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启发式
启发的关键不仅在于老师、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与和蔼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从小会提问题,爱提问题,家长在辅导孩子算术时,应先让孩子自己说出对题的理解,对其错的地方纠正时,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引导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从感性实物出发,引导孩子掌握正确概念
孩子一般学到分数、比例、几何初步概念时,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差,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家长应从具体形象的实物出发,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这些概念。比如把一个苹果分成四份,使孩子从实物中去认识1/4的概念。从红领巾上去认识锐角与钝角的概念,从积木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概念等。
引导孩子进行“大声的思维”
即让小学高年级的孩子用精炼、清晰的语言把自己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明确表达出来。这祥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思维的条理性与专注性。
为孩子创造动手的机会
教孩子记日用账,算水费,家长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讲给孩子听,并与孩子商量解决的办法,看上去这些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久而久之,孩子能有这样多实践的机会,知识就学得活了。应鼓励孩子搞小发明、小创作,干力所能及的活,手脑并用,孩子抽象思维的发展往往是在动手中培养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孩子的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父母们不要急于求成,而要持之以恒。
培养感知动作思维
从出生到1周岁,儿童的思维主要依靠感知来进行。没有感知,儿童就很难思维。因此,对这一时期儿童思维的培养,主要是以训练儿童的感知能力为主。在着手训练之前,必须做好两件事,即保护好儿童的感觉器官,并为儿童提供一个刺激丰富的环境。
只有具备健康、完善的感官,才能谈得上训练感知能力。家长要注意孩子各个感觉器官的清洁卫生,不使之感染疾病。如家中成员应有自己专用的毛巾、手帕,毛巾要经常用开水烫一下,给孩子洗脸时要注意用干净的水。不要让孩子用手或脏手帕揉眼睛,家长也千万不要用锐利的工具为孩子挖耳朵,这样会引起外耳道感染,而且容易划破鼓膜,造成听觉障碍;洗澡、洗头时要防止污水入耳;孩子患有感冒时应及时医治;不要用力擤鼻涕,以免分泌物入中耳,造成中耳炎等。
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也很有必要,特别是孩子居住的房间和经常活动的场所。孩子出生两三个月后视听觉都有明显的发展,而孩子的世界几乎不超过一张床的范围,因此家长必须为婴幼儿安排一个光线柔和、丰富多彩的床铺世界。首先房间的光线应充足,但是窗户和灯光不应在孩子的视野内,以免光源本身总是吸引着孩子,导致他无法把视线集中到物体上。在床栏杆的两侧或床头上可挂上生动有趣的彩色图片,颜色以红、黄、蓝、绿为主,再辅助其他的颜色。图片一般是单个物体的图形,内容有动物形象、卡通图片、人物图形或者各种几何图形,这些物品的大小要适中。另外,还可以用彩色的纸板、布料等剪成各种几何图形挂在床的两侧。在距离婴儿胸部前方50~70厘米高处,横挂一条绳,上面系上不同形象、不同颜色、会发声响的玩具。这些玩具或图片应隔一段时间替换一次。这时孩子虽然还不会辨别颜色,但这些绚丽多彩的物体能刺激视觉,增强婴儿的感受性,促进视力的发展。3个月后,婴儿开始要抓东西了,这时可在床上放一些色彩鲜艳的吹塑玩具,或穿着漂亮服装的布娃娃,让孩子抓摸,能让孩子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和不同事物的触觉。也可在婴儿床靠墙一侧的墙上,安上一面大镜子,当孩子躺在床上或给他换尿布时,他能看到自己和自己的动作。
健全的感知器官和丰富多彩的环境,二者只是训练儿童感知思维的一个条件。此外,还必须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
人主要凭视觉与听觉来感知事物,所以在婴儿期训练儿童的看和听是很重要的。我们先说说对儿童视觉的训练。出生不久的婴儿不会主动地看物体,而是被物体所吸引,这也是为儿童布置一个五颜六色的环境的重要原因。家长为了发展孩子的视觉能力,要经常拿些彩色带响的玩具逗孩子,以吸引他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家长应该经常俯身游戏、绘画、剪贴、折纸等活动来对孩子进行感知觉的训练。3岁后,可以教孩子掌握一些常见色的名称,如红、黄、蓝、绿、橙、紫、黑、白等,当然,要与具体物品的颜色结合起来认识。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找颜色”、“配对”等游戏,还可以利用包糖果的有色玻璃纸给孩子做个变色镜。孩子对颜色是很敏感的,也非常喜欢把它们涂抹在其他物体上再现出来。如果为孩子准备了纸、彩笔,那么孩子就不会在墙上涂抹了。还可以在纸上画一些物体的轮廓,让孩子填色。如果怕孩子把衣服和桌布弄脏了,可以用旧衣服制作一件罩衣供孩子画水彩画或调色时用,别因此而抑制幼儿的思维发展。
在训练孩子感知能力的同时,也应包括对观察力的训练。1~3岁儿童经常观察的生活内容有:孩子自己的玩具、食品、生活用品、屋里的摆设、屋外的花草、街上的行人车马、父母的言谈举止、小朋友的追逐、嬉耍、哭闹等。家长切忌把孩子关在小空间里,因为天地狭窄,自然会造成孤陋寡闻。
总之,感知动作思维主要是训练孩子的感知觉,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注意要经常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训练。
培养直观行动思维
1~3岁的儿童,主要依靠行动来思维。儿童必须边做边想,手一停,思维也跟着停止。因此,培养儿童的直观行动思维也就是培养儿童的各种有意识的行为动作。
儿童从出生起,就有各种各样先天的动作。如哭、手乱抓、吮吸奶汁等,但这些只是一些无条件反射。人类丰富复杂的行为动作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从出生就可以开始训练儿童的直觉行动思维。
从出生到3个月,可以训练儿童抬头、翻身、俯卧抬胸、手扶能坐、视觉追随运动和对声音的反应、抓握运动及回避反射(用手轻触睫毛,或在接近睫毛处划过,迫使做作眨眼反射;用手轻触面颊、额部,让他做扭头等反应)。
3~6个月训练方案
灵活地翻身。
不用支撑能坐。
扶东西能站。
用手、铅笔、橡皮在孩子眼前晃过,训练孩子的视觉判断。不过开始时离眼近一点,然后可以离眼稍远一些,可做左右、上下,或由远及近的来回运动,可以训练孩子眼睛的追随调节能力。
训练抓取反应:使婴儿呈现仰卧姿势,往他的面孔上盖一张纸,或一块手帕、布块,看他能否取下。先盖上一张纸,若孩子够不着,可往他手臂方向挪近,然后,再换块手帕。
玩具探取:给孩子小汽车等能滑动的玩具,让孩子饶有兴趣地自己玩,学会自己探取玩具。
训练抓握积木:递两块积木给孩子,一手一个,训练他能同时抓握两个玩具的能力。
用绳子将玩具拴上,把绳子放在孩子手中,训练孩子拉绳子取得玩具。
6~9个月训练方案
自己坐下;
独立站一会儿;
扶着物体走;
翻碗取物:给孩子一个玩具,在他伸手来取的时候,将它扣在碗下,训练翻开碗拿到下面的东西;探究反应:将孩子手中的玩物拿走,掷到地上,让孩子寻找;抓握反应:给孩子一个方木块,再给一个,再加一个,训练孩子双手抓物,处理多余物品的能力;叩敲积木:做示范把两块积木相对叩敲;然后尽量让孩子摹仿;教孩子做挥手、再见、欢迎的动作。
9~12个月训练方案
弯腰站起来;
不扶物体挪步行走一段距离;
给孩子一纸一笔,大人用笔在纸上随意画,鼓励孩子模仿;先做示范,再让孩子摹仿把木块放到茶杯里或盆子中;取一块大于孩子手的糖饼,先由家长示范用拇指和四指拿住糖饼,然后让孩子拿;用纸包着木块,先演示将木块从纸中取出来的动作,然后让孩子摹仿;让孩子摹仿摇铃铛。
12~18个月训练方案
独立行走,且能后退;
让孩子练习爬台阶;
让孩子摹仿踢球的动作,先把球放在孩子的脚前,一手扶着孩子,鼓励他踢球,训练目标为孩子在不用扶助的情况下能踢球;鼓励孩子摹仿手持一球,然后举过肩扔球的动作;给孩子三四个木块,将几个木块叠起成为一个塔,要求孩子摹仿建塔。
两周岁的孩子已基本掌握了各种基本的动作,就可以开始通过舞蹈、体育活动等来训练孩子的行动思维。因为舞蹈、体育活动等的动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且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有区别,对孩子来说,这既有吸引力,又符合孩子动作发展的需要。开始时可以教孩子学一些相对简单的动作,然后逐渐地复杂起来。如果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有天赋,可以送到专门的培训学校去训练。
培养孩子的直观动作思维,应注意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两三岁的孩子,是个精力充沛的“探索者”,他搜索每个角落、每条裂缝,爱摸每件够得着的物品。他会从书架上把书一本一本地抽出来,翻翻又扔掉,甚至可能撕坏。他会将小手伸进见到的每一个窟窿,掏掏看里边有什么?他把小东西装进大东西里,然后又想把大东西装到小东西里。这种探索行为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软硬、冷热等各种属性,这将会大大有助于孩子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家长不应限制孩子这些探索活动。
培养具体形象思维
任何思维都必须有一定的材料做基础,没有材料,思维就成了无米之炊。儿童要进行具体形象思维,必须具备一定的表象材料。而这些材料就是靠日常生活的积累。培养具体形象思维的能力,可以通过绘画、模型制作、摄影、讲故事、旅游、舞蹈等手段来进行。下面分别谈谈几个方面:
通过绘画来培育、训练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绘画是把生活中的一些人或事通过形象的描绘反映在纸上,因而在绘画时儿童首先要在头脑中对所要画的形象有个整体的印象,然后才能通过画笔把它画出来。
两岁左右的孩子,就喜欢摆弄铅笔、蜡笔或粉笔。虽然还不会画,但很喜欢随便涂抹。这时幼儿的“画”,一般还没有什么特定的含义。再大一些,就可以看到孩子画出有点像什么东西的图画了。这时家长应鼓励他画,对他画的东西表示欣赏,使孩子感到画画是件愉快的事。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在孩子面前摆上彩笔和纸,对他说:“你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孩子开始画时虽然是无心的,但家长却应有意地诱导,使孩子逐步懂得自己画的东西要反映实际存在的事物。比如孩子涂抹了一串圆圈,大人要问他画的是什么。孩子可能说是皮球,这时父母就要告诉他:皮球是圆的,你画的可不像皮球,倒像一团铁丝。这样,孩子就会发现他画的也确实不像皮球,再画时他就会注意。
父母应经常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以后学习和生活提供相关经验。比如拿一个皮球、一个三角尺、一个火柴盒,引导孩子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之间的差别。引导孩子观察的时间不要太长,最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在带孩子散步时,领着他观察电线,同时引导他用手指在空中画横线;领他观察马路边的电线杆,引导他用手指在空中画竖线,叫他边画边说:这是电线,这是电线杆……经过初步的观察,“书空”(即用手在空中划)等练习之后,再让孩子用笔在纸上画。这时,孩子往往就会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这是皮球、这是火柴盒、这是电线和电线杆等。这说明孩子已进行了形象思维,他的画和现实世界已经建立了某种联系。
一般来说,儿童4岁以前形象视觉发展较快,所以,家长应注意4岁前多给孩子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图书、画刊。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会画一些车船、房屋、人物、花鸟等东西。这时大人要帮助他观察各种实物和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抓住这些事物的特征,找出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指出这些形象好在哪里,美在何处,激发孩子画画的愿望。孩子开始画以后,就应让他充分发挥想像力去自己创造各种形象。
通过听讲故事来培育儿童形象思维能力
儿童比较喜欢听童话故事,故事中一些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象。听故事由于只靠听觉来激发儿童对故事的理解,儿童在脑中再现出故事中的角色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对培养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很有益处。
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特别是一些情节曲折、有趣的故事,能够百听不厌。因此家长可以选一些比较经典的童话故事讲给孩子听。在给儿童讲故事时,还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一般若给三四岁孩子讲故事,最好主题单一,情节简短,语句流畅,有重复的意义;而给五六岁孩子讲的故事,内容可以广泛一些,体裁也可多样些,比较好的童话、神话、科学幻想、生活故事……都可以给孩子讲述。现在书店里儿童故事书籍很多,既有给家长看的,也有给孩子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