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说明的是,可能由于年代久远,传说不一,关于吕不韦游说华阳夫人一事,《史记》与《战国策》所记有所不同。
《史记》说吕不韦通过走“女人路线”说服了华阳夫人,但《战国策》认为吕不韦是通过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去做的工作,走的是“男人路线”。原文如下:
秦子异人质于赵,处于聊城。(吕不韦)故往说之曰:“子侯有承国之业,又有母在中。今子无母于中,外托于不可知之国,一日倍约,身为粪土。今子听吾计事,求归,可以有秦国。吾为子使秦,必来请子。”乃说秦王后弟阳泉君曰:“君之罪至死,君知之乎?君之门下无不居高尊位,太子门下无贵者。君之府藏珍珠宝玉。君之骏马盈外厩,美女冲后庭。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说有可以一切而使君富贵千万岁,其宁于太山四维,必无危亡之患矣。”阳泉君避席,请闻其说。不韦曰:“王年高矣,王后无子,子侯有承国之业,士仓又辅之。王一日山岭二崩,子侯立,士仓用事,王后之门,必生蓬蒿。子异人贤材也,弃在于赵,无母于内,引领西往望,而愿一得归。王后诚请而立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也。”阳泉君曰:“然。”入说王后,王后乃请赵而归之。
上述记载中,说明赢柱有意立异人的异母弟赢侯为自己的接班人。这无疑加大了吕不韦实现其投资计划的风险。
吕不韦对异人说:“你的异母兄弟公子侯具有继承秦国王位的条件,在朝中又有他母亲的帮助。而您在朝廷中既没有母亲相助,在国外又寄身于吉凶莫测的赵国。一旦秦、赵背约,您会丧生无疑。如果您能听从我的主意,要求返回本国,就可以掌握秦国的大权。我为您去秦国活动一下,秦国必然会派人来迎接您。”
《战国策》的记载很明确,吕不韦到秦国后,走的并不是女人路线。他首先游说的是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
吕不韦一见阳泉君,便危言耸听:“您将遭到杀身之祸,知道吗?”
阳泉君吓了一跳,不得不洗耳恭听。
吕不韦接着说:“您手下的人都身居高官显位,太子手下却无显贵之人;您的府库收藏有珍珠宝玉,马房里蓄满千里马,后庭尽是佳丽美女。。秦王年事已高,一旦百年之后,太子执政,您的处境就会危如累卵,命在旦夕。现在有一计策,可以使您永葆富贵,安如泰山,避免危亡之患。”
阳泉君听罢,慌忙离开座位,向吕不韦恭恭敬敬地说:“愿听听您的高见。”
吕不韦说:“秦王年迈,华阳夫人无子,公子侯具有继承秦国君位的条件,大臣士仓又辅佐他。秦王一旦驾崩,公子侯立为国君,士仓执政,那么,王后的门庭必然冷落得长满蓬蒿野草。公子异人既贤且能,作为人质被遗弃在赵国,在朝中,他的母亲又帮不了他,他引颈西望想回秦国。华阳夫人如果能请求安国君立他为太子,那么,公子异人虽然不在国内,但很快将会成为一国之君;华阳夫人本来没有儿子,认公子异人为嫡子,就相当于有了儿子。”
一席话说得阳泉君连连点头。为了他自己的荣华富贵,也为了他姐姐日后的地位,他急忙进宫去见华阳夫人,说服华阳夫人召异人回国。接下来的一切,便都在吕不韦的意料之中了。
需要说明的是,《战国策》的记载有些混乱。前面说阳泉君是“秦王后弟”,即秦昭王的王后的弟弟,因为那时安国君尚未即位,“王”应指秦昭王,“王后”应指秦昭王的王后。而后面又暗示阳泉君是华阳夫人的弟弟,前后矛盾。看来还是司马迁所记更接近史实。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吕不韦既做了华阳夫人的姐姐的工作,又做了华阳夫人的弟弟的工作,双管齐下,终于使华阳夫人落入吕不韦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