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史玉柱的名气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人想挖掘到更多关于史玉柱的新闻,曾有记者在采访史玉柱的时候,问及其在童年时代的生活。当时,史玉柱笑着回答道:“别看我在跟同伴拼力量时显得软弱,在另一方面我可是出奇地胆大,同学们都叫我‘史大胆’。大概小时候的这种意识,对我后来的冒险精神和创业精神有一定影响。”
1992年5月的《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则报告文学《巨人的风采》。其中这么写道:“他永远忘不掉他在安徽怀远县城度过的童年和少年,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为他打开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他按照书上‘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方自己调制了土炸药,一声爆炸震怒了父母,他也从此被冠以一个威风凛凛的外号——‘史大胆’!他对复杂的东西总要探个究竟,出于对魔方的好奇,上外语课时他干脆躲在教室最后,一堂课一堂课不停地玩……他总感到有一片神奇辉煌的领域在吸引着自己……内心深处干一番事业的愿望也就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坚定了。”
尽管史玉柱一度被人们看作是徽商中儒商风格的代表人物,但他却并非一个“小时了了”的人物。他的童年也基本上都是在默默无闻、平淡无奇中度过的,而且连他自己也认为身上从未表现过未来能够成为一个企业家的潜质和特征,而那些与商业有关的历史或者家庭背景也与他毫不沾边。
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史玉柱和大部分当代的同龄人都是一样的,对于外界那些未曾接触过的东西充满了很强的好奇心,尤其是对那些复杂而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者东西,总想要一探究竟。例如,天为什么是蓝的呢?云为什么是白的呢?地球为什么是圆的……这些都是困扰着少年时代史玉柱的奇怪问题。这种痴迷也许正是一种个体灵感积累的过程吧。
对一个孩子来说,幸福的童年也许就是能够愉快地玩耍,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吧!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大部分人在童年时代几乎都看过《十万个为什么》。而这一系列图书的首次出版发行时间,恰好就在史玉柱出生之后。所以在史玉柱求知欲最强的少年时期,此书正风靡一时,而且几乎所有重视教育的家庭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买这套书。而史玉柱在他的小人书被妈妈烧毁之后,很快便又迷上了《十万个为什么》。但是这一次出乎他意料的是,父母不仅没有反对,反而非常支持他。
然而,在知识还很欠缺的时代,大部分人看《十万个为什么》也等于白看,因为看完之后依旧不知道为什么是为什么。然而对于史玉柱来说,《十万个为什么》无疑是一本神奇的魔法书,书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总是忍不住想靠自己的力量解开其中的疑惑。自然而然地,年幼的史玉柱很快便迷上了科学技术,并千方百计地按照书里面的介绍去进行试验和探究。
在史玉柱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小小年纪的他就按照书中所说的方法,在自己的家门口竖起一根木头做的十字架,并在架子上缠满了金属线,然后接通一根地线,浇上盐水,用一些废旧的收音机零件,竟然真的组装成了一个简陋的收音机。当他打开收音机试听的时候,发现它居然能够发出很大的声音,这令他激动不已。
初次的实验就获得成功,除了激动和兴奋之外,也极大地“膨胀”了史玉柱的“野心”。如果说看小人书是让史玉柱熟悉传统和历史的关键,那么《十万个为什么》则是让他成为一个敢想敢做的实践者的诱因。
在那个年代,战争片是孩子们唯一可以看到的电影种类,所以几乎所有男孩子都对枪支、火药这些东西有很强烈的兴趣。一次,史玉柱偶然间在书上看到制造炸药的过程,于是在他心中形成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念头,他竟然想要制造那种在电影中看到的能把敌人炸死的炸药!这次,史玉柱依然是按照书上说的“一硝、二磺、三木炭”的方法,开始动手进行炸药配制。虽然这个想法有些乖张,但是他认真且严谨的态度却好像是科学家在做一项非常精密的实验一样。在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之后,史玉柱竟然真的将炸药配制成功了。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炸药配制成功之后,不按常理出牌的史玉柱,竟然还异想天开地想要试一下炸药的威力究竟如何。
一天晚上,史玉柱在吃过晚饭之后就悄悄溜出家门,把配制的炸药埋在路边,开始了近乎“疯狂”的实验。而懵懂无知的史玉柱却从未想过炸药一旦爆炸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随着一声巨响,炸药果然爆发出了惊人的威力,史玉柱激动得就差没有欢呼出声了。然而这一炸,不仅证明了他配制的炸药很有威力,也“炸”怒了父母的心。因为炸药爆炸的时候,刚好有邻居经过那里,毫无心理准备的邻居被巨大的爆炸声吓坏了。同时,随着爆炸声一起“炸”响的还有史玉柱的大名,当别人知道十岁的他竟然自己配制炸药,还搞出这么大动静的时候,就送了他一个很响亮的外号——“史大胆”。
虽然爆炸事件让史玉柱挨了父亲的一顿暴打和母亲的一番责骂,但是他的大胆和疯狂并没有因为父母的恼怒和责罚而有所收敛。不过这也不难理解,试想一个连炸药都敢拿来玩的小孩,怎么会知道“怕”是什么呢?从此之后,史玉柱的胆子就这样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大。那时候“史大胆”的称号在史玉柱家附近,用如雷贯耳形容也绝不为过!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史玉柱也因此总结出了一条规律:“只要有胆子,敢干,就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