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倩说道:“伯父,你,你这样写?”
孙盛说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孙倩说道:“没,没问题,只是,只是你说桓温的坏话,万一,万一被桓温知道了?”
孙盛有点不高兴地说道:“我写史书,当然要实事求是了,怎么能因为惧怕强权就能虚做假,这样写出来的史书不是欺骗后人吗?”
孙倩看到了孙盛脸上的不悦,说道:“伯父,我,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担心你的安全。你需要我帮什么忙的,你就说,我一定尽力。”
孙盛指了指孙倩刚刚看到的最后一句话:因为打仗,江淮地方的劳役非常频繁,这次又遇上瘟疫流行,死了很多人,百姓都很怨恨桓温。
孙盛说道:“关于上次瘟疫的事情,我不太清楚,所以不敢乱写。”
孙倩说道:“哦,这个我清楚,我还知道桓玄等人到岳丘县怎样利用救人的机会牟取暴利的呢。”
孙盛高兴地说道:“哦,那你快说,一定要说真话啊。”
孙倩说道:“那当然了,难道伯父不相信我吗?”
孙盛说道:“当然相信你,你说吧,越仔细越好。”
孙倩开始回忆起来,说道:“导致近几年全国各处得的一种瘟疫,并不是因为战乱,战乱只是加快了瘟疫的传播,瘟疫是因人被毒蚊所咬导致的。这种蚊子生长在岳山上,却在全国各处到处咬人,咬人时人并无感觉,但是,咬过之后,人便中毒,以前无药可治,医生也不知道病因,而蚊子又因雌雄不同,咬过之后的病人得病的症状也不一样,雌蚊是暖性的,叮后人会得热病,人如果被雄性的叮住,那么就会得寒病。后来,谢安派独孤清去查,也就是狼豺虎豹的师父,后来查出来这些毒蚊就出生在岳山上的乌泉里,患者可以饮用此山上的乌泉水,以毒攻毒,立刻见效,几日之后便可恢复正常。但是由于狼豺虎豹有罪在身。”
孙盛说:“狼豺虎豹没有罪,只是为了躲避桓温的追杀吧。”
孙倩说道:“是这样的,但是,关于谢安的事情你要少些点,谢公做事很低调的。”
孙盛点头道:“这个我知道,有机会我会单独写个谢安的传记的,这个时候谢安并不想与桓温闹翻,所以我知道什么该写什么不写。你接着说吧。”
孙倩接着说道:“桓温上报朝廷说在岳丘县找到了瘟疫的解药。”
孙盛说道:“这一段我知道,后来皇帝派桓玄和马讯去岳丘县。你主要讲在岳丘县的事情就行了。”
孙倩说道:“桓玄和马讯利用这个机会,牟取暴利,开始以高价卖给有钱的人,得到了很多钱,后来有钱的人都得到解药后,就开始降价,再后来就不管他们了,穷苦的人们就自己取水,没花钱也能把病治好。不过,我告诉你个秘密,桓玄和马讯得到的钱并没有送回京城,而是被顾才大哥带人劫走了,桓温听说后又是大病一场,但是由于自己取财无道,不好意思公开抓贼,只能干生气,嘻嘻。”
正在孙倩和孙盛说话时,秦朗和顾才进来了。
秦朗说道:“你们在讨论什么呢?在说桓温的坏话吧?”
几人哈哈大笑。
秦朗正色道:“我已经听说苻坚要派百万大军来攻打我们了,这可是一件大事情啊。现在,桓温那边我们还是不要太得罪他。”
顾才问道:“李水呢?”
小倩说:“他应该在看书吧,你有事情告诉他吗?我们过去找他去。”
顾才说道:“走,我查到张山和郭婷的消息了。”
听说有了哥哥的消息,李水急切地问道:“他们在哪里?现在还好吗?”
顾才说道:“张山和郭婷因为没有等到李水而去了汝阴县。后来,在郭婷的建议下,用那块金子,张山做了汝阴县的县令。”
孙倩说道:“张山也做了县令?”
李水说道:“哥哥怎么能贪图富贵呢?”
顾才叹道:“汝阴县早晚是要打仗的,那里是我们的边境,也是桓温的地盘。”
孙倩担忧地说道:“张山不会站在桓温那边了吧?将来我们会不会是敌人?”
李水说道:“什么敌人?怎么可能,不都是为了晋国吗。”
秦朗说道:“对,张山也是在为朝廷效力,大家都是为了晋国,内部怎么会是敌人呢。”
桓温听说孙盛在写《晋春秋》,而且刚刚写完,于是让下人去买了一本带给自己看。
桓温看到这本《晋春秋》后非常生气,让人把孙盛的儿子孙潜叫来,对他道:“我的确打了败仗,可也不像你父亲说的这样不堪,我身经百战,这次居然说成这个样子,如果这本书传出去,岂不是辱没了我桓家的家门吗?那个袁真是犯了法我才降罪于他,他孙盛怎么会明白,他怎么懂得带军,还有,瘟疫的事情也不对,我明明立了大功,怎么里面好像还有什么是非啊?这明明是件很大的功劳啊?你父亲居然增加了许多道听途说的东西,我看孙盛写的却像是野史,胡编乱造。”
孙潜很害怕,于是说道:“大将军说的是,我一定回去,请父亲改写这段历史。”
于是,孙盛来到父亲面前,说道:“父亲,你还是改写这段历史吧。”
孙盛听儿子这样说,愤然道:“韩信不是受过胯下之辱吗,后人依然很崇拜他,诸葛亮也吃过魏国的败仗啊,后人依然把他当做神人,我写桓温的事情都是事实,难道错了吗?他丧师辱国,贪赃枉法是历史事实,还想要我替他掩饰么?我如果不写真相,隐瞒事实,那写的还叫史书么?”
孙潜说道:“话虽如此,但是,如果你不改写的话,我们全家人的性命就没了啊,父亲。”
孙盛说道:“人固有一死,大丈夫宁死不屈,我不怕死!何惧桓温?”
孙潜及孙家所有人全部跪在地上哭着请孙盛改书,孙盛坚决不改,又怕这本书被桓温销毁,又抄写一本寄到北方,让《晋春秋》在北方流传。而孙潜则悄悄地把《晋春秋》重改了一遍,献给桓温。桓温这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