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尼恩定律是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尼恩提出来的,意思是说竞争就好像赛跑和打架一样,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赢,弱小的未必就会输。只有那些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赢家。
对于职场来说也同样如此,职场竞争像是一项长距离的赛跑,一时的领先并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阴沟里翻船的事并没少发生。同样,一时的落后并不代表会永远落后,人生还有更精彩的舞台,虽然这个小小的舞台上输了,只要你的梦想还在,坚持也是职场辞典中一个绝对彪悍的词,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放弃,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易认输!只要一个人的努力不停歇,只要他愿意付出,积极向上,奋起直追,那么就一定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笑到最后,努力到最后,也不是一句虚话,这需要从现在就开始做起,职场没有童话,所有的成功都是用努力构建的!面对同样一个限时完成的工作,为什么有的人给自己找借口,说三天的时间太短,展示不了自己的才华。还有的人说,我会努力把握我的每一次机会,哪怕它只有三天。这就是差距。
同时,还要注意自己领先的时候也不要骄傲,如果一味夸耀自己的才华或骄傲自大,而且和同事言谈之间显得盛气凌人,往往会招来他人的嫌怨,即使自己将来赢了,也会被人排斥、距离拉得很远,像这样的情况只要出现,赢了也是输了。
不久,小陈和老刘就要公开竞选设计小组的负责人了。
小陈和老刘是同部门最被领导看重的两个员工。而且两个人各有自己的优势,领导一直难以抉择。小陈的优势是有年轻人的眼光和活力,而且,正规大学本科学位,专业能力非常强,设计作品大胆新颖;老刘的优势是能够整合资源,他的作品更多的是走向大众市场,这两方面两人为公司创造的成就和影响力都难分伯仲。
坦白地说,在工作中,专业知识和资源整合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让领导陷入了矛盾之中,于是决定让大家去评判。该把票投给谁,大家也是非常为难的。后来,有一个培训,大家想,这次可以简单处理,内心也不用矛盾了,培训结束后有考试,看两个人的成绩怎样就可以了,谁分数高,就把手中的票投给谁。
对于这一点,小陈是胸有成竹的,他在大学的时候曾被同学取笑为“考试机器”,不论考什么,他的书面表达能力都是一流的,况且培训的理论知识他本身就非常熟悉。考试对于老刘来说,可是“天梯”,老刘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外语不过关,很多设计理念他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常要用英文表达,就成了他的绝对障碍。
培训结束,考试一天天逼近了,小陈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他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于他而言,理解那些英文概念和知识,简直就是小菜一碟,这次老刘不管怎么样,也无力回天了,看到老刘每天都在学习和研究那些令他头疼的英文,小陈甚至很同情他。
考试终于来临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那一天,老刘居然没来考试,原来,考试的前一天,老刘的一个老乡突然来访,晚上的时候,老刘陪老乡多喝了几杯,睡得太晚,以至于把第二天的考试给耽误了。
大家都知道老刘的确是一个从不说谎的人,事实上老刘说的也完全属实,可是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愁眉苦脸的不是老刘,而是小陈,没有老刘的成绩作比较,自己再高的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一次的评分还是没有进行,大家不得不重新考虑投票。心灵的天平出现了摇摆的时候,老刘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他平时待人宽厚,平和好相处,不像小陈那么自以为是,所以最后的评比,老刘以绝对优势胜出!
不是所有的事都按常理出牌,很多的偶然,必然;很多的机遇,变化,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敢断言,成功,在最后的时刻!
心理学专家支招
想要在职场笑到最后,就需要将自己的眼光调远到未来一年甚至十年去思考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买手机的时候,要考虑到手机的更新换代。如果贪图便宜,只想着现在少花一些钱而买了已经要被淘汰的产品,不仅很快就要被淘汰,而且维修、换配件也有可能产生问题。还不如多花一些钱来购买功能时尚、相对流行的商品,相对减少了更新换代的费用。
职场发展需要有长期的眼光,在变幻莫测的职场,每一天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每一天都决定了你是否能拥抱成功。想要笑到最后,就要从现在开始,从正确心态的培养开始,要懂得分析自己的现状,给自己设立一个有挑战性的职业目标,了解自己的潜能,找到不足。
还要用谦虚的心态去发现和弥补差距,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核心职业描述,以此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冷热水效应——做“功夫熊猫”,制造惊喜
冷热水效应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准备一杯温水,保持温度不变,另有一杯冷水,一杯热水。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如果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
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这种现象的关键,是因为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只不过是秤砣并不一致,也不固定。随着心理的变化,秤砣也在变化。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秤砣的影响。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善于运用这种冷热水效应,就能轻松给自己迎来好人脉!举个例子来说,人们去听一场讲座,如果演讲人登上讲台,就毫不谦虚,吹嘘自己如何了不得,这样无疑给自己设置了很高的门槛,万一令听众失望,大家就有可能将其看得一无是处。
但是如果演讲人非常平和,开场就真诚地介绍自己,而且恳请听众对自己演讲中意见不合的地方,不要太计较,如果这么一说,听众心中的期望值变小了,简单朴实的演说反而就能打动听众,赢得热烈的掌声。
职场中同样如此,电影《功夫熊猫》中熊猫阿宝乐观的态度、坚强的品质就很值得人们学习。每个职场人,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再利用冷热水效应,用“后发制人”的方法获得成功。这就是在不能以强大的气场震撼别人的情况下,采用另一种方式,那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方法,先压低别人的期望,然后再给大家制造出巨大的惊喜!
刘伟强的工作是汽车销售,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无论见客户还是给顾客试驾,他都非常认真,按照他的业绩,每月都能卖出几十辆汽车,深得公司经理的赏识。
同时,刘伟强也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他发现汽车销售淡季快到了,根据预计,他下个月只能卖出10辆车。
于是,深懂人性奥妙的刘伟强对经理说:“由于银根紧缩,市场萧条,我估计这个月顶多卖出5辆车。”经理叹了口气,但是他也明白这种情况是难免的,于是他对刘伟强的看法表示赞成。
果然,一个月过后,汽车淡季来临,销售旺季那种不停地订货调货、不停地卖货的动人情景早就在不知不觉中烟消云散,代之而来的是门庭冷落车马稀,很多同事都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汽车销售进入停滞不前,现金流减少的状态,但是,刘伟强依然采用了最积极的态度来应对。
有一天,他还没吃饭,就接到电话,一个客户说:“刘伟强先生,你中午不用来我公司签约了,我一个朋友也介绍了一个汽车销售员和我认识,我已经决定和他签约了。”
听到客户的电话,刘伟强马上飞车到客户家。到了客户家,他就一直坐在客厅里狂谈自己汽车的性价比。
刘伟强看到客户接了一个电话,根据客户的反应,他知道这肯定是自己竞争对手打的电话,于是,客户暂时挂上电话之后,他走近客户的身边,毫不间断地和客户谈汽车,后来电话一次次打来,但是客户都没有时间接,最后,在刘伟强不间断的一番解说之后,一辆50万元的汽车买卖成交了。
靠着这种执著的精神,在这个销售淡季里,刘伟强竟然卖了15辆汽车,公司经理对他大大夸奖了一番。
假若刘伟强说本月可以卖20辆,结果只卖了12辆,公司经理会觉得刘伟强失败了,不但不会夸奖,反而可能指责他。但是因为刘伟强把最糟糕的情况报告过了,因此当月绩出来以后,对刘伟强的评价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心理学专家支招
身在职场就要遵守职场上的规则。把握好工作和性格之间的平衡尺度,把握好个人和集体间的平衡尺度,才能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职场不是独角戏,个性与能力再强也不能超越规则的天花板。一旦给别人留下恃才傲物的印象,一定会招来麻烦。
与人交往的时候,要注意到别人的心理,和“张扬”的人相比,职场“功夫熊猫”更容易给人惊喜,而且,那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人,不会因为过早卷入职场的权利战争而失败,才是最终的成功者。
在工作中怎样适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又能与职场的各方保持和谐并赢得各方的赞赏。这个问题或多或少都在困扰着努力前行的职场人。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在职场中,应该利用“冷热水效应”,在想冲动的时候,保持冷静,不刻意张扬,就不会给人们形成起点高、能力强的心理定势,以后每有进步与发展,都让人看得清楚,觉得此人有发展潜力。人们也不会过早地把他作为升迁竞争的对手,即使他后来进入角逐,人们也会宽容地认为他是勤能补拙、厚积薄发,会对其更加的看好!
这样,那些懂得职场奥妙的人就能给自己足够的时间积累资本,打牢根基,厚积之后,就一定能在职场上一鸣惊人,成就一番事业!
社会背景效应——要学会利用你的“背景”
社会背景效应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反应,就如同人们平常所看到的很多佛像,在图画的背景上总会画上光环,光环的作用就是要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庄严感。这可以称之为“后光力量”或“背景力量”。在生活中,人们看待和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常常会自然而然地结合这个人的社会背景,如一个人的工作收入、家庭社会地位等进行评价。心理学家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称为“社会背景效应”。
如果一个人有着理想的社会背景,人们即使和你初次交往也会比较相信你,从而使交往能顺利进行;如果你有不太理想的社会背景,人们在与你交往时就会有所戒备或顾忌,从而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
人们都需要交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不通过和别人打交道而获得成功,这个人就是凡高,但是他的成功是在他死后五百年。也没有人愿意给自己设置交往障碍,所以,正确看待社会关系和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说不定能够在前方无路的时候,为你打开一扇窗。
艾菲儿是一名成功的女性,有人经常和她开玩笑说,把她这样的人即使扔到外星球,她也能迅速在外星球打开一条路,和外星人成为好朋友。
艾菲儿的成功,是由于她人生两次重大的转折,为她带来了巨大的突破。成功后的艾菲儿已经能够坦然地承认,自己踏入社会的时候,孤身一人,几乎没人能给她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头脑为她带来了转机。
她毕业后找了很久的工作,以宁缺毋滥的态度挑工作,她看好了一个公司,非常渴望成为那里的一名员工,可是,那里的人她一个也不认识。而且,她的学历只有大学专科,根本就不具备优势,甚至都拿不到面试的机会。
可是艾菲儿不像其他毕业生那样给人力资源部打电话,而是上网查看公司的网站,找到她感兴趣的部门主管的名字。然后,艾菲儿就直接给这名主管打电话,仅仅是为了证明这位主管是不是联系这份工作该找的人。
做到管理层的人都非常彬彬有礼,每一次电话打过去之后,艾菲儿说明自己是求职者,主管的态度都非常和蔼可亲,会马上告诉艾菲儿自己不是要找的人,但是,他可以提供给艾菲儿另一位需要联系的主管的名字。
然后,机会来啦,艾菲儿在与那位负责联系招聘的主管联系的时候,就会提到前面那位主管的名字:“您的同事××主管建议我跟您联系。”马上,这位负责招聘的主管就会认为艾菲儿已经和本公司的主管有来往,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背景,就会格外留意她。
后来,艾菲儿在这家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她决定给自己更好的平台,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知道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业内巨头开始招聘,于是非常想应聘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