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默多克会这么桀骜不驯?为什么如此特立独行,像个异类?为什么自己想好了一个主意又总是变卦?为什么他总是那般犹豫不决,既希望别人能接纳他,却又那般执拗地坚持自己的独狼主义。
商业本能
人们反对默多克。人们之所以反对他是因为他向来我行我素,和别人很难有情感的交集。他屹立于世上,别人也活在世上,但是他的世界就是他专属的世界,和别人世界的楚河汉界划得非常清楚。他看这个世界的角度,总是黑白分明的,你要么是他的盟友,要么就是他的对手,要么就是个陌路人。他这种简单的逻辑也帮助他驰骋商界直至今日。如果你是他的对手,那么他就会攻击你,黑与白就是这等分明。有时候,别人不禁会想,他之所以想要树敌,是因为他从发自内心地想要把这个世界简单化。
这种思维习惯让别人感觉他并不像一个理性的商人,也不像一个精于算计的人。他有买下《华尔街日报》的欲望,不像是一个公司在深思熟虑之后觉得能从别家公司的资产中获益,而更像是一个人觉得这样做能够把盟友和敌人之间的格局重新洗牌。
这样概括默多克的心态是恰如其分的。《华尔街日报》觉得自己和默多克是格格不入的,它觉得自己代表着默多克所无法企及也不应垂涎的精品。默多克之所以想要买下《华尔街日报》,正是因为它对他的敌对情绪,他的这种心态确实出自本能。
而在另一方面,默多克经商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想把这种非经济理性的情感因素渗透到商海中去。
这样的做派非常符合他的性格。他不是那种张牙舞爪、性格极端、诡计多端的人,而是一个办事很有条理、足智多谋、看上去很理智的人。默多克周围的每个人看起来都是图名求利的家伙,而不是出于自己的喜好去做事。他们不仅自己在为名利奔波,而且还给周围的人也勾画出了这样的世间图景,让人们以为世界就是这番模样。位于曼哈顿第六大道1211号新闻集团总部8楼的财务部二把手约翰·纳兰一年来都在静静地整理关于道琼斯的各种数据,约翰·纳兰也算得上是默多克核心圈子成员了。最能证明默多克对道琼斯兴趣的莫过于纳兰记录本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了。你知道默多克曾多少次反复提起过道琼斯吗?纳兰不停地收集道琼斯的相关数据,期待着新闻界有新的局面出现,但又竭尽所能地想要把这次非理性的收购活动中的一切处理得恰到好处。
理查德·赞尼诺也能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就像谈论公事一样来讨论双方的利益;而事实上,默多克用冷战思维把道琼斯的人看成了对手,默多克正在打量他、考验他。理查德·赞尼诺会缴械投降吗?他会转投默多克阵营吗?他会成为鼹鼠吗?
在林克斯俱乐部吃过那顿晚饭之后,默多克一边分析安迪·斯登金斯基不断收集的新信息,一边酝酿着接下来要采取的步骤。默多克得知班氏家族成员并非像看起来那样顽固不化,他们自认为高尚的心态也很容易被利用。默多克让詹姆斯·李在大家夏天度完假之后就尽快采取下一步行动。
当年10月,詹姆斯·李邀请理查德·赞尼诺和默多克共进午餐,地点选在了曼哈顿公园大道和47街交叉路口摩根大通大楼里的一个包间。同上次一样,赞尼诺也没有和道琼斯的董事或股东打招呼,告诉他们自己要同最想买下道琼斯的一个商人以及他的投资银行家一块吃饭。大家都心照不宣,这次会面的性质对外是完全保密的。默多克和赞尼诺分别在约定时间的前后半小时进了包间。
对赞尼诺而言,这一次的赌注很大。如果他让情况继续下去的话,那么结果或者是把道琼斯给卖了,或者是自己被解雇。也许他会通过这笔交易赚得盆满钵满,然后拍拍屁股去另一家公司当高管,或者因为失去了信誉而难以在业界立足。赞尼诺关心的关键问题是默多克能坚持多久,也就是说一旦收购的战鼓擂响,默多克能否一直坚持到收购战结束。
默多克需要考虑的是赞尼诺能否扮演耶稣身边犹大的角色?他不仅要把公司卖掉,而且还要卖给命中注定的那个人,尽管那个人现在还没有掌管这家公司。
默多克还要试探清楚价格到底是多少,在多少钱的吸引下,赞尼诺会赞同收购计划。
赞尼诺这样做不仅仅是扮演一个变节者的角色,也是扮演一个理性主义者的角色。他能否想通自己这样做、自己推动的未来是对公司最有利的吗?接下来,赞尼诺会以聘用合同上给他约定的责任为理由—给股东创造最大价值。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就要做好一个极端的理性主义者。他发现在原先的处境下,他已经无力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了,因此他也放弃了这一点给他带来的虚荣。
赞尼诺置身这种处境也需要考虑周围的环境。班氏家族、道琼斯的董事们和高管们都在说公司是不允许出售的。当然,他们这么说也有可能是言不由衷的。他们这么说可能只是因为自己不想卖掉公司,他们不想承受那份压力。但是,赞尼诺也心知肚明,道琼斯的董事会在班氏家族几位成员的挑头之下,抛弃康比德,选择他,而康比德也表过态不想卖掉公司。
在《华尔街日报》,将会有人私下谈论是赞尼诺策划了整个阴谋。他们这样猜测的理由是即便默多克给出了合理的价格,那也需要得到赞尼诺的默认,再引诱班氏家族入套才行。但是这么多巧合都碰到了一块谈何容易,这应该是有人从一开始就精心策划好的阴谋。他们怀疑真正的阴谋家就是理查德·赞尼诺。
这种怀疑也推翻了之前人们对理查德·赞尼诺的看法—认为他是一个初出茅庐的首席执行官,认为他在公司里战战兢兢地往上爬,对自己首席执行官的职位相当满足,是一个急于得到大家喜欢和尊敬、喜欢住在上流社会人士云集的格林威治镇的潮人。而现在这种怀疑则把赞尼诺刻画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
即便默多克认为赞尼诺算不上是一个叛徒,但他最初一下子就看穿了赞尼诺的心态,觉得他这个人是根墙头草、野心勃勃、对竞争对手不够警惕而且喜欢附庸权贵(他对默多克的尊敬之情超过了对《华尔街日报》的恭敬之心)。
当然,没人能断定他们几个人在摩根大通的包间里吃了午饭以外还想过什么。不过,在吃饭的过程中,摩根大通的新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也来包间聊了一会,加重了这次会谈的分量。
显然,一直觊觎道琼斯的默多克、他的银行家们以及大家的重视程度都说明大事将要发生,何去何从已经摆在了赞尼诺的面前。
而实际上,并没有发生什么,这很像那次春季晚餐的翻版,这种概括是比较准确的。如果一定要说赞尼诺是一个叛徒的话,那么最多只能怪他去赴宴了,而且没有改变谈话的语调,没有显示出愠怒、不舒服和抵抗情绪。
赞尼诺陷入了默多克的圈套。默多克总能让自己表现得像一个最理性的生意人。即便大家都心知肚明,默多克表面上摆出一副上流社会的礼仪风范,但是从骨子里他总想对猎物发动你死我活的攻击,而且他会让成功抓到猎物的可能性看上去越来越大。
独狼正开始对羊群发动攻击。
但是,首先还有一点是你我需要留意的。默多克做生意的习惯使得他不仅不同于你我,同其他商人也很不一样。他似乎和你的生意与世界相隔十万八千里,因此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相信他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模式与我们的一样。
在过去6年的时间里,默多克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收购通用汽车旗下的美国直播电视集团上了。他把自己和新闻集团的声誉都赌在了卫星电视业务上。他对美国直播电视集团的逐猎是如此白热化,如此不折不挠,甚至曾经一度想过为了得到该公司,哪怕不得不把通用汽车公司买下来也在所不惜。为了收购美国直播电视集团而准备的融资方案也堪称媒体界最复杂、最大胆的方案。2001年,当收购美国直播电视集团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时,回声星通信公司忽然半路杀出来横刀夺爱,主要原因是美国直播电视集团的董事们对默多克没有好感,所以将新闻集团挤出了局。尽管如此,默多克还是百折不挠地坚持到最后,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反垄断诉讼,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美国直播电视集团的控股股东。这是他大手笔收购案中的巅峰之作,他让最不可能的媒体合并案成为现实。默多克说,这让他付出的很多心血有了结晶。
而到了2006年下半年,默多克对这番苦心经营的局面又不屑一顾了,似乎这种局面在他眼里根本不存在一样。他觉得美国直播电视集团并不那么重要了。他似乎想要告诉全世界,如果原来说过美国直播电视集团是新闻集团最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这种观念现在显然是可以改变的,甚至可以说不值一提了。如果默多克想要改变现实的话,他就会像弹去烟灰那样和过去说再见,然后重新创造现实。他的这种态度会让人觉得他有些自恋,在他的眼里除了自己以外别人根本就不存在,因此他可以为所欲为。他就像一个独裁者一般,随时可以改写历史。他从很早以前开始就不再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了。
为了不受阻碍地竞标道琼斯,默多克知道自己必须要除掉约翰·马龙。约翰·马龙是在2004年趁着默多克因为收看美国总统大选转播兴奋过度的时候发动了闪电战,成为这家澳大利亚公司中仅次于默多克的第二大股东。默多克知道约翰·马龙会将收购道琼斯的提议一棒子打死的。约翰·马龙对于默多克收购另一家报纸的想法可不会坐视不管的。一旦开战,默多克就需要同时打响两场战役,一场对阵马龙,另一场是攻克道琼斯。
马龙在新闻集团内部给默多克造成的威胁已经让他两年来都不得安宁了,两人的对峙就像冷战时一样,双方都毫不示弱。不过,想要拿下道琼斯的欲望使得默多克脑子里如何对付马龙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默多克的思路很简单,不管约翰·马龙愿意与否,他都要为自己收购道琼斯买单。这就是默多克的作战策略,由新闻集团的股东来为他的野心买单。
马龙特别喜欢占到便宜的感觉,他可不喜欢默多克用钱把他打发走的感觉。一旦这样的话,他就不得不缴纳很高的税金,而他向来是以讨厌缴税而出名的。马龙希望默多克卖给他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如果默多克为了得到道琼斯不得不被马龙占便宜的话,那么也是他心甘情愿这么做的。
默多克豪情万丈地宣称自己对美国直播电视集团已经不感兴趣了,而且该公司跟新闻集团的发展目标也不吻合,这让马龙感觉捞到了一笔好买卖。就这样,默多克用美国直播电视集团来作交换,得到了约翰·马龙在新闻集团里的股份,默多克再也没有因为后悔而回过头。
如果你觉得自己生活的境界比其他人的世俗世界更高一等的话,那么哪怕你作出一些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也会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给出太多的理由来解释这些。
征战英伦
为什么默多克会这么桀骜不驯?为什么如此特立独行,像个异类?为什么自己想好了一个主意又总是变卦?为什么他总是那般犹豫不决,既希望别人能接纳他,却又那般执拗地坚持自己的独狼主义。
也许这和他澳大利亚人的思维方式有关。在他出生的那个国度,为人处世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因此澳大利亚人往往会和所有注重礼节的人发生矛盾。
也许这是默多克在牛津大学留下的心理阴影,因为谈到学校,我们就会联想到吉隆文法学校可能也给他留下了阴影。默多克在这两次被抛入世界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有些特立独行,与人有隔膜而且不受欢迎。这些处境并没有让他反思该如何融入世界,该如何学会臣服,反而导致了他的矛盾性格。
也许,这和默多克喜欢冒险的性格有关。对于赌徒而言,谨小慎微的世界显得过于软弱、没有意思,也让他们更害怕。
也许,默多克心中有一种被放逐在外、找不到家的感觉。他并不像那些急迫地想要融入周围环境的移民,而认为自己像是一个殖民者,住在自己的禁地之中,有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也许,这和默多克从事的生意有关。他经营着很多份小报,很多时候扮演的就像一个皮条客。在这个行业里,你越是彪悍,你就越能卖出更多的报纸。你可以把这种“彪悍”包装得很好,也可以不加掩饰。默多克反其道而行之,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所作所为。
既然已经走上了这条路,既然已经成了荒原独狼,那么如果遭到反对,他会更狠命地加以反抗。因为意识到了那种被放逐的感觉,因此他更加傲慢地坚守着这份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