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动作对婴儿思维的意义
婴儿直立行走对婴儿思维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首先,直立行走,使婴儿能主动去接触周围事物,有利于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大大地扩大了婴儿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他的视野,这就为他的思维发展奠定了感性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来源。其次,通过行走,发展了婴幼儿的空间知觉,于是进一步认识了事物的多方面的关系和联系。第三,行走动作的发展,能使动作有更精细的分工、协调一致、敏捷、灵活,于是能在直觉中分析综合并思考眼前的行动问题,即发展直觉行动思维,并孕育着具体形象思维。第四,婴儿的独立行走,为有目的的活动——游戏、早期学习和劳动准备条件,并发展其独立性。
手的动作对婴儿思维的意义
婴儿手的动作的发展对他的思维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首先,手运用物体能力的发展,使婴儿逐步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当拇指和四指对立的抓握动作出现时,手就逐渐变成了婴儿认识的工具,这成为婴儿思维发展的重要基础。他开始把手作为认识器官来感知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如冷、热、软、硬、光滑、粗糙等。随着手的自由使用,婴儿动作的随意性就不断发展。随着随意动作的增长,婴儿活动的目的性也日益增长,并与语言发展相协调,从而为他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手的动作发展,也导致手与眼的协调动作,这就发展了他对事物的分析综合能力,于是产生直觉行动思维。随着手的动作的发展,特别是双手合作能力的发展,婴儿就进一步认识了事物的各种关系和联系,因而幼儿知觉的概括性也随之提高,这也为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及概念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婴幼儿思维锻炼和发展的基础
游戏是婴幼儿的基本活动,他们喜欢游戏活动,并且游戏活动能促进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当他在游戏中担任某个角色时,常常会十分认真地去完成角色的职能和任务,也就是完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课题,于是他们的思维从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游戏对婴幼儿思维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游戏活动提供了婴幼儿思维活动的材料和工具。婴幼儿游戏活动的特点之一,是要对那些与游戏中有关的现象和事件采取描述的态度,因此就促使婴幼儿从感知到的东西中选取最主要的、新的、同游戏构思和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东西。在婴幼儿的经验中逐步巩固的这些东西,也就成为他思维的资料。其次,在游戏活动中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提出思维的课题,提高婴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使婴幼儿创设许多性质不同的情境,在各种不同情境中产生各类不同的问题。这就促使他去积极认真地进行智力活动,认真尝试解决方法。就这样,婴幼儿思维能力得到迅速提高。第三,游戏活动促使婴幼儿思维的品质得到发展。诸如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抽象程度、独创程度等等,都可以通过游戏加以培养和锻炼。
早期学习训练
早期学习和训练可使婴幼儿更好地感受外界事物,获得经验,也正因为如此,早期培养才促进婴幼儿思维的发展。早期的学习活动是训练婴幼儿思维的理想途径。如在数的认识中,父母在教孩子进行数学运算时,不仅要求孩子算得对,还应逐步要求孩子在解决问题时能选择最快、最有效的途径。这有利于培育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在做数学游戏时,如能长期进行以“快”为前提,以“准”为关键,“快”与“准”结合的训练对于培养婴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是十分有效的。父母和幼儿园教师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向孩子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他思考和回答,这也对发展和培养孩子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对发展他的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养成他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大有好处的。
发展婴幼儿思维的重要前提条件
思维和语言是密切相联的,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人的理性思维;同样,没有思维,也就不可能产生作为承担工具或手段的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掌握语言能力的人,总是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并表达思维的结果。一个语言能力很差的孩子,很难有发达的思维能力;一个语言混乱的孩子,思维也必然没有条理甚至混乱。孩子的词汇掌握丰富,语法运用得正确,他的思维能力就发达。因此,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发展思维能力特别重要。婴幼儿时期是掌握语言和发展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期。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语言要严格要求,从他会说的时候起,就应要求和鼓励他说话声音宏亮,仪态大方,而不要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要求孩子从小说话准确、系统和条理化,是对他进行思维鲜明性和周密性的训练。往往听到有的幼儿说话“嗯”、“啊”、“这个”、“那个”、“就是”等口头语很多,说明他语汇贫乏,语言不连贯不流畅和词不达意。为丰富孩子的词汇,父母和老师要多与孩子说话,扩大交往范围,让他多听、多说。比如让他看图说话、听故事并复述故事、教他顺口溜和儿歌,都是丰富词汇的好办法。
培养思维能力的原则和方法
丰富孩子感性知识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知识越丰富,思维就越深刻,有意识地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及其表象,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家长要利用周围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各种感官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孩子感知各种事物,扩大孩子的知识范围。如让他们接触大自然,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观赏湖光塔影、亭台楼阁,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升起、降落和形状、位置的变化,观察自然界中水的冻结、雪的融化、云雾露霜的现象及关系,观闻风、雨、虹、闪电、雷鸣,观察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动物等等。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她能教给孩子无穷无尽的知识。在节假日带领孩子逛逛商店、散散步,看看马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也有利于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创造丰富的环境,给孩子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如搭积木、拆装玩具、饲养小动物、种植一些生长期短而变化明显的植物、剪贴、折纸、用橡皮泥捏小动物等,使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
鼓励孩子多想多问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幼儿年龄小,缺乏知识,好奇心强,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问。例如,“为什么会有风?”“秋天的树叶为什么会变成黄色?”“鱼在水里要不要睡觉?”等等。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都必须以热情、耐心、认真的态度给予解答,或者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大胆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的问题提得好时,还应该及时给以表扬。对孩子的提问漫不经心,或者冷淡、讨厌甚至加以斥责,这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因为孩子的提问是一种求知欲旺盛的表现,是孩子积累知识、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过程。父母热情回答孩子提问,不仅使孩子心理得到满足,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经常如此,孩子就能获得大量知识,思维水平也会大大提高。反之,孩子头脑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大脑也就不会进行积极思维,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能力就会出现停滞现象。
父母除了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外,还要经常向孩子提出一些有探索性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例如:下雨了,小猴、小马、小鸭、小兔都要装窗,小猴用的是玻璃,小马用的是木板,小鸭用的是白纸,小兔用的是冰块,问谁装的窗好?为什么?长此以往,可以养成孩子爱动脑筋积极思索的好习惯。
给孩子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这个难度是孩子通过努力思考可以成功解答的。过难过易的问题都会影响孩子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提出的问题孩子一时回答不出,父母不要急于把现成答案告诉他,而应注意启发性提示,在孩子感到困难时再助他一把。这样,孩子对经过自己努力才弄懂的问题会感兴趣,以后也就会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
帮助孩子掌握概念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思维的发展。许多研究表明,幼儿之所以概括水平低,这与他们缺乏相应的概括能力有关,如果能及时丰富词语概念,就能促进幼儿概括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适时地适量地教一些抽象性词语,如动物、植物、家具、文具、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在教给孩子这些概念时,要尽量联系这个概念所表示的对象,通过对大量的外形不同而实质相同的事物的认识,使孩子逐渐学会撇开特别的、表面的特征,抽取共同的一般特征的方法。例如,教孩子掌握“水果”一词,就要联系他常常吃到的看到的苹果、梨、桃子、橘子、香蕉、枇杷、西瓜等,通过对这些东西的比较,使他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水果”一词。
在游戏中发展孩子思维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中孩子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利用游戏发展孩子思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形式很多,例如分类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方法是在硬纸片上形象地画好孩子熟悉的物体,剪成小卡片,如花草、树木、家禽、家畜、野兽、蔬菜、水果、各种几何图形等。游戏时,先将小卡片打乱,然后让孩子根据分类要求将同类物体放在一起。分类的要求可以是按颜色分(红、黄、绿……),按形状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按性质分(水果类、家具类、交通工具类……)。
猜谜也是一种锻炼幼儿思维的游戏,父母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知识水平的事物和现象,编成谜语给孩子猜,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还可增长知识。例如,“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当食粮,安家在竹林。”(熊猫)、“有人说我像老鹰,我说我像大蜻蜓,请你到我肚里坐,立刻带你到北京。”(飞机)等,“娃娃白又胖,冬天坐地上,不怕大风刮,就怕太阳照。”(雪人)等等。
棋类游戏、改错游戏、问题抢答、走迷宫、配对等是设计问题情境,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确定一个题目(如绳子有什么用?玻璃可以做什么?),比谁说得多;编故事结尾以及其他各种智力游戏,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培养孩子想像力
任何想像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表象的个别方面而创造出来的。丰富的想像力,是一切发明、创造、文学艺术作品、创新等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源泉。想像力的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下面这些方法对激发孩子的想像力是可行而有效的:
在大自然中吸取营养
孩子想像的丰富源泉来自大自然,所以要丰富孩子对大自然的认识,给他们创造一切机会,引导他们对大自然的奇特景象产生兴趣,激发和丰富他们的想像力。
在游戏中培养想像力
想像很大程度上要靠家长启发。游戏作为孩子接触最多的活动,为孩子的想像提供了许多方便,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凭借想像扮演各种角色,表现各种生活情景。
孩子的想像力,在不同年龄的游戏表演中是不断变化的。父母不要因表现出来的动作情节的幼稚,而轻视游戏的巨大作用,简单地干涉孩子的游戏活动。
通过学画培养想像力
画画是激发孩子丰富想像的重要手段。引导孩子从小学画,利用画画,可以很好地发展孩子的想像力。除了让孩子摹仿现实或表达幻想自己画画以外,还可以让他补画,例如,画的主题是“春天”,原来的画面上仅有一些大树,然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再添画一些表现春天的事物。通过这些方法逐步培养孩子的想像能力。通过故事激发想像力儿童天生喜欢听故事,童话故事的情节大多随人们美好的意愿发展,很适合孩子想像力的发展。曲折的故事情节,借助优美生动的语言、表情及艺术形象的描绘,可以使孩子联想到真实的形象,通过形象的联想,发展想像。除了给孩子讲述以外,还可以让孩子续故事。如父母讲一个故事,讲到一半,后半段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孩子来完成。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如何编出更生动、圆满的结尾。或者在大人讲述时,对某个情节不做细节描绘,让孩子来补充。凡有生动的情节,都可以让孩子先试试。
培养方法
思维能力开发训练
孩子的思维能力对于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对于能否学好数学至关重要。父母可采用如下措施来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与好奇心
12岁左右少年,大脑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对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家长应予以满足,不要把这些看成是与学习无关的事。要知道扩展孩子的知识面正是培养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训练孩子集中思维的能力
集中思维也称求同思维,是指从解决不同问题的方式中,发现同一规律或原理。例如在解数学题时,利用同一个公式或原理去解不同的应用题。也就是说,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可用花样翻新的题目使孩子掌握和理解抽象的原理公式。就像一个裁缝,懂得了裁剪的原理和人的体型特点,就能做出各种样式、型号的服装。老师与家长应注意在引导孩子掌握这种本领时不要搞题海战术。
教孩子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语文或外语中常有一词多义或多用,数学习题中的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孩子这种思维能力。家长可在孩子的教材中精心挑选这样的题,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