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座气势恢宏的图书馆当属亚历山大图书馆,它是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儿时好友和军队将领托勒密一世创建的。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托勒密继承了对军事占领地埃及的统治。托勒密将以亚历山大这个伟大征服者的名字命名的一个尼罗河口闭塞小城作为自己的新首都。大约在公元前300年,通过在此创建图书馆,他把这座城市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世所称羡的文化思潮中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在300年间称雄于世。
托勒密的目标是收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作品,将它们汇聚一处。在图书馆被毁之前,据说它已经在三百多年间收集了超过50万卷藏书。在希腊文明向欧洲、非洲和亚洲诸多文明传播的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概没有任何其他图书馆曾对文化知识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影响--直到两千多年后“互联网”图书馆的问世。“互联网”图书馆的管理员今天正端坐在加州山景城硅谷中心这座校园风格的整洁的商务综合大楼里。这是一座现代化的集钢筋混凝土和玻璃于一体的结构园区,错落分布着树木、花园、步行道、人工池塘和溪流,人们骑着单车、摩托车,或是徒步在各种建筑物之间穿梭。这些图书管理员与许多人童年记忆中那些戴着挂链眼镜、对杜威十进分类法的掌握令人难以置信的白发老太太有着天壤之别。毕竟,现在是电子时代了。
谷歌是一家朝气蓬勃的公司,涌现出许多年轻有为的计算机科学家,他们对互联网有着不可思议的认知。事实上,谷歌已经成为世界信息的首席管理员,它通过在线信息、哲学、娱乐、观点、辩论、艺术以及互联网怪杰和高管们喜欢将其单独归类为“内容”的毫无价值的废话等迷宫似的网络而成为给予我们指导的一个实体。
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并没有缔造互联网(尽管他们现在雇用了互联网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温特·瑟夫(Vint Cerf))。但是如果有谁体现了世界首席图书管理员的精神,那就是拉里和谢尔盖这对聪明人。他们创造了谷歌哲学的核心、它的商业策略和一切重大问题背后的道德观--从针对用户隐私的审查制度,到进入新市场并努力变革现有公司的商业策略。
谷歌恪守道德准则
他们不大可能成为商业巨头。在这对搭档中,拉里最不擅长社交。他有着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嘴唇、青青的胡茬,保守且总有几分凌乱的发型。除非被点名,他很少出于自愿主动回答问题。当他回答问题时,他那有条不紊的腔调听起来就像是男中音版的科米蛙。谢尔盖同样羞于接触外人,但要更坦然自若些,他目光炯炯,一头褐色的卷发好像永远无法变得服服帖帖。他们通常会殚精竭虑地在会议上共同作出所有重大的公司决定,从道德问题到产品的设计。但是拉里作为产品部的总裁,是公司未来方向的主要决定者,在关键性的雇佣决策中分量很重。谢尔盖作为数学奇才和技术部总裁,是谷歌技术手段的裁决者,他对公司的道德立场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公司最近的一次年会上,拉里身着挺括的蓝色衬衣和褐色休闲裤,面对来自股东和记者的提问,他直挺挺地僵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一只手握着麦克风,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谢尔盖则身着褐色T恤和褪色牛仔裤,显得较为放松。他将双臂搁在腿上,气定神闲地扫视着大家,更愿意毫无保留地回答有关这家高度私营化企业的敏感问题。
在这次会议上,国际特赦组织提交了两项建议,要求股东责令谷歌公司成立一个人权委员会,来审查其在中国的业务,目的是限制那里的审查制度。管理层认为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便拒绝了这一建议,但对关心这一问题的人们表示极大支持。谢尔盖对这项表决投了弃权票,即既不赞同也不反对。诚然,这种姿态意义不大,因为董事会和管理层有足够多的否决票,但他希望表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难度有所肯定。拉里和首席执行官施密特对该建议投了反对票。
我问谢尔盖为何弃权,他解释说,他对其动机表示理解,并发自内心地赞同。“从公司方向上说,这两项建议是正确的,”他说,“谷歌公司组织一批独立人士,来定期集会讨论这些问题,我认为确实有必要。”但他也说,他为谷歌在中国的作为感到自豪,他觉得公司在中国的记录要优于竞争对手。
谷歌运用新的商业策略
自从这两名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研究生于1998年年底创办谷歌公司以来,这只是有关谷歌道德立场的诸多焦点问题之一。谷歌脱胎于一个只有计算机科学家才会喜爱的项目:大型研究论文发表数据库的搜索技术开发。但是,他们偶然发现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搜索互联网繁杂数据的更好方法--并最终将他们的技术转化为今天这家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技术公司之一。
但是技术本身并不能成就一家成功的公司,商业策略才能做到这一点。凭借一种新型商业模式,拉里和谢尔盖创办了一家独特的公司。它运用的策略适应互联网时代,恰如适应希腊化时代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谷歌或许不能延续300年之久,但它仍然前途远大,它的影响力方兴未艾。
如果说拉里和谢尔盖弹奏出的是完美的商业和弦,那是对21世纪的低估。当他们创办谷歌时,他们步入的是一场权威们所坚称的尚未开始就已失败的战争。1998年中期,屹立在万维网之巅的是雅虎公司。雅虎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互联网网站,75%的网络搜索由此起步,每月雅虎的访问量达到2500万人次。1998年9月,它成为第一批纯粹靠互联网赢利的公司。
同年3月,《财富》杂志总结了非常普遍的看法:“雅虎!赢得了搜索引擎的战争,并为取得更大的成就作好了准备。”杂志编辑声称。雅虎的股票飞涨,突破每股100美元,一路飙升至1999年年底的230美元,创历史新高。
接着它就彻底崩盘。到2000年中期,雅虎的股票呈自由落体状一路触底至每股5美元以下。一度被盛赞为互联网伟大梦想家的雅虎首席执行官提姆·库格(Tim Koogle)一年后被解职。似乎没有人知道是什么重创了雅虎。不过无论是什么,它都错过了谷歌。
事实是世事已然变迁。1999年12月31日之前,在千年虫恐慌的威胁下,全球公司斥资数十亿美元购买新计算机和新软件。技术公司成长壮大,其股票价格的涨幅更大。强劲的科技股市场鼓舞着风险投资人向网络公司注资,仅凭一个商业计划和一个臆想就筹措上市。操盘手听从领导者的旨意,哄抬网络公司的股票价格。股票市场一飞冲天,以至于美联储试图通过提高利率来为非理性繁荣降温。
结果证明,所有这些举动都是错误的。2000年1月1日,千年虫恐慌被证明是毫无根据的,注资硅谷的水龙头被关闭了。一时间,各公司纷纷停止购买计算机,科技公司的利润大幅跳水,收入的下降吞没了股票价格,高利率又雪上加霜。无利可图的网络公司发现它们的股票价格已经跌至每股几美分,风险投资人也停止了投资。真正的千年虫灾难,其结果并非计算机崩溃,而是互联网市场的崩溃,这是由千年虫恐慌导致的支出告罄所引发的。
谷歌脱颖而出
但是一个佼佼者出现了。随着现金流对科技的支撑出现了方向逆转,谷歌似乎赶上了径流。1999年1月,谷歌搜索引擎每天处理1万次查询,一年后已经增至每天千万次查询。1999年谷歌收入了20万美元。在科技萧条伊始的2000年,它的销售额增长了940%,达到1900万美元。到2002年年底,当大多数网络公司要么严重缩水要么倒闭之时,谷歌的收入已经迅速增长到4.4亿美元。2003年,谷歌年仅4岁,它的销售额已达到15亿美元,利润为1亿美元,占到世界搜索引擎市场的80%。
为什么会是谷歌?事实证明,风险投资人是始作俑者。互联网在商业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但在这个构建经济学转变的时刻,许多网络公司仍然墨守成规,它们没有觉察到自己的战略缺陷,因为它们这个产业有来自风险投资人和操盘手的数十亿美元注资的支撑。拉里和谢尔盖不仅因时而变,而且还加快了步伐。
拉里和谢尔盖满怀创建一个伟大公司的豪情壮志,逐条解析新的商业规则。他们将某种商业模式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他们尝试完善不同的赚钱方式,并突然想到了人们闻所未闻的最赚钱的广告形式。大广告客户正在一如既往地退缩,但是谷歌瞄准的是寻找便宜渠道的小广告客户。由于在搜索和在线广告方面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拉里和谢尔盖顺理成章地确立起谷歌在互联网广告业务的垄断地位,这一点可以和微软在个人计算机软件业务的垄断地位相提并论。不论是好是坏--通常更好--谷歌已经成为新的微软,而微软正在成为旧的IBM,被新技术所取代。
谷歌目前有2万名雇员,但运筹帷幄的只有两人。拉里和谢尔盖搭伙合作,就像一台和谐运转的机器的两个部分。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负责增加公司收入,但拉里和谢尔盖的决策才是收入增???的动力所在。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对他俩直呼其名--有时唤作单数的“拉里和谢尔盖”--但又视其为帝王,即所有重要决策的最终裁决者。
一个举家逃离苏联压迫的年轻、英俊、健壮的小伙子,和一个来自密歇根州、酷爱乐高玩具的年轻发烧友似乎不太可能合伙发起一场商业革命。2000年,当记者约翰因斯问及谷歌面临的最大挑战时,谢尔盖承认是学习如何经营企业。“最难的一直是学习处理组织方面的挑战。我们现在有70多名员工,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如何保持每个人的创造力并给以足够重视,这点不是很清楚。这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做生意……对我们来说有些陌生。”但他们不单是把谷歌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公司。他们几乎是单靠一己之力重振了互联网商业,并改变了互联网的商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