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48800000022

第22章

我的终身大事一直是父母最感到烦恼的。

你都二十五岁了,可不小了……他们表情复杂、忧心冲冲地看着我--想想看,我们二十五岁的时候……

我母亲确实在她二十五岁的时候嫁给了我父亲。二十五岁的时候,莉莉姨妈确实也和吴光荣结婚了,但也已经离过了一次婚,并且这还只是她后来一系列离婚、结婚、又离婚、再结婚的开端。而常德发常伯伯的那个潘小倩,其实她那种奇怪的病呵,在她刚认识常德发的时候就有了。不对,在潘太太把她生下来的时候就潜伏在那里了。光等着一个名叫常德发的人把它激发出来。所以说,什么二十二岁,二十三岁,二十四岁,二十五岁……对于这种命中注定的事情,年龄究竟又有什么意义呢?

年龄。年龄真是不好说什么的。同为女人,也是不能比的。人比人,倒也不是说谁要给谁气死,而是真的不能比的。而即便是这个家族里的很多事情也是挺复杂的,并不太适合拿出来做一些类比。所以我父母在就这个话题说了几句后,终于还是面面相觑、嗫嗫嚅嚅着把它淡化了--

反正你真是不小了,不是小孩子了,不要那么任性……要想一想自己的将来了。

有时候,他们会突然把话题转到时代上来。我母亲坐在家用的保健按摩椅上,父亲手里拿着电视机的遥控按钮,从新闻联播调到警方传真,再调到电视直销频道……他们突然觉得很有话要说了,而且统统全是有感而发。

我父亲在八十年代末期的时候曾经下海经商,不过时间非常短暂。因为在一个冬日的下午,他的生意伙伴带了一大笔货款神秘失踪了。这件事情对我父亲影响很大,以致于他后来再也没有涉足商海。

有一阵子他一直对我母亲嘀咕、抱怨、甚至愤怒--

我知道,人活着总是难免要骗人的,但也不能骗人到这种程度!不能无耻到这种程度!

我一直觉得我父母对于改革开放的态度是微妙而复杂的。瞧,即便那骗子卷走了货款,他们还是用剩下的钱在海南岛买了房子。但如果没有那个骗子,如果他们发现了那个骗子,或者他们并没有发现骗子但骗子的骗术却并没有得逞,那么,现在他们很可能在哈尔滨、青岛或者大连都买了房子了,说不定他们还真能把房子买到欧洲去。

改革开放还是有它的道理的,邓小平还是做了件大好事的……

他们躺在海南岛的金色沙滩上,阳光暖融融的。我的父亲或者母亲这样感慨着。闭着眼睛。由衷的。

是呵,真是件大好事呵。

另一个也闭着眼睛赞成。也是由衷的。

而到了夏天的时候,炎热和潮湿让他们心烦意乱,他们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手里的电视机遥控按钮按过来按过去。

还是老毛那时候好呵。我父亲反思的结果是叹了口气。

当然是现在好,老毛那时候哪有彩电看,哪有泰国香米吃,冬天哪里能到海南岛去晒太阳--我母亲比我父亲更现实。

至少,那时候骗子没有现在多。我父亲说这句话时显得有点凶巴巴的。而母亲则识相地闭嘴不谈了。

每年一到夏天,我父亲就会理所当然地想到那个骗子,那个可恶的伤天害理的骗子,而对于世道产生一种复杂的态度。你呵--他手里拿着遥控器远远地指着我--你呵,也可以说是生在糖罐子里,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呵。我不说话,静静地听着。闭上嘴巴光用耳朵。还真别说,那老一代人说的话呵,虽然有时候是陈词滥调,但有时候还真有些金玉良言,甚至吓你一跳。人呵,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是白活的。

其实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他说了几句我就明白他的意思了。他说:你们这代人很辛苦的,会比我们更辛苦。他说他们那个老毛时代呵,穷是穷了点,但大家都穷,别人能买的东西我也能买,别人买不起的呢,我也一定买不起。所以穷归穷,但心里是平衡的不辛苦的。他笑了笑,又说,再说那时候也没什么东西买不起呵,因为能买的东西也就那么一点,那么几样。他略微停了停,眼睛里有一种不经意的遐思与念想--所以说呵,我不知道你母亲是怎么样的,反正我这个人从小到大几乎是没什么心事的,简简单单,也就这样长大了,平平静静地过着日子,没有什么迫切的期望,也就没有什么过份的失落……

我看到母亲站在阳台那儿,两手交叉着放在胸前,撇了撇嘴。

你们可就不一样了。我父亲提高了一点声调:你们太辛苦了,又要买房子,又会遇到骗子,这世道到处都是骗子呵!你不招惹他他都会寻上门来的……没错,我们那时候是很苦,生活条件很艰苦,但那是另外一种苦。这社会真是发展得太快了,太快了,这一、二十年可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呵……说到这里,父亲突然话锋一转--

你呵,我和你母亲都觉得,你简直就不像是我们的孩子,简直就不像我们生的。后来我们有点想明白了,你们这代人呵,生活压力实在是太大了。那么大的压力,能感到幸福吗?能活得简单吗?就不容易了呀……你倒是说说看,像你这样的年轻人,你身边的那些年轻人,他们觉得活得幸福吗?轻松吗……

说实话,那天我真的感到有些愕然。我那位对改革开放既爱又恨的父亲,他好像真的说中了什么。甚至话语里还有一种难得的体恤和理解……但好像又不是这样,起码并不完全是这样。他说的当然是对的,但又不完全对。好像还有一些更为拐弯抹角的东西。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些奇奇怪怪、不合常理的人。这并不完全是时代的问题。但这究竟又是什么问题呢?是什么呢?我并不知道。至少我说不清楚。要是我知道并且能说清楚就好了……

但是至少有一点我是清楚的。每个时代都会有孤独的人。我想这点我是懂得并且清楚的。

我生日那天的评弹堂会结束后,那位商人朋友把钱付给了评弹演员和五星级厨师,然后他又提出请我去喝啤酒。

我很孤独。他说。

酒吧的灯很暗,但他的眼睛很亮。因为这个时候还有很多人在喝酒,周围的声音是吵的。所以他把话又重新说了一遍:

我很孤独……你知道吗?

对我说他很孤独的这个人姓秋。比我大七岁。有一次我问他,你怎么会姓秋呢。这是一个非常少见的姓氏。我说我是头一次遇到一个姓秋的人。他笑了,说他其实是跟他母亲姓的。而且呢,对于中国的姓氏呵历史呵之类的东西实在是缺乏了解。我说是呵,其实我也缺乏了解。反正你确实是姓秋就可以了,对不?秋先生。

那天我在酒吧里就和这位姓秋的先生说话。我说今天让你花这么多钱……真是的。

他说哪里呵。哪里。

我有点羞涩地笑笑。看着他的眼睛。

他又说,哪里呵。今天是你生日。你生日呵。不是吗,是你生日。

他好像有点喝多了。要不就是我的错觉。我觉得他的神情有些恍惚。还有些迷离。他的眼睛不知道在看着什么地方。即便是正看着我的时候。其实那天我真蛮有点感动的。假如他能说一些其他的话,明确的,坚定的,让我觉得他是在认认真真地做着一件他真想做的事情,让我觉得他是真想感动我,真有点喜欢我,让我觉得他其实完完全全知道他在干什么,他干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能够这样的话,如果能够做到其中几点的话,那我们之间就真有一种谈恋爱的感觉了。

但好像不是。要不就是我多心了。要不就是我过于敏感。我觉得他一杯一杯的啤酒喝下去,他叽哩咕噜地嘀咕了半天,他真想说的话其实很简单--

我很孤独--你知道吗?

我觉得他甚至有点眼泪汪汪的。很真诚。确实很真诚。但我不知道这种真诚和爱情有什么关系。我甚至不知道这种真诚和坐在他对面的我有什么关系。他那莫名其妙的忧郁、迷离、悲伤以及恍惚,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都不是把我和他拉近,而是活生生地扯远。越来越远。

让我觉得我只是他摆脱孤独的一种道具。

他越是真诚,我就越是有这种感觉。为一个女人买单付钱是完全可以表示爱情的。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不是一个过于清高的人。我很现实。这没什么不对的。但不对的在另外什么地方。不应该是这样的。有什么地方不对。一定有什么地方是不对的了。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秋先生那天晚上的衣着细节。他穿着白衬衫,领口和袖子上的钮扣都牢牢扣着。他那条灰白条纹领带也系得很紧,就那样硬绑绑地卡在脖子那里。不像我身边经常看到的那些小白领,一到下班的时候,衬衫扣子就松了好几颗,领带歪着或者很有技巧的松出一个弧形……这是个很要干净的男人。确实就这样看上去他也显得很干净。可以想像,无论在哪个环境他都会是干净的,得体的,即便在别人身上会显出拘谨死板的东西:下班了怎么也穿职业装呵,会朋友的休闲活动怎么也提着公文皮包呵--诸如此类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却仍然是得体的,浑然天成,就该如此,甚至还有一种奇怪的优雅感。奇怪,他就是让人觉得优雅。什么都不让近身、什么都近不了他身的那种感觉。

我隐约知道些秋先生的情况,他断断续续地对我讲起过,他祖父母是老一代的马来西亚华侨,后来当地排华的时候辗转来到苏州……据说他母亲年轻的时候很美,文革结束后他们全家去了香港,后来他母亲就更美了……

你要是见到我母亲,你一定会喜欢她的。秋先生不止一次对我这样说过。

我说是呵--在这方面我是很乖巧的--于是我欢快地说,当然会,一定会的。我一定会喜欢她的。为什么不是呢。

还有一件事秋先生也偶尔向我提起过。他说小的时候他母亲家教很严,他母亲说中国的小孩子在饭桌上是没有说话的资格的……对了,秋先生还有个妹妹,据说这个妹妹曾经也很美。但可惜了,她是个脑瘫。可惜了,就是这样。命中如此。

呵呵,这就是我对于秋先生的了解了。中间隔着大量的空白,几乎就是烟波浩渺。但是--究竟是什么和他现在这个人更有关系呢?和他那种死寂而自成一格的优雅有关系呢?是他姓秋的美丽的母亲?他同样美丽却脑瘫的妹妹?他某些不可告人的青少年时代的生活?改革开放了……是呵,这当然重要,要不秋先生一定不会回来,不会坐在我面前,不会极其真诚、但其实毫无头尾地告诉我,他孤独。

但是他孤独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便他那天在酒吧真是喝多了,他也是那么理智地孤独着。仿佛他其实早就知道了,知道有些事情从根本上无法解决;他受了什么内伤了,或者领悟力太强;这是从好里说了,也没准这个人浑浑噩噩,借着酒力发泄一些乏味无力的情绪罢了……

反正那天晚上坐在我面前的,就是一堆闪闪烁烁、忧伤着、孤独着、几乎心力交瘁的碎片。那情境多少是感人的,因为有一些瞬间,我几乎忍不住想要问他--

是呵,我知道你孤独,那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们谈恋爱吧,交朋友吧,或者我干脆跟你回家上床?)

或者还想问他--

其实,我也孤独的……你又能为我做什么呢?

但是不对。不应该是这样的。怎么会是这样的呢?我一直记得,有时候莉莉姨妈会对我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我真的后悔的,有的时候,真的。她继续说:如果那时我再强硬一点,如果我拼命地哭……有时她也会长叹一声,说算了算了,全都是命呵。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确实有命这种东西。真的有的,不由你不相信。很偶尔很偶尔的时候,莉莉姨妈也会讲到她一直避而不谈的外公童有源。她笑笑,说你外公和外婆很有意思的,直到死还是一辈子的深仇大恨。什么叫至死不渝,这才叫至死不渝呵。

不管她在说什么,是怎么说的,我都有一种明确的或悲或喜的感觉。但为什么我和秋先生在一起的时候,或者不和秋先生在一起的时候,我和秋先生都喝得有些醉醺醺的,他先把我送回了家,或者我先把他送回了家,或者我们俩干脆就在街头、在酒吧门口就走散了,各自走各自的路回各自的家……不管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发生哪一个,我都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干什么,到底是要干什么;好像干什么都是可以的,都无所谓,走到哪里就是哪里了……在酒精的作用和幻觉下面,我甚至觉得自己是个连命运都没有的人。在城市的大街上随波逐流……随波逐流……

二十岁以后就老了。

秋先生也老了。或许他比我更老。我们是两个老人。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颤颤危危地告别。然后各自回家。关上房门,闭上眼睛。

在酒吧门口我们可能还迷糊着吻别了一下。因为好多年轻人都在那里吻别。有的闭着眼睛。有的则睁开。我没有觉得那个吻有什么温度,就像不冷不热的秋天的风。

这个晚上以后就更老了。

大一岁了,是不是?真好……你看多好呵,今天是你的生日……

秋先生不断重复地说话,甚至还有些语无伦次。不知道为什么,我老觉得他其实是在自言自语。他这样一个人一路说着也能走回家去,和我在不在旁边并没有什么关系。

后来我和秋先生断断续续的又交往了一段时间。那是二十一世纪的前夜,二十一世纪快要来了。明明白白的就在眼前了。当时这个城市正面临着很多大的变化,每天的报纸电视上都有令人振奋或者意味深长的新闻。那个阶段秋先生带我去了城中的很多地方。新区呵,工业园呵,还有古城一些隐秘的商业会所。秋先生和他的朋友们有一个比较私人化的小圈子。他们对政治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谈得比较隐晦。不过更多的时候他们谈商业和资本。有时他们会突然把话语转换为大段的、慷慨激昂、抑扬顿挫的广东话,或者零零碎碎跳跃着的英文单词……他们看到我的时候会微笑,非常礼节性的。然后告别的时候也是这样,微笑,礼节性的,有一种干净舒缓的优雅和礼仪。

在这样的聚会上,秋先生能说很长时间让我觉得有些怪异的广东话。但我和他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没有喝酒,话总是少的。没什么太多的话好讲。虽然我明显能够感觉他的善意。他对我挺真诚的,或许他这个人本身就还不错。有时,他不和他那些朋友们侃侃而谈,暂时也忘了敷衍我哄我开心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呆地在那里坐着,那时的他还会有一种动人而淡淡的忧伤。好几次我都看到过他的这种状态。他或许也是有什么心事的。我想他可能会和我谈谈。除了笼统地嘀咕他那种情绪状态。但没有。我不知道他会不会和其他什么人谈。可能也没有。有时我甚至会怀疑,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有那种动人的时刻。也没法问他。过了一阵子连我自己也忘了这件事了。

有一次大家在一个露天晒台上喝啤酒。不知怎么就突然争论起来了。男人们总是这样的,稍微喝了点酒一兴奋起来就开始指点江山。不过也是,就要二十一世纪了嘛,难免总有些人心惶惶或者滑稽可笑的兴致高昂。那天回去的路上我一直沉默着,后来秋先生注意到了。他说你怎么啦,也不说话,今天不开心吗。我说不是,挺开心的,挺好,都挺好的。我知道秋先生后来一直在偷偷观察我,他好像也想再接着问点什么,或者他也觉得我可能会主动和他谈点什么。结果他也没问,我也没说。就是这样。

同类推荐
  • 童年

    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开篇之作,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童年时期苦难的人生经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来到外祖父家,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童年岁月。外祖父、两个舅舅的贪婪、自私,让幼小的阿廖沙目睹了世间的黑暗与丑陋。外祖母的善良、勤劳,则在阿廖沙的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哪怕在苦闷和残酷的环境中,他依然心怀希望。《童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高尔基不仅写出了自己对苦难的认识,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还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 萨冈的1954

    萨冈的1954

    1954年,出版家勒内·朱利亚尔收到一部叫做《你好,忧愁》的书稿,信封上注明了作者的年龄——18岁,但文笔老练,他以为是哪个老作家的恶作剧。当他发现,书稿真的出自于一个18岁少女之手,他惊讶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小说出版后,不但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批评家奖”,还在5年之内被翻译成22种语言,全球销量高达500万册,并被改编成电影,成为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和出版现象。本书应萨冈的儿子之邀而写。作者把自己的生命融入萨冈的生活之中,感同身受,讲述了这位天才女作家在她18那年如何从一个默默无名的留学少女变成文坛新星的传奇故事。
  • 霍乱时期的爱情

    霍乱时期的爱情

    多年以后,当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翻看霍乱时期的记录,发现父亲所采用的方法,仁爱多于科学。他的勤奋,他的牺牲精神,尤其是他个人的胆识,这一切都让他无愧于这座城市从灾难中死而复生后给予他的那些荣耀,他的名字理所应当和那些不计其数的战争英雄烈在一起,因为比起这场战斗,那些战争可能要不光彩得多。《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本讲述战争、时疫、分别与重逢的暖心杰作,献给此时此刻的我们。
  • 大地(三部曲)1:大地

    大地(三部曲)1:大地

    安徽出生的贫苦农夫王龙,娶了村里地主黄家的丫鬟阿兰。阿兰虽不美丽,且个性木讷,但吃苦耐劳,还生下两个儿子。结发夫妻一起耕耘,迎来了土地丰收,连年的好收成甚至让王龙有积蓄买下家业日败的黄家肥沃的土地。偏偏在富裕临门前,天灾降临,王龙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逃亡南城,靠着乞讨与拉车,苟延残喘地在城墙边过日子。正当生活陷入泥淖的时候,战乱发生了。
  • 意外之外

    意外之外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热门推荐
  • 超导

    超导

    一个关于生命,关于未来,关于时间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类觉醒,开悟,超越的故事……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未知如此浩瀚,又如此迷人人类如此渺小,又如此伟大
  • 异界之木灵

    异界之木灵

    穿越异大陆的小人物奋斗史,看小人物这样追逐强大与梦想
  • 综漫,阿飘的生活

    综漫,阿飘的生活

    阿飘表示自己的世界观已经岌岌可危了,但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似乎不仅在刷新着自己的世界观。还有三观。#论自己的身旁都是大神,自己却又当不了小透明怎么办?!##好好地HE游戏路线突然来个be真是...[笑哭]##我去这可不是思维不在一个世界了,这是直接人【鬼】不在一个世界频道里了!#今天的阿飘,依旧在喋喋不休的吐槽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魔系统

    逆魔系统

    家门被灭,遭人追杀获逆魔系统,洞悉万年前的秘密,发现自己竟是创世者的转世,以魔头之名救济苍生,,,,
  • 兽人战机甲

    兽人战机甲

    一万年前的兽人强者,来到机甲横行、人族独霸的世界。一副拳头,一柄长刀,堪与漫天机甲一战否?“纵教万刃加身,也当慨然回击!”古老的兽人格言,能否让失落了骄傲的族人,重新寻回祖先的荣光?《大陆战纪》三部曲第一部:《兽人战机甲》
  • 所见不为实

    所见不为实

    还是一个还在努力的高中生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作品
  • 谁让我心动

    谁让我心动

    叙事艺术的时尚化表达,是王钢作品最受儿童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王钢小说呈现了今天儿童生活的时尚性的一面,而且用很新鲜的、具有当下气息的语言准确地表现了校园生活和儿童内心。王钢的时尚化表达,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用幽默的场景和夸张而富有情感冲击力的语言来展现形象的特征。二是小说里每一个小角色的性格和语言都是很独立性的,作家给每一个孩子都画下了一幅喜剧化的脸谱。值得注意的是,王钢意识到了儿童生活时尚化的一面,将这种时尚化加以艺术的呈现,给予审美的观照,赋予爱的色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