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未经人事,情感一片空白的她,弥留之际,他,成了她最深的牵挂。她选择了他,来弥补未及绚烂的爱情缺憾。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多年之后,每当老狼的歌声响起,这个历经风雨已经结婚生子的昔日单薄男生,依然地,有想流泪的冲动。
此世今生,她,成了他抹不去放不下的追忆和感动。他说,她是他的初恋。因为,在那恍如隔世的青春岁月里,他曾是她最牵扯不下的深深牵挂;因为,在那长达一分钟的盈盈一握中,两颗年轻的心,曾那么柔美含羞地轻轻荡漾。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文/卓然客
他是黑人,1963年2月17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父亲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维持家用。他从小就在贫穷与歧视中度过。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没事的时候,他便蹲在低矮的屋檐下,默默地看着远山上的夕阳,沉默而沮丧。
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
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你知道的,家里日子并不好过,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
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他紧紧攥着两美元,一路奔回了家。以后,每天他都热衷于从垃圾堆里淘出旧衣服,打理好后,去闹市里卖。
如此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至多只值两美元。
“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父亲一月的工资。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
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我想,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
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
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用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
一轮明月升上山头,透过窗户柔柔地洒了一地。这个晚上,父亲与他抵足而眠。父亲问:“孩子,从卖这三件衣服中,你有明白什么吗?”“我明白了,您是在启发我,”他感动地说,“只要开动脑筋,办法总是会有的。”父亲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你说得不错,但这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
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严格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幸福的源泉
文/庐江布衣
詹姆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选取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不幸福,E很不幸福。最后,收回了五千二百余张有效问卷,但是,只有一百二十一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来,詹姆斯对这一百二十一人做了详细的分析。他发现,有五十人,是这个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七十一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甚至还有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他们又为什么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詹姆斯发现,这些人对物质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最后,詹姆斯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减少欲望,修炼内心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在他的论文结尾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十多年后,詹姆斯已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教授。他的一位学生,叫爱德华,在作毕业论文时,选了一个与詹姆斯当年十分类似的题目——《幸福的源泉》。詹姆斯看到了,很感兴趣。他把当年那一百二十一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让爱德华去调查。
几个月以后,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七十一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收回六十九份调查表。这些年来,这些人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五十名成功者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九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选择了“非常幸福”。有十六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和“非常痛苦”。
最后,爱德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都不会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泊宁静,继而产生的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看着爱德华得出的结论,詹姆斯沉思了许久。最后,他郑重地用红笔在文末批了一个大大的“优”字!
落魄时,你最怕见到谁
文/执戈
同学相聚,热热闹闹一大桌。
刚开始,情绪浓烈。酒过三巡,场面慢慢安宁下来。大家闲闲地坐着,互相聊着。一个同学忽然说起了一段往事:那一年,他在深圳,一连三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身上的钱很快用完了。晚上,睡在冰冷的桥洞里,白天去餐馆里吃别人剩下的饭菜。
有一天,他正趴在餐桌上,狼吞虎咽地吃一盒剩饭。突然,他发现有一个人正吃惊地看着他。抬头一看,竟然是他大学时苦追三年不得的女同学。那一刹那,他有一种被人剥光衣服般的羞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下去。他飞也似的逃走了。
那天,他站在立交桥上哭了很久,要不是念着年迈的父母,他早就跳了下去。最后,同学总结说:“真比杀了我还难受!”
大家听了,纷纷感慨。最落魄时,遇见前女友,还有比这更让人难堪的吗?只要是男士,只怕没有不认同这一点的?说完了,同学一摇头,坐直了身子,振作起了精神:“大家都来说说,最落魄时,你最怕遇见谁?”一个男同学说得有点伤感:“我的初恋女友和我感情很好,她家世良好贤淑美丽。
可是她的父母嫌我穷,嫌我不够机灵。无奈,我们只好分手了。如果有一天,我十分落魄,我最不愿见到的,就是她的父母。”
另一个男同学说:“我初中有个同学,下海发了财。有一次同学聚会,他言语尖刻说我寒酸。我一气之下也下了海。如果有一天,我的生意陷入了低谷,我一定不愿遇见他。”
一个女同学也幽幽说道:“我和前夫,其实感情不错,都是婆婆在中间挑唆。如果有一天,我生活上不如意,我一定不想让她知道。”
女同学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大家听了,都黯然无语。
老班长也来了兴致:“不想见的就不要说了。现在来说说,落魄时,你最想见到谁?”
老班长喝了杯茶,清了清嗓子:“我先说。前些年,我下岗了,房贷没还完,孩子要读书,妻子又生病了。这是我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那些日子,我最想父母,真想躲到父母的怀里大哭一场。”
说着说着,那语调就变得深沉而伤感。是啊,人心难测,世事艰难,父母永远是我们最后最安稳的港湾。有一个同学说,他最想见他姐。他的父母去得早,姐姐便成了他最贴心的人。一有烦心事,总要给姐姐打个电话。听着姐姐细心温柔的安慰,就好受多了。还有一个同学说,他最想见他的导师,导师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一定可以给他一些中肯的建议……
回家的路上,我久久地思索着同学们说的话。落魄时,我们最不想见到的,必是我们心里最放不下的人。这往往是一些曾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人,比如前女友,比如旧同事。而我们落魄时最想见到的,必是最在乎我们最关爱我们的人。是那些能给我们无私帮助的人,比如父母,比如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