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雪琪话音一落,姑娘们本来绷着的面孔顿时乐开了花,欢呼雀跃,击掌相庆,美得“噢噢”大叫。第二天上午进了超市,姑娘们都像飞出笼子的小鸟,涌到各自钟情的食品货架,你选巧克力,我拿薯片,她挑话梅,还有这个“派”那个“派”,反正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家各取所需,都按照教练规定的消费数额,迅速解决了挑选食品的“战斗”。过了收银台,等不及上汽车,纷纷开包品尝,你尝一口我的,我拿一块你的,都夸自己的食品好吃,那种活跃的氛围,老队员们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特别开心。
在接下来的1998—1999年全国女排甲A联赛赛季里,天津女排获得第6名,似乎与人们对天津女排的期望稍有距离。这是因为,那段时间里赵雪琪和天津女排在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的两个战场同时作战。
赵雪琪和天津姑娘最初听说沙滩排球,是从四川女排那里。那时还不知道沙滩排球及其规则是怎么回事,只能顾名思义,放开想象的翅膀,设想着那蓝天白云,碧水黄沙,人们支起球网,身着泳装,尽情嬉戏。
那么,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是什么关系,对室内排球有什么积极作用?一向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赵雪琪,很快摸清了情况,并且根据当时允许兼顾室内和沙滩的规定,她至少看到了两个积极作用:一是让这批可塑性较强的队员转攻沙滩排球,有可能短期内实现突破,有助于队伍生存;二是通过沙滩排球的磨炼,回头再打室内排球,有助于提高防守水平。
基于这种判断,赵雪琪断然采取了抓两头、顾一头的策略,当1995年联赛一结束,她立即把女排姑娘们拉到沙滩排球训练场上,不过,她没有经费带队到真正的海滨沙滩,只能是因陋就简地到田径队的沙坑进行训练。
真是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天津女子沙滩排球在1995年起步的当年,就夺得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冠军,1996年继续保持这项荣誉。1997年八运会时,丁红莹/张静坤、杨洁/柳春莹分获女子沙排银牌、铜牌。2001年九运会时,张静坤/柳春莹再获女子沙排铜牌。后来,张静坤、柳春莹人选女子沙排国家队,曾获亚运会女子沙排第4名,还夺得一次亚洲巡回赛冠军。
更可喜的是,通过开展沙滩排球,队员们体会到,沙滩排球对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要求特别高。练沙滩排球,促使队员的身体素质提高更快,场上意识和视野比以前更开阔,因为室内排球六个人打,从防守的角度说,某个队员就防一个区域,而沙滩排球不行,只有两个队员上场比赛,前排队员去拦网了,整个后场都是你的,对队员防守的要求更高。
当然,事情经常是利弊并存。两个战场作战的结果,有时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调到国家沙排队的队员有时在室内排球联赛的前几天才归队,与全队的磨合自然受到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室内排球的赛况,就不足为奇了。
随着国家体育主管部门规定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分流,更接近于个人项目的沙滩排球,在选材和培养方式上,表现出与集体项目室内排球的诸多区别,天津女排的沙滩排球成为历史,这段历史所蕴含的探索精神不应该被遗忘。
1998年8月,亚洲排联在澳门举行了第一届东亚排球锦标赛,四川男排和天津女排分别代表中国参赛。这是天津女排拓展视野的好机会,赵雪琪申请到经费,特地为姑娘们每人做了一套时尚的制服。
天津姑娘不负众望,一路夺关斩将,最后在决赛中以3比2战胜日本队,摘得桂冠。当时澳门还没有回归祖国,8月18日晚上,新华社澳门分社作为当时中国驻澳门的官方机构,设宴招待参赛的中国运动员。天津女排的姑娘们穿着淡雅的白衬衫和灰色的西服裙,与澳门分社社长合影留念,绽放在她们脸上的笑靥,洋溢着走向成功的自信。澳门日报等媒体报道了天津女排的成绩,预测天津女排是一颗未来的星。
1999年全国女排联赛结束不久,中国排协公布了新一届中国女排名单,天津女排队员李珊入选。一天晚上,正在随天津队外出比赛的李珊正在房间里歇息。忽然,手机里传来队友激动的声音:“珊儿,快看中央台《晚间新闻》,你进国家队了!”
李珊立即用遥控器调到央视一套节目,里面正在播报新一届中国女排组建的消息,她真真切切地从荧屏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其实,赵雪琪此前已经从工作渠道获悉这个消息,天津女排二十多年没人入选国家队了,李珊的人选验证了赵雪琪的苦心,让她想起当年骂完李珊后抱着李珊痛哭的往事,她对李珊说过:“天津队如果有一个人能进国家队,就是你!”
4月下旬,当全国排球工作会议在浙江萧山召开的时候,李珊到国家队报到。这让赵雪琪百感交集。她足堪欣慰的是,自己没看错人,也没白折腾李珊!
同一年,张娜人选国家青年队,王莉、李娟入选国家少年队。
1999年年底,赵雪琪被任命为天津女排总教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2000年1月,赵雪琪退休。天津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向她颁发了荣誉奖牌,上面镌刻着“一生奉献,体坛功臣”八个字。对这个评价,熟悉赵雪琪的人,都认为她当之无愧。今天,这块奖牌摆放在赵雪琪典雅、简朴的住宅客厅里,向人们默默地展示着一段历史。
当然,至今也还有对赵雪琪的不同看法,对此她已经从容、淡定了。
一切成败荣辱都化为历史,不时勾起赵雪琪回忆的,是她的队员,是那些曾经被她训斥、苛求,但最终理解了她的天津女排姑娘们,以及在她最困难的日子里给予她和天津女排理解、支持、帮助的各级领导同志和同事们。
赵雪琪忘不了,她以为怨恨过她的姑娘们,照顾起她竟像自己的孩子。1997年3月16日晚,天津女排3比0战胜北京队,当队员们拥抱着沉浸在胜利的喜悦时,赵雪琪的胆结石旧症复发,腹部忽然剧烈地痉挛,疼得大汗淋漓。她强忍疼痛,支撑着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叮嘱助理教练王宝泉次日给队员们放一天假。
随后,赵雪琪跟着队员们乘坐的大轿车返回女排住地。车行在路上,她疼痛难忍,司机临时把大轿车驶往医院。到了医院门口,大轿车开不进去,张静坤、丁红莹跳下车,毫不犹豫地背起她就往里走。赵雪琪不忍心劳累两个队员,张静坤焦急地说:“教练,您就当我们是您的孩子,哪有大人跟自己孩子客气的?”
当晚,医院为赵雪琪做了紧急处理,过些日子又做了胆囊摘除手术。当赵雪琪在队严格训练的时候,有些队员觉得她过于严厉,而当她几天不在,队员们想念她了。好不容易等到七天拆线,赵雪琪迫不及待地出了院,来到训练馆。队员们拥到她身边嘘寒问暖,请她坐着指导训练。那一刻,赵雪琪流下了热泪。
姑娘们忘不了,训练场上板着面孔的赵指导,也有着慈母般的关爱。1996年冬季,天津女排第一次打甲B联赛,当时的运动服是统一由李宁公司赞助的,发的衣服有些单薄,而且不允许穿外衣。做准备活动的时候,赵雪琪看见别的队都穿毛背心,天津队员也穿毛背心,但都是自己的,颜色不一,很不好看。
赵雪琪使用队里的经费,亲自到佟楼百货商场买了许多银灰色毛线,大家分头给织,织成了统一式样的毛背心,后来天津女排的做法引起国家体委的重视,统一为各队解决了毛背心。为这个事情,各个省市队都很感谢天津女排,他们说天津女排女教练心细,带了个好头。
历数赵雪琪的好处,队员们说:“赵教练训斥我们,我们也挺委屈,可是过后一想,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太太,整天抛家舍业地和我们一起摸爬滚打,还要管十几个人的吃喝拉撒,也挺不容易。况且赵教练对我们挺好,统一发的防寒服肥大,她就给我们购置又精神又漂亮的短款防寒服,我们爱吃零食,她就时不时带我们到超市各取所需.她还为几个大龄队员张罗男友,像个操心的妈妈……”
2006年,已经退役的女排队员柳春莹与朋友合作,尝试创建一支青年女排队伍,柳春莹外出跋涉包头、沈阳、哈尔滨等地选拔了一批小队员,队伍初见雏形。在为这支队伍物色教练时,柳春莹第一个想到退休在家的恩师赵雪琪,她登门求助于赵雪琪,赵雪琪慨然应承,协助柳春莹迈开了创业的步伐。后来,赵雪琪又以主教练的身份,与柳春莹组织的队伍一起,远赴法国参加女排俱乐部邀请赛,夺得了第4名。
历史老人是公正的。斗转星移,光阴倏逝,心直口快的赵雪琪越来越复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怨艾逐渐逝去,留下侠骨柔情。
对于一位曾经付出心血和汗水,为天津女排的辉煌奠基的教练员,人们多一些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