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是?是欢迎英雄大会。”毛达平问:“你知道是哪个吧?就是程大炮的小儿子程解放。听说立了一等功。”
“啊!”高浩月应了一声,他脸上的疤子,在早晨的阳光下闪着黑暗的光。
“程解放现在是正团,听说马上要当师长了。”毛达平继续道,“真是英雄。我最敬重的就是战争中的英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英雄啊!”
英雄情结是这一代人内心最完美的情结!毛达平有,高浩月也有。小时候,高浩月跟在母亲身后,到剧团看戏。戏里各色人等,红白脸,高浩月都不太喜欢。他就是喜欢英雄,像《刺字》里的岳飞,一出场,高浩月就叫好。还有后来的样板戏,江姐、李铁梅、洪常青,英雄情结支撑了他的童年和少年。高中毕业那年,要不是母亲哭着阻拦,他早已成了一名军人。英雄似乎总是与青桐这样的小城距离久远。三年前,青桐也出过一个英雄。湖里乡的一个小学老师,护送孩子放学时,为救学生,被洪水卷走了。县里开了追悼大会,在会上,省政府正式批准这个老师为革命烈士。高浩月挎着相机,整整拍了两卷胶卷,后来还专门到英雄生前所在的学校,拍了许多感人的镜头。这些照片,后来发表在地区报上,高浩月感到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与英雄的接触。然而,事情过后,青桐城依然沉浸在无限的幽远之中,高浩月发现,英雄只是一次经过,只是一个名词,只是一张证书,只是一些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崇高与敬重。英雄自己却走了。他记得那个老实年迈的母亲的泪水,还有妻子的哭泣,与才两周岁的孩子的茫然。三个月后,他将那些照片全部冲洗出来,送到了这个老师所在的学校。校园里书声朗朗,墙壁上贴着的“向英雄学习”的标语,已然剥落了。
高浩月问毛达平:“怎么最近很少看到你们?还有叶逢春?你们不是在搞什么青桐文学社吗?”
“最近,”毛达平凑近高浩月,小声地说,“最近我和逢春正在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