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9300000042

第42章 凝望与追寻--20世纪俄罗斯作家笔下的中国形象(1)

1.人文关怀:高尔基笔下的"东方"与中国

承续19世纪俄罗斯作家的传统,20世纪的俄罗斯作家们同样给予中国与中国文化以高度的关注。在高尔基、布宁、爱伦堡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他们对自己的近邻怀抱着友善的情感,往往带着好奇与尊重希望了解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注视着中国的现状和她的发展,思考着她的命运。在他们的凝望与追寻中,不难发现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这些杰出代表人物对于中国和东方世界的真切的人文关怀。

这里我们首先要谈到的是20世纪被罗斯最伟大的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

对于高尔基来说,中国首先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国度。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曾孕育了,并且还在孕育着灿烂的文化,她始终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再者,由于中俄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其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命运又都有着某些相似性,这就使得高尔基对中国有了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基于自己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看法,高尔基心目中的中国又是东方文化的理所当然的代表。当他思考处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俄罗斯文化的独特性及其未来的道路时,他就不能不想到中国。这一切决定了高尔基曾经对中国予以特别的关注。

早在不幸而有趣的童年时代,高尔基就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圣的国家--中国。不过,他最初关于中国的概念是以一种奇特的方式获得的。读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晚上,高尔基从家里拿了一个卢布,用它买了一本《使徒传》和两本安徒生童话集。第二天,他把这些书带到学校,中午休息的时候,便和同学们一起读安徒生的童话。后来在自传体小说《童年》中,作家描述了当年的情景:"我们开始读一个美妙的童话《夜莺》,这个童话立刻抓住所有人的心。"在中国,所有的居民都是中国人,连皇帝本人也是中国人。"我记得,这一句话,由于它的单纯、含着快乐地微笑着的音乐,还由于它有一种异常美好的东西,使我感到愉快的惊奇。"

为了这一卢布,母亲把高尔基打了一顿,"把安徒生的书没收了去,永远藏在不知什么地方,这比挨打更令人悲伤"。但是,高尔基毕竟从此知道了中国这一神奇国家的存在。当然,由于安徒生的这篇童话事实上没有提供关于中国的任何真实描绘,所以高尔基不可能从中认识中国。这种认识可以说是从阅读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的旅行记《战舰巴拉达号》开始的。这本书是冈察洛夫1852~1854年间随俄国海军中将普佳京作环球旅行之观感的记录,其中生动地描述了欧亚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包括1853年造访我国香港和上海的情形。高尔基读这本书是在他被迫辍学、走进"人间"之后。那是他大量读书的一个时期。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等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各特、狄更斯、福楼拜等西欧作家的作品,他都是在那个特殊年代里阅读的。冈察洛夫的旅行记以其对于"异域风情"的真实再现吸引了高尔基,使他对中国这一东方大国有了初始的认识。

从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在人间》中我们得知,他曾在下诺夫戈罗德城的一家圣像作坊当学徒。晚间,他有时候给大家读书,有时候则把书中的故事"表演"出来让大家欣赏。他所表演的"中国鬼秦友东的故事"曾经给圣像作坊的工人带来少有的欢乐。这个故事出自俄国作家拉·左托夫写的一部长篇幻想小说《秦友东,又名阴魂做的三件善事》。高尔基在他的小说中这样记述了自己的表演:

最受观众欢迎的是中国鬼秦友东的故事,巴什卡扮这个想做善事的可怜的鬼,其他一切角色都由我担任。我一会儿扮男,一会儿扮女,又扮各种物体,扮善兔,甚至还扮过石头,让中国鬼每次因做不成善事而伤心的时候好坐在上面休息。

高尔基能够根据拉·左托夫的幻想小说的情节进行表演,说明他不仅读过这部作品,而且喜爱它,对它的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他扮演与中国有关的这部小说中的形象的过程,无疑也是深化对于中国的认识的过程。中国人善良的天性,经由"秦友东"这一奇特的艺术形象,给高尔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以至于他在后来的一些作品中,曾反复提到中国人的善良品性(详见下文)。

留在少年时代高尔基印象中的,还有下诺夫戈罗德城市场中心救主大教堂两旁的"中国商场"。这儿经营茶叶、糖、纸张等与中国多少有些关系的商品。商场的名称大概来源于它的建筑式样。它那复杂的、奇形怪状的屋顶,屋顶的角落上作为装饰而设置的盘膝而坐的中国人石膏像,都引起了高尔基的强烈好奇心。也许正是出于这种好奇心,少年时代的高尔基有一次曾和几个朋友一起向那些人像扔石子,结果砸坏了一些人像的脑袋和胳膊。写作《在人间》的时候,提起这件事,高尔基心中已充满着惭愧与自责。

随着时光的流逝,有关中国的印象在高尔基的头脑和心灵中不断积累着、丰富着。到20世纪初,高尔基已经成为一名享誉欧洲文坛的大作家。这个时期发生在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引起了高尔基对中国的更为密切的关注。1900年7月,高尔基曾接连两次致信契诃夫,邀请后者一起去中国,甚至打算向某家报纸自荐担任驻中国的通讯记者。在其中的一封信中,高尔基给契诃夫写道:

去中国的念头在折磨着我。非常想到中国去!我很久没有像这样强烈地向往一件事了。您不是也想结伴去远方旅行吗?真要去吗?那就太好了!

在连续收到高尔基的两封信不久,契诃夫便应前者关于"去中国一事,务请回复"之嘱,回信说明了不能马上到中国去的原因。当时,契诃夫本人希望能坐下来,集中精力写一点东西,同时也十分关心高尔基正在进行的剧本创作。由于契诃夫在回信中所表示的态度,还由于其他种种原因,高尔基访问中国的计划后来一直未能实现。然而,高尔基并未停止对于中国的关注。

如果说,20世纪初中国的义和团爱国运动曾成为高尔基向往中国的一个契机,那么,辛亥革命的胜利则再度引起这位俄罗斯作家对于中国的热情。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高尔基是在意大利卡普里岛上听到的。他对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十分钦佩。早在1897年,他就在《俄国财富》杂志上读过孙中山先生写的(伦敦蒙难记)一文的俄文译文。1912年,高尔基又得知孙中山在法文刊物《社会主义运动》第7~8期合刊上发表了《中国革命与社会问题》一文。此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已宣告成立,孙中山先生已就任临时大总统。于是,高尔基便从卡普里岛给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对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还请他为《现代人》杂志撰文。高尔基当时正担任该刊《国外生活纪事》专栏的主持人。他在信中把孙中山先生比作古希腊神话中那位清除了"奥吉亚斯牛圈"、完成了十二件大功的英雄赫拉克勒斯,对收信人表示"深深的尊敬"。高尔基坚信,中俄两国人民"在精神上是弟兄,在志向上是同志"。他恳请孙中山先生写文章谈谈中国人民对于欧洲资本的掠夺野心一般抱什么样的态度,目的是要让俄国人民能够"从正直的中国人的叙述中"来真正认识"中国的复兴"。后来孙中山先生是否给高尔基写了回信,是否应高尔基之约撰写了《现代人》杂志所需要的文章,现今都已无从考察。也许是由于繁忙的国务活动,这两件事情孙中山先生都未能顾得上,但是高尔基对于中国人民的友好和关切之情,孙中山先生一定是感受到了。

由于中俄两国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国情的相似,高尔基这样一位对本民族命运忧心关切的作家,也就十分自然地关心中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问题。当高尔基了解到孙中山发表在《社会主义运动》杂志上的那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之后,他随即就写了一篇谈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文章,发表在《现代人》杂志1912年第10期上。文中引用了孙中山文章的全文。高尔基认为,"孙逸仙的意见,说中国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正是70年代的俄国和40年代的德国所宣传过的那些民粹主义观点的重复"。也就是说,在高尔基看来,中国不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孙中山先生的意见将被现实证明是不正确的。对这些观点的正确与否作出判断与评价是历史学家们的事,我们所注意的仅仅是:这一事实本身雄辩地说明,高尔基对中国的关注和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俄罗斯作家。

1913年5月,依然是在意大利卡普里岛,高尔基迫切需要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夫子的社会计划"。他曾写信给西伯利亚的学者、作家瓦·伊·阿努钦,希望能从后者哪里知道:"按照孔夫子的意见,将如何组织"世界大同的国家"?他所想像的"全世界会议"是怎样的情形?还有,在中国何时曾实行过土地和工业国有化的企图?"这封信写于高尔基由意大利回俄罗斯(1913年底)之前不久。回国以后,高尔基没有再继续追寻这个问题。在卡普里岛他之所以一度希望搞清楚孔子的社会理想及与此无关的一些问题,显然同他当时对俄罗斯命运的沉思、对俄罗斯未来的探测密切相关。

20世纪30年代,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灾难深重的年代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计划开始实施的两大重要步骤。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暴行,引起了包括高尔基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愤慨。当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女士代表反帝大同盟向各国进步人士和知识界代表人物发出呼吁书,请求他们声援中国人民时,高尔基随即给苏联《消息报》写信,表示积极"响应宋庆龄的呼吁",发出了"不许干涉中国"的严正呼喊。1931年2月7日,中国"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和冯铿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消息传出,世界各国的著名作家义愤填膺,迅速发表联名抗议书,谴责国民党政府制造白色恐怖。高尔基在这份抗议书上第一个签名,表示对中国作家的生存现状与命运的密切关注和同情。1934年9月初,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刚刚结束,高尔基在报纸上看到有关中国红军突破包围、胜利进军的消息,他又特意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祝词,在前往莫斯科参加代表大会的中国作家举行的晚会上宣读。在祝词中,高尔基对中国作家和中国人民表示由衷的钦佩和赞美之情;同时,他还迫切希望并大力呼吁中苏两国作家一起努力,争取能够彼此通晓对方的语言,"避免相对哑口无言"的状况,以便更顺利地展开交流,更好地发挥文学的作用。作为一名人文知识分子,高尔基对中国的真诚关切,于上述言论中可见一斑。

高尔基是一位毕生追求真理和世界文化进步的伟大作家。对俄罗斯本民族历史的熟知,对人类文化成果的了解,使他清楚地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说,他是欧洲先进思想文化的崇拜者。他在谈及普希金与果戈理的关系时所说的一段话,颇能说明这一点。他说:"俄国比别的国家更多生活在宗教及神学教育的重压之下。这说明了为什么只有当欧洲式的人物普希金--个熟知本国的过去、但并未受其毒害的人,指导着果戈理的意志和想像的时候,果戈理才是健康的、积极的。"高尔基对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弊端,对于欧洲文化、特别是欧洲现代文化的优越性是有深刻洞察的。他曾在《两种灵魂》(1915)一文里较集中地阐明了自己这方面的见解。高尔基指出:东方是悲观主义的永恒怀抱,因而也就是神秘主义、无政府主义、无所作为和无个性的永恒怀抱;西方及其文化则体现出"生命的赋予"、乐观主义、积极精神以及对劳动和个性的崇拜。"欧洲人是自己的思想的领袖和主人,东方人则是其幻想的奴隶和仆役。"基于上述理解,高尔基认为中国先秦思想家老子的"无为"哲学是东方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人老子教导说:

"我帷一所害怕的就是为。众人都应当无为。无为比天地间所存在的一切都更有益。当众人都无为时,大地上就会出现完全的安宁。"(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夫天下神器,不可为也。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正是这种因绝望而产生的独特的东方思想,是亚洲国家的政治停滞和社会停滞的基本原因之一。

高尔基是在对比东西方"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两种思维习惯两种灵魂"的过程中,把老子的思想作为"衰弱的东方智慧"的生动体现之一而加以引述的。我们不难看出高尔基对于和落后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东方思想的激烈批判态度,尽管他对这一思想的理解与表述不一定十分准确。与其说这种激烈的批判和他对苦难中的东方人民的深切同情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矛盾毋宁说这正是作为人道主义者的高尔基在面对东方世界时所必然采取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在高尔基的作品中看到全然不同的中国人形象。

首先是我国清朝的"北洋大臣"李鸿章(1823~1902)的形象。

1896年,掌管当时清朝外交、军事、经济大权的李鸿章,曾以中国使团团长的身份去俄罗斯,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缔结中俄条约,并参观全俄工业与艺术博览会(博览会上设有中国馆)。这次博览会是在高尔基的故乡下诺夫戈罗德市举办的。博览会开幕期间,高尔基曾为《尼日戈罗德报》、《敖德萨新闻》撰稿,报道博览会的情况。在他写的新闻稿中,就有关于中国馆的介绍和李鸿章参观博览会的报道。30年之后,高尔基在创作他的最后一部艺术作品、长篇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第一卷时,又利用自己当年在博览会期间的所见所闻,艺术地再现了那次博览会的纷繁景象。该卷最后一章的最末一节,就是专门描写李鸿章在全俄工业与艺术博览会上的活动情景的。请看高尔基为李鸿章所画的一幅肖像:

同类推荐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本文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 我钻进了金字塔

    我钻进了金字塔

    本书是唐师曾于90年代末期在病床上完成的中东回忆录(作者在海湾战争中受到核辐射,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1991-1993年底,唐师曾任新华社中东分社摄影记者,先后历访卡扎菲、拉宾、阿拉法特、曼德拉等军政首脑,并驾大吉普游历巴格达、金字塔、中东沙漠、苏伊士运河、耶路撒冷等地。本书就是这些所见所闻集结成的文字。字里行间皆是对传奇人物风趣而独特的演绎,对祖先、历史、文明的探索与敬畏。本书累计销量已超50万册。
  • 在尘寰·悬崖边上

    在尘寰·悬崖边上

    本书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尽管大部分人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然而总有一部分人热衷铤而走险,他们把家建在悬崖边上,摇摇欲坠。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书生才子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落红

    落红

    本书收入短篇小说、纪实文学、随笔等文学作品十余篇:《不如归去》、《失衡的记忆》、《产科病房》、《暮雨》等。
热门推荐
  • 围城七年半

    围城七年半

    那一年,大雪纷飞中,江予站在公交站牌下,问“林沐,想不想嫁给我?”哈着气,搓着冻得有些僵硬的手,我抬头“啊?想啊”笑,开心。那一刻,我相信,我们是深爱的。他说,他会牵着我的手一路走到青丝变白发……七年后,某一天,江予对我说“林沐,对不起,我爱上了别人,我们离婚吧……”于是,我左手牵着女儿,右手拖着行李箱走出了和江予共同生活七年半的家……
  • 暖婚入骨,总裁娇妻狠大牌

    暖婚入骨,总裁娇妻狠大牌

    四年前,江城第一富豪墨连城与新婚妻子慕卿卿离婚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从此以后慕卿卿消失四年。四年后,新人慕卿卿凭借一部剧获奖无数,同时关于她这四年的传闻甚嚣尘上。酒会上,慕卿卿手拿高脚杯,微微醉着的眸里几分迷离的笑意,“我跟你们说啊,墨连城才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厉害......”周围瞬间安静下来,无数双眼睛都看向她身后那个面色铁青的男人,她仿若未觉,依旧笑得没心没肺。“乖,别闹,老婆。”他的声音低沉醇厚的像是醉人的美酒。慕卿卿回头便撞入一双深邃不见底的眸子里......
  • 酷虫学校1

    酷虫学校1

    酷虫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蝗虫校长认为,“这里危机四伏,有的坏学生会借口忘带午餐而吃掉老师!”甲虫班班长狼蛛001认为,“这里虫虫平等,谁也不会歧视一只杂虫,尤其是像我这样长着毒牙的杂虫。”甲虫班的虎甲同学认为,“这是一个很棒的学校,因为到处都是美味的同学。”
  • 我能看见血条了

    我能看见血条了

    穿越到了异世界,陈清得到了游戏化系统。发现自己不但可以直接看到别人的名字还能看到别人头顶的血条。明明是真实的异世界,自己却拥有游戏上的设定。打怪涨经验,刷怪爆装备,居然还有道具栏,技能栏。怎么自己画风跟这个世界的人有点不一样?异世界的修行者忽然发现,好像一股不可逆转的泥石流正在扫荡整个异界。
  • 东汉开国风云录

    东汉开国风云录

    本书以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形式诠释一个波澜壮阔的东汉开国,爱恨情仇、尔虞我诈、列国交锋、逐鹿中原,所用素材皆来自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东观汉记》,虽有演绎色彩,但与史实绝无出入。在众人眼中,东汉既没有刘邦项羽的楚汉争霸,又没有汉武帝虽远必征的豪情壮语,更没有三国时代的风云变幻,留给人们的印象多是外戚秉政,皇权疲软颓废,以致天下纷乱,三家鼎立。但在东汉初年,这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一个名唤刘秀的年轻男子,作为刘邦后人的没落皇室,从篡汉昏君王莽手中重夺江山,又在绿林、赤眉诸多义军夹缝中历经艰险,最终脱颖而出,重建汉室天下,其创业历程同样精彩绝伦,其云台二十八将同样闪耀历史星空,为后世楷模。
  • 梦筑时空

    梦筑时空

    转转星,科学发展日益,曾经对世界重要影响的超能力家族日渐衰落。超能力极其微弱的后代们,大部分只能做一些普通工作谋生。一场危机慢慢唤醒了超能后人们身体内沉睡的力量。
  • 男神总裁:求轻点!

    男神总裁:求轻点!

    他是全国最权贵的商业帝皇;她是被渣男抛弃的怀恨之人;一场偶遇,两人一拍即合,沆瀣一气;虐渣男,斗白莲,借着他的势力,她过得顺风顺水;直到一天,她扶着老腰从男人身上滚下来,她才彻底明白过来,这原来都是男人算计好的!
  • 重生之末世养了个傻子

    重生之末世养了个傻子

    因家人的背叛,被自己的弟弟推进丧尸群中。郭铭在最后才看清这一家罪恶的嘴脸,当他重生到末世前一年时,这是老天给他的一次机会,郭铭这一次要远离他们,做回自己在末世中活下去,可是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郭铭只是养子!重活一世却遇到了一个特殊的人,且看郭铭如何带着自己的傻男朋友闯末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种兽

    种兽

    母胎单身的鲍钟看着妻妾成群儿孙满堂的自己,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妈..不用催我找对象了,我现在有三十万个崽,我感觉人生圆满了。找对象?找对象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也就只能当当老王才可以生活”一个星期三十万个崽。“我不是没有感情的繁衍机器。你们揍开!让我静静。”鲍钟的后代遍布全球。然而依旧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