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
朱韬——时为冀中军区抗大2校7大队老师
张旭初——时为沭阳县抗日儿童团团员
赵勇——时为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22团2连战士
编导手记
小的时候看《小兵张嘎》,一看到日军进村抓八路,奶奶牺牲的那段我就会哭个不停,我跟着姥姥长大,很害怕也会那样失去姥姥,幸好不会发生这种事。
1942年,五月一日,日军扫荡冀中平原。
日军会把住过八路的民房烧毁,然后抢掉村里的粮食,为了困死八路军和新四军,还会制造无人区,不是制造“人圈”,就是直接杀光全村人。
这就是三光政策。
这就是扫荡。
如果你们村里有八路军新四军,那简直就是噩梦。
日军把全村的人都赶在广场上,让他们围坐成一堆,然后一个个审问,只要听出你口音不同,哪怕不是八路军或者新四军,都难逃一劫。
在采访过的这些老人中,很多都是那时候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日本人来了,他们再也活不下去,或者亲人都死了,于是参军去打鬼子,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还是孩子,有的甚至只有十一二岁。八路军把这些孩子送到学校学习,或者直接送去延安。
还更多年纪大些的孩子留在了战场,参与反扫荡的战斗。
八年抗战下来,他们也会想当年大哥哥收留自己一样,收留下更多的孩子,送他们去读书,或者,和他们并肩战斗。
“我们是革命的先锋军,是一支新生的力量,战斗在最前线,烈火中锻炼成长,虽然艰苦备尝,却是快乐无疆,哪怕敌人疯狂扫荡电线密如蛛网,任凭汉奸丧心病狂,使尽阴谋伎俩,我们依然站稳坚定的立场,实现光明的理想。”——《三纵队进行曲》。
——编导:鄢郁
封锁沟把平原分成2600多块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华北方面军为巩固对占领区的统治,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于1942年制订了《治安肃正建设计划大纲》,规定“治安肃正”的重点应放在以“剿共”为主的作战讨伐上,并依此集结大量兵力,重点对晋察冀、冀东、冀中以及晋冀鲁豫、太行、太岳等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
朱韬是冀中军区抗大[抗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干部学校﹐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原名“红军大学”,后来迁到保安,1937年1月迁到延安。卢沟桥事变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2校7大队的老师。1942年,日军对冀中地区进行“五一”大扫荡。
战士们和敌人打得非常激烈,子弹、炮弹像暴风雨一样。最终,朱韬所在的部队刚刚成功突围。突围后,部队立刻化整为零,分散成若干游击小分队。朱韬和两名战友潜入了河北深县,等待部队重新集结。这时,他们在一个村庄碰上了敌人一个班的宪兵,于是他们赶紧撤退到村子里面。这时候,有个老大娘看到他们,就让他们上了阁楼,朱韬和战友上阁楼隐蔽起来。
日军近在咫尺,朱韬等人没有武器,他们躲在阁楼上屏住呼吸观察着外面的情况。过了一会儿,老大娘说敌人走了,让他们下来!朱韬他们下来看到,老大娘做好了饭叫他们吃饭。成功躲过了敌人的追查,又有一顿热乎乎的饭可以吃,这样的事情,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真算是最幸福的事了!七十年后的今天,朱韬仍然怀着深深的感激:“我说冀中人民,那真是伟大的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和感情,那真是永生难忘。”
怀着对根据地老百姓的感激,朱韬三人匆匆离开了村子。然而,危机并没有就此结束,他们一出村就碰到了一个汉奸队长,此人正骑着车子,打着个小旗,宣传“强化治安运动”,朱韬感觉到,事情麻烦了。
伪军队长荷枪实弹,但朱韬三人却手无寸铁,四个人就这样僵持住了。朱韬的战友李政军摸摸鼻子悄声对他说:“3∶1,必要的时候,我们三个人把他给整掉。”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刻,村长出现了。见此情景,村长连忙上前调解。没想到,伪军队长并没有露出凶恶的一面,而是向村长吐起了苦水。原来,他之前也是抗日军队的,后来被抓了,没办法当了伪军。还说他虽然是伪军,但也为村子里做了不少好事。他说:“我放你们走,但是这个村子离我们的据点贡家台很近,你们走我得放两枪,你们往西北走,那边没什么情况。”就这样,朱韬三人化险为夷。
他们来不及休息就赶紧向西北方向撤退,此时的华北平原已经变了一个样。
日军在平原上建立了一千七百多个据点儿,挖掘了四千多公里封锁沟,把平原分割成了两千六百多块,朱韬和战友们走在平原上,仿佛陷入了一张大网里。几天后,他们遇上了7兵团的政委,并接到了返回部队的命令。
此时,手无寸铁的朱韬感觉到武器的重要性,必须弄点武器来防身,哪怕一个手榴弹也好。他们决定先不回去找部队,而是准备到比较熟悉的地方弄点武器来。不料,就在这天,他们遇到了日军的包围,包围圈越来越小,怎么突围都突围不出去了,他们只好躲进了村内,隐藏在老百姓家里。由于情况紧急,他们没有来得及和老百姓认亲戚。天一亮,敌人把农民们都赶出来了,伪军拿刺刀扎着朱韬的脖子问他:“你是八路?”此刻,朱韬已命悬一线,朱韬说他是当地的村民,可日军听出朱韬与其他村民的口音不同,立刻开始拷打他——将他打倒在地,然后在脖子上压杠子,剧烈的疼痛让朱韬一下子昏了过去,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浑身水淋淋地躺在了牢房里。朱韬说:“昏过去后,他泼了水,我又缓过来了,缓过来。”被日军泼醒的朱韬死死咬定说自己是当地的老百姓,他没有暴露任何秘密。朱韬和战友李政军被当做苦力辗转送往多个集中营、矿场,不愿屈服的他们在集中营偷偷成立了自己的共产党支部,对抗日军的暴行。最后,朱韬和战友们成功策划越狱,逃了出来。
“五一”大扫荡一直持续到1942年6月上旬。经过此次残酷扫荡,冀中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冀中军区部队减员16800余人,5个军分区司令中,第八军分区司令常德善,政委王音远双双战死,第十军分区司令朱占奎被俘投敌。剩余的2万主力被迫转移到晋西北,群众被杀、被捕达5万余人。共进行大小战斗272次,毙伤日伪军1.1万余人。所有县城和较大集镇、村庄,共建立1700多个据点,挖掘4000多公里封锁沟,根据地全部变为日占区和游击区,冀中根据地分割成2600余块。
一个抗日儿童团员的遭遇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面对越扫荡越顽强的华北军民,日军企图迅速解决中国问题,他们开始对华北解放区进行愈演愈烈的扫荡,甚至对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即烧光、杀光、抢光。他们企图用这种毒辣的手段彻底破坏抗日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华北解放区的抗战进入了空前困苦的阶段,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侥幸逃出的老百姓依然在这最黑暗的日子里尽力躲避着日军的追捕。
张旭初是沭阳县抗日儿童团团员,那年他十四岁。几天前,他的家乡沐阳县口头庄正遭受着日军的扫荡。日本人集中了三百多人,北面从滥洪港上绕过来,南面从荣吴城绕过来,南北夹击包围了口头庄。此时,口头庄里只有三十多名基干民兵,民兵们分成三段进行防守,拖住敌人,好让其他人伺机突围。
经过几个回合的战斗,最后中路被敌人突破了。敌人利用青纱帐很容易找突破口,突进来以后,首先就碰到了张旭初的二伯父张飞龙,张飞龙已经负伤了,但又有几个敌人顶到他面前了,于是张飞龙从屋里面跳出来跟敌人搏斗。在搏斗的过程中,日本人的剌刀从他的胸部捅了进去,但是,张飞龙依然誓死顽抗,敌人看到他太能抵抗了,就又放火烧他。张旭初说:“第二天,我们为他收敛遗体的时候,发现他身上被火烧得一段一段的。”
中路不幸被突破,西路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西路被突破之后,张志生带几个人转到西头炮楼上面进行防御。眼看没有其他办法抓住他们,敌人就开始放火,他们把炮楼周围的房子点着了,火势越来越猛烈,滚滚浓烟直逼炮楼上的张志生几个人。可是,此时他们手里的子弹早已打光了,只能用砖头石块与日军进行殊死的搏斗。搏斗中,张志生负了重伤。眼看这个地方怎么也守不住了,一个叫盛前线的战士要背着他突出这个地方。张志生对盛前线说:“你背我,我两个都走不脱,你赶快向北面转移,不要管我。你能坚持到什么程度就坚持到什么程度。”盛前线无奈地自己逃走了,敌人围了上来。
张志生牺牲了,时年二十八岁。
此时,正是蔷薇花怒放的季节,而口头庄里的战士们也都是花一样的年纪,他们宁愿将鲜血洒满花丛,也不愿屈服在敌人的屠刀下。
口头庄一战,基干民兵一共牺牲了十二人,却得以让其他人顺利突围。张旭初跑了出来,却遇上了伪军的追击,慌乱中,他躲进一户村内的粮仓。这时,两个伪军直奔他而来。
伪军把张旭初绑了起来,押往村子的广场。张旭初说:“走到中间的时候,有个伪军说干脆就在这儿把他枪毙算了,因为我的两只手是被反绑着的,我也没办法同他斗。后来有一个伪军说暂时不要毙他,要审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