24小时来玩它,这意味着,人们一个星期内会把2.1亿个小时耗在它上面。另一方面,《魔兽世界》的词条是维基百科上第二大的,成千上万人为了完善它而投入这个知识项目,这是一个跨界的众包项目。
游戏是虚拟的,可是,人生何尝不是一个巨大的“魔兽世界”?在这个游戏场里,所谓真实与虚拟都是人类自己定义的。我们在一生中,一样得去跌跌撞撞甚至头破血流,不断积累经验值,才能不断地强大。
《纽约时报》说,全球人每周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已经超过32亿小时。科学杂志《心理学、行为和社会网络》发起的一次在线调查结果是,在各大公司的CEO、CFO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中,有61%的人每天会特意在工作期间挤出时间玩游戏。
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对游戏心存偏见,哪怕游戏玩家本身也不例外。这种偏见部分源自我们的文化和语言,甚至交织在我们日常使用“游戏”、“玩家”这两个词的方式之中——它们很容易与“玩弄”、“消遣”、“不务正业”等联系起来。这种来自传统观念里的偏见在中国更为明显,尤其是不时爆出的各类网瘾少年、暴力色情、玩物丧志的事件,似乎更加深了人们“游戏即恶”的印象。
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信息:
上海一位网络游戏迷却把诊断网络沉迷变成了一个新兴职业。他在网上成立了一个由五十多名同样沉迷于网游的同龄人组成的网络游戏测试公司。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呢?游戏公司向他们提供新开发的网络游戏,这五十多位年轻人运用多种手段对其沉迷性做出评估,并且向游戏公司反馈改进意见。与高昂的测试费用相对的是该公司员工的高工资,在这个虚拟公司中,如果你被录用,起薪即高达5000到6000人民币,第二年月薪可达两万元,远高于本科、研究生的一般薪资水平。为什么?因为这是一群有热爱的孩子,沉迷也是一种热爱。比之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迷茫心态,这些“坏孩子”们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心中那一份难以舍弃的热爱。
在游戏中快意人生,在人生中展现游戏精神。玩着玩着,我们就把自己和世界改变了,变得更好、更有意思。
游戏人生不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态度,而是一种豁达、正确、适度、追求而不强求的态度。
回到开头我们的那个问题:“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