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拱起手,一脸严肃地对史可议说道:“我一定与河南诸兄弟一同血战到底,只要能够中兴大晋,就是战死沙场我也在所不惜。”
嵩山。
在嵩山深处有一座小型的道观,观里住着一个道士,俗名叫费知远。费知远已经八十多岁,但身体依旧健朗,经常与一个隐居在嵩山上以打柴为生的管洛谈论一些天下大事。
费知远曾在一道士身上学会了算命之术,能知过去未来,十分准确,而管洛是费知远的好友自然也是不凡之人。
这天,风和日丽,费知远和管洛二人登上嵩山的高处,眺望远处的风景。
欣赏了一会风景之后,费知远盘腿坐了下来,闭上眼睛,掐着手指在算着什么,片刻,费知远睁开眼睛,对管洛说道:“管先生每天到集市上去卖柴,知不知道一些天下之?”
管洛“呵呵”地笑了一声后,站在费知远的面前说:“道长果然神机妙算,最近史可议又打败了刘聪南下的十万大军。”
费知远闭上眼睛,一边打坐一边说:“那河南百姓可有何动静?”
管洛看着远处的风光,说:“河南百姓对史可议是敬仰有加,就连孩子都唱着童谣夸赞史可议等人。”
“哦?童谣的内容是什么?”费知远闭着眼睛说。
管洛说:“河南将,战河南,胡人不过河。”
费知远听了,马上睁开眼睛,站起来,管洛诧异地看着费知远,他知道费知远又要解释其中的玄机了。
“看来晋朝国祚当尽啊!”费知远说。
“为什么这样说?”管洛不解。
“河南将,战河南,胡人不过河。其实还有一句:河南将,战河北,必败北。”费知远解释道。
“就是说史可议若在河南作战必胜,若是渡河北上必败?”管洛马上领悟到了其中之意。
“嗯。”费知远点了下头,说“天不让史可议恢复中原,即使史可议再有才能也敌不过天灾人祸。”
洛阳城史府。
在史府的大厅里,史可议坐在上位,王毅、韦晃、刘威、赵龙、高鹏飞、张连丰、赵长平、史盛、史可敬、司马炅、朱邪治在下面分列而坐。
史可议看着人都到齐后,开口说:“如今刘聪新败,我欲率军趁机北渡河水攻打河东,诸位以为若何?”言语里充满了激动,他终于可以主动进攻刘聪了,他离自己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不可,”王毅起身走到中间拱手说道,“将军,攻打刘聪的时机还未成熟。”
赵龙听了王毅的话又忍不住站起来了,说:“汉军已被我大军打得闻风丧胆,此时不攻打刘聪更待何时!”
王毅有些着急了,他知道史可议等人都是一群年轻人,血气方刚,加上史可议好大喜功,根本不会听自己的话,但他还是极力劝阻道:“将军,河南的兵力不过五万余人,怎么敌得过刘聪的数十万大军。先在河南鼓励百姓生产养精蓄锐,等到时机成熟时在出师北伐,才是长远之计啊。”
“等到时机成熟?先在时机不就成熟了,我大军自宛城起兵以来未有败绩,我看是先生多虑了。”司马炅起身来到王毅的身边说道。
“将军,北伐的时机未到啊。”王毅苦苦地劝道。
“将军,现在正是北伐的好时机啊!”韦晃、刘威等十人一起拱手说道。
史可议先看了下王毅嘴唇动了下但是最终没有说话,史可议又看了韦晃等人,站起来说:“好!众将听命,王毅留下来守洛阳,史盛、史可敬前往宛城帮助文焕守城,张连丰守大梁,高鹏飞率三千人马为前锋,其余人马率一万人马随后出行北伐刘聪。”
韦晃、刘威等人都领命而去,史可议也跟着众人走了出去,只留下了王毅一个人站在那边,此时的王毅站在那边感到那么的无助,一向处事谨慎的史可议这次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史可议安排好众人的职责后,来到了军营巡视。
“将士们对北伐一事反响如何。”史可议身披银白色铠甲,握着腰间的龙渊剑,在军营缓步走着,对旁边的韦晃说道。
“将士们一说要北伐都高呼愿随将军北伐,百姓听说公子要出师北伐很多青年人都来投军,还送来了许多粮草。”韦晃也身披铠甲,手里拿着亮银枪说道。
史可议满意地点了点头。
“将军,樊二堡主求见。”一个士兵走到史可议的面前单膝跪下说道。
“把他带上来。”史可议挥了下手说。
樊豹已经上来看见了史可议拱手说:“将军!”
史可议笑着说:“二堡主来军中找我可有何要事?”
樊豹依旧拱着手,态度坚决地说道:“听说将军要北伐刘聪,我特来请战。”
史可议拍着他的肩膀,笑着说:“哈哈哈,而堡主要随可议北伐刘聪,可议求之不得。”
黄河南岸晋军大营。
史可议站在河水岸边(黄河)远望着对岸汉军的营寨,汉军营寨沿着河水呈一字型而建,在西北岸边则是汉军的船只。
“看来刘聪早有防备。”史可议回头对高鹏飞说。
高鹏飞指着对岸说:“我率三千人赶到此处时汉军已在北岸结寨,我派人打听了一下,守寨的是汉军将领李温。此处一共有两万汉军。”
史可议又看了对岸一会儿,侧过脸来对高鹏飞说:“你去把众人叫到我的帐中,商议渡河之策。”
很快,高鹏飞便带着刘威、赵龙、韦晃、朱邪治、司马炅、赵长平、樊豹来到史可议的营帐。
史可议说:“都是寸草不生之地,想要过河只可强攻,不知诸位有谁的水性较好?”
赵长平、司马炅马上挺身而出一齐说:“我的水性好。”
樊豹也站出来说:“我的水性也可以。”
史可议点点头,说:“好!我夜观天象,三日后的夜里有东南风,准备小船,在船上多放干草、硫磺,点燃后让船顺着风驶向西北岸烧掉汉军的战船。汉军大乱后,赵长平、司马炅、樊豹即率六千人马强渡河水,杀到汉军营寨,我率大军随后渡河。”
河水岸边。
这天夜里,河水两岸像往日一样的宁静,只是东南风刮地很大,大得让人略感到些寒意。
汉军的船只还泊在西北岸,汉军的士兵像往日一样守寨的守寨、巡逻的巡逻、睡觉的睡觉。
而在河水的南岸,随着史可议浑厚有力的一声“行动”,赵长平、司马炅、樊豹命人点燃了小船,着了火的小船借助东南风的风力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向西北岸。守夜的汉军看见了向北岸急速驶来的火船,赶紧大喊:“晋军来来袭营啦!”
晋军的火船有力的撞击在了汉军泊在北岸的船上,汉军北岸的船只迅速着了火,李温在睡梦惊醒见到此情此景赶紧命令士兵救活。火势顺着东南风蔓延到了岸上,汉军的营寨也着了火,汉军被大火烧死的、掉进河里淹死的不计其数,船上的汉军士兵为了救火,但由于风大助长了火势,许多汉军就这样被吞没在了火海之中;岸上的汉军也是络绎不绝地到河里取水来浇灭岸上的着了火的营寨,有的士兵全身着了火在地上打滚,痛苦的嚎叫,河水北岸一片火海。
河水南岸的史可议见了此情此景,命令赵长平、司马炅、朱邪治赶紧带着五千士兵上船,驶向北岸,李温见了,马上命令弓箭手沿着河岸向晋军放箭,晋军的船只由于借助风力,行驶得很快,汉军士兵只射死了少数的晋军,晋军的船只便着了岸,赵长平、司马炅、樊豹率先下船砍死了许多正在岸边拉弓搭箭的弓箭手,后面的晋军也随即下船砍杀汉军。南岸的史可议见赵长平等人着了岸,也带着刘威、赵龙等人率领着剩下的七千人马渡河。
汉军士兵听说过史可议手下晋军的勇猛,以及史可议自打仗以来还未打过一场败仗。加上现在汉军士兵与史可议手下的晋军正是交手,汉军士兵开始认识到晋军的战斗力。赵长平等人在汉军之中作战勇猛,杀得汉军士兵人人胆寒。
汉军士兵开始感到恐惧,一些汉军士兵开始逃跑,渐渐的逃跑的汉军越来越多,正在奋力杀敌的李温见手下的士兵大量逃跑,赶紧大声叫道:“不要跑!”但是汉军士兵逃命要紧哪顾得上李温的命令,李温举起手中的刀砍杀汉军的士兵,鲜血染红了李温的战袍,但是仍不能制止。汉军士兵能跑的都跑掉,跑不掉的就地跪下来抱头投降。
赵长平手持长枪过来刺向李温,李温赶紧挥刀反抗,司马炅手持双戟也杀了过来,李温抵御不了,虚砍了司马炅一刀,调转马头就要逃走。高鹏飞正好出现在李温的背后,见李温转过身来,一枪刺穿了李温的喉咙。
河水北岸。
现在已经到了白天十分,史可议身披铠甲手握龙渊剑站在河水边,看着气势恢宏的河水,东南风还在使劲地刮着,吹起了史可议的长发。此时的史可议内心充满了激动,他已经渡过河水,马上就可以继续进军,指导左国城了。
韦晃、刘威、赵龙、高鹏飞、朱邪治、赵长平、司马炅、樊豹都站在史可议的身后,与史可议一同饱览这秀丽的景色。
看着这东去的河水,高鹏飞突然问史可议道:“可议,我们是要先攻打上党还是晋城?”
史可议站在那里思考了一会,转过身来说:“先攻打上党。上党地形比较单一。”
这时,一阵大风吹来,只见史可议军中的大旗旗杆被风吹断,十几个士兵赶紧去扶起来。史可议和众人看到了这种情况,都感到惊讶。
“这恐怕不是什么祥兆。”高鹏飞说道。
史可议看着士兵们找来一根木头,把大旗重新树立起来,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才笑着说:“呵呵,这风真大,把我们的帅旗都给吹断了。”史可议嘴上虽然说得很不在意,但是内心却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