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某一日,在邯郸做生意的吕不韦在街上闲逛,邂逅了一个落魄公子。
与那个落魄公子一番闲谈之后,吕不韦了解到,这位落魄公子并非寻常百姓,如果机缘到来,将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这位落魄公子何许人也?
原来,此人名叫赢异人(后改名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
秦昭王(后人也称之为秦昭襄王)是先秦比较重要的一个诸侯国王,名叫赢稷,是秦武王的异母弟。公元前306年,十八岁的赢稷即秦王位,先任用魏冉为相国,以白起为将军,屡次与赵、魏、韩、楚、齐进行争地之战,占领了列国大量土地。之后用范雎为相国,采取“远交近攻”之方略,拉开了秦统一天下之序幕。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秦昭王四十七年。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年)的时候,他立的太子死了。过了两年,秦昭王立其次子安国君赢柱为太子。异人便是安国君的儿子。
作为当时诸侯国中第一强国的秦国王孙,异人怎么会流落到了赵国呢?
按照当时国与国交往的惯例,两国讲和后,为了互相取得信任,往往要把一个王子或王孙作为人质抵押给对方,以保证两同协约的贯彻落实和两国的和平共处。
这种特别的人质,当时叫“质子”。
按说,一般是力量弱小的一方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将自己的儿子或孙子送到力量强大的一方去做人质。但是,在先秦,力量强大的一方在不能灭掉对方的情况下,也常常将自己的儿孙送到弱小的一方做人质,以示绝不相欺。这其实是强国对弱国的一种安抚之计。
可以想象,一旦两国交恶,战事一起,首当其冲的是两国的人质。所以,两国的国君一般不愿将太子或自己宠爱的王子、王孙,派到敌国去当人质。做人质的,更多的是庶出的子孙或不被国君喜爱的子孙。
异人就是“秦诸庶孽孙”。庶,即庶出;孽,也是庶出的意思,即不是正妻所生。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是其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
不幸的是,异人的母亲夏姬偏偏不得宠,夏姬的儿子自然也就不讨安国君喜欢。所以,到赵国当个人质这样“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便落到了异人的头上。
异人到赵国当人质,并没有使秦国对赵国的挑衅、侵略有所收敛。秦国反而屡次攻打赵国,根本不为异人的安危着想。
赵国君臣也知道异人在秦国的可怜地位,所以既没有给他应有的礼遇,也没有把他真正当做人质来要挟秦国。他们知道,异人在秦昭王和安国君那里是个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人物,杀了异人,不仅不能削弱秦国的力量,反而给了秦国大举进犯的口实。
所以,异人名为秦国送到赵国的人质,实际上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秦、赵两国都没拿他当回事。《史记》明文记载:“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我们可以想象异人在赵国的尴尬处境。司马迁对此记载得比较简洁:“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由此可知,秦昭王想出兵攻打赵国便出兵攻打,压根没将这个孙子放在心上,而且也不给异人提供必要的费用。赵国知道异人只是秦昭王的庶孙,仅仅给异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让他不至于饿死。所以,异人在赵国的生活往往是有上顿无下顿,出无车,食无鱼,成了名副其实的落魄公子。
然而,吕不韦“见而怜之”。
堂堂秦国王孙,沦落到这般田地,不由使锦衣玉食的富商吕不韦心生怜悯。不要以为吕不韦心地善良,见不得穷人受苦。吕不韦为什么可怜异人?仅仅可怜异人的贫困处境吗?非也!
俗话说:“在商言利。”
还有句名言曰:“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吕不韦与异人萍水相逢,之所以对异人产生了怜悯之情,之所以对异人那么感兴趣,是因为他以商人特有的敏感,看到了异人未来的价值。
于是,吕不韦说了一句千古流传的话:“此奇货可居!”
这句简明扼要的话经吕不韦之口说出来,再经司马公之笔写出来,后来竟成了政客、商人烂熟于胸的一条金科玉律,成了汉语辞典里一句经典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