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15100000033

第33章 朝拜缪斯的长征——师友交游(12)

由于发岸线(hairline)有早退之象,他的前额显得十分宽坦,整个面相不愧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加以长牙隆准,看来很是雍容。这一切,加上他白晳无斑的肤色,给我的印象颇为特殊。后来我在反省之余,才断定那是祥瑞之相,令人想起一头白象。

当时我才二十三岁,十足一个躁进的文艺青年,并不很懂观象,却颇热衷猎狮(lion-hunting)。这位文苑之狮,学府之师,被我纠缠不过,答应为我的第一本诗集写序。序言写好,原来是一首三段的格律诗,属于新月风格。不知天高地厚的躁进青年,竟然把诗拿回去,对梁先生抱怨说:“你的诗,似乎没有特别针对我的集子而写。”

假设当日的写序人是今日的我,大概狮子一声怒吼,便把狂妄的青年逐出师门去了。但是梁先生眉头一抬,只淡淡地一笑,徐徐说道:“那就别用得了……书出之后,再跟你写评吧。”

量大而重诺的梁先生,在《舟子的悲歌》出版后不久,果然为我写了一篇书评,文长一千多字,刊于一九五二年四月十六日的《自由中国》。那本诗集分为两辑,上辑的主题不一,下辑则尽为情诗。书评认为上辑优于下辑,跟评者反浪漫的主张也许有关。梁先生尤其欣赏《老牛》与《暴风雨》等几首,他甚至这么说:“最出色的要算是《暴风雨》一首,用文字把暴风雨的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都描写出来了,真可说是笔挟风雷。”在书评的结论里有这样的句子:

作者是一位年轻人,他的艺术并不年轻,短短的《后记》透露出一点点写作的经过。他有旧诗的根底,然后得到英诗的启发。这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一条发展路线。我们写新诗,用的是中国文字,旧诗的技巧是一份必不可少的文学遗产,同时新诗是一个突然出生的东西,无依无靠,没有轨迹可循,外国诗正是一个最好的借镜。

在那么古早的岁月,我的青涩诗艺,根底之浅,启发之微,可想而知。梁先生溢美之词固然是出于鼓励,但他所提示的上承传统旁汲西洋,却是我日后遵循的综合路线。

朝拜缪斯的长征,起步不久,就能得到前辈如此的奖掖,使我的信心大为坚定。同时,在梁府的座上,不期而遇,也结识了不少像陈之藩、何欣这样同辈的朋友,声应气求,更鼓动了创作的豪情壮志。诗人夏菁也就这么邂逅于梁府,而成了莫逆。不久我们就惯于一同去访梁公,有时也约王敬羲同行。不知为何,记忆里好像夏天的晚上去得最频。梁先生怕热,想是体胖的关系;有时他索性只穿短袖汗衫接见我们,一面笑谈,一面还要不时挥扇。我总觉得,梁先生虽然出身外文,气质却在儒道之间,进可为儒,退可为道。可以想见,好不容易把我们这些恭谨的晚辈打发走了之后,东窗也好,东床也罢,他是如何地坦腹自放。我说坦腹,因为他那时有点发福,腰围可观,纵然不到福尔斯塔夫的规模,也总有约翰逊或纪晓岚的分量,足证果然腹笥深广。据说,因此梁先生买腰带总嫌尺码不足,有一次,他索性走进中华路一家皮箱店,买下一只大皮箱,抽出皮带,留下箱子,扬长而去。这倒有点世说新语的味道了,是否谣言,却未向梁先生当面求证。

梁先生好客兼好吃,去梁府串门子,总有点心招待,想必是师母的手艺吧。他不但好吃,而且懂吃,两者孰因孰果,不得而知。只知他下笔论起珍馐名菜来,头头是道。就连既不好吃也不懂吃的我,也不禁食指欲动,馋肠若蠕。在糖尿病发之前,梁先生的口福委实也饫足了。有时乘兴,他也会请我们浅酌一杯。我若推说不解饮酒,他就会作态佯怒,说什么“不烟不酒,所为何来”?引得我和夏菁发笑。有一次,他斟了白兰地飨客,夏菁勉强相陪。我那时真是不行,梁先生说“有了”,便向橱顶取来一瓶法国红葡萄酒,强调那是一八四二年产,朋友所赠。我总算喝了半盅,飘飘然回到家里,写下《饮一八四二年葡萄酒》一首。梁先生读而乐之,拿去刊在《自由中国》上,一时引人瞩目。其实这首诗学济慈而不类,空余浪漫的遐想;换了我中年来写,自然会联想到鸦片战争。

梁先生在台北搬过好几次家。我印象最深的两处梁宅,一在云和街,一在安东街。我初入师大(那时还是省立师范学院)教大一英文,一年将满,又偕夏菁去云和街看梁先生。谈笑及半,他忽然问我:“送你去美国读一趟书,你去吗?”那年我已三十,一半书呆,一半诗迷,几乎尚未阅世,更不论乘飞机出国。对此一问,我真是惊多喜少。回家和我存讨论,她是惊少而喜多,马上说:“当然去!”这一来,里应外合势成。加上社会压力日增,父亲在晚餐桌上总是有意无意地报导:“某伯伯家的老三也出国了!”我知道偏安之日已经不久。果然三个月后,我便文化充军,去了秋色满地的爱荷华城。

从美国回来,我便专任师大讲师。不久,梁先生从英语系主任变成了我们的文学院长,但是我和夏菁去看他,仍然称他梁先生。这时他又迁到安东街,住进自己盖的新屋。稍后夏菁的新居在安东街落成,他便做了令我羡慕的梁府近邻,也从此,我去安东街,便成了福有双至,一举两得。安东街的梁宅,屋舍俨整,客厅尤其宽敞舒适,屋前有一片颇大的院子,花木修护得可称多姿,常见两老在花畦树径之间流连。比起德惠街与云和街的旧屋,这新居的主人住在“家外之家”,怀乡之余,该是何等的快慰。

六十五岁那年,梁先生在师大提前退休,欢送的场面十分盛大。翌年,他的“终身大事”,《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之中译完成,朝野大设酒会庆祝盛举,并有一女中的学生列队颂歌:想莎翁生前也没有这般殊荣。师大英语系的晚辈同事也设席祝贺,并赠他一座银盾,上面刻着我拟的两句赞词:“文豪述诗豪,梁翁传莎翁。”莎翁退休之年是四十七岁,逝世之年也才五十二岁,其实还不能算翁。同时莎翁生前只出版了十八个剧本,梁翁却能把三十七本莎剧全部中译成书。对比之下,梁翁是有福多了。听了我这意见,梁翁不禁莞尔。

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后来夏菁担任“联合国”农业专家,远去了牙买加。梁先生一度旅居西雅图。我自己先则旅美二年,继而去了香港,十一年后才回台湾。高雄与台北之间虽然只是四小时的车程,毕竟不比厦门街到安东街那么方便了。青年时代夜访梁府的一幕一幕,皆已成为温馨的回忆,只能在深心重温,不能在眼前重演。其实不仅梁先生,就连晚他一辈的许多台北故人,也都已相见日稀。四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回到台北,却无法回到我的台北时代。台北,已变成我的回声谷。那许多巷弄,每转一个弯,都会看见自己的背影。不能,我不能住在背影巷与回声谷里。每次回去台北,都有一番近乡情怯,怕卷入回声谷里那千重魔幻的漩涡。

在香港结交的旧友之中,有一人焉,竟能逆流而入那回声的漩涡,就是梁锡华。他是徐志摩专家,研究兼及闻一多,又是抒情与杂感兼擅的散文家,就凭这几点,已经可以跻列梁门,何况他对梁先生更已敬仰有素。一九八〇年七月,法国人在巴黎举办抗战文学研讨会,大陆的代表旧案重提,认定梁实秋反对抗战文学。梁锡华即席澄清史实,一士谔谔,力辩其讹。夏志清一语双关,对锡华翘起大拇指,赞他“小梁挑大梁”!我如在场,这件事义不容辞,应该由我来做。锡华见义勇为,更难得事先覆按过资料,不但赢得梁先生的感激,也使我这受业弟子深深感动。

一九七八年以后,大陆的文艺一度曾有改革开放之象。到我前年由港返台为止,甚至新月派的主角如胡适、徐志摩等的作品都有新编选集问世,唯独梁实秋迄今尚未“平反”。如今大陆上正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此事恐怕更渺茫了。梁先生和鲁迅论战于先,又遭毛泽东亲批于后,案情重大,实在难以为他“平反”。梁实秋就是梁实秋,这三个字在文学思想上代表一种坚定的立场和价值,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

梁实秋的文学思想强调古典的纪律,反对浪漫的放纵。他认为革命文学也好,普罗文学也好,都是把文学当作工具,眼中并无文学;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也不赞成为艺术而艺术,因为那样势必把艺术抽离人生。简而言之,他认为文学既非宣传,亦非游戏。他始终标举安诺德所说的,作家应该“沉静地观察人生,并观察其全貌”。因此他认为文学描写的充分对象是人生,而不仅是阶级性。

黎明版《梁实秋自选集》的小传,说作者“生平无所好,惟好交友、好读书、好议论”。这三好之中的末项,在大陆时代表现得最为出色,所以才会招惹鲁迅而陷入重围。季季在访问梁先生的记录《古典头脑,浪漫心肠》之中,把他的文学活动分成翻译、散文、编字典、编教科书四种。这当然是梁先生的台湾时代给人的印象。其实梁先生在大陆时代的笔耕,以量而言,最多产的是批评和翻译,至于《雅舍小品》,已经是四十岁以后所作,而在台湾出版的了。《梁实秋自选集》分为文学理论与散文二辑,前辑占一百九十八页,后辑占一百六十二页,分量约为五比四,也可见梁先生对自己批评文章的强调。他在答季季问时说:“我好议论,但是自从抗战军兴,无意再作任何讥评。”足证批评是梁先生早岁的经营,难怪台湾的读者印象已淡。

一提起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这方面的声名几乎掩盖了他别的译书。其实翻译家梁实秋的成就,除了莎翁全集,尚有《织工马南传》、《呼哮山庄》、《百兽图》、《西塞罗文录》等十三种。就算他一本莎剧也未译过,翻译家之名他仍当之无愧。

读者最多的当然是他的散文。《雅舍小品》初版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五年为止,二十六年间已经销了三十二版;到现在想必近五十版了。我认为梁氏散文所以动人,大致是因为具备下列这几种特色:

首先是机智闪烁,谐趣迭生,时或滑稽,却能适可而止,不堕俗趣。他的笔锋有如猫爪戏人而不伤人,即使讥讽,针对的也是众生的共相,而非私人,所以自有一种温柔的美感距离。其次篇幅浓缩,不事铺张,而转折灵动,情思之起伏往往点到为止。此种笔法有点像画上的留白,让读者自己去补足空间。梁先生深信“简短乃机智之灵魂”,并且主张“文章要深,要远,就是不要长”。再次是文中常有引证,而中外逢源,古今无阻。这引经据典并不容易,不但要避免出处太过俗滥,显得腹笥寒酸,而且引文要来得自然,安得妥帖,与本文相得益彰,正是学者散文的所长。

最后的特色在文字。梁先生最恨西化的生硬和冗赘,他出身外文,却写得一手道地的中文。一般作家下笔,往往在白话、文言、西化之间徘徊歧路而莫知取舍,或因简而就陋,一白到底,一西不回;或弄巧而成拙,至于不文不白,不中不西。梁氏笔法一开始就逐走了西化,留下了文言。他认为文言并未死去,反之,要写好白话文,一定得读通文言文。他的散文里使用文言的成分颇高,但不是任其并列,而是加以调和。他自称文白夹杂,其实应该是文白融会。梁先生的散文在中岁的《雅舍小品》里已经形成了简洁而圆融的风格,这风格在台湾时代仍大致不变。证之近作,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像他的前额一样高超。

一九八七年四月三日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中国历史名人之六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的政权,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北宋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手工业生产有了显著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显著的。火药兵器的出现,罗盘针在航海上的使用,毕昇活字印刷的新创造,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它们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从浪迹上海滩的少年,到小工头、工人纠察队长,再到中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他曾使国民党特务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共“特工王”。他的叛变险些毁灭中共中央而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一生只留下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人难识真面目。他走过的歪斜足迹直到今天才被厘清。他就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本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顾顺章从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人,蜕变为中共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叛徒,最后又被国民党惨杀的一生。
  • 苦命皇帝——明思宗

    苦命皇帝——明思宗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创世鼻祖的发明家(4)》本书分为鲁班、爱德华·琴纳、威廉·赫谢尔等部分。
  • 铁马红颜:萧燕燕

    铁马红颜:萧燕燕

    本书以萧太后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记录了萧太后传奇的人生,使读者透过历史的风尘,看到这位契丹族女政治家、女军事家英姿飒爽的身影。
热门推荐
  • 燃穹

    燃穹

    邪魔从尸骨里爬出,九州布满黑日之旗,万界山在火焰中崩塌,天穹被血锈染成红色,人们哭泣着呼唤神灵。骇人听闻的预言,几个不服命的棋手,一场颠覆天地的大局。有人持剑向天,把酒轻叹。命运的网里,逃得过谁?
  • 剑起大玄

    剑起大玄

    我这把剑,诞与心间,成于魂海;于青阳现世,于山海磨砺;起自大玄,一往无前。这是一个剑起青萍末的故事,喜欢您就留下一观。
  • 阴人缘

    阴人缘

    说来你们别不信,我天生和阴人有缘!你们听说过死人生孩子吗?这事儿就发生在我身上……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化学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三化学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我被女鬼勾了魂

    我被女鬼勾了魂

    被公司调到丽江那天,一个学生妹出现在我房门口,说是免费.,捡了这个便宜之后,就怪事连连。好不容易找到高人救命,高人却给我玄普了一下,三魂调阴阳,七魄定乾坤。我被人抽取了幽精之魂,阳寿只剩三天!!!为了活下去,我不得不出入那些生人回避之地。长白山天池下的八卦锁神阵、青海湖里的远古宫殿、昆仑山的地狱之门、湘西赶尸匠、苗疆巫蛊……
  • 这个郡主有点佛

    这个郡主有点佛

    父亲是风齐国唯一的异姓王爷,听说以前还是魔教教主出身。母亲是风齐国皇帝唯一的亲妹妹,还有一个文武双全,颜值爆表的世子亲哥。有药谷神医这样的武林绝顶高手当师父,还有四个能独霸一方的师兄师弟师姐。这样的郡主人生想不佛系都有些难啊。
  • 弥天幻途

    弥天幻途

    平庸少年求医为兄医病,踏上了修道一途,早年父亲捡到的宝物成为了修道一途的助力....
  • 破魔学院——血脉传说

    破魔学院——血脉传说

    这是一群中二少年的青春传记,也是他们的热血传说。
  • 界破驭仙

    界破驭仙

    北风乍起的第一部小说,还请各位大大支持。
  • 斗罗之盗门圣宗

    斗罗之盗门圣宗

    【更新稳定】【内容过于扯淡】盗墓贼李山因为造孽太多为法理不容,死后意外魂穿到斗罗大陆上,八岁那年他捡到了一副魂骨,并在武魂殿觉醒了自己另类的武魂。当洛阳铲出现在斗罗大陆,当李山创立了盗门宗,凭着过人的头脑,他能否在斗罗大陆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成为诸天大神中的一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