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94900000016

第16章 突破常规束缚

要想从众人中脱颖而出,你就得拥有众人所没有的勇气和胆量。不要被所谓的规矩束缚了手脚,规矩是为庸人而设的。

有破才能立

哥伦布磕破鸡蛋后,再将其立在桌子上,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是的,生活中很多的创新,我们事后看来并不复杂,但正如哥伦布所说,这些事“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是在有人做了以后”。

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既复杂又棘手的难题。这时候,如果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是好,很可能就会延误时机,铸成大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开动脑筋,沉着应对,快刀斩乱麻,有破才能有立。就像哥伦布立鸡蛋一样——首先要有创新思维,打破常规思路。

1492年10月,探险家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1493年初,哥伦布回到西班牙,受到国民的热烈欢迎,国王在王宫里设宴盛情款待他。可是,哥伦布所受到的关注以及他巨大的声望令一些王公大臣和贵族心中产生了嫉妒之情。在宴会上,有人对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可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哥伦布听罢,并没有说什么,起身取来一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有谁能够把这个鸡蛋立起来?”

在场的很多人都试图把鸡蛋立起来,可是他们谁也没能做到这一点。这时,哥伦布把鸡蛋接过来,轻轻一磕,于是鸡蛋就稳稳地竖立在餐桌上了。接着,他以极平静的语调说:“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是在有人做了以后。”

中国古代也有一个与之相类似的故事。

南北朝时,高欢任东魏孝静帝的丞相。有一次,他想试试自己的几个儿子谁更聪明。于是给每人各发了一把乱麻,比赛谁整理得最快最好。

几个儿子整理着乱麻,把乱麻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又一根根理齐,想快却快不了,一个个急得手忙脚乱,大汗淋漓。这时,只见儿子高洋找来一把快刀,连砍数刀,将乱麻斩断,根本不理那些纠缠不清的乱疙瘩,然后第一个报告完成。

高欢问他怎样弄得如此整齐,他回答说:“乱者必斩!”高欢闻言大喜,认为此儿日后必将出人头地。果然不出所料,高洋后来篡夺了孝静帝帝位,成为北齐文宣帝。

在19世纪的美国,也曾发生过一件通过打破常规来取得成功的事。那时,菲尼斯·巴纳姆是游艺场中最富创意的游艺节目演出经理。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看见他让一头大象在游艺场的空地上耕地,就对他说:“怎么能用大象干农活呢?这样的话,大象所能承担的工作和喂养它的费用相比,真是得不偿失。”在他的朋友看来,按照常规来说,耕地只是牛适合做的,大象不该用来耕地。但是巴纳姆坚持说:“大象是最适合干农活的。”为此,两个人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那位朋友气愤地说:“我今天倒要看看,大象究竟能拉起什么东西!”

见朋友如此气愤,巴纳姆微笑着说:“它能轻松地为我们游艺场拉来2000万美国人的好奇心。”

后来,事实证明了巴纳姆的做法是对的,耕地的大象为他的游艺场赚来了大笔的财富。

可见,只要我们充分利用逆向思考的创新思维方法,有破有立,破旧立新,就能取得成功。

突破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能使思考者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思考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大大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思考的效率,还能使思考者在思考过程中感到驾轻就熟、轻松愉快,但思维定式却不利于创新思维;要进行创新,必须突破思维定式。

关在人工鱼池中的一头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食,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都是些大大小小的鱼食。

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片又大又厚的玻璃放入池中把水池分隔成两半,小虎鲨却看不出来。研究人员又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研究人员放下鱼,小虎鲨发现后立即冲了过去,结果撞到玻璃,疼得眼冒金星,什么也没吃到。小虎鲨恐怕也在纳闷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儿,它看准了一条鱼,又冲过去,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当然也没吃到。又休息了一段时间以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又冲过去,情况没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出了鲜血,在池底好久也没有轻举妄动。

最后,小虎鲨拼着最后一口气,再冲!但是仍然被玻璃挡住,这回撞了个全身翻转,鱼还是没有吃到。

小虎鲨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放弃了。

研究人员又来了,把玻璃拿走。然后,又放进小鱼,在池子里游来游去。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鱼食,却再也不敢去吃了。

其实人也很容易像小虎鲨一样,被过去的经验所限制。比如,如果问:由两个阿拉伯数字“1”所能组成的最大的数是多少?大家都能很快回答是“11”。又问:3个“1”所能组成的最大的数是多少?大家也都能很快回答是“111”。再问:由4个“1”所能组成的最大的数是多少?恐怕很多人也会按照先前的思路,很快回答说是“1111”。

请暂停阅读,思考一下:说由4个“1”所能组成的最大的数是“1111”,这对吗?如果不对,是什么妨碍了人们作出正确的回答呢?说由4个“l”所能组成的最大的数是“1111”,即使只是稍有数学知识的人也能看出,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回答应当是:由4个“1”所能组成的最大的数是“11”的“11”次方。为什么很多人都会很快就回答说是“1111”呢?这是由于,两个“1”组成的最大数是“11”,3个“1”组成的最大数是“111”,这种“类推式”的解法将会在人们的思考过程中不断被强化而形成一种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惯性思维。

我们这里说的思考同类或相似问题的惯性思维在思维科学上被称为“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就是“过去的思维影响当前思维”。

思维定势对人们思考问题显然有很多好处:它能使思考者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思考步骤,不走或少走弯路,大大缩短思考的时间,提高思考的效率,还能使思考者在思考过程中感到驾轻就熟、轻松愉快,但思维定势却不利于创新思维;要进行创新,必须突破思维定势。

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可是采取了很多方法以后,依然没有什么进展。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电扇由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坂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

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即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此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几个月之内就销售了几十万台。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竟产生了如此巨大的效益。而提出它,既不需要有渊博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能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器公司,以前都没人想到、没人能提出来?这显然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都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规定过电扇必须是黑色的,而彼此效仿,代代相袭,渐渐就形成了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都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是电扇。这样的惯例、常规、传统,在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时间越长,这种定势对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势的束缚。

进行创新思考,无论是思考如何解决新碰到的问题,还是思考如何对老一套的问题按某种新的方式进行解决,都需要有新的思考程序和新的思考步骤,而基于思考以往的同类问题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必然会对创新思考产生一种妨碍作用、束缚作用,使人难以跳出思维定势的无形框框,难以进行新的尝试。

德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有句名言:“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不是未知的东西。”已知的东西往往使人们产生思维定势,导致人们作出错误的判断。

一次,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和警察一道在邻居的农场里找到了丢失的马,可是邻居强词夺理,硬说这马是他的,不肯把马交出来。华盛顿想了一下,用双手将马的双眼捂住说:“既然这马是你的,那么,你说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邻居回答说。

华盛顿把手从马的右眼移开,却发现马的右眼正常。“啊,我弄错了,”邻居纠正说,“是左眼!”华盛顿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是光亮亮的。“糟糕!我又错了。”邻居为自己辩解说。“够了!够了!”警察说,“这已经足以证明这马不属于你!华盛顿先生,我们把马牵走吧!”

邻居的谎言为什么被识破?因为华盛顿巧妙地利用了人的思维定势,先使邻居在心理上认定马的眼睛有一只是瞎的,这在心理学上被称做“沉锚效应”。邻居受一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的暗示,便认定了“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所以,猜完了右眼猜左眼,却想不到马的眼睛根本没瞎,华盛顿让他当场现了原形。

可见,“思维定势”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和利用它。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只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而且保加利亚队握有球权,可以说已是稳操胜券。

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晋级下一轮。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可能性是很微小的。

我们的一般想法就是,保加利亚队只好碰运气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该队的主教练突然请求暂停。

许多人对此举付之一笑,认为保加利亚队大势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了,教练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难在短短8秒钟内力挽狂澜。暂停结束后,比赛继续进行。

这时,球场上出现了大出众人意料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拿球的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

这时,全场观众看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

保加利亚队这一出人意料的创新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是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要成为一个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就要向这位教练学习,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做到以下几点:

(1)克服从众心理。

(2)养成刻意另想主意的习惯。

(3)养成多角度观察和评价事物的习惯。

(4)将“一闪之念”坚持下去。

(5)将创新想法行动化。 (1)

让思维横冲直撞

不少科学家由于头脑中装的东西太多,许多东西将思维遮蔽了,思维变得凝固和僵化,而卡文迪许的思维却有一个宝贵的东西:没有固有的概念、成规,因而他跑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前面,第一个称出了地球的重量。

在哥白尼之前,“地心说”统治着天文学界;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前,牛顿的万有引力似乎“完美无缺”……大家的思维因有了一个现成的结论,而变得循规蹈矩。后来,哥白尼和爱因斯坦“横冲直撞”,前者发现了“地心说”的错误,后者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局限。因此,我们要学一学野马,让思维在自由的原野上“横冲直撞”一下。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作为地球的儿女,人类早就渴望了解母亲的身世,也想知道地球的模样,包括她的半径与重量。古希腊科学家用巧妙的方法测出了地球的半径约有6300多公里。那么地球的重量又是多少呢?

地球如此巨大,如此沉重,要想用普通的秤来秤出地球的重量,那实在是天方夜谭。第一,世界上没有这样一杆能称得起地球的巨秤,而且谁也无法制造秤得起地球的秤来。第二,就算有了这样一杆秤,又有谁能像在菜市场上称黄瓜、番茄那样称出地球的重量?就算是有了一个力大无穷的人能提得起地球,他总不可能站在地球上称地球吧?

许多科学家在碰到地球的重量这个问题时,不是绕过去,就是掉头而返。他们不是不想知道,也不是没有作出过努力,而是在碰壁之后得到了一个结论:人类暂时还没有能力称量地球。

这个结论固化了人们的思维,大家不再对地球的重量感兴趣,偶尔看一眼,便掉头而去。

1750年,英国19岁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向这个难题挑战。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课题:称出地球的重量。

卡文迪许是个毛头小伙子,他不知道别人为这个问题伤了多少脑筋,也不知道大家曾经试用了什么方法。他像一个小马驹闯进了一片丛林一样,横冲直撞,他的思维毫无顾忌和阻碍。

在思维的冲撞中,卡文迪许想到了牛顿的万有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个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这个定律为测量地球提供了理论根据。卡文迪许想,如果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知道了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知道了其中一个物体的重量,就能计算出另一个物体的重量。

这在理论上是完全成立的。但是,在实际测定中,还必须先了解万有引力的常数K。当时还不知道这个常数的值,这样,即使其他几个方面都知道了,也难以计算出地球的重量。因此,要称地球重量,必须先测出引力常数。

卡文迪许通过两个铅球来测定它们之间的引力,然后计算出引力常数。两个普通物体之间的引力非常小,不容易精确地测出。要精确地测出它们之间的引力,必须使用很精确的装置。当时人们测量物体之间引力的装置是弹簧秤,这种秤的灵敏度太低,不能达到实验要求。引力常数测不准,地球的重量就测不准。

卡文迪许利用细丝转动的原理设计了一个测定引力的装置,细丝转过一个角度,就能计算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然后把引力常数计算出来。但是,这个方法仍以失败告终了,因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太小了,细丝扭转的灵敏度还不够大。只有将灵敏度进一步提高,才能测出两个铅球之间的引力,计算出引力常数。

现在,测量地球重量的一大关键就是灵敏度问题。卡文迪许为这个问题绞尽了脑汁,想了好几种办法,但是,结果都不怎么理想。

有一次,他正在思考这个问题,突然看到几个孩子在做游戏。其中有个孩子拿着一块小镜子在玩着光斑的游戏。那个孩子把小镜子对着太阳,把太阳光反射到墙壁上,产生了一个白亮的光斑。小孩子用手稍稍地移动一个角度,光斑就相应地移动很大的距离。卡文迪许看到这里,猛然醒悟,这不就是一个距离的放大器吗?灵敏度不可以通过它来提高吗?

孩子的玩具使卡文迪许受到启发。他在测量装置上也装上了一面小镜子,细丝受到另一个铅球的微小的引力,小镜子就会偏转一个很小的角度,小镜子反射的光就转动到一个相当大的距离。利用这个放大的距离,就能很精确地知道引力的大小。

卡文迪许用这个放大的装置精确地测出了引力常数,再测出一个铅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公式,很快就把地球的重量计算出来了。

就这样,卡文迪许第一次称到了地球的重量。

人们用陌生而又敬佩的眼光打量着这个野性十足的青年人。同时也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青年人能够跑到众多科学家的前面?

大家最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不少科学家由于头脑中装的东西太多,许多东西将思维遮蔽了,思维变得凝固和僵化,而卡文迪许的思维却有一个宝贵的东西:没有固有的概念、成规,因而他也就敢于横冲直撞,想到就做,敢闯敢试。

多年以后,一个实验让人们对“横冲直撞”这四个字再次刮目相看。

这个实验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作的。他把几只蜜蜂放进一个平放的瓶中,瓶底向光;蜜蜂们向着光亮不断冲击,不断碰壁,最后停在光亮的一面,奄奄一息;然后在瓶子里换上几只苍蝇,时间不长,所有的苍蝇都掉头从瓶口飞出去了。原因是它们多方尝试——向上、向光、背光,碰壁之后立即改变方向,虽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终总会飞向瓶颈,从瓶子中逃出。

威克教授由此总结说:“横冲直撞要比坐以待毙高明得多。”

一位犹太富豪走进一家银行,到了贷款部前,举止得体地坐下来。

“请问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服务吗?”贷款部经理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来者的穿着打扮:名贵的西服,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嵌着宝石的领带夹子……显然是一位很有实力和修养的人。

“我想借点钱。”

“完全可以,您想借多少呢?”

“一美元。”

“只借一美元?”贷款部的经理惊愕了。

“我只需要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只要有担保,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

“好吧。”犹太人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国债、债券等放在桌上:“这些当做担保可以吗?”

经理清点了之后说:“先生,总共50万美元,当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一美元吗?”

“是的。”犹太富豪不露声色地回答。

经理干脆地说:“好吧,请到那边去办手续吧,年息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把这些股票、国债、债券等都还给您……”

“谢谢……”犹太富豪办完手续,便从容离去。

一直在一边冷眼旁观的银行行长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一美元呢?

他从后面追了上去,大惑不解地说:“对不起,先生,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你想问什么?”

“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实在弄不懂,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一美元呢?要是您想借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为您服务的……”

“好吧!既然你非要弄个明白,那我就把实情告诉你。我到这儿来,是想办一件事情,可是随身携带的这些票券很碍事,不方便。我到过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租金都很昂贵。我知道贵行的保安很好,所以就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在贵行了。由贵行替我保管,我还有什么不放心呢!况且利息很便易,存一年不过6美分……”

既有头脑又有金钱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能用头脑支配金钱。只有金钱而没有头脑的人是不幸的,因为他的头脑只能被金钱所支配。文无定体,商无定市。经商斗智,善谋者胜。

用“第四只眼”看世界

独创常常表现为打破常规。打破常规就要求思维具有批判性;追求与众不同,就要求思维具有求异性。“第四只眼”常常用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看问题,并总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罕见的、非常规的想法。

印度一位学者曾写过一本讲述创造学的书,名为《第四只眼》。他说,人有两只眼睛,神有三只眼睛,如果通过创造力开发,那么人人就会有第四只眼,可以比神还聪明。

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人和人的差异在于有的人注重创造力的开发,因而显得创造力更强些;有的人总是墨守成规,忽略创造力的开发,因此就显得创造力弱一些。

创造力的另一神奇之处,在于孩子的创造力不一定比成人差。文化水平低的人其创造力不一定比专家学者差。这一点颇可鼓舞广大青少年的信心。

一些青少年运用第四只眼所作的发现、发明及创造,令众多专家学者也为之折服和倾倒。

青少年运用“第四只眼”,展开想象的翅膀,其创造才能最直接地体现在写作、绘画领域。1996年8月,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想象绘画展览在天津举行,其精品佳作让人目不暇接。

一位小朋友画了未来的电视机模型,这是一种电视机机壳的4个面都能出现电视画面的“多频道、多屏幕电视”,不同的家庭成员可以选择不同的频道,在不同面看电视,而互不干扰,未来的电视机设计者们能否实现她的这一独创性想法呢?

一位小朋友的画表达了“我长大后要造一种语言翻译机,使世界这个大家庭中所有的人和动物都能随意进行语言交流,也能更好地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这一梦想。一位小朋友画的“解脱”,反映她幻想发明一种“百科知识输入机”,当人们睡觉时,机器能把所需的知识输入脑子里。

还有一位小朋友画的“长大了,我要种这样的树”,他设想,只要种一棵树,就可以结出苹果、梨、桃、菠萝、葡萄、香蕉、桔子、石榴等各种美味的水果。从节省土地的经济学角度看,这一设想极为合理,但它又大胆地向现代生物工程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难题,谁敢轻易就说这是荒唐的呢?

上海一位名叫王驷通的三年级学生,他穿的风衣上有一根带绳,绳的两头从风衣内露出来,可以把衣服扎紧。他有时会不小心将绳从一头拉出来,但要将绳的一头沿细窄的串绳洞穿回去可就难了。每次他都要找妈妈。妈妈用一根别针连在绳头上,由于别针是硬的,可以用它来“牵引”带绳。有一天,带绳又“逃”出来了,可家里一时却找不到别针。一天,当他从冰箱中取一根雪糕吃时,突然想到可以先把这根绳弄湿了放进冰箱里,把它冻成马蹄形,然后就能轻而易举地把已冻硬的“冰绳”穿过风衣上的串绳洞了。

王驷通同学运用“第四只眼”所作的发现,虽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他的设想却有其独创性的一面,因为“把绳子也像雪糕一样冻硬”,恐怕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而这种独创性恰恰是构成创新思维的基础。

所谓的“第四只眼”,本质上说的是人的独创性。独创常常表现为打破常规。打破常规,就要求思维具有批判性;追求与众不同,就要求思维具有求异性。“第四只眼”常常用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看问题,并总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罕见的、非常规的想法。

过去曾有一位画师收了几个徒弟,为了考验徒弟们的天赋,画师给了每个徒弟一张白纸,出了一道题,要大家用最简练的笔墨画出最多的骆驼。结果当答卷交上来时,画师发现,几个徒弟的画法有很大的差异。

(5)将创新想法行动化。 (2)

几个年龄较大的徒弟想法很普通,有的在纸上画了许多小骆驼,有的干脆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了大量的圆点,用圆点表示骆驼。但这些画都被画师认为缺乏创意。因为这几幅画的思路是一样的,即尽可能画更多的骆驼,而纸上无论画多少,都是有限的。只有小徒弟的画最有独创性:他画了一条弯弯的曲线表示山峰和山谷,画上只画了一只骆驼从山谷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一个头和半截脖子。这可以表明,谁也不知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或许就是这一两头,或许三四头,或许是一个庞大的骆驼群……

最早的火车是用齿轮做车轮的,轮与铁轨之间是用齿轮咬合着齿轨行驶的,因为人们认为只有这样,火车才不会脱轨。但这样一来,火车行驶得很慢。火车司炉工史蒂文森用“第四眼”想到“让火车改用平轮、平轨”。结果证明,火车不但没有打滑脱轨,而且速度提高了将近10倍。

一个人若潜心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善用“第四只眼”,其能力也会增大10倍甚至百倍。

世上根本没有无价值之物,只是人们没有发现它潜在的价值而已。用我们那位修自行车邻居的话来说,就是“有一物必有一主,天底下没有不值钱的东西,也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

弗雷德里克·图德被称为“冰王”,他因为经营人们认为不值钱的冰而发了大财。图德的想法很简单:把冰从不值钱的地方运到可卖高价的地方。这个大胆的想法,曾使同时代的人感到迷惑和可笑。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图德全力以赴地忙于运冰,随之而来的是滚滚财源。仅1856年,图德就向菲律宾、中国、澳大利亚、西印度群岛等地用船运送了14.6万吨冰。天道酬勤,图德从司空见惯的冰中获取了大笔利润。可以说,到了19世纪中期,图德已经牢牢地确立了自己的冰王地位。

浅野总一郎23岁时走出故乡的小山村,来到了满眼繁华的城市——东京。当时浅野总一郎身无分文,吃饭也成了问题。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泉眼。已经整整一天没吃东西的浅野总一郎,用手捧起泉眼里的水来充饥解渴。没想到,他一喝完泉水,顿时觉得非常清凉,非常可口。他想:“干脆卖水算了。”于是,他捡来卖水的工具,在路旁摆起了卖水的小摊,开始了他的卖水生涯。两年后,25岁的浅野总一郎已赚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开始转向经营煤炭……

在许多人眼中根本不值钱的东西,却可能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的商机。一般来说,哪里有不值钱的东西,哪里便蕴藏着大有可为的商机。

法国国王路易十一酷好占星术。他养了一名宫廷占星师,对他佩服万分。有一天,这名占星师预言宫中一名贵妇会在8天之内死亡。预言果然实现了,路易也吓坏了。他想,要不是占星师谋杀了贵妇以证明他的准确性,就是他太精于此道。他的法力威胁了路易本人,而不管是哪一种情况,这名占星师都得死。

一天晚上路易召见占星师。在占星师到来之前,国王告诉埋伏的士兵们,一旦他给了暗号,就冲出来抓住占星师,把他从窗户上丢到数百尺下的地面上摔死。

不久,占星师到了,在给暗号之前,路易决定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你声称了解占星术,而且清楚别人的命运,那么告诉我你的命运如何,你能活多久?”

“我会在陛下驾崩前3天去世。”占星师回答。

国王一直没有下达暗号命令。占星师的命不但保住了,而且在他有生之年国王不仅全力保护占星师,慷慨地赏赐他,还聘请高明的宫廷医生来照顾他的健康。最后占星师甚至比路易多活了好几年。

打破常规思路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说:“你打破常规是为了让具体的每一个人都获利,获得益处,实际上你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去打破常规的。而我觉得打破常规,甚至为了当事人而打破常规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常常连当事人都表示并不理解你。”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在大学里学的是数学和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后,作为一位有执照的心理学家,他曾在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工作达19年之久。他撰写了200多个才干案例,涉及多种行业和人群,他和保拉·尼尔森合著了《飞向成功》,并且和马克斯·白余汉合著了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1969年,他辞职创办了SRI公司,主要从事人才选拔、管理研究和调查研究,在业内享有盛誉。1988年,SRI公司与盖洛普公司合并。他是盖洛普公司的前董事长,后来成为盖洛普国际研究和教育中心的主席,同时也是该中心的世界领导人研究的首席案例撰稿人。

克利夫顿作为成功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20世纪末完成的行为科学研究成果《首先,打破一切常规》在美国出版后,好评如潮,长时间位居《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商业类畅销书排行榜的首位,并成为美国著名商学院的教材,在哈佛大学引起了强烈反响。

克利夫顿在书中指出,每个人都是有才干和优势的,关键在于如何识别和发挥优势,并且独创了Q12至关重要的测量标尺,用12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来识别一家公司最优秀的部门,证明了员工民意与生产效率、利润率、顾客满意度和员工保留率之间的关联。Q12为各层经理提供了有关绩效和职业发展的启示,同时也教你如何把这一切应用于具体的情况之中。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便是书中精髓的身体力行者,他对人性、对管理的认识与众不同。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打破一切常规这一原则被贯彻到底。

在他当教授的19年中,他经常在社区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他这个人天生有一种闯天下的精神,也可以说是一种“下海”的精神,但是大学里的节奏比较慢,他觉得自己有一些创意总是无法得以实现。后来他就利用学校教学之间的空闲时间请了一段假,然后就想借助一个商业平台,看看能不能把他的一些创意比较快地转化为结果。后来,他发觉可以一边“下海”,一边和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直到现在也是如此,因为大学对于他的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研究过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很多领导人,并且亲自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他越采访,就越发现世界上需要更多优秀的领导人。他发现优秀的领导人必须具备3种素质:

首先,领导人应该有一种远见、一种眼光和一种使命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其次,作为领导人不能光说不练,他要具有充沛的精力来使自己的设想成为现实,有这种行动的才干,既能够设想又能够落实;第三,他必须有非常高的道德水准,应该有高尚的价值观念,否则他不可能获得人们的信任。就像一位很有名的世界级领导人讲过的一句话,他说,我要想在我领导的岗位上、在全球的舞台上奏效,我就必须与其他领导人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我没有时间来不信任他们。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认为,每个正常人都有其独特的才干以及由才干所构成的独特优势。优势并非某些精英们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天生的优势。所谓优势说得通俗些就是你天生能做一件事,比其他人做得好。才干是优势的核心。才干的定义是一个人“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才干是先天和早期形成的,一旦定型,很难改变,无法培训。这样的人都希望有所成就,建功立业,渴望成功,只是有的人雄心壮志比其他人大;另外,每个正常人都希望得到别人充分的认可。从积极的成功心理学的角度,有才干和优势的人需要使用自己的才干,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基础上他对其他的人就更为负责。

通过成千上万的案例,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发现,尽管其路径各异,但扬长避短是成功者的共同点。“传统智慧”鼓励人们不遗余力地去纠错补缺,以求完美,并以此来定义进步。但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认为,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弥补缺欠上,人们就无暇顾及增强和发挥优势。何况很多人的缺欠都比才干多得多,且大部分缺欠是很难或无法弥补的。如此,不仅达不到完美,反而会失去单项夺冠的机会。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世界顶级管理者的成功秘诀首先就是打破一切常规。做到打破常规首先就是要有自己的本色,回归真实的自我;其次就是增强自己的自知之明,也是要知道自己的优势。比如说我们会有一些规矩,比如几点钟上班等等,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偶尔有些人也会迟到,某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规矩其实也有不适用的情况。优秀的世界级管理者的特点是规矩比较少,不喜欢受太多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关注的是怎样可以使他们管理的员工的思想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唐纳德·克利夫顿博士强调,要想打破常规,不可或缺的是自信和勇气,因为打破常规有时候意味着要冒很大的风险。他说:“你打破常规是为了让具体的每一个人都获利,获得益处,实际上你是为了每个人的利益去打破常规的。而我觉得打破常规,甚至为了当事人而打破常规的最大的风险就是常常连当事人都表示并不理解你。”

“比如,我解雇过人。我所倡导和推荐的优秀管理人,他们的管理是因人而异的。这种区别对待首先体现在根据当事人的情况设定目标,同时看他们是否在条件充分时能够达到。如果不能达到,那么当事人会比你知道的还多。美国盖洛普在美国中心城市分公司的负责人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发现员工完不成工作指标时会考虑能否使他重新定位,有没有办法来解决。但领导人要尽量避免先入为主,要问当事人有什么地方我们没有想周全。因此相互信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位电脑公司的总经理,长期以来一直怀疑采购部门的经理和国外的一些原料厂商互相勾结,因为事后发现采购回来的原料比别家贵不说,品质也不如别家的好。

可是这个总经理虽然凭直觉发现不对,却又无确凿的证据可以举出来,如果直接地去问采购经理,他一定不会承认的。

有一天早上,采购经理一上班,打开电脑开始工作,没多久即夹起皮包匆匆外出,接着几天都没来上班。

自然地,按照公司规定,如果员工多日旷工,公司可以借旷工未到为由,予以解聘。

嘴角带着一丝诡异笑容的总经理,很快地大笔一挥,在人事部呈上来的公文上批了几个斗大的字:旷工解聘。

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一天,采购经理一上班,即接到一封国外来的无名的限时邮件,信是这么写的:

“事情已经败露,请小心。”

接着他发现自己的抽屉有被搜过的痕迹,抬起头来又心虚地觉得总经理不时地投过来颇为奇怪的眼神,并且一直在他的桌子前面走来走去。

他的心一慌,就急急忙忙地趁着大家不注意,什么也来不及带走,夹起了公文包就往外冲。自然地,事后冷静下来,想要和国外厂商求证是谁发的信,也因为什么也没带而无法联络了。

那封邮件是谁发的?自然是头脑转得快的总经理托人发的喽!

美国一家书店的管理人员有一天向书店的经理问道:“这些比较冷门的书,很少有人翻动,怎么办呢?”

经理脑筋一转,对管理人员说:“你把这些书都排在中间的货架上,竖上一个牌子‘高级知识分子参考用书’。”

(5)将创新想法行动化。 (3)

果然,没有多久,这些书都卖光了。

宋徽宗时有一次举行画院考试,由皇帝亲自出题、选才。全国的书画人才纷纷报名参加,希望能金榜题名进入画院。

徽宗出了一句古诗为题,要应征者照着诗意画出来。

古诗是“深山藏古寺”。

许多赴试的考生们一看到题目,立即着墨,都觉得很简单。

每一幅交上来的画都有着高耸苍郁、云雾缥缈的深山。庙宇的飞檐从树林中隐约地露出一角。

考生们各显神通,作品都十分华丽、壮观。

徽宗一一地观赏所有考生的作品,都没有什么表情,最后在看到一幅朴实无华的画时,却拍案叫绝。

这幅画不见庙宇飞檐,只简单地画着一位老和尚在山脚的溪边挑水。

妙啊!以和尚点出深山有古寺,这古寺藏得真是巧妙!

画这幅画的考生自然夺得了第一名。

在一个学校的操场上,一群仪仗队学生穿着笔挺的仪仗队制服,十分神气地排成四列队伍,准备参加一个庆祝晚会。在晚会之中,学生们将要负责一场精彩的花式操枪表演。

因为晚会的场地不大且呈梯形,无法容下四列学生,指导老师高声喊着重新整编队伍,将原本四列队伍合并成三列。

老师指着最后一列学生对仪仗队队长说:“将这一列给拆掉,二分之一分到第三列,四分之一分到第二列,六分之一分到第一列!”说完即转身去处理其他事务。

队长高声叫道:“最后一列报数!1,2,3……10,11。”

队长一愣,又叫道:“重新报数!”

“1,2,3……10,11。”

还是11位学生。

怎么办呢?如果照老师指示的来分,第三列分到5个半人,第二列分到2个人,第一列分到1个人。

队长摘下漂亮的帽子,搔搔头皮,他该怎么办?

他想了一下,慢慢地走到第四列,站到空位上。

第三列分到了6个人,第二列分到了3个人,第一列分到了2个人。

分完后,队长走回队伍前端,得意地将指挥棒朝空中反转了一下,擎执在侧腰。

他高声叫道:“合并完毕。敬请查阅!”

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

要想从众人中脱颖而出,你就得拥有众人所没有的勇气和胆量。不要被所谓的规矩束缚了手脚,规矩是为庸人而设的。

一个好的个性,在工作上必会有所表现、突破,无论在哪个部门都是别人急于网罗的对象。如果某人总是待在同一个地方,容易守旧,丧失创造力,也会成为包袱对象。如果你是只想过平凡的生活,你可以维持现状,但如果你是想过大生活的人,就要奋力去争取每个升迁机会。

只有勇于走进某些禁区,你才能够采摘到丰硕的果实。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为天下先的精神正是开拓者的风貌。

公司的8楼有一间没有门牌的房间,没有一个员工知道那个房间里有什么,因为他们从未进去过。“任何人不得进入该房间!”总经理曾在每一个员工刚来的时候对他们这样说,他没有解释为什么。

这天,总经理又对一批刚招聘的员工交代了上面的叮嘱。“为什么”有个年轻人小声嘀咕了一句。“不为什么。”总经理还是没有说出原因。

回到工作岗位上后,年轻人一直都很纳闷儿,他觉得肯定有蹊跷,决定弄个明白。中午下班后,他没有先去吃饭,而是来到了8楼。他轻扣那没有门牌的房门,没有反应,他又慢慢地去推门,门没锁。他推开门,房间的中央有张桌子,有一张杂志大小的纸牌放在上面。年轻人走近桌子,他看到纸牌上写着:“把纸牌送给总经理。”

同事劝他不要给自己惹麻烦,赶紧把纸牌放回桌子上。但是他没有,而是径直奔向11楼的总经理办公室。

第二天,年轻人坐在了公司销售部经理的位置上。

三个年轻人一同结伴外出,寻求发财机会。他们来到了以盛产苹果著称的辽南地区。在一个偏僻的山镇,他们发观了一种又红又大、味道香甜的苹果。由于地处山区,信息、交通都不发达,这种优质苹果仅在当地销售,售价非常低。

第一个年轻人望着这些苹果,双目发亮。他立刻倾其所有,购买了10吨最好的苹果,运回家乡,以比原价高两倍的价格出售。然后又返回,购买,销售。这样往返数次,他成了家乡第一名万元户。

第二个年轻人望着这些苹果,沉思片刻。他用了一半的钱,购买了100颗最好的苹果苗,运回家乡,承包了一片山坡,把果苗栽上。整整三年的时间,他精心看护果树,浇水灌溉,没有一分钱的收入。

第三个年轻人望着这些苹果,凝眸深思。一连几天,他什么也不买,只是围着果园东走走,西看看。最后,他找到果园的主人。主人问他:“你看好哪些苹果?想出多少钱?”

他笑着摇摇头,用手指指果树下面,说:“我想买些泥土。”

主人一愣,接着摇摇头说:“不,泥土不能卖。卖了还怎么长果?”

他弯腰在地上捧起满满一把泥土,恳求说:“我只要这一把。请你卖给我吧!要多少钱都行!”

主人看着他,笑了:“好吧,你给一块钱拿走吧。”

他带着这把泥土,返回家乡,把泥土送到农业科技研究所,化验分析出泥土的各种成分、湿度等。然后,他承包了一片荒山坡,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开垦、培育出与那把泥土一样的土壤。然后,他在上面栽种上苹果树苗。

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三位一同结伴外出寻求发财的年轻人命运迥然不同。第一位购买苹果的年轻人现在每年依然还要去购买苹果,运回来销售,但是因为当地信息和交通已经发达,竞争者太多,所以每年赚的钱很少,有时甚至不赚或者赔钱。第二位购买树苗的年轻人早已拥有自己的果园,但是因为土壤的不同,长出来的苹果较之有些逊色,但是仍然可以赚到相当的利润。第三位购买泥土的年轻人,也是最后拥有并收获苹果的人,他种植的苹果果大味美,和原来的苹果不相上下,每年秋天引来无数竞相购买者,总能卖到最好的价格。

其实,这样的结果也很公平,在一定时间内,最先赚到钱的人赚钱也最多,但是把时间放大,排序正好相反。

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从小聪明过人,而且还很有礼貌。他让梨的故事早已被人们知晓,被后人传为美谈,但孔融巧思分梨的故事恐怕很少有人知道。

一天吃完午饭,孔融便钻进自己的书房去学习。这时老管家进房传话说:“小主人,在外地的伯伯、叔叔、婶婶和6个堂兄妹都来了,夫人叫你到前庭去见见他们。”听到这些,孔融高兴地跳了起来,说句实在话,伯伯、叔叔长年在外地做官,孔融长这么大了,还没见过他们,特别是自己的6个堂兄妹,不知是个什么样子。于是,孔融没等老管家赶到前庭回话,就飞快地跑到了他们身边。在父母的介绍下,孔融逐个与伯伯、叔叔、婶婶和6个堂兄妹见过了礼,大家都夸他是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这时,母亲叫丫鬟端上一盘梨,不一会儿,6只香嫩可口的鸭梨便被端了上来,母亲又叫孔融把鸭梨分给6个堂兄妹吃。

孔融正要分梨,却被父亲叫住了:“等一等,你给堂兄妹分梨,每个人一个,而且盘子里还要留一个,你知道怎么分吗?”

父亲知道孔融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借此机会让他展示一下自己的才智,谁知题目太难,反倒把孔融给问住了。伯伯、叔叔、婶婶们,也觉得这事连他们都不能办到,更何况是一个6岁的孩子呢?6个堂兄妹也不知道该怎么分,相互看了看,在心里琢磨着:“这样分梨,我们6个人中总有一个人吃不到梨子呀!”

孔融紧皱眉头,他为难地看看母亲,母亲慈祥地对孔融说:“孩子,再好好想想!梨子分来一个不少,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办法的。”

孔融低着头陷入了沉思,忽然,他眼睛一亮,脸上露出了欢欣的喜悦,他拍着小脑袋瓜儿说:“我知道该怎么分了。”

只见孔融拿起盘中5只梨子分别递给5个堂兄妹,这样,有一只梨子留在了盘中,可还有一个堂妹没有分到梨子,这个堂妹看上去非常委屈。伯伯、叔叔和婶婶说这样分不行。孔融微微一笑,把剩下的一只梨子连同盘子一起递给了这个堂妹。

“孩子,你分得很对,能不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分?”父亲高兴地说。

孔融回答得很干脆:“每人分一个,说明6个堂兄妹都得分着;盘子里还要留一个,这也可理解为只要有一只梨子放在盘子里就行,所以我这种分法并没有错。”

大家这时候才完全明白过来,连夸孔融聪明过人,父母也开心地笑了。

任何看似不可解答之题都是有漏洞的,只要抓住了这个漏洞,问题就会不攻自破。

敢于突破传统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项事业的进步,某些传统观念无形中成为人类前行的障碍,突破传统观念需要有莫大的智慧和勇气。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人往往能够成就前所未有的辉煌。

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个性品质对创造力的重要作用。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盖哈德·卜思帕尔教授认为:未来的高等院校应是研究密集型大学,必须精心培养学生具有富于批判性的追根究底的精神。有些创造力研究者将个性品质作为创造力研究的重要方面。他们认为如果把创造力看做一维的智力(认知)结构,忽视创造力的整体性和影响因素,特别是个性特征的作用,就很难全面地、系统地把握创造力结构,也就很难开发、培养、增强我们的创造力。

人类本身是不会飞的,但如果人类永远不敢想象自己能飞在空中,则飞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钢铁的密度远大于水,在水上是必然会往下沉的,但如果人类不敢求异,不敢设想让钢铁浮在水中,恐怕到今天我们也只能在水上划几只木船来航行,根本无法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远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他并没有观察到地球在绕着太阳转。他只是觉得地心说过于复杂,有80多个“圆球”整天在地球的周围绕来绕去。他就假想将那些复杂的“圆球”通通简化掉,地球在自转着,并绕着太阳转,完全与当时的地心说背道而驰。哥白尼的这一求异,求出了近代科学的开端。敢于突破传统,这正是许多历史伟人成功的“秘诀”。

19世纪中叶,随着电学知识的积累和真空技术的发展,对于真空放电以及电的本性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兴趣。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真空度很高(达万分之一大气压)的真空管放电时,在阴极会产生美丽的光。德国物理学家哥尔德斯坦认为这种光是从阴极发出的射线,将之命名为“阴极射线”,并认为这种射线与紫外线相类似。

当时的物理学界围绕阴极射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阴极射线究竟像紫外线一样是一种波,还是带电微粒?德国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赞成哥尔德斯坦的观点,著名学者赫兹对他们表示支持。

赫兹因在1888年以火花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而一举成名,“结论来源于实验”是他遵循的信条。为验证阴极射线是否带电,他特意用1000个电池串联产生2000伏高压得到连续发射的阴极射线,并使射线通过加了240伏电压的平板电容器,如阴极射线是带电粒子的话,那它会在平板电容器的电场中偏转,而实验的结果却是否定的。

(5)将创新想法行动化。 (4)

英国和法国的物理学家们倾向把阴极射线看成是粒子流。英国的克鲁克斯曾经把一个插有云母翼片的小风轮放置在真空管中间,当阴极射线照射上侧风翼时,风轮就转了起来。他以这一事实证实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分子流”。法国物理学家佩兰则用实验测量了阴极射线的电量。他使射线经过一小孔进入阳极内的空间,打在收集电荷的圆筒上,计电器上显示带有负电;当把阴极射线管置入磁极间,射线发生偏转,无法进入小孔,计电器上电性消失,从而证实了电荷正是阴极射线携带的。

在近20年时间里,关于阴极射线是粒子或是射线的争论一直都未停止。这场争论最终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生解决了。自19世纪80年代起,约瑟夫·汤姆生就进行了放电现象方面的研究。关于阴极射线本质的争论自然引起了他的注意,经过认真的研究之后,他认为真空管中的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微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有很大的速度,并是沿直线运行的。1894年,他从更精巧的实验中坚信,阴极射线绝不是一种电磁辐射。

阴极射线粒子性的最终确证是在约瑟夫·汤姆生重复了赫兹的实验之后。约瑟夫·汤姆生发现,赫兹当年的失败主要是由真空度不够高、引起残余气体的电离、静电场建立不起来所导致的。他说:“我重复这一实验时,起初也得到和他同样的结论,但后来发现不偏转的原因是由于阴极射线使稀薄的气体产生导电性。我在对电流进行测量时,发现真空度提高时导电性消失得很快。显然,在很高的真空度下作赫兹实验,有可能观察到阴极射线受静电力偏转的现象。”

约瑟夫·汤姆生从实验结果中完全证实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的结论。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流的结论已是确定无疑的了。但这些粒子是原子、分子,还是更小的微粒呢?约瑟夫·汤姆生对此作了更进一步的研究。约瑟夫·汤姆生通过计算,发现克鲁克斯使小风轮转动的实验,不能用分子流的作用来加以解释,这个作用力太小。

约瑟夫·汤姆生用了两种方法测定阴极射线微粒的荷质比(电荷e/质量m)值。第一种方法是将一束阴极射线通过强磁场使其偏转后撞击已知热容的固体,使其动能转化为热量,测出热量可算得动能,用数学公式可求得(电荷e/质量m)值。第二种方法则是用电场和磁场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去测得(电荷e/质量m)值。他测得的荷质比(电荷e/质量m)之数量级为107单位/克,这要比在众所周知的电解过程中测得的氢离子的荷质比大上千倍。约瑟夫·汤姆生认为,这可能是阴极射线中的粒子质量很小、也可能是其电荷较大造成的。进一步的分析使约瑟夫·汤姆生断定,阴极射线是由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的粒子组成的。他最初把这些粒子称为带负电的“微粒”。

1897年,约瑟夫·汤姆生测定了紫外光射到锌片上的光电效应和炽热金属的热电过程中带负电粒子的(电荷e/质量m)值,得到同阴极射线中“微粒”一样的数值。约瑟夫·汤姆生坚信:“这些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并带有相同的负电荷,无论它们是从哪种原子里所得到的。它们是一切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约瑟夫·汤姆生始以“电子”这一名称命名这种微粒。

电子的发现,在较长时间内并未得到科学界的承认。甚至到了1906年,授予约瑟夫·汤姆生诺贝尔物理学奖时都没有明确提到他发现电子的功绩,他获奖的原因是由于他“在气体导电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都坚持电的连续性观念,而排斥电的粒子性的新思想。对于原子有更小的组成部分,人们感到不可思议,难以接受。约瑟夫·汤姆生的一些同事对他的工作不予支持,甚至有人贬低他的工作,说是给科学“拖了后腿”。

然而新的科学思想的确立却是历史的必然。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在1917年前利用油滴实验,经过多次精密测量,得出了电子电荷的数值。他观察到,每个油滴携带的电量都是电子电荷的整数倍。他的工作结论性地证明了:电是分为单个单元的,每个单元电荷都是相等的;这个单元电荷并不是一个统计平均值,而是电的原子性结构的真实表现。电子的存在终于得到了科学界的公认。电子是人类认识的第一个基本粒子,它的发现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打破了,揭示出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探索原子内部结构成为20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科学研究活动之一,约瑟夫·汤姆生的名字和他的杰出贡献一起载入科学史册当中。

尊重科学事实,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是约瑟夫·汤姆生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关键所在。与约瑟夫·汤姆生同时以实验证实阴极射线是粒子流的大有人在,甚至在当时通过独特的途径得到阴极射线粒子荷质比同样结果的也不乏其人:德国的维谢尔在1897年测得阴极射线粒子荷质比约为氢离子比值的几千倍,但他认为“是想象中的东西,并不真实存在”的想法阻碍了他作进一步的研究。更早一些,英国的舒斯特在1890年已测得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大约为氢离子的500倍,他认为这种粒子与原子大小相同,并坚持电的连续性概念,把发现电子的机会错过了。是约瑟夫·汤姆生而不是其他人最终发现了电子,不是别的因素,根本的原因乃在于他具有勇于与旧的传统观念决裂的革新精神。这种科学革新精神在科学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的关头,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这里有一则中国古代突破传统观念解决问题的故事。汉代某日,刘邦在洛阳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骚,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

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什么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

这句话让刘邦吃了一惊,他刚做了汉朝的皇帝,天下初定,现在居然有人出来造反,这不能不让他着急。他赶忙向张良询问底细,张良分析说:“陛下斩蛇起义,全靠这些将士们出生入死才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帝位,将军们最关心的就是授予官位和分封土地。可是,陛下分封的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处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现在,将军们一边盼着陛下尽快对他们进行分封,一边又担心土地有限自己得不到封赏,还有一些人害怕平时得罪过陛下,会遭到陛下的处罚。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密谋发难。要是处理得不合适,就会发生内乱。”

“事到如今,该如何收拾呢?”刘邦忙问。

张良不慌不忙地说:“我有一计,可以对付这种局面。陛下请告诉我,平时您最恨的而且将军们都知道的人是谁?”

事已至此,刘邦只得如实相告:“我最恨的人是雍齿。此人作战勇猛,立过许多战功,在将士们中也有威望。可是他依仗着自己的功劳,说话不顾君臣之礼,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难堪。我真想把他给杀了,以解我心头这口恶气。但想到那时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忍了。”

张良拍手笑道:“这就好了,陛下马上封雍齿为侯,那些有战功而担心陛下为难他们的人,看到陛下分封了自己最恨的人,就会消除一切顾虑,再也不会造反了?”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摆下酒宴,当着大臣和将军们的面,封雍齿为侯,又让丞相、御史加快了定功封赏的进度。

在这之前还准备发难的将军们吃过酒宴,高高兴兴地说:“现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我们就等着陛下的分封奖赏吧!”

张良的这一计策突破了常规思路和传统观念,平息了这场将要发生的叛乱。

敢于突破“经验”

经验是指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体验,它往往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但如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味地抱着“经验”不放,完全被“经验”所束缚,那么很可能就会为“经验”所害。

一次,一艘远洋海轮不幸触礁,沉没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来的9位船员拼死登上一座孤岛,才幸免于难。然而他们接下来的情形更加糟糕,岛上除了石头之外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解渴充饥的东西,最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曝晒下,每个人都口干舌燥,急需饮水,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

尽管四周有很多的水——海水,可每个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涩又咸,喝了反而会使口渴加剧,根本不能饮用。现在,9个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爷下雨或别的过往船只发现他们,这样他们就有救了。可是天空没有任何下雨的迹象,也没有任何船只经过这个死一般寂静的孤岛。渐渐地,8个生存的船员支撑不下去了,他们相继死去。

当最后一位船员也渴得无法支撑下去的时候,他实在忍不住扑进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船员喝海水时,竟一点儿也觉不出海水的咸苦味,相反觉得这海水又甘又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许这是自己要死前的幻觉吧,便静静地躺在岛上,等着死神的降临。

当这位船员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活着,他惊喜万分,于是他每天靠喝这岛边的海水度日,终于等来了救援的船只。

后来人们化验这水发现,由于这里有地下泉水的不断翻涌,所以岛边的海水实际上全是甘甜可口的泉水。

谁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根本不能饮用”,这是基本的常识,因此,8名船员被渴死了。是“环境”害死了他们,还是“经验”?

敢于突破“经验”,才有生存和成功的希望!

有一家鞋业制造公司派出了两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我们姑且称之为甲和乙。他们都是满怀信心,希望能够开创一个良好的市场局面。

一天,他们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这是一个很少与外界接触的地方,而且他们惊奇地发现,在这个岛国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村姑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

甲说:“上帝啊,这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穿鞋子,他们根本没有穿鞋子的习惯,我们如何把鞋子推销给他们呢?这里根本就没有市场,我们明天就回去吧!”

乙说:“太好了!这里的人都不穿鞋,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啊!我不但不会回去,还要把家搬来,在这里长期住下去!”

于是,甲离开了,而乙则留了下来。

一年之后,岛国上的居民都穿上了鞋子……

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新市场就在你的面前,只不过要有发现市场的眼光,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市场难以开拓。

有一家生产男式汗衫为主的针织厂,由于所生产的汗衫款式比较“老土”,已经不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因此积压了不少货,甚至连工人们的工资都发不出了,工厂几乎到了破产的地步。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年轻的女职工建议,可以在积压的汗衫上印上一些美术字,比如“喂,今天你快乐吗?”、“我怕谁?”等,或许能打开销路。

这位女职工的建议一提出,就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都认为:根据经验来讲,如果不改变汗衫的款式,仅仅在汗衫上印几个字的话,是根本不可能打开销路的。

由于反对的人提不出一个更好的建议,厂长还是只有采纳这个女职工的建议,决定先印一小批,少量投放到市场。不久,这种印有警句的汗衫就出现在了市场里,被人们尊称为“文化衫”。令那些反对者想不到的是,这种“文化衫”刚投放到市场不久,就被销售一空,购买它的大多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他们都将这种“文化衫”看成了时尚的一个标志。之后,该厂陆续推出了第二批、第三批“文化衫”,赢利达百万元。

经验是指从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或体验,它往往会对我们有所帮助,但如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一味地抱着“经验”不放,完全被“经验”所束缚,那么很可能就会为“经验”所害。

同类推荐
  • 金魔方

    金魔方

    黄金的诱惑是永恒的。它是检验人性、人欲、人格的魔镜、魔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 家庭心理医生(最新家庭医生系列)

    家庭心理医生(最新家庭医生系列)

    本书全面系统地进行阐述,知识点深浅适度,例证具有说服力;文笔流畅,言辞恳切,通俗易懂,内容实用,方法具体,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书中配有大量插图,使全书的版式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易学、易懂、易掌握,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家庭护理指导手册。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 30天精通心理学全集

    30天精通心理学全集

    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把专业知识搬进生活舞台,让每个人感受心理学的神奇。不管你是想通过阅读学习知识,还是想从中寻找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抑或是想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本书都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学习它,把握它,运用它,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病由心生珍藏版:健康心理幸福一生

    幸福的人生应当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之上。如果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病”可以理解,但因为过度追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的幸福,而让自己陷入心理疾病的泥潭,则可以说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幸福有很多种定义。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拥有甜蜜的爱情,是幸福;拥有美满的家庭,是幸福……幸福不仅仅是你拥有几幢豪华别墅,拥有几辆顶级名车,当这一切无人与你分享,或者你已经没有能力和精力去享受,你还会感觉到幸福吗?幸福也不是你中了500万之后的欣喜若狂,如果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早已不堪一击,这样的惊毒你或许无福消受。
热门推荐
  • 妃你不可:妖王宠妻无度

    妃你不可:妖王宠妻无度

    她,因为一颗琉璃石穿越到了妖界九殿下的婚房里,莫名其妙成了他的妻子,明知道他是个傻子却依旧沉醉在了他的温柔中,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他,从此,温柔只为他一人绽放;他,妖界的九殿下,为了逃避皇权、逃避暗杀,从小装傻,在大婚那天原本准备杀了新娘子逃跑的他,却意外的爱上了这个“新娘子”,从此,他的眼里只有她,在容不下任何人。他,在别人面前是个一无是处的傻子,但暗地里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身份;她,在别人面前只是个不知从哪里来的废材,但暗地里却是有着恐怖实力的杀手。当装傻的不再装傻,当扮猪吃老虎的不再扮猪吃老虎,锋芒展露,无人能敌,这天下,唯我独尊。
  • 诸星战记

    诸星战记

    这个世界本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只有欲望。在恶劣环境下的艰难选择,难分对错。萧白站在两方势力的漩涡边,艰难选择。当军人还是当星际海盗?是随正儿八经的女神冲锋陷阵,还是随不着调的御姐浪荡星际?“如果非要选择,我选择把联邦和星盟的高层,统统关在一个房间里,同吃同睡三年,三年后,如果他们还要打,就让他们各自拿一把枪,决斗吧!”萧白道。
  • 得我幸失我命

    得我幸失我命

    青春本该热情似火,而我却在暗恋你,青春本该无所顾忌,而我在喜欢与不喜欢两者中徘徊。
  • 3岁方案:现代人科学怀孕育儿方案

    3岁方案:现代人科学怀孕育儿方案

    本丛书主要介绍了胎教、产期生活常识以及产后变化、产后保健、新生儿的生理特征、新生儿的营养和照料、1至3岁婴幼儿的卫生保健、智能训练、疾病防治等知识。该丛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使用性,非常易学、易懂和易用,是广大孕妇用以指导饮食营养、日常生活、保健预防和用药医疗的良好读物。
  • 舰娘之非酋崛起

    舰娘之非酋崛起

    李星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非酋,最后却登上了欧皇的宝座,这背后究竟是……好吧,我随便写写,诸位随便看看。
  • 很宠很暧昧:蜜吻傲娇老公

    很宠很暧昧:蜜吻傲娇老公

    家途破败,渣爹带着继母和继妹跑路,却把童月圆‘顶账’给了唐家。都是为了生存,童月圆施展百般技艺博取主子欢心。“我是热水袋,能暖床。”“尊少,我是充气娃娃,能泄欲。”卡巴着萌萌的眼睛。傲娇不羁,浪荡不绝的唐门大公子唐尊,每天准时下班回家泄欲。某天,小女子掏出一份合同,“尊少,请看这里,‘将我女儿童月圆抵与唐总使用,期限为一年。’您已经超时使用,就算赠送,不另加费用,亲。”男人捏住童月圆的下巴狠狠道,“想走?先把肚子里的孩子留下再说。”“亲,合同上没说要买一赠一啊啊。”女人委委屈的。
  • 悍妾

    悍妾

    唐秋穿越第一天就“被”成婚,娇妻艳若画中仙子。曾经荣华于一身,如今家徒四壁。贫贱夫妻百事哀。很快祸事临头,有人抢婚,图的并非他娇妻的美色,只因唐秋光芒太耀眼。英姿飒飒的女将军,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谜一样的流落公主,还有那不开窍的小妮子……人非圣贤,美色当前,来者不拒。家有悍妻非我愿,等过上了愁云惨淡的日子,唐秋悲呼哀哉:“大姐们,退货行不行?”PS:面对家庭暴力,一定要勇敢说“NO。”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魂穿之空间种田

    魂穿之空间种田

    云朵穿越了,心塞!这叫什么事啊!云朵穿到一个没有手机连电都没有的古代,吃不饱穿不暖,这日子怎么过啊!还好有万能的空间,可这空间怎么也不令人省心啊!(本文架空)
  • 邪帝的妖娆狂妃

    邪帝的妖娆狂妃

    她是万年前令人闻风丧胆的修罗女帝,再次归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是万年后权势滔天的邪帝,神秘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