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面的呼啸声,尖鸣声,显得尤为刺耳。一声惊醒,上班路上迷糊的人,下班途中疲惫的人。当在遥远的思绪中,瞬间被拉回现实。这个惊扰,非但不烦人,反而上班族很容易适应,发现原来自己还能反应过来,抛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最后匆匆忙忙赶去下一个目的地。上班,付出劳动,获得一份报酬。拿一份工资,养活自己,赡养家人,平凡而又伟大。
即将奔赴下一个公司B,表现得信心满满,凭着一份激情,认为自己定能大展拳脚,收获满满。这次机会是偶然的,所以离开之时,给自己找了一些理由。因为有新的期待,所以义无反顾地作了决定。未来不用看透,摆在眼前的似乎更能够得着。既然要让你经历这一段,注定了必然经过,留下足迹。
常说“人往高处走”,也是无可厚非,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何高法,如何走法就必须考虑。这一次正式意义上的跳槽,回想起来,必须做自我批评。
大学毕业以来,换城市,换行业,换工作。有因为厌倦行业的因素,有不满足现状的因素,有为获得更高报酬的因素,有生活所迫的无奈,先生存后发展。甚至于说犯了职场错误之“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很多时候,听从的是别人告诉你,那个不错,这个怎么好。虽然,每次决定自己也“深思熟虑”,绞尽脑汁,想破了天也没有个所以然,最后,找到一个或几个说服自己的借口,就从了。真是不应该,自己什么时候都不缺做事的认真负责、激情,也能积极对待人际关系。可是,以往的几次“跳”,好比把种子和水洒在盐碱地上,结果可想而知。假设重来,问我自己,会作同样的选择吗?答案就是,在当时特定情况下认了。
周围也出现一些不同声音,但很小。面对不确定,仿佛所有人会选择沉默,或者嘴里嘀嘀咕咕几句。因为你的选择,别人不会替你负责。如果这个时候只是跟你讲几句客套话,那应该不会是你真正的朋友。因为朋友不会不替你考虑。这样的声音随风而去吧。或许职场新人大部分不善于表达,讲不清楚干脆不讲了,怕被别人揭穿,都会选择用行动来代替言语。不善于表达,不只是指不善言语,也指那些词句多是废话。而倾听者则认为自己听懂了,一幅知道的表情。然后,双方愉悦地畅聊。
有时你会不会觉得挺屈才的,为什么工作那么卖力却总成绩不明显?你认为有更好的平台,一定要去?那万一再出现最好的平台,岂不是会挑花了眼呢。有时认为别人明明不如你,却工资比你高,职位晋升比你快,于是你很是不满。人人总有可取之处,在某方面必有过人之处。请忘记一些想法,留下一些行动,让时间来证明你的优秀。
这一次被所谓“挖”到B公司,让我信心暴棚,简直不知自己姓甚名谁了。在抉择的时候,也考虑过以往的教训,但在不断引诱的情况下,也找不着北了。诱惑我的有,未来在B公司平台大有可为,待遇比上一份工作略高。于是,我就幻想着在平台上如何如何成就自己,殊不知平台是平台,你是你。这种“盲目乐观”在以往,每当作职业选择时都有出现过。其实,我的信心原来是来自于此。
欠缺对上司领导的了解,上司先到B公司上班,然后准备找原来同事直接到B公司组建团队,不仅找了我。作为B公司来讲,乐享其成,花同样的报酬却能招募到熟手,直接上手开拓新领域工作,何乐而不为?这也是我后面才想明白的。而当初在面谈时,只多跟我讲好的方面,认为我还没到那个层次需要知道一些资讯,所以对我有所保留。对上司的印象,又仅仅停留在同事之间狭窄的认识上,未曾生活上有接触,对道德、品格、性格,知道的并不多,就容易片面。只考虑到合作愉快,没考虑到冲突时会怎样,在某方面埋下伏笔。
后来也有老同事因为我而加入B公司,我问原因,说是因为我,既然我选择了,应该不会差。不曾想过,自己的选择成为别人选择的理由,瞬间压力山大。可能因为了解,所以信任。你永远不知道,你的影响力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上一份工作才8个月,就选择跳槽,并且是同个行业间的选择。不曾想过后果,假如适应不了新公司的文化,工作压力比以前还大,收入达不到预期所想,与新公司的磨合冲突不断,太过自以为是……这些问题事先都没想过,如果适应不了新工作又得重新找工作,甚至失业,带来的风险从未预估,自己是否能扛得住。
社会上都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我们一般都担心的是还什么。但不考虑自己怎么个混法,如果是随波逐流,那未来就是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小朋友要是拿自己的玩具还给别人,或者会不乐意。年轻,经历稚嫩的阶段,经历自愿送人玩具的过程,经历承受不乐意却仍忍痛割爱,坚持尝试去解开谜底,才能到达成熟的阶段。
稚气未脱,惟有勇气可嘉。毕业就业迷茫期,对我来说,迟来了些。打工,不仅仅为了有碗饭吃,还可以成就每个人的人生。当我意识到真正处于职场职业中心的那个时刻,人生前二十年过得单纯、简单些,从此不论多复杂仍能纯粹做你想做的事,并不容易做到。从此时开始,需要去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凭三分胆气,足够应对么?或许宁愿遍体鳞伤,也决不屈从。从来没怕过困难,就是有点“二”,傻傻地坚持着“进步”的信仰,决不服输!偶然的机会对于自己,却成为了自己一次必然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