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题带动
校本研修要与开展教育科研相结合。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感性认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这些都是开展课题研究最有力的支撑。我们要求教师树立起“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全校教师共同筛选了20个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讨。他们虽然有争论,但也一致认为欲高效、先有效,求真务实,切忌跟风。所以,围绕有效教学,我们全面展开了教科研活动。在这一核心课题下,我们又细分出创设最佳参与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层次作业研究、学科活动指导等子课题。
五、同伴互助
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过程中,志同道合的互助学习与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同伴互助,实际上是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这种研修方式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是团队建设的基础。如今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跨学科“集群”式的创新。没有团队精神,没有协同攻关,没有集思广益,就很难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英语组是区级优秀学科组。全组教师一直坚持听课、评课等一系列的教学研修活动,通过彼此观摩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能闪现出一些教学亮点供大家借鉴。虽然小学的一个单元内容只是几句话,但是她们同样会进行很多次讨论,就某一个单元进行难重点辨析。除此之外,她们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外出学访活动,精心吸纳其精华,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她们探索出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授课模式,大家对于一节课到底要做什么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高效教学”,她们还通过课前的教研,制定了单元小提纲,明确地将教学重难点以及扩展知识打印出来,便于学生课前的预习以及家长的配合。
英语组的成员总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学习计算机遇到难题找Miss董,需要写和画找靳世平和蒙岚,语法难题找范姨,说课找陈静,制作教具找方静和李臻……福尼斯英语是组里的“镇组之宝”。组内参加过培训的教师都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其他人,互相取长补短。大家凝聚的是智慧,燃烧的是激情,唤起的是灵性,收获的是享受。
六、学科组联动
语、数、外三个学科教研组各有特色。每周二围绕高效课堂定时开展主题活动,或个人自学夯实基础,或学科组深入学习理论提升认识,或利用课堂实践验证其可行性。为了让教研更具实效性,各组在研修之前会依据研究的核心问题,请教师们自行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困惑和建议,经筛选后,由大家研究讨论。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还请全校教师观摩。教师们围桌而坐,各抒己见,你言我语,旁征博引。朴实中蕴含睿智,激烈中充满渴求。
如今,教师已不满足于单一的教研形式。于是,我们针对年级的特点和学生的差异,开展了诸如学科带头人献艺课、“严师出高徒”学科组辩论会、“我的问题我面对”学术沙龙等活动,保证了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效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次次教学思想的碰撞,一次次敞开心灵的对话,为锻造高效课堂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七、幸福体验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也是我校校本研修的重点。我们认为,校本研修不应仅仅是纯智力的,还应该有精神上的。思想上、精神上的研修,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校长要着力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润物无声地让教师感受、体验幸福。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物质幸福生活。学校要尽量做到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家庭情况,竭尽所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真情、真心、真意,以人之常情的心态换位思考,厚待教师,使教师心情愉快地工作。二是精神幸福生活。运用马斯洛的“需要”说,注重调动教师追求更高的精神需要。学校采取各种形式奖励在教育教学、后勤服务各个岗位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为教师搭建成长发展的平台;编辑《足迹》,记录教师业绩和成长的脚步;成立“教师活动社团”,让每一位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教师休息室”,教师课间可以在此喝茶小憩、谈天交流;创造条件,让教师每天运动至少半个小时。三是心灵幸福生活。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真诚相待,心无芥蒂,敞开心扉,零距离沟通。校长的门总是敞开着的;在学校门厅的显著位置,挂有校长和教师的“心语”栏,每周的“与你共勉”“祝你健康和美丽”“校长眼中的教师”“教育的理想”“人生183个大智慧”等专题活动,使教师得到更多的被称为“幸福”的人生感悟。心灵的浸润、爱心的传递,让教师们焕发出活力。最近区教育局工会组织大合唱比赛,我校教师全部参加,一个都没有少。良好的积极的心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师,教师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笑容在心底绽放,愉悦地投入到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中。
在新的课程文化的旗帜下,我校的校本研修高度凝聚和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开发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仅2007-2008学年度,我校就有20余篇论文获市区级奖并被收录到《学校科研论文集》中;建立各学科“教学课件库”课件85件;在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迎奥运全国新概念英语大赛”、市英语口语大赛、全国中小学生计算机表演赛中,我校60余人次分获全国一、二、三等奖;在南开区“七巧科技”竞赛中,我校学生4人获得一等奖,5人获得二等奖,6人获得三等奖;学生考试成绩也在稳步提高,各年级优秀率亦在不断上升。
总之,我校校本研修在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将继续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资源特色,借助理论和专业人员的优势,在深度校本研修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学校内涵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做出新的成绩。
让文化浸润生命之树
(2008年7月在南开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与南开优质教育大会上交流,并在全国第二届小学校长大会上获二等奖)
一所学校生命之树常青的奥秘是什么?是文化,是她独特的文化。没有优秀的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一代代学生走出校园之后,所学的知识可能会被渐渐遗忘。但在中小学时代所获得的精神的东西却是一个人一生享用不完的。良好的学校文化是师生心灵眷恋的精神家园,是师生生命之树茂盛常青的源泉。
人们常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我认为,学校教育本身其实就是文化。学校教育要传承人类文明,发展人类文明,它要脱掉人类的原始性、粗俗性和劣根性,使人类走向“文化”。教育当然需要知识的记诵和经验的传承,但决不能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机械的灌输,它更需要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人生存于世的真正价值,开发出入作为“人”而立于世界上、天地间的潜能、智慧。教育应该是一种精神的浸润、灵魂的感化、道德的陶冶、情感的激发,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化。师生的生命之树只有沐浴在文化的阳光雨露中,才能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
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汪洋大海中,学生们的兴趣在一天天减弱,志向在一天天消磨,生命活力在一天天消失!虽然他们的考试分数可能在不断提高。教育的现实就是这样的,校长的办学价值取向是在众多相互矛盾的利益之间博弈的结果。在很多时候,将价值选择的天平向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方向倾斜,需要校长付出一定的代价,需要莫大的勇气。虽然抉择是痛苦的,但校长只有坚守自己的教育良知和教育底线,把用文化浸润生命成长当作至高无上的职责时,才能使教育回归育人本原,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快乐的笑声里度过人生最美好的学习时光。
多年来,我的教育理想就是创办一所富有文化气息充满生命活力的校园。校园里没有教师对孩子们的大声呵斥,没有强加给孩子们的繁重课业负担,没有孩子们对读书学习的厌倦、冷漠甚至恐惧,更没有师生间的对峙、对立甚至对抗;校园里充满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欢歌笑语声和操场上竞赛的欢呼呐喊声。学校里有的是师生们精神的愉悦与舒畅,而不是心灵的压抑与紧张;有的是师生气质儒雅与深邃,而不是言行的粗俗与浅薄。学校里洋溢着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浓厚氛围,它使师生的生命徜徉在这愉悦的氛围中。这是一所师生们在校爱学校、离开学校想学校、一生一世不忘怀的学校!
“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是我做校长以来努力坚持的办学主导思想。时代要求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认识教育,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教育,从生活的维度落实教育。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对教育本原、学校文化认识的深化,我们把学校的办学理念确立为“让美德和智慧充实人生”。办学目标确立为“用微笑拥抱每一天,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校风校训则定为“德学双馨,天天向上”。
学校寻求内涵发展,校长要找准学校文化建设发展的工作思路,抓方向,抓大事。
一是铸造一种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教育思想、思维方式等。我们要打造的学校精神,是一种负责的精神、奋斗的精神、团结的精神、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盲目愚昧地拼时间、耗体力,不是满足于所谓高分的“教学成绩”,不是沉醉于升学率的“荣耀”,而是时刻牢记学校所应承担的弘扬文化、培育生命的神圣使命。
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校长自觉。铸造学校精神,首先需要校长的文化自觉。只有校长的激情投入,才能激发师生的激情。我们追求“身心健康、思维活跃、永不言败”的质量灵魂,追求“师生共沐阳光,一起成长”的教育理想。我坚信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相融合,我们的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第二,环境陶冶。教育不仅仅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努力追求和营造“一草一木都能说话,一砖一瓦皆能育人”的充满艺术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我们提出“净化、美化、绿化、教育化”的标准。在面对小区的围墙前,我们竖立起巨型喷涂宣传栏,上面有全体教师的合影,每位教师都微笑着面对过往的学生和家长;有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风校训及学生在校活动的精彩照片,向社会、家长展现了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师生一进校,即能看到迎面“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用微笑拥抱每一天”的横幅标语。在教学楼山墙上悬挂起长6米、高4米的巨幅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上面醒目地写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题词和“铿铿锵锵说中国话,端端正正写中国字,堂堂正正做中国人”的口号,激发师生做一个中国人和做一名“长治人”的自豪之感。我们要让每一个“长治人”挺起胸膛走路!楼道里“迎着幸福的阳光快乐成长”“张张笑脸伴我行”专栏,每层楼的师生书画作品、网页制作,就连小小的开关,我们也做了粘贴画,上面写有“节约用电”“爱惜粮食”等温馨提示……艺术氛围和人文环境,陶冶了师生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操。
第三,观念引领。我们努力建设学习型学校,通过理论学习、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沙龙交流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要追求一种圣洁的、超越世俗的学校教育,校长、教师首先要抖落自身的俗气、惰气、霸气,做一个有文化、有涵养、有气质的读书人。学校为每位教师订阅了《天津教育报》《天津市青年教师论坛》等报刊:为每位干部配备了管理书籍,并利用行政例会专题交流学习心得;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研讨会,丰富教师的精神世界,为学校教育提供一种精神的文化底蕴。
二是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
课程文化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我们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追求现代化的新课程文化。
1.聚焦课堂,体现“多元性”。
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课改提供了有利的心理学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校不断探索转变教学方式,提倡个性化、多样化教学,努力为学生多元发展服务。为保证“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我们采取“常课规范”“好课引导”“同课异构”等措施,努力使每一位教师的每一堂课都遵循课改原则施教。在严格要求教师充分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实行小组集体备课、大组主题教研的制度,要求教师有效选择知识量、合理安排教学密度、科学把握教学节奏,提倡分层教学,合理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努力提高40分钟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