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98600000029

第29章 蒙氏教育与一般的幼儿园教育(2)

这后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不过是让水从一条生命的小河流到另一条小河,并在汇集处安上一道水闸让水流速度减缓,再在那里筑上一道堤坝,帮助那些过于汹涌的水流积聚力量,然后,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冷静而悠闲地观察水情,看看不同河流中水的流向。幼儿园老师也想做到这一点,但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想法(虽然大多数幼儿园老师没有意识到):说到底,她的职责是想方设法将自己一部分过剩的活力注入孩子的心灵之河,以增加小河的流量。在全身心地甚至不计个人牺牲地献身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中,她认为,如果听任自己有片刻的休闲、无事可做,或者客观地观察她的花园里各种植物长势如何,那都是她懒惰的表现,是她的失职。她必须一刻不停地帮助它们成长!要不然她站在那里干什么呢?她需要在一眨眼之间做出紧张的决定,面对任何针对她工作的批评,都要真诚而伤心地接受。

这种存在于美国幼儿园的倾向不仅可能是美国人性格导致的结果,而且可能是福禄贝尔某些基本理念的本质属性,因为他将幼儿园看成了孩子真正接受社交训练的场所,与此相对应,家庭则是孩子接受个人训练的地方。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有一句硬邦邦的格言,“孩子整个属于国家和社会”,而佩斯特拉齐则相信,“他整个属于家庭”。福禄贝尔站在这两种理念的十字路口,他打算通过区分二者争论的原因,从而在操作上实现一次折中,即大部分时间里将孩子交给家庭,但每天又在固定的时间里让他们接受固定内容的社交训练。

要进行这种努力,不可避免地又与宗教生活的某种理念相冲突,这种理念规定,每个周日上午的十点半到十二点这段时间属于宗教活动时间。小孩子可能不觉得某个上午的九点到十一点适用于社交训练,但他们还是更愿意做一些值得做的个人的事情。可以说,坚持让孩子参加某项集体活动或者在幼儿园集体唱歌,这在精神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尽管这也是不错的纪律教育方式,但是,哪怕表现为甜言蜜语和善意的哄骗,还是采用了强制手段。幼儿园自己将这种场所描绘成一个可以教孩子自动学习社交技能的地方,多少带有一点虚伪。相比之下,在“儿童之家”,正如所有人都要学习社交生活的规则和条件一样,孩子们也一样在学,而且学习的方式和我们一样,那就是融入社交生活。

幼儿园老师担负的任务是看看一定数量的孩子每天是否将一定的时间完全用于从事社交事务。如果她认为自己必须时时刻刻跟着孩子的行为走,那也不应该责备她,因为她要不断地把孩子们围拢起来,赶进社交的“畜栏”。而蒙氏学校教学时间漫长,孩子又有充分的自由,每天的生活就像在家里一样(实际上也是如此),所以在这一点上两者截然不同。孩子们在与其他人共处但又独立生活的过程中,复制着成人世界里家庭生活的真实场景。他们要学会彼此尊重,遵守规则,甚至上升到了制订规则的道德高度。他们为了集体利益可以暂时放下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并不是因为这样做很“美好”,不是因为他们爱戴的、享有绝对权威的老师支持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这样做他们可以受到表扬,得到宠爱,而是因为他们发现,缺少了所有人都尊重并遵守的规则,他们就根本无法共同生活。这难道不是社会组织赖以生存的严酷而真实的基本法则吗?

换句话说,当真正有机会制订或服从某个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规则时,他们会依据真实的生活环境,发自内心地制订它和服从它,因为他们必须那样做,否则生活对他们来说将无法忍受;而如果没有这种为集体利益做出巨大牺牲的真实场合,他们就会转而去追求自己的生活,这也是我们所有人希望采取的做法。通过学校安排的活动是无法人为地营造这种牺牲场合的,因为孩子们当中那些辨别能力较强的孩子,哪怕他们的年龄和幼儿园的孩子差不多,也很可能对这些人为营造的场合产生抱怨和反感。他们像我们一样,会觉得,为了过上和谐的社会生活而自己妥协,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和价值可言;认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坦白地讲,福禄贝尔的目标似乎是让孩子在每天规定的两三个小时内过他们的社会生活,直到将这一时间耗完为止。尽管我这样说既冷漠无情也有失全面,但这句话本身就蕴含了对其教育方法进行合理批评的含意。尽管在分析另一种似乎能避免这一缺陷的教育体系之前,我还无法清晰地说出这种批评的内涵是什么,但许多人都能模糊地感受到。

我在罗马曾经和一位不赞成蒙氏教育方法的意大利朋友有过一段对话,这段对话揭示了普通的幼儿园和“儿童之家”的另一个区别。这位朋友是位心直口快、思维活跃又比较自信的女士,平时“管”着家里的两个孩子游刃有余,在她看来,这似乎也最有力地证明了她的教育方法无需改进。“哦,‘儿童之家’真是个败笔。”她对我说,“孩子本人并不喜欢它们。”我想起那间我恰巧非常了解的满是孩子的大房子(那里的孩子真有福气),脸上露出我想带有某种揶揄意思的笑,于是她又赶紧说:“哦,有些孩子可能喜欢吧。我们家的孩子却根本不喜欢。我只好把儿子和女儿都送到幼儿园去。我家的小艾达对这一切概括得挺好。她说,‘”儿童之家“的老师对待我们好怪哦!她们问我,”艾达,你现在喜欢做什么,这一件事还是那一件事?“这让我觉得很奇怪。我本来希望有人告诉我怎么做就可以了!’”

带着自信满满的神情,我的朋友接着总结说,“指望大人来指导自己,这是孩子可爱而自然的本能。孩子天生就希望知道怎么做事,而蒙台梭利博士的所有教育理论都改变不了他们。”

上面这种观点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之间的区别,是精英们的信念、权威们的价值(这两样东西如今依然停留在某些保守人士的头脑里)和对民主的衷心信任(在大多数思想家的头脑里,这种信任感越来越强)之间的基本区别。

艾达在她母亲强势的管理和培养下,接受的是一种武断和专横的教育方法。一位英国作家将其称为“这种武断的方法要求孩子机械地服从,并追求看得见的结果”。她正在迅速形成没有人告诉她做什么就什么都不做的不良习惯,而且惯于在面临他人的无上权威时默默承受,而此人不由分说的任何话语,都足以彻底调整和改变她的生活。换言之,一个听话乖巧的小奴隶正在艾达身上被制造出来。如果日后她比较多地展示出她母亲身上那种强势的个性,那么再花多少精力来扭转她身上已经固定的习惯链也无济于事,最后的结果,可能又会将这种习惯是她反过来用来塑造自己的孩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我的脑海里时常萦绕着这样一幅画面:可爱而娇小的4岁小女孩艾达,终于从逆来顺受的昏暗小屋里出来获得了片刻的自由。她从那里走出来,在“儿童之家”的自由之光中可怜地眨着眼。这种画面,也是促使我急不可耐地完成本书撰写重任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蒙台梭利对孩子行为的自发性的强调,使他们避免了幼儿园生活的一个最大的危险,并且消除了外界对福禄贝尔教育方法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最有力的批评,这种批评就是“刺激过度”和“心理疲劳”。第一次完全领悟二者的这一本质区别时,我想起有位睿智的老医生,曾在我还是个热情洋溢而又不知天高地厚的17岁少女时,碰巧看到我在和一个孩子玩。在看到我举孩子的动作时,他对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不要抓住他的手,把他荡来荡去!”他对我叫道,“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用力过猛,他的小骨架和肌腱会无法承受。你会使他严重受伤的。让他抓着你的手就行了!如果累了,他会马上撒手。”

现在,在我看来,在幼儿园,老师便是那些抓住孩子的手不放的人,而在“儿童之家”,则是另一番景象。蒙台梭利博士始终向她的老师强调的,恰恰就是那位老医生对我的忠告。她努力创造的,是一种允许孩子在自己觉得压力过大时能及时“撒手”的教育体系。而幼儿园的老师,则始终在不遗余力地锻炼自己去取得一项不可能取得的成就,即知道每个孩子什么时候对练习或游戏失去内在的兴趣(这种时间点老师当然无法确认)。和蒙氏学校的老师一样,幼儿园的老师也深信自己应当在这种时间点撒手,但由于没有经过相应的训练,她无法以恰当的方式抓住孩子的双手,以至于一切重大决定都要由她而不是孩子来做。

的确,最优秀的幼儿园办学者通过多年办学经验,能大体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尽管这种经验的积累要以在许多孩子身上犯许多错误为代价;但是,即便是最积极进取的老师,也无法像孩子自己那样,说出那些青涩而没有完全发育的头脑里最早感受到过重压力的准确时间。而正是最优秀的幼儿园老师可能犯下的错误,使那些紧张兮兮、满脸潮红、双眼不自然的明亮的小家伙,在结束幼儿园开心快乐的活动阶段回到家之后,不会自己吃午饭,不会中午自行午睡,听到笑声或哭声就会发抖,并且觉得平静祥和的家庭生活枯燥无味。

真正任由孩子自己去做他喜欢做的事时,他们的专注程度和迥异的表现会让大人意想不到。这也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以上观察并非虚构。我们无法说出某种活动或游戏吸引孩子的时间到底有多长,但幼儿园老师和蒙氏学校的老师都认为,只要他们发自内心地对某件事感兴趣,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就不是问题。有些孩子的兴趣是由克服困难的程度决定的,一旦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兴趣就没什么用处了;而对另一些孩子而言,一旦他们对自身的能力胸有成竹,开心的程度就会提高一百倍。

幼儿园的老师总喜欢将某个游戏或练习进行得时间过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部分孩子来说,这种游戏的时间可能长得令人无法忍受;可对另一些孩子来说,如果这种游戏是他喜欢的活动,那么当老师在他尚未尽兴时便中断了他向往已久的游戏,他会感到非常失落,而如果让他随便去玩自己喜爱的游戏,那么他玩的时间会比他自己所能想象的时间长十倍。如果某个游戏恰好与孩子的需求相吻合,那么他对这种游戏的坚持程度,会让那些第一次认真观察他行为的大人无比惊奇。自从我将观察孩子的行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看待以来,便在许多出乎孩子意料的场合去冷静观察他们无拘无束的行为,结果发现他们的兴趣堪称狂热。不久前,我家有个孩子突发奇想,她想爬上家里的安乐椅,挂在椅子的扶手上,然后头朝下滑进椅子的座位上,再从座位上向下爬到地上。这种练习极易令人疲劳,而且在我看来也没什么意思,但我还是开始数她练习的次数,结果惊奇地发现,她一遍一遍地坚持去做,而且乐此不疲。她一直做了34次,且热情丝毫不减。她旁若无人地叫着和笑着,很显然,要不是我后来叫她去吃晚饭,她会一直不知不觉地做下去。

我想起在罗马我见过一个小男孩做的一个练习:他将大小不同的木制圆柱体逐一放进对应的凹洞里。他忙碌、平静、专注而又努力地连续做着,不停地用食指摸摸圆柱的边缘,然后再摸摸各个凹洞的边缘,一个个将圆柱体放进去。接着,他又不慌不忙却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全部倒出来,再从头来一遍。他练习的次数多得让我看着这个小家伙的时候已经变得烦躁而疲惫,于是我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对于他的练习次数,我足足数了有14遍才不再数的,然而当我一刻钟之后再回来看他的时候,他居然还在做。所有这些当然表明:孩子在一心一意做他想做的事情时,丝毫不需要大人监督。由于他所使用的教具本身便具有自我纠正性能,所以他只需要自我监督。如果某个圆柱体放的凹洞不对,那么他自己便能发现,之后他也会强迫自己去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

蒙台梭利博士说(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我对她的这种观点极易理解):让孩子得到最多提高的方法(即便对那些情绪最高涨、天赋最突出的孩子也是如此),并不是让他们去解决前进途中遇到的所有难题,而是始终给每个孩子设计出与其解决能力相适应的困难和障碍。

幼儿园老师总是忠实地教孩子,努力保证他们在活动中不犯错误,甚至以此为己任。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如果孩子由于不理解她的解释而在活动时不知所措,不得要领,那么她会以清教徒的道德标准来自责,于是她会一遍遍无比耐心地再解释,直到认为孩子已经领悟为止。而从另一方面看,蒙氏学校的老师仅限于向孩子指出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她不会将堆“长梯”的材料一点点放到孩子跟前,再让孩子去猜测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她只是将“大厦”建起来给孩子看,让他们知道自己要达成的目标,然后确信孩子对将要完成的任务具有清晰的概念;接着,她会将所有积木混在一起,让孩子用这些具有自我纠正功能的材料自找出路。

蒙台梭利博士曾经很艰难地教自己的老师如何理解她的观点,这方面有趣的故事也很多。有些老师不高兴,并且决定什么也不给孩子做(因为蒙台梭利不允许她们帮孩子),殊不知这种行为比不高兴更糟糕,因为这样的决定无疑会导致孩子无法得到老师的引导。她们很难懂得,她们真正的角色是将某个练习这台机器发动起来,然后让孩子自己去驾驭。指导孩子的行为和教他们完成每个过程中的每一步,这两件事是截然不同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很难,但我为自己能够最终理解而欣慰。蒙台梭利博士有一幅很搞笑的图片。图片上,一位老师看到某个孩子正对着几何插件一筹莫展,便本能地想冲上去帮忙。我的内心冲动告诉我,这幅画并非虚构,因为我在经过一番自我矛盾的内心挣扎后才发现,这些老师最常说的话是:“哦,不,亲爱的,你在将圆形的东西往方形的凹洞里放,那肯定不行。瞧,这东西没有角。你得想办法找个没有角的洞才可以……”直到我有一次坐在某个孩子身边,努力控制着自己不去“纠正”他的错误,并且看到他平静、泰然而不倦地想办法去纠正错误,而不受大人“帮助”的打扰和迷惑时,我才完全相信:我的冲动不是帮忙,而是添乱。我承认,直到现在,“伸出援手”的念头仍然在时时困扰着我。

我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在此援引利顿爵士a那古怪的四行诗,与大家共勉。我认为,这首诗可以作为一段格言,供所有精力旺盛的美国母亲和幼儿教育人员使用,因为她们在处理自己与孩子关系的过程中,应当提高自身的自控能力。

同类推荐
  • 宝宝心理学·宝宝每一天:0-1岁宝宝不哭

    宝宝心理学·宝宝每一天:0-1岁宝宝不哭

    0~1岁是新生宝宝安全心理培养期,这个阶段的宝宝主要是通过妈妈的爱和示范,感知世界的温暖,所以可以说妈妈就是他的整个世界。这本书的重点在于全面系统的讲述0~1岁的宝宝的心理特点,再根据这些特点给家长关于教养方法上的建议,同时给出智力、认知、游戏方面的方案。为0~1岁的孩子量身定做,陪伴宝宝度过有安全感的每一天。
  • 中国家教原则

    中国家教原则

    本书提出了中国家教的五大原则,即平等原则、激励原则、沟通原则、宽容原则、诚信原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 凭什么上哈佛

    凭什么上哈佛

    凭什么上哈佛呢?凭的是全面的综合素质;凭的是优秀的个性品质;凭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凭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感恩心、自主性……
  • 参与孩子的成长

    参与孩子的成长

    本书是知名教育专家薛涌继《一岁就上常青藤》后,时隔四年,又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诚意之作,献给正在为子女教育发愁的中国父母。薛涌身为一个中国爸爸在美国教育女儿的过程中受中西两种教育方式碰撞而出的菁华之作,书中既融入了当前美国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学,又有作者在育儿过程中的实操经验。是一本融合理论与实践的个性之作,正如小巫的评价:他不仅仅教是教你培育孩子之术,更是要您懂得培养孩子之道。从他的文字里悟道,开发出适合自己家庭状况的术。
热门推荐
  • 黑冰

    黑冰

    一桩桩案件惊现海州市,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因这一起起案件的交集点都在一个叫刘眉的女子身上,而她又是本市药业集团所拥有了的一座大厦的经理,于是,公安部门派出了年轻貌美而有学识丰富的汪静雯以投资人的身份进入了药业集团,暗中搜集证据。药业集团的老总郭小鹏是人人称羡的钻石王老五,汪静雯与他一见如故。岂料郭小鹏表面上正直上进,其实暗地却是一名老奸巨猾的大毒枭。加上他的情人刘眉在处处作对,汪静雯的行动处处受阻。于此同时,刑侦支队副队长李新建率队捣毁了郭小鹏的一出冰毒加工基地。没了原料的郭小鹏,派刘眉前往新疆寻找原料,在新疆一场恶斗展开了。另一方面,汪静雯堕进了郭小鹏精心编织的情网。
  • 成为王者的一百零一种方法

    成为王者的一百零一种方法

    没什么好介绍的,看就完事了!要20个字,不带这样玩的啊!
  • 蜃城纪

    蜃城纪

    蜃城位于仙凡之间,在海市蜃楼出现时露出庐山真面目。那里有奇珍、法宝、神兽,还有神级大仙。为凡人唯一能够到达的仙境,是人人神往的地方。蜃城没有规矩、没有王法、更没有仁义道德,只有烧杀抢掠。想大发横财,算计别人,先得防着不被别人算计。一朝成名的、一夜暴富的,丢了性命的,比比皆是。进入蜃城有五个秘密通道,分别由五条蜃龙把守。为了掌握通道,自由进出蜃城,进而占有,凡夫、武者、术士、妖魔展开殊死对决……。
  • 财通天下

    财通天下

    许浩,一个小人物由于一个意外中的意外,他重生了。回到了1999年,那个经济大爆炸的年代!而且他稀里糊涂的获得了异能。----当然这是他自己认为的!许浩,把黄金,珠宝,玉石,翡翠等一切值钱的东西通过变大来获得利益,许浩也以为以后就要与这些珠宝厮混了!但是谁知道有天晚上,当他碰到那个无良的小贩。"喂,小伙子,我看你身具大气运,大智慧,我这里有只上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存活下来的天地异种,天地间的神兽--「玄武」。看我与你有缘,这个5000块卖你了。这么样?"许浩听的一阵白眼"我还是盘古大仙转世,现在准备前去东方,收拾那只狐妖,你休要挡住本上仙的去路,还不速速退下!咦,这个500我要了。怎么样?""给,小伙子要照顾好他们呀!这可是上古神兽。""滚!"财通天下群:76709454跪求收藏,评价,推荐,本书不会TJ。
  • 从斗罗开始亿万旅行

    从斗罗开始亿万旅行

    我叫郭嘉,我的人生在二十八岁那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斗罗大陆吗,既然已经来了,对了剧情是什么来着,我怎么感觉我忘了呢,,,。
  • 洪荒之猴子重生

    洪荒之猴子重生

    我是猴子,我为我自己代言,如来与菩提斗法,猴子我遭殃!虚空重生,成为仙妖至尊,再建洪荒,封为洪荒道主!
  • 边走边遗忘

    边走边遗忘

    不管我在或否,你的幸福都不在我的手中,我的离开与否也变得无足轻重。——————西土另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灭神皇

    灭神皇

    神秘杀手冷夜在一次任务中连中三弹,命悬一线。原以为即将身亡,谁知去意外携带修炼系统穿越到天玄大陆冷霜国太师府的废物三公子身上。经脉堵塞算什么,,不能修炼算什么,我有系统我就为皇新书发布,大家请支持,谢谢!。
  • 三国小霸王孙策

    三国小霸王孙策

    江东才俊众多,却一直在曹、刘两家之间辗转,全因为孙权魄力不足。若‘小霸王’孙策不亡,何以至此?且看孙策复生,如何会战猛将,对阵枭雄,收编美女,霸绝天下!————雄踞江东,碧眼儿委屈求全。虎视西蜀,大耳贼心惊胆战。鹰扬中原,曹阿瞒意乱彷徨。龙腾天下,世间英雄谁敌手?
  • 幽蓝妖姬之轮回记忆

    幽蓝妖姬之轮回记忆

    梦醒时分,玩滑滑梯也会跌入这个不知名、不曾在历史上出现过的世界?!奇葩天使寻回记忆竟遇到前世今生的真爱?!前世的好闺蜜居然是今世的双胞胎妹妹?!蓝幽天使与暗狱魔神的恋爱日记,妖姬天使与幻天玄师的甜蜜时光,月荷与枫越的精灵爱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