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懒工作非常积极,大厅里的任何事情他都会过问,而且乐于助人。他还经常照顾女员工,对超市里的机器进行简单的维修。而小励也勤勤恳恳,在本职工作上丝毫不含糊。一个月下来,老板在全体员工面前赞扬了他们两个,仅仅一个月时间,他们的试用期就结束了。
在工作中,员工都盛赞小懒勤快,会与人相处。而小励呢?站在柜台前,不停地工作。一空闲下来,他就研究怎么布置橱窗里商品。而且他还研究市场行情,向领导传递最新的蔬菜价格比较表。
长期与领导交流之后,老板也发现小励是个爱动脑筋的员工。在人手不够时,常常调派小励去市场上做采购。而小懒依然是在大厅里忙碌,给别人帮忙。又过了一个月,老板在员工大会上大声地宣布:升任小励为部门经理。但老板也没有忘记小懒,又赞扬他:“小懒工作勤恳,也是值得大家褒扬的。”小懒此时并没有高兴,因为他只得到口头上的表扬,却没有升职。此后,他心中便闷闷不乐。
在小懒心中,自己一直比小励优秀,而且自己的人缘也比小励好。看着小励坐进办公室,小懒终于忍不住了。他走进老板办公室:“总经理,我要辞职。”老板有些不解,提着眉毛问:“为什么呢?能给我个合理的解释吗?”小懒再也忍不住了,将一肚子不满情绪倾泻到老板的办公室上。老板非常耐心地听着,直到他最后说:“所以我决定辞职。”老板坐在椅子上晃悠着身体:“你知道你们的差距在哪儿吗?”小懒不耐烦地摇着头。
停顿一会,老板笑了:“这样吧!我让你来发现一下差距,但这差距不局限于能力上。”小懒马上接受。老板用笔指着大街:“你去市场上,看看有没有我们需要的蔬菜。”小懒以为完成任务就能升职,他转身就去执行任务。他几乎是跑到市场上寻找商品。突然一个农民带着一农用车的土豆来到市场,大声地吆喝着。小懒看到,飞快地跑回老板办公室,气喘吁吁地告诉他:“市场上刚到一车土豆,我想我们需要这个。”老板张口就问:“有多少?”小懒听了,又飞身向市场跑去,问了数量回来禀报。老板接着问:“价格怎么样?”小懒又转身要跑,老板摇头笑道:“不用跑了,你已经累坏了。还是看看小励是怎么做的吧!”这时小懒才坐下呼呼地喘气休息。
老板将小励叫来:“你去看看市场上有新货没有?”小励转身离去,径直奔向大市场。半个小时之后,小励回来,还没有等老板问话,小励就道:“市场上有一批新鲜的土豆,有十袋,质量好,价格也适中。”老板问:“你手上拿的是什么?”小励伸手将几个西红柿放在桌上:“那农民还有一批新鲜西红柿,价格我也谈了,这几个样品让您过目一下。”老板马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坐在一旁的小懒惭愧地低着头,老板站到他面前,拍着他的肩膀:“小懒,你能力不差,但就是缺少这些职业的品质,所以你才进步缓慢。”小懒知道自己在个人素质上与小励有差距,什么也没有说就转身离开了公司。
事实上,老板认为小懒也是一个不错的人才,但是他却不是单位需要的人才。他属于算盘珠,拨一次动一次。所以就算他能干,超市也不需要他。从另一个方面也能看出,老板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会被蒙蔽。老板看中小励不但有实干精神,而且有大智慧。这在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老板看来,实在太完美了,小励是难得的人才。
兵法管理学:兵是军队的主体,将是军队的灵魂。如果我们失去了兵,那将无法打仗;如果我们没有将,那军队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在有将有兵的情况下,兵要用实际行动支持将,而将也要用果决刚毅的组织能力来使全军战无不胜。在军队中,曾国藩做到了这一点。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因此我们不得不学习曾国藩的战略经。
管理灵魂领导也要霸气
再次攻打九江时,曾国藩完美地完成了军事管理层的改革。太平天国的内讧让湘军迅速转危为安,也让湘军形成大好的战略反攻态势。正在用人之际,曾国藩突然愁苦起来,因为在前次九江战役中塔齐布暴病而终,罗泽南也在武昌会战中壮烈牺牲。这次再攻九江,曾国藩会让谁做全军统帅呢?正像上面说到的,曾国藩与胡林翼周密商讨后,他毅然决然地决定提拔李续宾。
攻占武汉让曾国藩看到李续宾的出众才华。为了让李续宾不骄傲自满,他有意拖延任用李续宾的时日。在与胡林翼商议后,最终还是大胆任用了李续宾,湘军顺利攻克了九江及其周边城池。这一胜让曾国藩十分惊喜,本想没有塔齐布和罗泽南等将领的协助,李续宾很难取胜。但现实中,李续宾胜利了。众将在狂喜的同时,也看到曾国藩运筹帷幄之高明。
如果曾国藩不痛下决心让李续宾征战,那以后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李续宾擅长决断,谋划出一个个经典的智战场面。
今天,我们回想起曾国藩常说的“但得朴勇之士,相与讲明大义,不为虚骄之气、夸大之词所中伤,而缓急即云可恃”。这就是曾国藩选将、训将之道。
在企业中工作,员工总是强调自己的能力,但领导总是重视一个人素质。因为素质的一部分就是能力。在实践中,一两次胜利不能说明你是一个人才。只有在长期的磨砺中具备稳定的热情和超群的处理问题能力,这才是真正的人才。长久的稳定单靠员工发挥力量还是不够的,一个有品质、强势的管理者会激起团队潜在的能量,这也是保证企业长远、稳定发展的根本。
稳定不意味着没有变化,如果果断地作一个迥异的决定,不仅会树立管理者自己的权威,同时还能将领导的霸气蔓延到每个员工心中,形成最有价值的竞争力。
带兵打仗犹如君王治民
曾胡治兵语录: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
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总会触类旁通。曾国藩曾经在他的治军理论中明确提出:治军要像理政一样勤恳、仁慈。他明白,军队是一个专业性更强的“社会”。要高效地统治好这个“社会”,那就必须有仁爱之心和治理思想。一个军队有了严格的规矩可以打胜仗,但如果没有军魂,那它的战斗力不会持久的。所以说,武将精通文哲也是一门极其重要的事情。士兵的勇毅会发展到极限,而军事战略却没有极限。只要将领身先士卒、带头学习,那军队中就会有浓厚的知识氛围。一旦军队将士们文武双全,那战争就不可怕了。所以,曾国藩一再提醒其部将:“带兵打仗犹如治理天下”。
在湘军中,有两次战斗是以彻底的惨败而告终的,那就是湖口战役和三河战役。尤其是三河惨败之后,湘军在整个皖西的优势几乎丧尽。湘军主将无不叹息:“东征不能持续下去,湘军危急。”江北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落入太平军手中。为了稳定局势,曾国藩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休养生息。但太平军方面却在安徽境内左冲右杀。曾国藩坐在府邸中,忧心忡忡。他多次对身边人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打大战役了,我当休养兵士锐气。等兵强马壮时,再倾力出战。”但这只是打算,因为太平军正在疯狂反攻。
看到太平天国内讧,曾国藩本来应该惊喜一场。不过,石达开却率领大军再次冲击湘军。曾国藩尽力避战。当太平军再次攻至湖南宝庆时,曾国藩忧愁不已。在军事会议上,他说:“如果宝庆被攻,那石达开的西南通道将被打开,后果不堪设想。”军士们面面相觑,不敢开口。在一片鸦雀无声中,曾国藩压着嗓子发出低沉的声音:“军队战斗力是铁,士兵精神状态是钢。我看我们要调养。”李续宜接上来:“对,我们要休整,但今天宝庆危急,我们断然不可坐观。”曾国藩点点头,叹息一声:“的确,治军就要像君王守天下一样,首先治理军心。”李续宜心领神会,站出来:“在全军中,只有我部损失最少,士气也最旺。就让我去攻打宝庆吧!”曾国藩右拳在几案上重重地捶下:“好,只有这样了。”李续宜接令,曾国藩又道:“一定要理服将士,这就会大大提高战斗力。”李续宜领命而去。
李续宜出战后,本来就不强大的湘军兵力被分散。曾国藩开始担心起湘军的前途。在湘军与太平军李秀成交战中,曾国藩看出敌人有萎靡之象。他认真分析,得出结论,向李秀成说明利害关系,诱使他投降清廷。与钦差大臣长时间的交流之后,湘军方面制订了周密的招降计划。钦差大臣亲自书信给李秀成说:“太平军内讧昭示太平天国已经末路,而湘军日益强盛。这必然导致太平天国的加速灭亡。”李秀成早已对太平天国的内斗产生切骨之恨。深思几天,他断然倒戈投降了清朝。这样,安徽东部的滁州、全椒再次回到湘军手中。形势竟然变得对湘军更有利。
事成之后,曾国藩欢喜得像个小孩。他奔走着对自己的将士说:“看来仁战比血战更有杀伤力啊!”这是曾国藩智战的一次成功案例。这说明,在实力不强的情况下,统帅的作用就显得格外重要。不得不说,曾国藩“恩莫如用仁,威莫如用礼”的思想被运用到了极致。
形势得到极大缓和,朝廷再次看到曾国藩运筹帷幄的能力。而此时安徽基本上成为太平军的主要根据地。三河之战后,朝廷派遣曾国藩亲自进皖指挥湘军作战。得到命令,曾国藩立即起程。在路上,他收到江西巡抚的邀请,一起攻打景德镇。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曾国藩满口答应了一起攻打景德镇的邀请。
本来曾国藩认为会速战速决,但攻坚攻了数月,景德镇岿然不动。曾国藩满心焦急,但也不好对江西巡抚表达。每当攻城失败后,曾国藩总是安慰众将:“我们不能抱怨,胜利就在眼前。”在僵持阶段,曾国藩这样宽仁,江西巡抚很是感动:“曾公这次援我,他日若有求,我定当效犬马之劳。”曾国藩的这种仁善影响到了军中每个人,兵士无一抱怨,都痛下决心与敌人周旋到底。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石达开大军久攻宝庆不下时,曾国藩大军顺利地攻下了景德镇。在此前不久,曾国藩获得了两位湘军重要将领李鸿章和其胞弟曾国荃。大战之后,湘军损兵折将,这次获得两位名将,曾国藩自然感到老天眷爱着自己。李鸿章的到来为曾国藩完美地处理后来的“上洛勤王”问题作了贡献;而曾国荃则成为后来湘军攻打安庆的主将。所以说,他们的到来使湘军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