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脚”。经常转动脚腕子,并按摩踝部至脚底的一些穴位,能起到降低血压、预防疾病、减缓衰老的作用。转脚腕的方法很多,可以盘坐在床上,一只手握住脚踝,一只手握住脚掌,缓慢转动;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进行转动。一般每次左右各转100下,早晚各一次。专家提醒大家:“平时开会、工作时都可以转转脚腕,晚上洗脚后可以按摩脚部穴位,交替进行,长期坚持,就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
按摩双足治疗疾病和保健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第一个反射区是腹腔神经丛;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第四个反射区是输尿管;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足底按摩操作手法
(1)触摸法:是最先用的一种手法。通过触摸来察觉施按摩手法的部位的组织结构的状况。同时也可以先察看患者对手法的心理反应。
(2)揉捏法:是将肌肉及皮肤毛发捏在手中,用双手交替作扭曲活动。
(3)运推法:是一种不扭曲的揉捏法,只在皮肤表层捏。
(4)轻抚法:以手掌面或用指尖在表皮滑动。
(5)摩搓法:用掌心或一个手指或几个手指指端摩搓,使皮肤及深层产生位移。
(6)推压法:用指尖或手掌垂直加压于治疗部位,这是摩搓法的补充手法。
(7)颤动法:也是一种压椎法。它是用手掌或指尖不断地重复进行的有节奏的颤动,产生深透的机械性波动传达至患者体内。
(8)叩击法:其特点是用手指、掌根或掌心捶击反射区,最常用的是以手掌的尺侧缘叩击,施术时手指分开,自然微屈,又称斩剁法。
不适合足部按摩的人群
(1)脑出血、内脏出血及其他原因所致的严重出血者,足底按摩可能引起更大的出血。
(2)严重肾衰、心衰、肝坏死者,足底按摩的刺激可引起强烈的反应甚至使病情恶化。
(3)肺结核活动期的患者,结核菌会随血行播散,可能导致弥漫性、粟粒性结核的严重后果。
(4)对于频发心绞痛的人,足底按摩的刺激有时可诱发心肌梗死。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不宜进行足底按摩的患病人群。由于处于病理状态下,外界的刺激很容易造成身体出现问题。因此,无论进行任何按摩,都需要咨询相关医生,以免自行按摩加重病情、损害健康。
足底按摩注意事项
(1)按摩前用热水泡脚15~20分钟(用盐水、艾叶水或其他中药材水泡更佳),最好泡至小腿,中间可不断添加热水,保持水温适宜,泡至全身微微发热最佳。
(2)将手指甲修剪平滑,以避免划伤脚部皮肤。
(3)如果脚部皮肤干燥或过硬,可以在脚上按摩部位涂上按摩精油或按摩膏。
(4)可根据身体不适的症状选取相关足部反射区进行按摩治疗,每个反射区按摩36分钟;若作为养生保健,可按摩整个足部,30分钟左右;还可以将整体按摩和重点部位按摩相结合,既可治病,又防病保健。
(5)整体足部保健养生按摩顺序如下:先左脚、后右脚,每只脚按摩时,按摩脚底-脚内侧-脚外侧-脚背的顺序依次进行。脚底按摩基本上是脚心、脚趾、脚掌,然后再从脚心向下直到脚后跟,掌握了这个原则,就不会遗漏了;脚内侧和脚外侧按摩,基本是从脚趾部位向脚后跟、脚踝方向按摩;脚背按摩顺序即从脚趾向脚踝方向按摩。
(6)具体手法可根据需要采用拇指按揉、指腹按压、手掌推按或用手指提捏、挟拉、扣压等,还可使用按摩棒、按摩球、按摩车等辅助器材。
(7)按摩力度以按摩部位微微酸痛为宜,按摩时一重一轻交替用力,治疗效果最好。
(8)开始足疗时每日按摩1~2次为佳,坚持两月后,可以酌情减少次数,两天1次即可。
(9)足疗按摩后30分钟内喝温开水300~500毫升,帮助身体排毒。
按摩小常识
(1)缓摩为补,急摩为泻。足疗过程中,急性病适合快速按摩,体质虚弱或慢性病适合缓慢按摩。
(2)一般在认真按摩了三四次之后,反射区疼痛感就会较为明显,这属于正常现象,在经过数次按摩后,痛感就会自然消失。
(3)若在按摩后出现口渴、疲倦、流眼泪、手心或特定部位冒汗、发冷、发热、大便变黑、小便黄等,请不必惊慌,这些都属正常排毒反应。
(4)饭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进行足部按摩。
(5)足疗之后,请注意保暖,不要使脚受凉寒。
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等。
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穴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最后,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找不准穴位没关系,随意按揉也保健
在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保健中,认准穴位是个“技术活”,按准了能健康长寿。但是如果能掌握以下几种保健方法,就算只是随便揉揉,也能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
头部
用手指或梳子从额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早晨起来后为梳头的最佳时间,古时候被称为“栉发”。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条经络都汇集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使这些穴位得到按摩和针灸同样的刺激,达到促进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功效。
双耳
搓双耳全身都受益。耳朵就像一个倒立在子宫中的胎儿,耳垂代表头眼部,耳外缘为躯干及四肢,内侧是内脏器官。揉按耳朵的不同部位,就能对其所对应的躯体或内脏器官,起到保健作用。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因此,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好。按摩耳朵应用力轻柔,通常以揪、揉、拉为主,时间以5分钟为好,不要超过10分钟。
鼻翼两侧
经络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改善。
外眼角
经络位置:足少阳胆经。
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上肢
上肢部位为“手三阴手三阳”之脉的要道,是内连脏腑外络肢节的重要部位。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即从上内侧腋下(极泉穴)至腕部内侧(内关穴);从外侧腕部(外关穴)至肩部(肩井穴)。此法有疏通上肢经脉、调和气血之功能,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及上肢病痛有良效。
脊椎
推脊椎增强免疫力。脊椎及其两侧,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之一——督脉的行经之地,且有肝俞、肾俞,属阳经汇集之处。护好后背,不受寒凉,身体则不易患病。平时可由家人帮助,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来回推拿脊柱及两侧,可边捏边向前推进,或敲打前进,每次5分钟即有疏通经脉之效。
每日早晚按摩腰部,使腰部发热,则能强肾壮腰,对治疗肾虚腰痛、风湿腰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部疾患有良效。骶尾部为人体“大树之根”,按摩骶尾部长强穴,每日早晚各60次,有治疗腰骶痛、改善性功能之疗效。
肩窝
经络位置:手少阳三焦经。
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能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对面部痤疮、酒渣鼻、皮肤虚浮等症有较好疗效。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式。
腋窝
按腋窝宁神宽心胸。腋窝是人们平时很少触及的部位。中医认为腋窝处有一个重要穴位,名为极泉,针灸或按摩极泉有宽胸宁神的功效。西医则发现,腋窝处不仅有动静脉血管,还有大量的淋巴组织,因此,常按腋窝,可以改善血液供应、刺激淋巴,提高免疫力。
按摩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揉按,用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腋窝各15次,然后换左手按摩右侧腋窝,每次持续3~5分钟即可,手法必须轻柔,以免损伤局部的血管和神经;二是弹拨,抬高一侧手臂,把另一只手的拇指放在肩关节处,用中指轻弹腋窝底,可时快时慢变换节奏,并左右交替进行。
前胸
拍前胸可提高肺功能,前胸是人体阴气所汇之处,做好前胸保健,不但可以起到宽中理气的作用,还对改善人体肺部功能、提高抵抗力有重要作用。可以采取虚掌轻叩轻拍的方法来保健。将五指并拢、掌心中空,对准胸部正中间的胸骨以适当力度拍击,每次拍3~5下,停10秒左右,每天3~5分钟。但应当注意的是,胸腔下有心肺等脏器,要注意力道,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小指尖端
经络位置:手少阴心经。
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拇指尖端
经络位置:手太阴肺经。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此经脉,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对面色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效果较好,同时可起到改善情绪激动、消除疲劳、减少皱纹的作用。
手掌中央
经络位置:手厥阴心包经。
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等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下肢
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经络位置:足太阴脾经。
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对面色萎黄、皮肤粗糙、毛细血管破裂有较好的作用,能有效地制止面部痤疮的出现,同时能改善消化系统的消化功能,既可减肥,又能健体。
下肢部位为“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的要道,每日早晚敲打“足三阴足三阳”之脉,由下(三阴交穴-悬中穴)向上(足三里-阴陵泉)或股下段(梁丘穴-血海穴)至股上段(风市穴、环跳穴),如此反复敲打60次,有活血理气、舒筋通络、调理脾胃的功效。
大腿根部
经络位置:足厥阴肝经。
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对黄褐斑、妊娠斑、痤疮、面色晦暗等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乳房发育,解除乳房胀痛。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露的滋润下进行。
胁肋部
胁肋部位为肝胆经脉(期门、章门)交会之处,每日早晚按揉各60次,有舒肝理气、清肝利胆之效。对治疗肝胆疾病和岔气、肋间神经痛有效。
小腹
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人体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中医一直提倡“腹宜常揉”的保健方法,讲究的就是在醒后、睡前分别揉按小腹周围,长期坚持,可增加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对小腹进行适当的热敷也能达到保健效果。可用略高于体温的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肚脐上,数分钟后取下,每天坚持敷1~2次。每日早晚双手重叠放在脐部(神厥穴),上下左右顺时针方向按揉60次,然后再以同样手法逆时针方向按揉60次,可改善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的功能。
臀横纹中央
经络位置:足太阳膀胱经。
按压臀横纹中央有利膀胱健康,可改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雀斑和妊娠斑,产后内分泌紊乱所致的蝴蝶斑,可改善皮肤过敏、毛发焦枯、口唇淡白、目痛多泪等症。
足背横纹中央
经络位置: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本身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因此具有减肥的效果。胃经还可调整内分泌,可治疗面部痤疮,改善面部皮肤颜色,治疗口眼歪斜,还有隆胸丰胸,促进乳腺发育的功能,亦可治疗不思饮食、失眠和消化不良等病症。
脚底中心
经络位置:足少阴肾经。
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每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可改善过敏体质,对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肿有较好的作用。如果能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有助气血运行的中药,效果会更好。用一侧手掌的大鱼际(手掌上大拇指与手腕间的突起处)揉按对侧脚底的涌泉穴,既有保健作用,还能活动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