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老师讲了《聊斋志异》,讲了我心中对现实另一面的向往。
不少美丽的聊斋故事,都带着些小情绪。《婴宁》篇中结尾,蒲松龄便以“我婴宁”的口吻对其表达了宠爱之情。“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一位创作者能够如此对笔下人物投入如此亲切的情感,实属珍贵,我们也深受其感染。
婴宁是可爱的女孩子,爱笑、爱花、爱自然。聪慧率真的她,每次遇到王子服都是痴痴笑着,甚至让人感觉有些憨呆的萌感。很久没有去看望婴宁了,今天十分幸运能再次遇见,十分感怀呀。
有人说婴宁的笑容是花,但我总觉得它实际上却非花非雾,而是在封建社会的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的白雪。然而那翩然扬撒的自由率性,还没来得及安稳地落下,便已经被世俗压制融化了,只好寄托于无方向的风中。
在洁净的校道上看见了一块泥石的跌落瞬间,我想,你会有怎么样的故事呢?你在工程车上不受控制地滚落、旋转,以致最后躺睡于道路中间,形态安稳却掺杂着些许狼狈,不是吗?行人遇到你,避之不及,马车遇到你,扬蹄而去。我遇见你,我猜想,你离开了载满伙伴的车厢,是因心有不甘,故而不肯离开这片土地,还是你被缘分颠簸而落,独自一人在此等待全新的命运?诚然斯耶,人亦如此,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寻日里彼此相融不辩牛马,然而,当不可预测的未来、当无所明指的社会对人们进行一批批地筛选时,我们是否会如同“被跌落的泥石”一般,任外力摆布,任命运降临……
泥石的经历让我联想到婴宁的笑容,可爱动人的婴宁从天**笑到再也不笑的转变让我们的心中一恸,世俗的重压就似一层无形无尽的白雾笼罩在野性调皮的天性上,使其丧失了生命力,在浓浓的白雾中找不清来路何往,去路何归。
似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人鬼情梦,当然,这个梦放在《聊斋志异》里再合适不过。这些鬼狐神灵象征着自由、反抗和正邪,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幸福和慰藉呀。一般人所不知的是,大自然里随性欢乐的寻常花儿比人世间中艳羡群芳的解语合欢更要珍贵,而那笑中含悲,以笑掩悲的婴宁世间又有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