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27200000004

第4章 序论 (4)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按古今中外各国,立教养之规,奏富强之效,原本首在学校。今日本师泰西教养,培育人才,居然国势振兴,我国胡不可亟力行之?一语为之曰:不修学校,则人才不出;不废贴括,则学校虽立,亦徒有虚名而无实效也。"当时封疆大吏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也认为日本奇迹般的兴盛,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日本,小国耳,何兴之暴也?伊藤、山县、夏本、陆奥诸人,皆二十年前出洋之学生也,愤其国为西洋所胁,率其徒百余人分诣德、法、英诸国,或学政治工商,或学水陆兵法,学成而归,用为将相,政事一变,雄视东方。"日本的崛起为中国树立了一个榜样,当时朝野上下几乎一致认为应该效法日本,维新变革,奋发图强。

"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也。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此孟子'置之庄岳'之说也。"此时,出洋求学的必要性成为了全国上下的共识,而至于出洋去哪个国家求学,则又几乎一致以日本为宜。这是因为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成效卓著;而日本在吸收了西欧近代思想之后又进行了过滤和创造性转化,西方各种学科在日本已经灿然完备;当然更重要的是到日本留学有着地理上的便利条件。张之洞在《劝学篇·游学》中说得甚为详明:"致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遣;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一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事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若自欲求精求备,再赴西洋,有何不可?"康有为在《进呈日本明治变法考序》中也赞成此说,"其守旧之政俗与我同,故更新之法,不能舍日本而有异道","彼与我同文,则转译辑其成书,比译欧美之文,事一而功万矣。彼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鉴其行事之得失,去其弊误,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而欧美之新法,日本之良规,悉发现于我神州大陆矣。"

学习日本,最切实的办法莫如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在失败中终于觉醒过来的清政府,这时候对于留学再也不是泛泛地提倡,而是借鉴各国经验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实实在在地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首先,清廷许诺,不论官费生和自费生,只要学成回国,经考试合格,一律赏赐进士出身或举人出身头衔,提高学成归国者的身份和荣誉。例如《清稗类钞》中就说"科举时代之进士、举人,略如欧美日本之学位。宣统乙酉,学部奏酌拟考试毕业游学生章程,中有分等给奖一条,列最优等者奖给进士,列优等、中等者奖给举人。各冠以某学科字样,习文科者称文科进士、文科举人,他科仿此。"在现实中不乏典型事例的证明,1911年9月,章鸿钊和丁文江参加京师学部举行的留学生考试,两人皆以最优等成绩获得"格致科进士"学衔。其次,清政府大力鼓励自费留学。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就经费来源划分,有国家官费生、各省官费生和自费生三种。官费生由政府筹措经费,在当时连年割地赔款的历史语境下,因为国库空虚,经济紧张,所以名额不多,而在当时语境下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却很大,所以政府大力鼓励自费留学。

自费生假如本人发奋努力,能够考入国家急需的学科和专业,还可以乌鸦变凤凰,华丽转身为公费生。第三,废除科举,鼓励留学。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只要科举考试存在,人们的精力和兴奋点就集中在对进士、举人学衔的拼搏上,对于新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新生事物就不感兴趣,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度是新式教育发展的障碍例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自己1898年前往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求学的时候,人们的观念仍是认为"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洋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所以鲁迅称自己"仿佛是走异路,逃异地"。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但是由于不适应历史发展和社会形势的需要,在西潮冲击下,终于寿终正寝了。这一划时代性的政策变化,直接改变了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追求目标和价值观念,断绝了他们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的道路,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现实。这样,政府倡导和鼓励的出国留学,就有可能进入他们考虑的范围,甚至成为他们人生的现实选择。

因为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社会舆论导向的支持以及现实生活的需要,出洋留学在20世纪初的中国终于形成了一股热潮除了人数众多之外,甚至出现了举家留学、全族留学的情形。在钱单士厘《癸卯旅行记》中说:"予家留东之男女学生四人,皆独立完全之自费生。"在记述离别东京时,又说道:"此行也,留两子,一妇,一女婿,三外孙于东京,远别之时,能不黯然?然两子,一妇,一婿分隶四校留学,次第学有所进。"。留学人员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也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而水涨船高,"中国某些人对西学的诋毁......在日本战胜中国以后的十年中,这种态度让位于重现出洋留学,其重视程度使留学不但对一个人在官场的晋升有好处,而且成了晋升的关键性条件"。秋瑾在给她大哥的信中也说道:"今日世界谋事,非知洋务不可;若能出洋留学数年,谋事较易。

"可见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出洋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身份资本",能够给知识分子带来切身的利益和光明的前景。在清末,把洋学生与进士、举人同等看待;而在民国之后,出洋留学生在教育界的待遇往往要高于国内同等学历者。在助教和讲师职称阶段,国内学历尚能担任,但在副教授、教授等高级职称,国外的留学背景则成为了分量极重的筹码例如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中就有相应的要求 。该条例将大学教员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四个等级,"以上四种名称惟大学之教员得用之",并且规定:"助教之资格为:国内外大学毕业,得有学士学位,而有相当成绩者;或于国学上有研究者。讲师之资格为:国内外大学毕业,得有硕士学位,而有相当成绩者;或助教完满一年以上教务,而有特别成绩者;或于国学上有贡献者。副教授之资格为:外国大学研究院研究若干年,得有博士学位,而有相当成绩者;讲师满一年以上之教务,而有特别成绩者;或于国学上有特殊贡献者。教授之资格为:副教授完满两年以上之教务,而有特别成绩者。"

在当时浩浩荡荡的留学大潮中,中国人主要是留学日本。不仅人数众多,所学的专业也很广泛,并且还频繁开展了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影响方面,中国留日学生都超过了留学其他国家的留学生。1896年,中国学生开始留学日本,尽管最初的留日学生才13人,但以后人数呈逐年大幅度递增的趋势。唐才常描述当时年轻学子浡然向新的风气时说:"甚至腹地各省,有触禁网,甘党名,违父兄师保,而毅然出洋就学者。

"1905年,日俄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这再次给中国人以极大的震撼;也就在这一年,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中国士子断绝了科举晋升之路,所以此后的"1906年是留日学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共达一万三四千或二万名之谱",形成了一个高峰期。1907年留日学生也达到了万人以上。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1937年,仍然有5934人负笈东洋。据日本研究中国留学史的专家实藤惠秀统计,自1896年清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止,42年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总计达5万余人。应当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留日学生这一庞大的群体在世界留学史上的规模都是空前的,尽管其中鱼龙混杂,许多人上的是速成班,在整体上影响了留日学生的水准和声誉,但是前后相续几十年的留日浪潮,毕竟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极为宝贵的人才,造就了一支庞大的新式知识分子队伍,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自塑留学生形象

"世俗于游学生辄呼为留学生,笔之于纸亦然。盖留学二字,为日本之名词,输入最早,流传已久,口耳间固习之矣。""留学生"一词的使用最早始于日本人。唐朝时候,日本政府不断派遣使臣来中国学习文化典籍和礼仪制度,由于使臣是外交使节,不便在中国长时间滞留,为了保证能够充分地汲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遣唐使"开始,也同时派遣了"留学生"与"还学生"。所谓"还学生"指的是必须随遣唐史一起回国的学生;而"留学生"则是在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继续学习的学生。"留学生"一词就这样被沿用了下来。

在晚清,西风压倒东风,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和蹂躏,对外敌入侵的抵抗屡战屡败,中国人在痛苦中不断反省和思考,最后醒悟到必须调整自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必须在新的国际秩序中重新为自己定位,必须"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中国人开始负笈海外求学。首先是到美国(1872年),其次到欧洲(1877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受到巨大刺激,1896年清廷又派学生留学日本,从此中国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留学生群体。

正是因为现实中先行具有这一群体,通过文学形式对这一群体进行刻画和反映,于是便诞生了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当然,最便于刻画人物形象的文体要数小说。一般说来,情节、环境和人物形象是小说不可或缺的三要素。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主角是勇将策士,侠盗赃官,妖怪神仙,佳人才子,后来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五四'以后的短篇里却大抵是新的智识者登了场,因为他们是首先觉到了在'欧风美雨'中的飘摇的,然而总还不脱古之英雄和才子气"。

留学生形象作为"新的智识者"的一个分支,他们不但充分感受到了当时民族国家大厦"在欧风美雨中的飘摇",而且为了挽大厦于将倾,还远渡重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旷古未有的一个新兴群体。作为较早走出去直接面对外面世界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异域生存和求学的遭遇并不完全相同,有的可能受到相对友好的对待,有的则可能备受冷酷的歧视,但是无论怎样,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作为中国人生活在异国他乡,置身于中外文化冲突的最前沿。文化风习的不同,现代化的压迫,国际地位的悬殊,形成一张牢不可破的网络,对他们构成了巨大的压抑。在传统文明和域外文明的碰撞中,他们都经历了一个思想观念的裂变过程,这一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由传统到现代的嬗变过程。

在"他者"目光的注视下,留学生大都重新经历了一次拉康所谓的人生"镜像阶段",在域外之镜中确立了自我身份意识以及民族国家观念。现代心理分析学派认为主体意识是在自我与他者关系中形成的,而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也很注重主体间性,正如丹尼·卡瓦拉罗所说:"在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哲学传统中,他者是主体建构自我形象的要素。他者是赋予主体以意义的个人或团体,其目的在于帮助或强迫主体选择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并确定其位置在何处。""我们对于我们的自我感觉取决于我们作为另一个人所凝视的目标的存在。"利用文学的形式传达中国留学生在域外的感受和体验,揭示出他们在域外的生活行状、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既具有异国情调色彩,又不无社会学和历史学上的意义。对留学生群体进行形象研究,既可以看出这一群体自身的形象特征及其嬗变演化的轨迹,还可以折射出隐藏在形象书写的背后作家的个人感情、文化观念和民族立场等意识形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留学生形象的研究就显得不无意义。

同类推荐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点滴

    点滴

    本书收录作者1934年至1935年2月间的散文和杂感,大部分作品是作者旅居日本期间所写。作者说,这里有他“一点一滴的血”,也是“一个活着的现代青年的话”。旅日期间,法西斯阴云密布,国家内忧外患,这些在作者的文字中都有反映。晚年编集时,作者认为《关于翻译》、《几段不恭敬的话》两文讲了一些不公正的话,移作附录。本书于1935年4月由开明书店初版,现根据《巴金全集》本排印。
  • 山水依偎

    山水依偎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从春天流出的河流》《荞麦花开》《直立奔跑的狗》《雪落江南》《梦泊洪江》《一条河到底能流多远》等散文作品60余篇。
  • R城寓言

    R城寓言

    《R城寓言》是作者近二十年诗歌写作之精选。这是一部深沉、辽阔的诗集,集青藏高原之苍茫、故乡之疼痛,以及寓居之城的奇特于一身。诗人且行吟且沉思,用各种诗歌方式挖掘地域的诗意。将昌耀、海子那类大地歌手的抒情长调,跟一种波德莱尔式的现代诗意混合杂糅,用超现实图景揭示一座城市在现代性语境下的历史与现实。用狂欢化语言抒写世界的真实,以此隐喻人类面对全球化的共同命运。
  • 美人醉

    美人醉

    沿着历史脉络一路向前,捡拾时光之花,引出关于古代女性常用的闺房物品。每一件私物,都由诗词串联和表现,融入情感、诗词背景和解析、风俗和传奇故事,体味古代深闺女子们别样的生活情态和生活用品,走近她们的美与心碎。
热门推荐
  • 权倾朝野:狠妃无泪

    权倾朝野:狠妃无泪

    翩翩公子,窈窕淑女,一双璧人,最后却只留她一人。她要整个天下,就给她整个天下。他为她颠覆了整个天下,却还是不能拥她入怀。“说好的不离开,你还是食言了”
  • 逆天宠妃出嫁从夫做不到

    逆天宠妃出嫁从夫做不到

    白仙儿我带你回家。他,虞城战神,俊美无双,却杀人如魔,惧矣。她,狂傲不羁,惊世绝颜,却无人入她心。一朝穿越,霸气可高冷可逗比的隐族继承人白仙儿成功捕获战王杀神少男心一枚,展开各种斗后妈斗小三斗艾斯比的技能。笑看白仙儿耍帅装逼卖萌各种不要脸。
  • 彼岸卿顾

    彼岸卿顾

    【新书《侯门有卿卿》已发布,请多关照噢!】【本书是小故事哦~一个个小故事啦~~~】风从黄泉吹来,乱了人间,可否渡你抵达彼岸?人生百苦,最苦大概是求而不得,退而不舍……而对于叶朝漓来说,生来注定悖逆天道,却也没有想象中的痛苦。
  • 求知文库-生物学的开拓者

    求知文库-生物学的开拓者

    本书为青少年读物,主要介绍了为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 国家盗墓

    国家盗墓

    一个是在古墓中捡到的孩子,一个是盗墓世家的千金,当他们在命运的牵绊下走到一起,,如何演绎一段凄美的爱情探险,一步步走上探寻扑朔迷离的身世,揭开古老相传的惊天财富与长生不死秘密的道路。
  • 凋灵

    凋灵

    情何时凋零?在不敢去爱的时候。人何时凋零?在不敢去闯的时候。梦何时凋零?在不敢去想的时候。即使感情抛弃我,我也要勇敢的面对!即使命运玩弄我,我也要勇敢的闯荡!即使梦想嘲笑我,我也要勇敢的憧憬!
  • 初晓命

    初晓命

    情这个字很难下笔,您各位且听听我的故事。“我冬訸的一生爱过许多人,陪我最久的是孔雀神领,让我最难以放下的是初晓……”她说,当二十八根蜡烛统统亮起的那一刻她就回来,其实第二天的时候,那个点蜡的人就已经心如刀绞。她说,等四海升平,漫天作星辰雨的时候她就回来,可那天星辰漫天流星划过,她没应约而来。“我活的很久,可我还是觉得二十四岁那一年风华正茂”“前生世事前生了,今生如何看今朝”
  • 玄门高手

    玄门高手

    玄门,亦称玄妙之门,最早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天测门属玄门一支,门中之人精通风水奇术,寻龙探墓,望气看相,更有一手神奇的医术,是玄门之中最为神秘的门派。十八年前楚易在监狱之中成了天测门的传人,经过一群魔鬼的调教成材之后,他终于脱离了魔爪。扛着玄门风水奇派传人的身份,断富贵、辨凶吉、猎艳物。探古寻奇,纵意花都。有人视他为魔鬼,有人赞他为神算,亦有人恋他到痴狂。……………………………………………………………………………………民间秘闻、风水奇阵、异域杀机、苗疆奇蛊的面纱被他轻轻撩起,看到了隐藏在背后的真相。欢迎大家加入玄门:102023120
  • 网游之冒牌NPC

    网游之冒牌NPC

    我不是GM,可你们就是不信!解释清楚这个问题真的很难。
  • 流年,静候时间花开

    流年,静候时间花开

    花开花落,世事变迁,一切事物都会在时间的沉淀中得到美好的结果。一场爱,一份恨,都给年少岁月留下了不可破灭的痕印。在最美的时光遇到最美的你,其实都是最好的安排。岁月静好,浅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