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1987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获硕士学位。1995年创立比亚迪,拥有充电电池、手机产业。人称“技术狂人”、“汽车狂人”。2009年9月28日,胡润研究院公布了“胡润百富榜”的名单。王传福以财富35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排名从2008年的103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1位。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仅仅过了5年的时间,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而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从天而降。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脱离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单干。1995年2月,王传福从做投资管理的表哥吕向阳那里借了250万元钱,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领着20多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里扬帆起航了。
王传福自己动手建造一些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结果只花了100多万元人民币,就建成了一条日产4000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1996年,比亚迪公司取代三洋成为中国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电池供应商。大霸是电信巨头朗讯的OEM,比亚迪公司因此成为中国朗讯的间接供应商。1997年,比亚迪公司镍镉电池销售量达到1.5亿块,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不甘寂寞的王传福又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
此后,王传福把目光放到了欧美和日本市场。1998年至2000年,比亚迪欧洲分公司、美国分公司先后成立。1999年至2000年,比亚迪公司在这些市场势如破竹,大客户名单上出现了松下、索尼、GE、AT&T和业界老大TTI等。
2000年,王传福投入大量资金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上升到了第二和第三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如果说单干创业对于王传福来讲是第一次冒险,那么决定制造汽车无疑是他冒险的疯狂之举。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2003年8月,在陕西广东经贸合作推介会上,王传福再爆惊人之举,比亚迪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省投资集团签订合资组建比亚迪电动汽车生产线合同,项目投资达20亿元人民币。
2004年1月,深圳市有200辆比亚迪制造的锂离子纯电动汽车投入出租运营,成为全国第一家电动车示范区,真正实现尾气零排放。
2006年,比亚迪在上海成立“比亚迪汽车研发中心”。不久,比亚迪汽车将会达到年产30万辆轿车的生产能力,成为中国又一大轿车生产基地。
王传福曾说:“制造业一定要掌握核心的技术。”
“我们的净利润都是在20%以上的。虽然我们是一个制造业,但毛利都是在50%。就是一定要掌握核心的技术,然后再利用中国的优势(低成本制造),有这两点,不管是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行业的老大。民营产业不太需要公众的品牌,一样可以获取很高利润,因为我们掌握了核心的技术,掌握了非常非常高层次的产品的开发。”
王传福强调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并将其分解,把成本压到最低限度:大量采用非专利技术,并迅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文献,30%来自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也就5%左右。”这种做法,至少理论上能使比亚迪既不沦为国外品牌的下游组装线,又避免牵涉知识产权问题受制于人;不仅能自己开发产品,还可以开发设备和生产线。
比亚迪公司从成立起,就专门设立了中央研究部、设计室及技术部,专门负责二次充电电池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的研发。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公司60%的生产设备系自主研发,生产汽车的这种做法完全是从电池生产中移植过来的。
成本降低是这种做法的一个作用,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是,正如比亚迪公司第15事业部总经理罗如忠所言:“我们做汽车,没有一汽、二汽几十年的积累,资金方面也不如合资汽车公司雄厚,如果什么都像其他企业那样拿钱去买,做电池挣的那点钱早就花光了。如果开始就像同行那样做,我们连采购谈判的专家都没有,更谈不上把系统做好。但是我们按照‘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原则实实在在地做项目,通过一个项目可以培养出一支专家队伍。汽车检测中心的建设和汽车仪表、空调、SRS等项目就是最生动的例子。”
王传福不认可很多企业仅靠“抠门”的成本控制策略,他认为企业更应依赖研发,以领先的工艺或替代材料来降低成本。他说,如果限制员工出差,节省的花销非常有限,但一项重大工艺变化或许会带来10倍的成本变化。
他举了一个例子:生产镍铬电池需要大量耐腐蚀的镍片,而镍的价格高达每吨14万元,如果改用镀镍片则每吨只需1万元,但品质会受影响。比亚迪的研发中心专门改造电池溶液的化学成分,使镀镍片也不易被腐蚀,仅这一项改进镍原料的不开发,就使月原材料花费从500万~600万元降至区区几十万元。还有,经研发改进后的比亚迪电池生产工艺流程简短有效,并且很容易操控。
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比亚迪公司掌握汽车核心技术的战略部署之一。业内不少专家认为,以国际汽车企业的经验,占领汽车市场必须要有强大的新车型开发力量支撑,而新车型开发又离不开强大的零部件开发力量的支持。比亚迪公司显然在奉行这个经验,在产品研发项目建设的同时,研发配套手段的建设也初具规模,建立的工程部具备了常规机械加工、装配生产线制造、生产条件准备、非标设备制造、测试设备制造,组建了模具制造车间、冲压车间、金工车间、工程车间,为一级总成研发提供支持并逐步发展成为二级总成制造业。
比亚迪力求锻造自己的核心技术。比亚迪的自主研发跟大众、通用、丰田的不一样,因为比亚迪还没有跟外面合作过,从整车的概念、设计、造型、结构设计、试制,全程都是自己来掌握的。
在2005年上海车展期间,比亚迪首席设计师廉玉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比亚迪进入汽车业两年多时间以来,高尖技术的应用是比亚迪设计的起点,F3在一些技术方面和世界上顶级车相比并不逊色。
比亚迪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坚称:“知识产权要尊重,我们的车不但没有任何知识产权问题,而且其本身就有50多项专利技术。”
按照王传福的理论,“搞产品制造的人都知道,一个产品的质量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80%取决于这个产品的设计,设计定型了产品就定型了。而余下的20%则来源于制造上的一些变量,包括本身材质的一些变量,会影响这个产品的品质,而汽车尤其符合这个规律。汽车要比一般的产品更注重设计,因为它的零部件多,零部件的位置摆放就是个很大的问题,汽车要品质好,设计一定要好,如果产品设计有问题,就算是上帝也造不出好车。”
F3是比亚迪的第一款产品,因此,比亚迪不惜力气从设计环节就开始注重保证整车的质量,正是这款车的先进设计给了比亚迪在汽车界里闯荡的底气和信心。一旦拥有这个平台后再用中国制造的能力把成本降低,把品质稳定下来,本土的汽车公司就有了发展的核心能量。
比亚迪虽然没有聘请国外的设计人员,但是比亚迪跟国外一些著名的公司经常进行交流,进行技术探讨,如比亚迪跟博世做了很多的制动系统的研究,购买它的零部件,然后在公司内部进行大量的技术交流。国外举行的所有的汽车车展,比亚迪都要派人去交流、去观看。
另外,比亚迪公司每周都会请大量的国外知名公司或者技术服务公司到上海比亚迪做技术交流和培训,同时也派员工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
比亚迪在研究汽车的操作稳定性时,针对一些具体的技术指标,常常同莲花(莲花汽车科技工程公司是世界上顶级专业的汽车设计和工程顾问咨询公司之一)及保时捷等设计公司进行技术专题的交流。通过这些,比亚迪提高了自身的开发能力。
当然,更多的还需要比亚迪自己亲自来做,有一些核心的技术和核心层是保密的,更多的过程和概念性的东西都是公开的,关键是要研究。
在上海比亚迪有几千人,这几千人更多的是做一些基础研究,做深层次的研究,研究了以后不一定马上就用。研究以后可以形成很多的数据,关键的时候,可以拿出来进行比较,进行大量的实验。
拿国外的一辆车回来,解体掉了,变成数据,形成数据库,可能当时用不上,将来会用上。完全从国外把一款车的技术拿过来,反而得不到核心的技术;派人去参与学习的话,也只是皮毛的东西;如果你自己来研究,可能会走很多的弯路,但是会积累很多的东西。
王传福提倡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在2008年9月上市的“比亚迪F0”精品小车,就是汇集比亚迪千名汽车工程师心血,历经三年研发,花费数亿元打造的A00级小车。
比亚迪历经三年锻造出的A00级精品小车F0,于2008年9月7日在郑州豫顺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式举行河南上市发布会。
业内人士分析,比亚迪F0作为一款环保小车,将改变微轿市场格局,进而牵动业界人士与年轻消费者的神经。在全国提倡“节能减排”的大形势下,对微轿市场的要求无疑有了新的标准,比亚迪F0诞生于这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目前唯一符合国4以上排放标准的微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