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列车两车厢之间,当列车人少的时候,清晰听到嘎嘎响,人多的时候,只有站在这个位置上面的时候才能感受明显,身体随着摇曳而晃动。它上面有隔板,使得无法看到隔板下面的情况,能看到的是隔板的左右摇摆,听到发出嘎嘎响声,站在上面时的晃动。要不是人太多,站的地方都拥挤,才会选择这个位置,只希望开得快一些,早些到达目的地。
工作中开始了发挥各自所长的默契阶段,彼此相信伙伴能够做得好,努力付出会有回报,互相支持与配合,充分沟通交流。最喜欢的是那句话“嘿,我找你聊一下”,然后一起在休息区找个位置,端杯水或咖啡,拿起文件在桌面上一摔,就开始讨论,讨论前先上个洗手间……讨论结束后,各自回办公室继续干活,因为时间紧迫得很,哪有闲工夫关注别的事。
因为新部门,我们的办公室变成两个,在同一边没有足够的位置,我是较晚过去的,位置自然没得选,坐哪算哪。一开始也没人详细告诉我一些情况,非常糟糕的一件事,以致于后来在工作上对于新员工,总是乐意帮忙,主动告知关于岗位的所有信息。感同身受,不想我的遭遇再次发生,希望新员工能早些融入新环境。当初,由于信息了解不全面,自己体验加上猜测,可想而知,得费多少功夫,并且大部分是偏离方向的,我不得不承认,后来碰到的一些困难验证了告知新员工一些必要信息是多么重要。但现在的事实,大多是照本宣科,走走过场,当事人觉得新员工理所应当都知道,可是又讲不清楚。我很着急。
制度的适应,一开始,倒是看到一些规定,但是比较分散。虽说我比较敏锐,可以从一些其他信息,比如通知,获得零碎的相关信息,了解一些意图,这种方式挺费劲的。明明可以容易很快解决的,非要拖上些时间。既然没人告知太多信,且自己慢慢观察。我想大部分都是这样子过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大家非亲非故。这或许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以免再吃亏。同样可以在其他的部门的工作情况获得一些准信息,同事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都可以看到,同事间的喜怒之事传得特别的快,在休息闲聊或者吃饭时,都是很好的途径。然后渐渐对新的氛围有所感受,试图接受。
事情碰到了冲突,原先工作的流程跟现行的流程撞在一起,必然有不顺的地方。原来的运作流程能解决问题,为什么现在就不行呢,并且还挺有效率的,我方观点就是现行的流程有改进的地方。新公司同事认为现在流程就是这样,大家都可以,你们就不行。双方各执已见,气氛变得紧张了。问题还是得妥善解了,所以呢,上司层级关起门来商谈,达成统一意见后,开门告知,按照商量好的方案执行。最后,你要是想多问几句为什么,上司的回应永远是,该你知道的都己经告诉你的。你要是没那么笨,怪怪闭嘴了。严肃的上下级关系,在我毕业走入社会到如今,一直没变。似乎所有拥有下属的人享受这种感觉。
记得有一次冲突突然升级,我那会真懵了,怎么突然间置身“战场”了,然后莫名其妙,我被推在中间考验。经历困难,是最好的历练。问题就是这次因公出差由谁去。答案自然,最后,定我去。本来不关我什么事,接着啥事都关我事。一人想去,另外一人不赞成。想去的有理由,反对的有原因,后面实在胶着状态,闹到老板那去,得出结果。我从来工作上是听从安排,交给我的事一定保证完成。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而是无心者却有益。事出必有因,涉及到多人参与或关注的事情,没有一件是简单的,为了什么,既然大家没点破,也就有一个合适的办法,大家都能接受。不管里面有多少念头,事情以到我身上为止。我的念头是,感谢给我一次因公出差的机会。当然,我的表现没那么差劲。
原来冲突,随时会发生,表面所有人都很和气,一旦导火线点着,就顾不了其它了。在冲突的过程中,什么人吃亏,什么人赚了,我不好说。至少和气点破,再也回不了从前。据我无意接触,事实如此。人一旦戴上有色眼镜,没那么容易摘掉。不过,愿意尝试,还是可以试试缓解的机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或许也说明了异性之间比较容易缓解,特别是男性要是先让一步的话。退一步,等于前进两步,彼此相对而言。也不是非得回到从前那样,也是不可能的,镜子碎了补好也会留有痕迹。我能做的,当作什么也没发生,想办法制造一些相聚的机会,缓和缓和。知道一件事,不一定非得说那么明白。
这些事情,每天都在悄然酝酿,或者正在发生。有些表面看不清的,当一个人形成固定的观念,习惯,要使其适应新环境和新变化,对于本身拒绝变化的人来讲,即使不说出来,但是也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掩盖不了事实。人一旦形成优越感,要放下谈何容易,光勤奋着改变是不够的,人不一定领会你的意。如果你有利用价值,别人喜欢管你,乐此不疲;一旦陷于困难,你的缺点多多,别人使劲压你,以显示水平。你的回应可以激烈,比如拍桌子;你也可以不发一言,即使发言,别人会打断你,不相信你。既然如此,把话还回去,该说的我已经说了。别自己回去太委屈。知错认错,没错不认。没有人可以随意贬低别人,请就事论事。当你认清一个人的真面目,你必要果断作出选择。既然为了梦想而来,那就勇敢地对待所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