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以淹没如沧海一粟的你,
却无法否定你的唯一。
生活还在继续,
只是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自己。
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吧,十年不晚
有一次出差,在飞机上闲翻一本杂志,看到了某款名车的广告语:“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十年不晚。”
当时,胸中有一股激流涌动了一下。我突然在心里问自己:对啊,我与“自己”有多久没见面了?我对得起世界所有的人,可我是否对得起自己?
细细想来,如果说我对自己有什么亏欠的话,那就是我对自己不够好。几年前,自己太要强、太拼命,就像一台机器只知道运转,从来不管身体磨损了多少,消耗了多少。真是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新版的“许三多”:隐忍太多、付出太多、牺牲太多。
后来,一本书——日本稻盛和夫的《活法》,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里面记录了稻盛和夫1997年被确诊癌症后的一段经历:这位拯救日航的人开始拯救自己,在一家寺院剃度,头顶斗笠,脚穿草鞋,开始托钵化缘。在他“累得几乎要散架”之时,一位打扫公园的老婆婆一路小跑来到他跟前,向他行囊里丢进了500日元的硬币。那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贯穿稻盛的全身,他心里顿时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幸福感:“她新鲜和纯真的美好心灵,是我在迄今为止的65年里从未感受到的。我深感触摸到了神佛的爱。”
这就是“活着”与“活法”的区别。
这也让我们思考一个人生的命题:Whatdoyouwant?
当下的大多数中国人为衣食住行奔劳,像陀螺旋转个不停。心为物役,忘了初心——我们来到世上干什么?
“短的是人生,长的是磨难。”张爱玲的这句话道出,人这一辈子,活着不易。要活着,要吃,要穿,要住;活着,要流汗,流泪,流血……活着的的确确很累。于是,我们正在远离初心,远离自己。
“你知道吗,当我站在悬崖上纵深一跳,我感觉整个人飞了起来,我简直快乐得要哭出来了,我从没想到蹦极是这样快乐!你一定要试试!”
单位在一个周末组织全体员工出去玩。很多人看着高高的跳台望而生畏,唯独一个女同事勇敢地选择了蹦极。她跳完后和我聊天,对我说出这些话的时候,眼睛闪着兴奋的亮光。在她这么多年的生命中,这个发现简直比发现一个金矿还叫人快乐,“因为我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发现了新的乐趣……”
就是这样,我们在不经意间,总会有许多的发现,能给人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甚至是悸动,像婴儿说出了第一句话语,第一次骑自行车,跟爸爸妈妈学会了炒一个新的菜,或是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突然来到一个山清水秀的乡村看到了一缕炊烟……
活在这个世界上,最难认识的其实就是自己,如果一个人已经到了只剩下自己这一个对手时,实际上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每个人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内心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然而,不管你的成就是有形还是无形,都要先由内心的意愿与组织开始。一个人如果内心荒芜,长满野草而从不耕耘,自然无法长出令人喜悦与激动的嫩芽。别人的赞美与表扬都是外在的因素,我们不能永远依赖外来的评判来了解自己,只有自己的探索、发现才能接近真正的自我。
比如像我这种喜欢写作的人,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创造的快乐。在创造的过程中,多少个无眠之夜的沉思与煎熬,多少次键盘的敲敲打打,通过心灵的整理,刹那间的灵感爆发与快乐不是其他人所能体验到的。
其实,不管你是作家文人还是园艺工人,不管你是超级富豪还是平凡百姓,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都是一幅绚丽多姿的风景画。不是我们的内心没有颜色,而是我们很少会耐心地打扫蒙在心灵上的那层尘埃,这使我们只是看到了污垢,而发现不了有一幅多姿多彩的美丽图画在等着我们去欣赏。
我们要勤于发现、善于发现,不断地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与自己的内心对谈交流。有时,要对自己宽容一点,善待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有机会、有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机会;有时,又要对自己狠一点,该断则断,学会放弃。这样,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而一旦将这个感觉化成行动、变为事实,那你的内心就溢满了幸福与快乐。
活给自己,笑给自己,演给自己,唱给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给自己阳光,给自己信心,给自己灿烂的明天,把快乐的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心里和灵魂深处。
三毛说过:“过分为己,是为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亏待了一个生灵——自己。”
前阵子,一个朋友跟我在微信上聊天时问我:“波哥,我感觉这么多人帮我,对我这么好,我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辜负他们,才能报答他们呢?”我回了他一句:“不委屈自己、对得起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就是对对你好的人最好的不辜负和报答。”
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伪装实在太累了;跟自己说声对不起,因为倔强也让自己受伤了;跟自己说声对不起,以后不再委屈自己。
生活还在继续,只是再也找不回曾经的自己。
生活还会继续,我们要笑着放过自己,我们要对得起自己,我们要做一回自己。
“做一回久违的自己,十年不晚。”这不仅是广告语,也承载着一种精神。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忘却曾经的疼痛,抚平心灵的创伤,让自己活得轻松而充盈。
天鹅:湖面上优雅,湖底下狼狈
前一段时间,和在某部委当领导干部的朋友聊天。结交多年,我一直很羡慕他,因为他已经从当年的研究生到现在的正处级干部了。他把我当成朋友,“不瞒你说,虽然说我级别上去了、收入增加了,但压力也比过去大多了。”那天深聊之后才知他们也不容易。
同样是“总”,大企业的和小公司的就不一样。领导干部也是,掌握地方实权的县长和某科室的主任,差别很大,你想下调到地方也不容易,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能等。处级干部是一个人政治生涯的关键点。很多人一辈子也只是科级干部,可是当上处级干部以后再往上,司(局、厅)部,就非仅靠个人所能及。他有点悲观地说,他的晋升之路在被评为处级干部那天基本也宣告走到终点了。
不是所有的领导干部都是那么风光无限的,这与其所在部门性质、其职位高低等有很大关系。一般的还是自己一人过得洒脱,养活家人也没问题,房子车子有,但亦无大额存款,也有愁钱之时。我曾开玩笑找他借几万块,他很认真地回信息说,前些日子岳母得了癌症每天治疗费就好几万,现在也掏空了。他说当时为住院看病还托人找关系。我感叹:你都如此,那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呢?
我这位朋友的话虽然不排除有故意示弱、让我心理平衡的成分,但仔细想来他说的也是实情。放眼我们的周围,“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酒宴不是每天都有吗?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所谓混得好的,一定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与要付出的代价。所谓混得不好的,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平静。就看你怎么看待它,怎么善待拥有的好。”
总有那么一些人,站在五彩的灯光之下接受众生的朝拜;也总有那么一些人,缩在昏暗的角落里,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发光发亮。于是有人羡慕,有人嫉妒,还有人把羡慕、嫉妒变成了恨。“凭什么?凭什么他就能风光无限,我就只能被踩在脚底下?”这是一些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真的别发牢骚了!要知道,光鲜的背后很可能是遍体鳞伤。
凭借英俊的外表和不凡的身手,李连杰成为少数几个登上世界舞台的武打巨星之一。身为同行兼好友的甄子丹在被问及是否嫉妒李连杰在国际上的名望时,他哈哈大笑地说:“我是羡慕连杰的,但更多的是尊敬,尊敬他为事业的付出。”其实,看到别人取得了成绩,我们心有不甘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被嫉妒的恶魔吞噬了心智,就得“红眼病”了。
甄子丹一语道破天机:每个人的成功与风光都不是随风飘来的。李连杰成为武打巨星亦是如此。他自幼习武,历经严寒酷暑,终成影坛神话。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为了确保电影的真实与精彩,这位影坛老将基本是不用替身的,这样做的结果是赢得声声喝彩,这样做的后果是多次严重骨折。
我们只看到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却从未想过它经历过多少碾压与侵蚀。
我们只看到苍鹰搏击蓝天、翱翔四海,却从未想过它承受了多少风霜与严寒。
只看见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
人前想富贵,人后得受罪。
“我的幸福路人皆知,我的狼狈也无处遁形。”这是我在某大企业当总监的弟弟有一天和我闲聊时感慨的一句话。
他一周平均工作60~70小时,应该是保守估计,而且即便不在工作,也在思考项目或看报告,所以工作时间是难以计算的。他说,这个行业决定了工作和生活永远无法真正平衡,要想平衡不要在这个行业。这个行业让他不可能整天想着去晒太阳。很多人很向往、挺羡慕我这个岗位的,觉得衣着光鲜、受人敬仰,但这只是表面。我们其实就像一只天鹅,在湖里划水的时候看着特别优雅华贵,但其实脚是在下面不停滑动。你永远看不到水面下的,你只看见外面的东西。
确实如此,人生就像一只白天鹅。想要让人看到你在水面上的优雅高贵,就要承受水面下脚掌翻飞的狼狈。想要让人看到你在水面上的宠辱不惊,就要在水面下奋力搅动划行。你必须足够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自己的伤痛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哀叹自己最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最了解。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命就是这般的滑稽。
在人前笑容满天飞,在背后苦酒满大杯。
风光背后有伤痕,唯有自己知道疼。
我有一段时间压力特别大,曾经改编了一首《老大难当》的歌词自嘲。其中有这么几句:
真的不太好当/老大的后背是一面墙/什么都要阻挡/还要带领大家往前闯/生活如同战场/也许哪天阵亡/有多少刀枪要去挡/任务要去扛/要挺着宽阔的胸膛/无论有多么忙/受了多重的伤/咬着牙坚强/用微笑舔舐带血的伤……
生活就是如此的公平。有美好,就也有烦恼,它们可能接踵而至;有幸福,就也有残酷,它们可能相伴而行;有梦想,就也有迷惘,它们可能形影相随。台上多少次优雅的翩翩舞姿,幕后多少次狼狈的摔倒在地,总是成正比。
在每一丝曙光破晓之前,一定是令人快要窒息的漫长黑夜;在每一次荣光到来之前,一定有太多狼狈的时刻、被看不起的日子;在每一阵掌声到来之前,总有太多唏嘘、太多冷眼;在每一个山顶峰巅,总有贝壳;每一片浩瀚的沧海,都是过去的桑田。所以,在每一个快要放弃的时刻,记得对自己说:要加油,不要哭。
你不负韶光,韶光未必等得了你
“我们都已经长大,好多梦正要飞……”2010年央视春晚上重新联袂演出的“小虎队”将80后从现实带回童年又残酷拉回现实。80后们在台下掩面而泣,与其说是记起童年而落泪,不如说是在与童年做一场告别的仪式。痛苦的不是过去,而是记忆。80后哽咽着说他们是“老虎队”,因为比照着镜子里的自己发现大家都老了。他们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今天他们却自诩为“痛苦的一代”。恣情流淌的泪水为逝去的青春,更为难以承担的成长。
你不停追梦,现实未必照得进阳光。
你不负如来,如来未必有时间管你。
你寄情韶光,韶光却未必等得了你。
有报道称,领跑进入30岁的80后当中有近六成“薪酬不高,工作不满,存款空空,无房无车”;也有调查显示,步入30岁的80后当中有近四成仍是单身人士,甚至有不少尚无确定的恋爱关系。到了30岁,愁着买不起房子,愁着还没成家,愁着梦想还未实现,当很多人生大事都还没有着落的时候,紧随而来的感觉就会是“不寒而栗”。
如今的年轻人比以前幸运了很多,却也艰难了许多。
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有三次迁徙大壮举,也是旧中国流民外出打工路线图: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闯关东以山东和直隶人为主,目的地东三省一带;走西口以河南和安徽人为主,目的地新疆及河西走廊一带;下南洋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东南亚一带。那么,我想第四股浪潮是“北上广”,无数追梦人从全国各地奔向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
可是,高昂的生活成本和高速的生活节奏,年轻的肩膀能扛多久?
“我们在这欢笑,我们在这哭泣;我们在这活着,也在这死去;我们在这祈祷,我们在这迷惘;我们在这寻找,也在这失去。北京,北京。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汪峰的《北京北京》,唱的就是这种情结。
梦想破灭、危机凸显的时候,回眸一望百感交集,王小波在《三十而立》中这样写道:好多年前,我在京郊插队时,常常在秋天走路回家,路长得走不完。我心里紧绷绷,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也不知走完了路以后干什么。路边全是高高的杨树,风过处无数落叶就如一场黄金雨从天顶飘落。风声呼啸,时紧时松。风把道沟里的落叶吹出来,像金色的潮水涌过路面。我一个人走着,前后不见一个人……
是的,很多年前,路总是很长,我们总是展望。三十而立。再也不敢展望了,低头赶路,哪有时间抬头?
我们都还没立起来,父母却已经老去了。
龙应台曾写道:“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
白驹过隙,岁月如烟。当我们迈向30岁时,也会发现我们的父母在逐渐变老,这来得有点让我们猝不及防。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从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当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父母已经老了。“变老”与“死亡”,更具有残酷性和真实性。
我身在北京,父母却远在南方。以前上大学还有寒假和暑假,现在就只有过年的时候回去。最多也就一年回一次,甚至两年回一次。
有一天,我躺在床上一算。我一年回一次家,父母亲差不多60岁了,如果他们能活到90岁,我和他们还有30次的见面机会;每次回家最多住三天,那么留给我和父母亲的时间只有90天了。曾经想着带他们去看看世界,但是,他们日渐衰老,我却无能为力,每次给家里寄钱都像是一次赎罪。我还有兄弟姐妹,有时即使我不回去,他们回去了也还好。然而,大部分80后都是独生子女,在很多父母心里,其实是非常矛盾的。既希望自己的子女在外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又渴望他们能多回来甚至回家乡和自己住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他们习惯了那个地方的人和物,到了大城市根本住不惯,比坐牢还难受。因此,我们只能这样两地相望。
“成长的速度一定要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微博上这句话被转发很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