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妈妈接刚读小学二年级的欣楠放学回家。
在学校门口,妈妈看到欣楠正在流眼泪,妈妈连忙问她怎么回事。只听欣楠委屈地说:“妈妈,我书包上的小熊让班里的男同学抢走了。”听了欣楠的话,妈妈又心疼又生气。第二天,妈妈就找到欣楠的班主任老师,让他帮欣楠把小熊拿回来,并提出要求让老师狠狠地批评那个男同学。欣楠的小熊失而复得,她非常高兴。
可是,没过多久,她和同桌发生了矛盾,同桌一气之下把欣楠的文具盒摔到地上,文具盒摔碎了。欣楠又哭了起来,最终还是让妈妈帮自己讨回了公道。
渐渐地,欣楠对妈妈产生了依赖心理,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想着让妈妈帮自己解决。久而久之,欣楠习惯了让妈妈帮自己解决问题,即使给老师打电话请假、向同学要回借出的东西等这样简单的小事欣楠都会让妈妈帮忙。
看到欣楠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妈妈非常着急:照这样发展下去,欣楠将来该如何适应社会呢?
杠杆定律:插手孩子的问题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性,不如让孩子解决问题提高他的综合能力。
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误解: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越幸福,因此家长总会随便插手孩子的问题。生活中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总是不自觉地帮孩子解决问题,忽视了对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者潜力,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值得一提的是,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经历而不是孩子的智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提倡家长要适当对孩子放手,孩子自己的问题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所以,家长要换一种爱孩子的方式,尽量不要随意插手孩子之间的事情,要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给孩子上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课。
父母1%的改变
1.让孩子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开始
我们知道,对孩子的成长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讲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所以,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拥有获得成功的法宝。那么,家长就不要随便插手孩子的问题,不妨让孩子从解决自己身边的小事开始,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暑假时新宇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活动,要进行为期五天的野营。出发前,夏令营的组织者简单地为新宇介绍了营地的情况,让他准备好要带的东西。
为了培养新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学会照顾自己,妈妈并没有插手,而是让新宇自己收拾东西。5天后,新宇疲倦地回到了家。妈妈问:“儿子,感觉怎样?”
新宇对妈妈说:“玩得还可以,只是我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我忘记带厚衣服了,晚上的时候有些冷。还有,我本来想着带手电筒的,可是忙着收拾东西,结果到最后把手电筒给忘记了。”妈妈问他:“那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晚上的时候只好向同学们借了。不过,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在附近的一个小店里买了一个手电筒,凑合着用了两天。”新宇说道。妈妈又问他有什么收获,新宇说:“妈妈,以后我再出去的时候,会列一个物品单。还有,我还应该了解一些当地的天气情况,然后再决定带多少衣服。”听了新宇的话,妈妈欣慰地笑了。
想要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要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在生活的锻炼中学会照顾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3.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家长就要适当放手,给孩子机会让孩子尝试、体验。家长要适当做一个“懒”家长,只要孩子能够解决的问题,家长就不要随便插手,要给孩子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要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然后给孩子必要的引导和指点,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天,正在读小学五年级的浚哲放学回到家,表情一点儿都不高兴。
吃过晚饭后,浚哲才对妈妈说出了原委:下午上课的时候,调皮的同学把他的课本藏了起来。他让同学把书还给他,结果被老师看到了,老师以为他上课乱讲话,便点名批评了他。
浚哲委屈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为了让浚哲学会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妈妈并没有插手这件事,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些建议。妈妈对他说:“孩子,这件事通常有两种解决方式,一种是忘掉它,毕竟生活中的误解非常多,你不必对它耿耿于怀。另一种方式就是你把这件事说出来,让老师了解事情的真相。具体怎么解决你自己决定吧。”
经过一番思考,浚哲最终决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老师。于是,浚哲在当天的日记中把这件事的经过写了下来,然后交给了老师。老师看过之后,在日记的批语中向浚哲道了歉。
在妈妈的精心培养下,浚哲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高,解决问题越来越顺畅了。
妈妈没有随便插手浚哲的问题,而是给他提供建议,让他自己决定该如何处理问题,这种方法对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