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8300000015

第15章 《豆棚闲话》民俗语汇研究(9)

作为名词后缀,置于表职业、品质等名词和形容词后面,充当“……的人”的成分。《豆棚闲话》中出现的此类民俗语汇有“番子”“痴子”“蹄子”“乳臭小子”等。

作为动词后缀,起语气助词成分,本身无实际意义。如“耍子”,常见于元、明、清市井口语,意为“玩耍”。现在杭州方言中仍保留了“耍子”代表“玩耍”,或叫“耍子儿”。

主要作名词后缀,有时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如“先儿”指说书先生,在有些方言中指瞎眼的人;“老儿”,即老头儿,旧时对老年男性的称呼或老年男性自称。

2.重叠。重叠也就是将语素进行重叠,以构成语词的构词方式。《豆棚闲话》民俗语汇的重叠主要有以下三式:

AABC式

这一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定作用。如:

花花太岁

太岁:原指传说中的神名,这里花花太岁指作威作福的土豪和官宦。“花花”重叠,突出这些恶少出身豪门、穿着华丽、不务正业,只专心于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的品行特征。

ABAC式

是指第一、第三字一样,其他两字不一样的语汇。例如:

九分九厘:指十分里已经达到了九分九厘,十分形象地表达了事情顺利进展,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境地,相当于现代汉语口语中说“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九”。

AABB式

是指第一字与第二字相同,第三字与第四字相同的叠词。

婆婆妈妈:与重叠前的“婆妈”意义基本相同,但是重叠之后,对这一群体的数量有所强调,即“婆妈”是指“妇女”,而“婆婆妈妈”则是指“妇女们”。

筋筋节节:重叠前,“筋节”是指言语上的分寸或关键,也指文章或言辞中重要而有力的转折连接处。经过重叠后,“筋筋节节”转化成形容词,形容说故事的人讲得细节完整、有根有据。表达效果非常独特。

(三)修辞构词

修辞是在实际语言表达过程中,使用各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手段以求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豆棚闲话》作者用大量涵化了民俗事象的语汇,以丰富文本民俗文化内涵的同时,还善于赋予这些民俗元素以艺术化的形式,运用了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以适应情境发展和语言表达的需要。《豆棚闲话》民俗语汇运用的修辞构词手法主要有五种类型,即比喻、对偶、析字、双关、用典。

1.比喻。通俗地说,就是打比方,也即抓住两个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其中一个事物来比方另外一个事物。现举例如下:

青蚨:比喻财物、金钱。“青蚨”另兼具“用典”修辞手法。

定盘星:比喻正确的基准或一定的主意。

海狗肾的东西相似:男性的外生殖器。

藤缠螃蟹、草缚团鱼:比喻被环境或别人以某种手段束缚住,导致行动受到严重限制的人。

2.对偶。主要是针对民俗语汇的结构而言的,这类民俗语汇由两个字数相同、成分结构一致的部分构成,意义相近或相反,语词结构整齐划一,朗朗上口,且悦耳和谐、富于美感。举例如下:

焦员外的令郎,胡永儿的丈夫:这个语汇的前后两部分都为六个字,且都是偏正结构,对仗工整,所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语出《三遂平妖传》,书中焦员外之子和胡永儿的丈夫是指同一个人,是个智力上有缺陷的男子。

3.析字。这里主要是将字的形体加以分析,也就是拆字法。

“石”畔无“皮”:“石”字旁边没有“皮”,也就是无法构成“破”字,所以意在表达“破不得”。

“女”傍有“石”:“女”字旁边有个“石”字,也就构成了“妬”字。“妬”是“妒”的异体字。

马扁:即“马”和“扁”组合,形成了“骗”字,表达“骗”的意思。

“读”字半边:“读”字的半边,也就是“卖”。

有贝之才:“才”字有了“贝”,也就成了“财”。

4.双关。双关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巧,能使语言含蓄雄浑,意味深长,达到“一箭双雕”的艺术效果,颇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妙。

《豆棚闲话》中民俗语汇的双关主要利用的是语音的条件,也就是谐音双关。具体例证如下:

对盒利钱:“对盒”谐音“对合”,犹对半。多指利润或利息同本钱相等。

陶朱公(“逃诛公”):“陶朱”谐音“逃诛”,新解范蠡史称“陶朱公”的由来,即“逃避诛杀”。

也有一部分语汇是兼有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孔明:这里并不是指诸葛孔明,而是“比孔夫子还明白些”。

骨董:“董入骨里”,这里不是指古董,而是指对古董研究极为精深之人。

5.用典。早在刘勰《文心雕龙》中就有详尽的阐释,即“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使表达含蓄而不浅露,表现出一种雅洁的风姿。汉语中许多民俗语汇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正是因为它们常常隐含着某些历史传说或寓言故事,言虽简,意却丰,“寓万于一”,能较好地传达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纯阳吕祖的指头:

“纯阳吕祖”是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别号,传说身怀点石成金之术。《今古奇观》卷一:“那道人是谁?姓吕,名岩,号洞宾,岳州河东人氏。大唐咸通中应进士举,游长安酒肆,遇正阳子钟离先生,点破了黄粱梦,知宦途不足恋,遂求度世之术。钟离先生恐他立志未坚,十遍试过,知其可度,欲授以黄白秘方,使之点石成金,济世利物,然后三千功满,八百行圆。洞宾问道:‘所点之金,后来还有变异否?’钟离先生答道:‘直待三千年后,还归本质。’洞宾愀然不乐道:‘虽然遂我一时之愿,可惜误了三千年后遇金之人。弟子不愿受此方也。’钟离先生呵呵大笑道:‘汝有此好心,三千八百尽在于此。吾向蒙苦竹真君吩咐道:汝游人间,若遇两口的,便是你的弟子。遍游天下,从没见有两口之人,今汝姓吕,即其人也。’遂传以分合阴阳之妙。”这里“纯阳吕祖的指头”,即会点石成金的手指,引申为发家致富的才能、生财之道。

杜子春之伎俩:

杜子春,唐人传奇中的人物,其故事出自《玄怪录》卷一《杜子春》。杜子春原本是后周末年至隋朝初年一个富家子,因为不思进取、恣意挥霍,很快一贫如洗且众叛亲离。一日路遇仙人铁冠子,铁冠子给了他三百万钱,飘然而去。不到两年,杜子春就花光了钱,再次陷入贫困。后来,他又碰到仙人,仙人给了他一千万,他仍是挥霍如初。第三次,仙人给他三千万,这次他将三千万用于布施,看破物欲。后来杜子春跟从铁冠子往昆仑山上炼丹,仙人警告他,不管遇到什么人、什么东西或什么事,都不得开口,杜子春前后通过了四关考验,最后却过不了母亲被牛头马面折磨这关。最后老人出现,劝杜子春打消学仙的念头,并送他一把锄头,让他好好做个农夫。

《豆棚闲话》第四则:“那人道:‘杜子春之伎俩犹昔,足下真道器也!’”这里作者套用杜子春的典故,赞扬对方乐善好施,慷慨大方。本项除《豆棚闲话》用例外,未见于其他文献。

二、文化解读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同时也是文化现象。罗常培先生认为:“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面影。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民俗语汇作为一种囊括社会民俗事象的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有着颇深的渊源和联系。《豆棚闲话》中的很多民俗语汇,也都闪烁着耀眼的文化之光,以其特有的面貌诠释着社会文化现象。这里主要从经济制度和民间信仰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豆棚闲话》民俗语汇与经济制度

《豆棚闲话》中社会生活类民俗语汇共有51个,其中有关生产经营的民俗语汇有20个,占39%以上。这为数不多的20个语汇,其意义和内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制度,可谓是明末清初社会经济状况的缩影。

众所周知,我国在明代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明末清初,资本主义发展始终趋于缓慢。在我国封建历史上,地主阶级对土地绝对占有的情况,几乎贯穿始终。虽然明末清初的土地制度是国有制和私有制并存,但贵族和庶族地主仍然对土地占有绝对优势的所有权,小农经济的趋势也是佃农化。加上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严格的等级结构,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买卖,成为社会地位和财富私有的象征,从而逐渐形成了地主阶级、商人和高利贷者三者结合的经济纽带。

“租粮”反映了统治者和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盘剥和苛征暴敛的事实。赋税的沉重压迫使得农民丧失财产、生活贫困,如遇天灾人祸,只得避走他乡,甚至卖妻鬻子——“草标”便是当时贫苦人家因饥寒交迫不得不出卖亲人子女的历史印记。

明末清初,商业相对发达,根据傅崇兰先生《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统计,明清时期比较发展的32座城市中,华东占21座清代八大工商业城市,华东占6座。可见,当时吴地的商业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区域市场。“滞货、瞎帐、盐引、小票、算子、定盘星”等语汇分别为商品销售状况、账目管理、贸易内容、商业用具等事象的体现。

在明末清初赋役征敛的驱使之下,形成了高利贷资本猖獗的温床。赋税的催征,使得土地和货币更多地转移到高利贷者手中。“押吏势同狼虎……时惟有营债一途,每月利息加二、加三,稍迟一日,则利上又复起利……百亩之产,举家中日用器皿房屋人口而借没之,尚不足以清理”,为了避债,因此“多弃田而逃者”。“印子铺”便是当时发放一种叫做“印子钱”的高利贷的地方,作为抵押品的“抵头”中,大约以土地宅基为多。

明末清初,以白银作为主要交换货币(“白金、松纹雪花”),金融市场波动较小,物价稳定,使典当业得以安稳。自明朝中叶开始,典当行业便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成为我国典当行业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到了明末清初,逐渐形成了历史上典当业的鼎盛时期。“小典(典铺)、开口货、挂失票、当头”等语汇,正是典当行业的专用语词。当时做典当生意的商人,具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点,以徽商为多,《豆棚闲话·朝奉郎挥金倡霸》中便有述及此俗:“徽州俗例,人到十六岁就要出门学做生意”“他年小性痴,且把三千两到下路开个小典”。

(二)《豆棚闲话》民俗语汇与民间信仰

《豆棚闲话》中精神生活类民俗语汇39条,其中信仰这一小类占大多数,有22个。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信仰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起到抚慰人们精神的作用,是人们对内心深处美好愿望的寄托,因而无论在哪个时代,信仰都饱含着老百姓本能地躲避灾祸、追求幸福的文化心理内涵。

首先从民间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来分析。在明末清初,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尚未形成,由于对自然界不可解释现象的迷惑和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恐惧,鬼神仍是人民大众所深深敬畏和敬仰的对象。表示神鬼之名的民俗语汇有:“祝融”,为火神;“中霤之神”为土地之神;“判官”是阎王爷属下司掌人的生死簿的鬼。这些民俗语汇无一不浸透着人们趋利避害的心态:酬供火神,以防起火灾变;祭拜土地神,以保家宅平安;敬畏判官,显示对死亡的畏惧。同样,因着对鬼神的崇敬和趋利避害的心理,为了实现愿望或者摆脱困境,人们往往会寄希望于鬼神的力量,并进行一些具体的酬神驱鬼行为。如“神厨”是人们祭拜神佛时摆放神龛的柜子;“解禳”是为了祛除灾祸而向神祷告的仪式;“血食”则是祭祀鬼神的祭品。

其次从信仰的具体内容来看。宗教是信仰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行为,也是信仰的内容。《豆棚闲话》中主要涉及的是有关佛教的语汇,这里主要讨论的也是佛教。在明代,太祖出身佛门,崇尚佛教,佛教新政迭出,促进了禅、净二宗的发展。虽然中叶之后有所低落,但却促成了儒释道三教合流。清初统治者与佛教渊源颇深,顺治、康熙、雍正等帝均热爱佛法,热心于佛教的复兴事业。“禅和子”“罗刹”“尊者”分别代表了佛教文化中的“人”“鬼”“神”。“丛林、伽蓝”即是佛门之地的别称。“疏头、疏簿、斋供、云板、引磬”等语汇更是反映了僧众为了维持佛寺经营用度而进行的化缘、化斋等求得布施的活动。

再从人们对命运的态度和迷惑来看。古往今来,许多人哀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于是人们将生活的平顺或坎坷归结于“命”和“运”。“命运”的思想正是由鬼神和佛道上来。为了死后可以有个好归宿,于是生前做好事为死后积德,这便是“阴骘”。“阳寿”代表人在世间的年华几许,同时,既有“阳寿”,合该有“阴福”,所以它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死后还有另一个世界可以继续生活的美好愿望。正是由于命运的难以把控、不可捉摸,推演命理的星命之学应运而生,“子平”便是根据人的生辰八字来推算一生命运的玄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对探求未知世界的渴望。

以上的分析和探讨仅仅是择要进行的非常粗浅的解读和认识,但是我们由此可知,社会文化现象与民俗语汇的关系相当紧密。许多民俗语汇的产生是由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促成的,民俗语汇的意义和内涵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特征。

《豆棚闲话》民俗语汇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发展和思维的进步,人们在某一段历史时期内的日常积习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原有的民俗文化事象被新的习俗内容所代替;有的经过一番脱胎换骨、改头换面,形成了新的民俗内涵;有的民俗在一段或短或长的休眠期后,受到了某种因素或外力的挖掘激发,又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也有的民俗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流行之后,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甚至视野。

民俗语汇是涵化了民俗事象的物质外壳,与民俗的发展关系是平衡的、共存的、互动的。因之民俗语汇也随着民俗的变迁而发生了词义上的变化。

《豆棚闲话》的民俗语汇大致有以下三种发展模式:

一、流传至今意义不变的民俗语汇

《豆棚闲话》中出现的民俗语汇,有一部分从当时流传至今,其意义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其中还包含这样的情况:有些民俗语汇其所涵化的事象在现今社会已经不存在,但仍可见于书面文学作品,且其意义没有发生改变。

具体举证如下:

当头:仍指抵押品。瞿秋白《饿乡纪程》三:“第一次从常州出门求学,亏得你当了当头借给我川资。”

青蚨:指金钱。鲁迅《准风月谈·谈蝙蝠》:“然而青蚨飞来,则眉眼莞尔。”

定盘星:指内心中处事的原则。吴组缃《山洪》二十六:“自己总要有定盘星,他说他的,我干我的。”

草标:卖身的标记。老舍《茶馆》第一幕:“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

抵头:用作抵换之物。赵树理《三里湾·换将》:“她恨自己的文化程度低……自己低也倒罢了,为什么偏要用自己作抵头,去换人家那高的呢?”

抽头:商品交易或办事中的回扣。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一:“领事自己把一切交涉——甚至琐屑的华人搬住注册等事,都一箍脑子抓在自己手里:好一张一张执照呀,护照呀的抽头。”

表礼:礼品。《中国歌谣资料·五更伴嫁》:“双猪双羊双表礼,双双媒人押礼来。”

束修:指学费。巴金《春》七:“人家每个月拿八块钱的束修,教你们这样的学生,也不好意思。”

判官:传说冥司中阎王属下掌管生死簿的官。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这上面写的是蛇溜字,好像是阎罗殿上判官的手笔!”

阳寿:人在世间的寿命。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七章:“他最苦情,共产党来了他高兴,病势就一天一天见轻,等于续了他的阳寿。

丛林:指寺庙。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八:“北门内文殊院,两个和尚的丛林建筑的富丽堂皇。”

同类推荐
  • 陆鼎记

    陆鼎记

    穿越成大明嘉靖锦衣大亨陆炳之子,陆鼎开始了与安眉的雷人之旅。
  • 痞子混古代

    痞子混古代

    现代男人坠机进入一个疑似宋朝的世界,娶了娇妻逛了青楼赚了银子掌了权利,穿越之旅好不曲折传奇!现代痞子混古代,完全没问题!
  • 汉末皇子辩

    汉末皇子辩

    公元22年十月,刘秀于南阳起兵,三年后建立东汉,定都洛阳,唯汉强而亡!如果,有一人如光武力挽狂澜。如果,大汉并未分崩离析。在群星璀璨的汉末,历史又将爆发出怎样的光彩……
  • 幻天古迹

    幻天古迹

    这本书描写了什么呢?一尊被人信奉的古神,一段不存在的故事.....一群有信仰的人一个王朝争霸,离愁别恨的历史......
  • 衡世之命

    衡世之命

    君侯?村夫?恶魔?独夫?戮心的羁绊,帝国的君侯,淫世的恶魔,受万世唾骂。这一生的命得到了又失去了,值吗?凛云凝望着怀里永远消殒的容颜,尸海血渊之上他举剑求天“苍天啊!我以此剑起誓,如果这就是天道轮回,愿以我为祭换这万世的大幸...............”
热门推荐
  • 少年之孤渊

    少年之孤渊

    每一个来自孤渊的人终究会回归孤渊,无论最后以那种方式都是比当初更加炽烈。
  • 网游之圣之系统

    网游之圣之系统

    我将现实当游戏,又将游戏当现实;超脱自身宇宙,立于苍茫之巅峰,游戏、科幻双结合……(《圣王诞生:预言之子》,新书出炉,欢迎大家搜索观看!!!)欢迎加入凡丽书友群,群号码:612403656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逐元世界之杀戮

    逐元世界之杀戮

    元气大陆浩瀚无边,灵气浓郁,孕育万物,其间大如山丘之牛、吞云吐雾之禽、日行万里良驹、噬人魂魄奇兽不计其数。元气大陆又分为四个大洲:东元战洲、西元斗洲、南元胜洲、北元寒洲,四大洲各具特色,战洲好研阵法,斗洲尚武。胜洲得天独厚,寒洲不毛之地。斗洲有国名云巅,国君称皇,其都为皇都,其余各地皆俯首称臣,以王命之,首府称为王都,夏阳城就是其中一小王国,王国之东东有一火上群,常年赤焰横空,烟雾缭绕,谓之焚墟,里面封印有一小孩,为寻双亲、报家仇,独自踏上了元气修炼的道路。元气修炼不仅需要强大的天赋,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开气海、聚元气、铸元魄、成元者,继续修炼可成元师、大元师、元宗、元尊、元皇、元圣、元帝。焚墟小子进入盼云峰下信阳学院,却因资质不够只能成为劳工,凭借机缘一跃成为学院风云人物,却掉进信阳各大势力纠纷之中。出门先到猎户坞,点杀必到佣兵堡;南断剑,北明月,万花谷里花正好;拍卖场里觅珍奇,曝风岭上寻幽魂;生时寻欢醉卿楼,逝时魂归幽冥府。各种势力造成一个巨大的漩涡,且看他小小的身影怎样冲天而起,铸就一方神话。
  • 你是我的独家爱恋

    你是我的独家爱恋

    许宛妲与尹墨涵是一对命运坎坷的恋人,一个为后母及姐姐所不容,但为了父亲和家庭的稳定,而小得不时常忍气吞声,备受欺负;一个则因为私生子的身份,屡次被欺负,直至在一个雪夜坠河。多年后,两个对彼此都念念小忘的人再次相遇,但他为复仇而来……
  • 三对的二三事

    三对的二三事

    开篇十九章是在初中时写的,也发表过,后来删了,把两本小说合成了一本,后续可能会继续写,也可以当完结文看。时念小筑,寻笺而阅。时间的信笺,随心的写念。迷茫的灵魂,时念小筑愿,以生前执念,……………。
  • 方向

    方向

    本书收录了张殿权近年来发表的各种小说,包括生活、情感、感悟等等。
  • 重生之超级天后

    重生之超级天后

    她是影视歌坛双栖地超级天后,五年前叱咤歌坛影界,却惨遭闺蜜和男友算计而死。一朝重生回到选秀出道时。带着满格技能再战娱乐圈!渣男穷追不舍,不好意思,太穷滚一边去。假闺蜜再献殷勤,打脸打到你不认识自己,怀疑人生。“欧少,白小姐角色被抢了。”“谁抢的,封杀她。”“欧少,白小姐说X牌定制款包好看。”“去告诉X公司,以后它们的包全部给她送去。”“欧少,白小姐想去热带小岛度假。”“把岛买了。”“欧少,白小姐这次玩过火了,可能要破产了。”
  • 逃离尸口

    逃离尸口

    生化的书,没有升级没有特异功能。只有子弹与肉体的碰撞。新手写书请多多理解和支持,谢谢。
  • 无上战雄

    无上战雄

    逆乱时空战三千大帝,屠戮万界镇天堂地狱,我为无上战雄,恒沙世界苍生大众当诵吾之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