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日复一日的训练、实战,戚家军的战斗组织日臻成熟,然而后勤保障问题一直困扰着戚继光,直到杨紫嘉献上了“一号野战单兵口粮”。
杨紫嘉在宁海——台州一线扫荡作战中,对本时空的后勤补给能力相当不满意,很多时候来不及埋锅造饭,只能饿着肚子打仗,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于是在战役结束后,杨紫嘉开始潜心研究如何在本时空的技术条件下,开发出易携带、易储存、易生产、高热量的野战单兵口粮。
首先包装这一环节可以忽视了,本时空没有真空包装技术,也没有罐头防腐技术,只能在食材上面想办法。
杨紫嘉灵机一动,想起了原时空威名远扬的新疆切糕。
切糕这东西,用面粉蒸制,重油、重糖,因此不易变质,可以远途携带。又因层层压制,密度相当大,类似压缩饼干,一小块就可以给征战的将士提供足够的热量。切糕里还可以混入各种干果、干菜,保证战士每日的维生素摄入量,以免出现哥伦布、麦哲伦远洋航行时大批水手得坏血病而死的事件。
从经济角度来看,切糕的原料是面粉,比糙米便宜许多,生产工艺简单,可以在原始手工阶段达到量产,是野战口粮的不二之选。
杨紫嘉又查阅了资料卷,史书记载戚继光为解决将士吃饭问题,曾采用了一种“继光饼”。据说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之时,恰逢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行军至慈溪龙山东门外,一老农为戚家军献上许多中间小孔、外置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这种饼光光的,用绳子穿上带在身边,饿时即可充饥。消息传开后,沿海各地的百姓争相为戚家军做光饼。光饼名称从此流传开来。
由于光饼助戚家军平倭有功,嘉靖皇帝赐名曰“继光饼”,因为该饼略带咸味,又称“咸光饼”。后来这种小饼流入福建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
杨紫嘉决定将切糕与光饼合二为一,既保证将士们能吃饱,还要保证将士们能吃好。杨紫嘉要的是一只虎狼之师,营养充足是必不可少的。
戚家军伙房内,杨紫嘉正其乐无穷的烙着一个厚厚的大饼,他虽然热得满头大汗,犹自浑然不知。旁边的大厨、二厨、小工、火工都在热火朝天的忙活着。只见杨紫嘉抄起大勺,将烙饼翻了个身,顺手撒上一把椒盐。不久,他闻到一股子糊味,忙再给烙饼翻身,又撒上一把椒盐。过了一会,约莫熟了,慌慌张张将烙饼起锅,匆忙中烫到了手指,遂把刚出锅的烙饼扔到了地上。
杨紫嘉环顾周围的人,面无愧意。突然他眉毛上扬,戚家刀出鞘!
一道寒光炫目闪过!
地上的烙饼多出一个洞。
他用钢口极佳的戚家军刀挑起烙饼,缓缓放入一只海碗内。这张有史以来最大最厚的烙饼就在众人面前,嚣张的向外散发着热气。
众人都很痛心,太糟蹋粮食了。
这时,一个大厨鼓足勇气,开口道:“杨将军,您做的可是烙饼?”
杨紫嘉笑笑:“此言差矣,本将做的,乃是戚家饼!”
众人心内都有种发疯的感觉。大厨被噎了一下,又道:“为何杨将军在烙……戚家饼上捅出一个窟窿?”
众人同时望向杨紫嘉,期盼他说出个所以然来。毕竟他们都是手艺精湛的厨子,杨紫嘉再有能耐,也不能在他们的领域胡说八道。
杨紫嘉侃侃而谈:“台州之战时,迫于战况,我戚家军将士连饭都吃不上,只好空腹上阵,十分影响体力。故此本将苦思冥想多日,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法子!”
他指着“戚家饼”上的窟窿,满面红光道:“大家可以用绳子穿过窟窿,将“戚家饼”牢牢拴在背上!一根绳子起码能栓十几张大饼,今后将士们何愁再吃不上饭?”
众人叹为观止,皆拜服。
内裹切糕、外套光饼的“光饼夹切糕式戚家军专用一号野战单兵口粮”就此诞生。
夹在里面的切糕含有油、糖、干果、干菜,套在外面的光饼含有椒盐、芝麻,既保证了热量、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又保证了良好的即食口感,实在是居家旅行必备之利器。
杨紫嘉对众人道:“戚家饼要事先蒸制好,然后放入锅中烙制,口感要脆,要香!你们明白“戚家饼”的做法了么?”
众人齐声道:“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