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51500000046

第46章 坐龙椅下(4)

“这全是国公吉星高照,万事皆吉,哪里是我刘伯温事情。”言罢,俩人哈哈大笑起来。

李善长几次劝朱元璋登基,都被婉言推辞。如今听了北伐大军进取山东的胜利消息,心中大喜。机不可失,李善长赶紧去邀来刘伯温、徐达等重要人物,第三次商议进劝朱元璋即皇帝位的事情。徐达等都有些拿不准,担心朱元璋又象前两次一样,给他们一颗软钉子。刘伯温见了,微笑着对李善长说:

“此一时,彼一时。这一回,吴王怕是不会坚辞不授了。”

李善长听刘伯温这么一说,心里有了底,命人拿来文房四宝,三下五除二,很快写出第三道“进劝表”,给徐达、刘伯温等一一看过,然后说:“走,我们一同进宫去,将“进劝表”面呈吴王。如果这一次他还是坚持不肯,我们就一起拿刘伯温是问。”

“怎么拿我是问!”刘伯温嘻笑着问。

“此一时,彼一时。这话可是你说的,徐达,你听说了吧?”李善长说。

“听说了,确实是应该拿先生是问。只是,我还真有些弄不明白,吴王为什么还在那里推辞。”徐达认真地说。

“征战沙场,元帅睿智无人能及,怎么这些事情,就会不清楚呢?”刘伯温笑着问徐达。

“真的是不清楚,还望先生明示。”

“礼也,礼非如是矣!”

刘伯温说完,又笑起来,李善长和徐达,也跟着大笑。笑毕,三人一道拿了“进劝表”往吴王府走去。

朱元璋看完“进劝表”,微笑着对大臣们说:

“我以布衣起兵,幸得遇上诸位,舍命相助,征战十余年,才有今日。虽已拥有江南,但中原仍未平定,北方仍未统一,残余的敌人还是不少,怎么可以做起皇帝来?”

李善长听了,怎么又是老调调?劝了两遍了,还要这么推辞!礼不过三呀!是不是刘伯温也弄错了?正想着,只听刘伯温说:

“请吴王登基,做皇帝,不只是臣子们的意思,更是天下百姓的意思。元朝腐败,天下百姓痛恨,战乱这么些年,天下百姓渴望太平,愿吴王顺应民心,一统天下,以慰天下百姓之心。”

“愿吴王顺应民心,一统天下,以慰天下百姓之心。”李善长等人,齐声高呼。

朱元璋笑笑,说:“可是,如今天下还没有统一啊?北方、南方都还要派重兵去荡平。此时称皇帝,真怕天下人笑,不知历史上可有这样的先例?”

李善长听到这样的问话,悬起来的心顿时放下,也不等刘伯温开口,便说:

“从臣掌握的史料看,皇帝登基,不是一定要等天下完全平定才举行,时机成熟即可即位。譬如昔日汉高祖,灭了强敌项羽之后,即登皇帝位,目的是安慰众臣,使天下百姓归心。”

“果然是这样?”朱元璋以目问刘伯温。

“丞相说的非常对。”刘伯温说。

“既然是这样,我只能即皇帝位了?”朱元璋又以目问徐达。

“请吴王即刻登上皇帝位,这也是各位将军们的心愿。”徐达说。

“我不登上皇帝的位子,既对不起臣子,又对不起百姓,还对不起跟随我南征北战的诸位将军。看来,我是该即皇帝位了。”

朱元璋话音刚落,李善长率众臣齐齐跪下道:

“遵吴王圣谕,我等即刻筹备登基一事,只不知吴王定在何日。”

“这得问问刘伯温,这方面的事他最精通。”朱元璋说。

不等李善长发问,刘伯温说:

“臣已算好,今年的正月初四,是最好的日子,这天登基,可保事业永远昌盛。”

“好罢,就依众位之言,登皇帝位!”

149、

主持登基大典的,自然是李善长与刘伯温。在未定主持大使之前,李善长一直放不下心来。凭多年来的经验,他深知朱元璋更信任自己些,与刘伯温,则有些距离。但朱元璋这个人变化太快,今天要被他杀头的人,很可能由于某种原因明天又得以重用。更何况,刘伯温在一些文士名人之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近来把许多事做得非常出色,如今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里,仰慕刘伯温名气前来投靠的文人隐士有好大一批,这使朱元璋非常开心,也令李善长多出一些担忧。好在最后还是选定李善长做开国大典的大使,李善长嘘了口气,同时在心里对自己说:今后,一定要设法除去刘伯温这个竞争对手。

李善长既为开国大典的大使,应天府里的横幅自然由他亲书,想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起来,李善长亲笔书写了“天下归心,皇帝万岁”八个大字,让人刺绣在红绸上,作为登基大典的口号。刘伯温则忙着一些礼仪上的训练安排,已是整整两夜都不合眼了。

这两天,朱元璋倒是显得十分清闲,只须花力气来考虑人事上的安排。这事在他进金陵的第一天便开始考虑,到刘伯温告诉他登基的良辰吉日时,他把这个问题已经考虑的非常清楚。

皇后非马秀英莫属,这不但因为马秀英是自己的结发妻子,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吃了不少苦头,更主要的是,朱元璋相信马秀英的品德:善良、能包容。一个女人,有这两条已经足以母仪天下了,何况她还富有很高的智慧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一个能促成男人成功的女人。朱元璋虽然知识一般,但洞察力极强,他能知人,从他早年择妻的事情上就表现出非凡的洞察能力。能知人已进入智人的境界,经过这么些年的征战,刚到不惑之年的朱元璋,还能知己,进入了圣人的境界。当他回忆自己怎么就能当上这皇帝的原因时,很快发现:他之所以能从一个叫化子般的和尚坐到皇帝这个位子上去,是由许许多多个原因促成的,其中娶了马秀英,也是原因之一。不能说娶了马秀英,他朱元璋就能做皇帝,但能做皇帝,与娶到马秀英这样善良、能包容,富有智慧又具有牺牲精神的女人确实是分不开的。朱元璋从心里感谢马秀英。

从另一个方面讲,朱元璋非常爱他的儿女们,特别爱他与马秀英在患难时生养的朱标。多年征战,朱标受了不少苦,而且人人都说他酷象朱元璋,这使朱元璋非常开心,他一定要立朱标为皇太子。这是作为父亲,送给儿子的一份最重的礼物,只有给朱标这份礼物,他才感到对得起这位在他艰难时生出来,跟他受了不少苦的儿子。选定了皇后、太子,朱元璋也不用考虑就定了郭丽儿为贵妃。郭丽儿给他的快乐实在是太多了,这么些年来,朱元璋尽管接触了不少女人,但没有一个能象郭丽儿那样让他牵挂终生,难以忘怀。郭丽儿似乎就是一个快乐,她纯朴无华,没什么奢求,她似乎是上天特意给朱元璋安排的,因为她对朱元璋除了付出,从来没提什么要求,这实在是太难得了。

圈定了皇后,太子与贵妃,后宫其余的人选,朱元璋授权给皇后和贵妃一起圈定,但他心里清楚,结果是皇后说了算,贵妃插不上嘴,也不会去插嘴的。

至于中央领导人的圈定,朱元璋派人悄悄地请来了朱升。在朱元璋眼里,朱升有如郭贵妃一般是个只求付出,不求报答的人。当年朱元璋正往兴旺处走时第一次会晤朱升,朱升尽自己智慧向朱元璋献出自己对争霸天下的全部看法,最后抛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条战略方针告辞而去。正是这种不思报答的品德,才令朱元璋看重几分,在大事上,征求朱升的意见。

朱升一方面感谢朱元璋的信任,同时也暗自为自己担心。他虽然不求报答,但他还求自保。他毕竟不是郭丽儿,他是具有很高智慧和洞察力的谋士。这次与朱元璋相见,尽管朱元璋还象早年一般对他敬重有佳,但他已经分明地感到。朱元璋变了,由真诚的谦虚缺乏一点信心变得表面谦虚内心其实已经很自负了。一个即将出任皇帝的人,哪怕是一丁点儿自负也是非常有害的,是件很可怕的事。朱升虽然明白这些,却清楚自己是没有能力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有害、可怕的事作出哪怕是一点儿的改变。

朱元璋这回召见朱升并不是请教他治国的谋略,只是征求他对李善长与刘伯温的看法,谁做丞相更为合适些。

这使朱升感到意外,也感到有些为难。因为从治理国家,从治理国家所需要的德才学识来说,刘伯温更适合做丞相些;但从朱元璋个人的好恶,从朱元璋的性格来看,李善长无疑更适合留在朱元璋身边这个丞相的位置上。这种思考,朱升当然无法直言不讳地说出来,可是说假话,朱升又不善于,便只好作思考状。

朱元璋仿佛是看透了朱升的心事,他一点也不慌,极有耐心地等着。

“我不可以直言不讳,稍曲一点也得把真话讲出来。”朱升心里这么想,便开口道:

“若是李善长为丞相,跟你一定很合得来;若是刘伯温为丞相,恐怕有些时候要与你相左,让你动气。”

“你认为我给了他丞相做,他刘伯温还要给我气呕?”朱元璋声音很温和,象是在问朱升,又象是自言自语。

“我是从为人的准则、个性上看,这么认为的,并不是刘伯温存心要跟你呕气。”

“既然这样,我又何必找一个要给我气呕的人来做我的丞相呢?”朱元璋心想,却并不言语。

朱升也不再言语。他知道,朱元璋心中早已经有数,一切已成定局,他怎么说,也是于事无补的。

朱元璋又一次真诚地挽留朱升,朱升只好答应迁往应天府居住。朱元璋委其为翰林学士,朱升心里却一直不安,不久,请归故里,去著他的枫林集,后传于世的有十卷。

150、

正月初四这天,果然是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也是朱元璋一生中心情最好的日子。四十岁的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

整个南京城张灯结彩,旌旗遍街,比起新年,更为热闹。为炫耀实力,李善长请示朱元璋恩准,特训练十万兵马,新盔新甲,步伐整齐地走过南京大街。

穿戴一新的大小官员,簇拥一顶硕大豪华的大轿来到郊外的一片开阔地。在这里,早设好了祭坛。祭坛是在刘伯温一手安排下设置的,十分讲究、排场:有黄天后土、日月星辰、名山大川之神;有三皇五帝、禹、汤等圣君之位;还有庞大的乐队,凑出响亮的乐声,在空旷的大地上回荡。

朱元璋被仪仗簇拥着,银甲护卫着,登上祭坛祭告天神。祭完诸神,朱元璋庄重地站在那里,听刘伯温替他宣读祭文。

祭文读完,台下三呼:

“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事毕,朱元璋率百官转驾太庙,祭拜祖宗,追封四代:

尊高祖无皇帝、庙号德祖。

曾祖恒皇帝,庙号懿祖。

祖考回祖皇帝,庙号熙祖。

皇考曰淳皇帝,庙号仁祖。

封自己的父母为太皇太后。

从太庙出来,朱元璋又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社稷坛行祭,祈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江山永保。

四十岁的朱元璋,心情好、精神也好,回到奉天殿,穿上龙袍,戴好金冠,登上宝座,南面称孤。

百官再次叩拜,三呼:

“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元璋宣读即位诏书,曰:

“朕能做皇帝,是上天赐给的。原来蒙古人从沙漠中入侵中国,统治百年有余,四海豪杰,纷纷起来争夺天下,而今上天结束了他们的统治。朕本只是一个平常百姓,感谢上天的眷顾,祖宗有灵,终有灭掉强敌的今日,江山一统的今日。承蒙文武百官,贤士万民的劝进,让我来做皇帝。为文武大臣、为贤士万民计,朕于吴二年正月初四祭告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天下号为大明,以吴二年为洪武元年。是日恭谓太庙,尊封四代考批为皇帝皇后,布告天下,尽皆知之。”

朱元璋宣读完即位诏,群臣再次三呼万岁。朱元璋感情深长地说:

“朕首先要封的是马皇后,她跟朕一般平民出身,这么些年来跟随我南征北战,吃尽苦头,关键时候,她挺身而出,为了朕,丝毫不顾自己的安危,且爱军爱民,贤惠仁慈,立她为皇后,实在是当之无愧。”

众人听了,欢呼声一片。

李善长手捧金册玉玺,授给被封为皇后的马秀英。马秀英接过金册玉玺,疲惫的脸上露出安祥的笑容。这么些天来,她实在太忙了,忙得几乎是睡不成觉。

朱元璋接着封世子朱标为太子,作为开国大使的李善长,又送去金册玉玺。

朱元璋开始封功臣,李善长排首位,为中书左丞相,宣国公;徐达排第二,为中书右丞相、信国公;常遇春为中书平章、鄂国公……其余百官都晋升了官级。对刘伯温,朱元璋考虑再三,决定任他为御史台御史中丞。这个职务,是立于中书省之外的监察机构,位置重要,凡有丞相缺位时,便以御史中丞充任,这是历代的规矩。可是不知为什么,当朱元璋有意向刘伯温透漏这一封赐后,刘伯温却找到朱元璋执意推辞说:

“御史中丞,伯温实不能胜任。”

朱元璋追问其详,刘伯温只说:

“伯温非嫌职轻,实在是才能有限,恐难胜任。”

朱元璋听了沉下脸来,坚决地摇摇头。刘伯温只好跪拜谢恩,起身时,却瞥见朱元璋一种他从来也没有见过的眼神。

同类推荐
  • 绍兴名媛传略

    绍兴名媛传略

    《绍兴名媛传略》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翔实的材料,如椽的笔力,生动形象地为绍兴地区两百多位名媛树碑立传,似有读其传如见其人之感。此书问世,必能使广大读者受益,特别是有助于女性读者更好地继承发扬绍兴历代妇女的优秀传统美德,牢固树立自爱、自信、自主、自强的意识,与时俱进,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 马云全传

    马云全传

    任何荣誉的背后必然是超群的智慧和品质。越来越理性的人们在惊讶于马云的成绩之后,纷纷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创业精英的过去和未来。任何一个了解马云过去的人总会陷入思考,马云的成功是上天所助,还是纯属偶然?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马云的创业历程和管理精髓,其中,大量的事例让你更真实、更全面地了解马云,本书内容范围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是解读马云最全面的精品读物。在一个全民解读马云的时代,让我们一起走进马云,走进阿里巴巴!
  •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吕梁山的儿子:马佩勋传奇的一生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吕梁山的儿子》这本记述马佩勋同志传奇人生的书问世了,这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20世纪初,一场知识界的新文化运动及之后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发端。新思潮不断涌现,大师成群而来。从本土饱学之士,到留学归来者,思想活跃、交相辉映。他们锐意革新,思想自由、才华横溢,每个人物恰似一颗耀眼的星辰,共同照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天空。本书选取了蔡元培、胡适、梁漱溟、沈从文、钱锺书等各个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大师级人物,重新回溯他们的生命历程,回望那个波澜壮阔、吐故纳新的大时代。他们倾其全部的生命能量,投入到对人生追索中,饱含着一种奋不顾身的孤勇和对生命极大的热情,在对于时代、家国的责任和关照中,完成了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他们的学识和思想,延续至今,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处世方式。阅读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对于生命意义的感知,对于人生边界的拓展,能够多一重理解、多一份开阔。
  • 刘邦传

    刘邦传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励志改变命运,读史点亮人生。靠决心屡战屡胜,靠用人适才适所。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异能之士;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本书将告诉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是怎样走上了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她成功抱上了大佬的腰

    她成功抱上了大佬的腰

    宋知遥轰轰烈烈地逃婚后,女扮男装成太监,一心入宫探亲,却被安排进了延阳王府当差。无奈之下,无权无势的她只能当起了大佬的狗腿子。——王爷,您渴了吗?——王爷,您饿了吗?——王爷,您需要人守夜吗?王爷放下了手中的书:“你到底想说什么?”宋知遥遂抱紧了王爷纤腰,一脸哀求道:“阿遥想要入宫去……”不料王爷咳嗽一声,打断了她:“入什么宫,本王身体不适,你还是先替本王当好差事吧。”当没钱没权一心逃婚的伪太监遇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病王爷,也只能忍辱抱纤腰。1.文章整体轻松,甜文,略带悬疑。2.本文官职服饰等有所借鉴古代,设定为架空,请勿考据。3.1v1,双c
  • 杀神痞妃

    杀神痞妃

    一朝穿越落入异世,成了安陵家最废柴的三小姐。成亲路上险些被杀,逃出生天后却又落入了虎穴?野丫头唐妙妙一向被人说是凤凰命格,一直不相信的她却在出了车祸之后出奇的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并成为了一个另外一个人。而当她了解到,在这个世界上实力就是王道,成王败寇之时,她就下定决定要在这异界大陆中闯荡出来一份名声!一直觉得倒霉的自己没有什么穿越光环的她,最后还是发现了自己最大的穿越光环——她遇到了这个大陆被称之为杀神的男人。只可惜,最终却还是因为种种误会,她离开了他,独自一人在江湖飘摇。其实,一直以来都痞里痞气的她,不过只是在等他来到自己的身边,笑着对自己说:“猫儿,跟我回家。”
  • 帆陌人生

    帆陌人生

    杨陌,杨家二小姐,世人都只知杨家有个聪明才智的大小姐和徐氏的大少爷有婚姻,可杨陌从小就喜欢徐哥哥,就在他们要结婚的前一个月,杨家大小姐不见了。杨陌就有了机会,因为不能丢失了杨家颜面,杨陌嫁给了她的徐哥哥。“杨陌,你个贱女人。”徐堇帆在发现谎言后说的话。“徐哥哥,我......”还没说完,徐堇帆一个耳光甩过来。杨陌当天被赶了出去。那天下了好大雨。醒来之后,杨陌到了乡下,因为未婚先孕,养父母把她嫁给同村傻根。新人,不敢说写的好,但女主是最虐的。
  • 飘渺仙路凌然生华

    飘渺仙路凌然生华

    女主一心求道,无男主,有感情戏。不苏不白不圣母,女主属于灰色段,不喜勿入。
  • 误入红尘:你若安好,我心方安

    误入红尘:你若安好,我心方安

    那年,她是夏朝公主,生活辛福美满,那年他是燕国九皇子,生活平静快乐,后来国灭,她被燕国派去请回九皇子,“皇上,请回国。”她一个字也不肯多说。他眼眸微眯,凌冽的环视了一圈,“你就这么想我做皇帝?”没等她回复,他又说,“好,我成全你。”后来,后来怎么就成这样了……他怜惜的捧着她的脸,声音轻柔的的像鹅毛落在她的脸上,痒痒的,饶地她的心也痒痒的,他说,“你这一生一世都只能交于朕,别人,我不放心。”
  • 糊涂成长日记

    糊涂成长日记

    小镇青年的成长之路,虽未长成什么大人物,但一路走来,心得颇多,记录那些让我感动、感恩的人和事。
  • 呼啸而过的是青春

    呼啸而过的是青春

    高中的恋爱就像蒙着眼睛捉迷藏,若即若离不敢表达更占多数,些许荷尔蒙作怪都会被家长们视为洪水猛兽从根铲除,《呼啸而过的是青春》是一本青春小说,但更是一本纯爱小说,因为从年少轻狂到成熟孤独之间爱情是最纯真的,或许日后我们会有一场命运安排好的重逢,可能一切都不算太晚,青春最珍贵的莫过于一份心动,最珍贵的莫过于内心那想表达爱又不敢的挣扎。《呼啸而过的是青春》是多数人的青春岁月,是多数人的遗憾怅惘。可能爱情是那么的简单,执着又略显孤单,爱对的期待爱情的结局,爱错的等待岁月的裁判,但是,爱错了依旧爱情就算这爱情里没有人告诉你错过的跨度会有多久。
  • 斗罗大陆之昊天巅峰

    斗罗大陆之昊天巅峰

    一代穿越者唐晨带着神秘空间戒指来到斗罗大陆上……海神的使者波塞西,为寻找海神的传承者来到斗罗大陆上……他一手创办怪物佣兵团,一手建立昊天宗!他是怪物佣兵团的魔王!她是怪物佣兵团的魔女!世人皆知,怪物佣兵团神秘,魔王魔女亦正亦邪,难以捉摸。魔王那一丝牵绊,命运齿轮旋转,谁又是谁的救赎?
  • 掌控风暴

    掌控风暴

    一个身怀异能的现代兵王,灵魂穿越到了异界,几经波折,他依旧还是那个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