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感悟
“三顾茅庐”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就在于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实意。刘备有爱贤之德,诸葛亮有知恩图报之义,他们的高尚品质都值得人们敬仰。
◎史海撷英
刘备“如鱼得水”
在东汉末的战乱中,刘备势单力薄,寄人篱下,功业无成。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指明了他日后的战略方向,刘备十分器重诸葛亮,三顾茅庐后同诸葛亮的情谊日益深厚。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这才平静下来。
◎文苑拾萃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苻坚重用王猛治理天下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
苻坚(338—385年),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其祖先世代为西戎酋长,其祖父苻洪为前秦开国君主。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基本统一北方,但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一蹶不振,后国破被杀。
王猛生活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时家贫,为人不拘小节。他意志坚强,学识渊博,精通儒学和兵学,隐居在华阴山中。东晋的大将桓温曾会见王猛,谈论当时的政治局势。王猛一面捉着身上的虱子,一面与桓温侃侃而谈,旁若无人,从容镇定。桓温觉得此人很奇特。王猛往往能一语道破他的疑问,桓温很是吃惊,更觉得王猛确实是有真本事的高人。
苻坚是北方前秦的国王,为复兴苻氏的大业,他一心访贤。得知王猛的情况后,他如获至宝,将王猛请来,两人畅谈国事。苻坚见王猛腹有雄才伟略,胸襟开阔,对他非常信任。苻坚对手下的人说:“我得王猛,如刘备得孔明也。”
苻坚任命王猛为中书侍郎,派他去整顿地方社会秩序。有个地方,那里盗匪横行,百姓如惊弓之鸟,日夜寝食不安。王猛到任后,立刻颁布法律条令,严惩罪犯,果断地处决了一名罪大恶极的坏分子。当地的恶势力为了报复王猛,借机对他进行造谣诽谤。苻坚开始不明真相,问道:“你刚到没几天就乱杀人,这难道是治国之道吗?”
王猛答道:“臣以为太平盛世,应以礼治国。而今盗匪滋事,只有严刑重法方可以震慑奸邪,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恶势力。如若不加以严惩,岂不有违陛下的重托吗?”
苻坚听后甚觉在理,就提升王猛为尚书左丞,兼咸阳内史和京兆尹。不久,又升为吏部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等,连升五级。许多贵族见苻坚如此重用王猛,很嫉妒他,想方设法诋毁王猛的名誉。有的大臣还公开侮辱他说:“你没给国家立下什么功劳,坐享其成,反倒管起我们来了,真是岂有此理!”
苻坚听说后,找来了这位大臣,对他训诫了一番,可这位大臣仍不改悔,竟然破口大骂。苻坚便将他处死,其他人也就不敢再随便轻视、诽谤王猛了。从此,王猛得以放心大胆地严格执法,无论地位尊卑,只要犯法就严惩不贷。有一个皇室人员酒后无德,调戏良家妇女,危害百姓。王猛依法将其暴尸街头,使京城的秩序大为好转。
苻坚称赞道:“我现在真正明白了王猛的主张是对的。治理天下必须有法,如此国君才显得崇高和伟大。这都是王猛的功劳啊!”
在王猛的建议下,苻坚注意选拔德才兼备、廉洁奉公的人,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奖励农桑,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使国内呈现一派繁荣祥和的景象,为苻坚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70年,苻坚亲自统兵灭掉燕国。苻坚诚恳地对王猛说:“有了你的大力支持和辅助,我就像周文王得到了姜尚一样,以后可以高枕无忧,安度晚年了。”苻坚还告诫他的后代,要像自己一样对待王猛。
王猛因多年为国事操劳,呕心沥血,积劳成疾,病倒了,在病中他还向苻坚上书进谏。苻坚经常去探望他,为他请医生治病,派人找最好的药给他吃。但无论怎样努力,王猛还是离开了人世。苻坚悲痛欲绝,他情不自禁地向苍天发问:“难道老天爷不让我一统天下吗?为何这么早就夺走了我的丞相?这是上天在捉弄我!”
苻坚为王猛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全国上下悼念三天。
◎故事感悟
苻坚重用王猛、信任王猛,放手让他施展治国安邦的才能,终于换来了国家的兴盛和强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发现人才的观察力,更要有放手使用人才的魄力。这样才能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助自己事业取得成功。
◎史海撷英
苻坚杀暴君
353年,前秦皇帝苻健病死,其子苻生继位。苻生视杀人如儿戏,每逢接见大臣,都让侍从箭上弦,刀出鞘,铁钳、钢锯等摆放在跟前,看谁不顺眼就立即杀掉,因此,朝中人人自危,都希望苻坚能够取而代之。
357年的一个夜晚,苻生对一位侍女说:“苻法和苻坚兄弟也不可信赖,明天就把他们除掉。”侍女等苻生熟睡后,把这件事秘密地报告了苻坚。苻坚兄弟才不得不立即采取行动,召集亲兵,分两路冲进苻生的王宫,把睡懵懵的苻生杀了。此后,在朝臣的一致拥戴下,苻坚在太极殿登位,号称“大秦天王”,改年号永兴,实行大赦。
◎文苑拾萃
成语“扪虱而谈”
“扪”是按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一面按着虱子,一面高谈阔论,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这个典故出自《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王猛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人。他学识广博,爱读兵书,为人谨慎,严峻刚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出兵北伐。进入关中以后,王猛披着老百姓的衣服去见桓温。一见面他就谈论当时的天下大事,并把手插进衣服里摸虱子,好像身边再没有别人一样。桓温见王猛谈吐举止不同一般,便和他亲切地交谈起来,还赐给他车辆和马匹。
这个典故相当著名,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就说渞:“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
拓跋宏破格用赵黑
◎取士之方,必求其实;用人之术,当尽其才。——欧阳修
拓跋宏(467—499年),即北魏孝文帝,他是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将北魏首都从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迁往洛阳,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南北朝时,北魏出了个年轻有为、善于用人的皇帝,他就是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刚执政时,国家较为贫弱,百废待兴。他首先遇到一件麻烦事,就是怀朔、雍州、定州三座军事重镇接连不断地发生骚乱。孝文帝决心选拔三位有能力的人前去镇守。
拓跋宏发出求贤令,号召大臣们不论出身贵贱,不论所从事的职业,广泛推荐人才。一时间,大臣们纷纷推荐贤人。有多人推荐了赵黑,说赵黑博古通今,很有谋略,且为人正直,是个难得的人才。
提起赵黑,孝文帝并不陌生,他是自己宫里的仆人,孝文帝小时候就曾听他讲过故事。平时赵黑很乐于为大家排忧解难,大家都很爱戴他。但孝文帝以前并没有和他深谈过,现在决定找赵黑好好谈谈。一来可以试试赵黑的才干,二来亦可表示自己的诚意。
一天,孝文帝特意设宴,派人请来了赵黑。孝文帝高兴地请他坐下,亲切地和他交谈起来。文帝自责地说:“早就有人向我提起你,说你很能干,可是却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你的才干被埋没了多年,这是我的失误啊!现在国家急需人才,我想派你去治理定州,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赵黑一听,赶忙说:“陛下,微臣出身低贱,才疏学浅,怕担当不了如此重任,请皇上另派他人吧!”
正说着,一位厨师端上来一盘热气腾腾的菜。不巧,一只苍蝇落到了菜里,那个厨师吓坏了,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傻愣愣地站在那儿。只见孝文帝拿起筷子,对厨师笑了笑,然后轻轻地将苍蝇挑了出去。
孝文帝诚恳地对赵黑说:“周文王渭水访贤才的故事,还是我小时候你讲给我听的呢。我也要学周文王,让手下个个人尽其才才对呀!”
话还没说完,那个厨师又端着一碗热汤进来了。真是越怕越出事,厨师太紧张了,端汤的手不住地颤抖,碗一歪,热汤正巧洒在孝文帝的右手上,皮肤都烫红了。厨师吓得跪倒在地,面如死灰,连连叩头请孝文帝恕罪。
赵黑也为厨师捏了一把汗,谁知孝文帝不但没发火,反而和颜悦色地安慰厨师说:“起来吧!人有失手,马有失蹄,不要紧的。”
厨师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黑看到这一切,被孝文帝的诚意深深打动。他对孝文帝说:“皇上对我这样信任,又如此体恤下人,真是圣明之主。我一定竭尽全力把定州治理好,不辜负皇上对我的希望。”
半年后,孝文帝到各地巡视。他来到定州,看到定州五谷丰登,政通人和,一片繁荣景象,孝文帝很为自己用对了人而高兴,重赏了赵黑。后来,他又把赵黑破格提拔为大将军,还封了王。
◎故事感悟
孝文帝为取得天下大治,努力求贤,不以出身论英雄。在宴会上,他的谦逊、仁爱、大度感动了贤士赵黑,激励了赵黑为国效力。孝文帝的眼光和仁德也最终助他成就了大业。
◎史海撷英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北魏孝文帝时期,孝文帝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决心将国都从平城迁到洛阳。
493年,魏孝文帝以讨伐南方的齐为理由,亲自率领30多万步兵、骑兵南下。到洛阳时,正好赶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大臣们都不想出兵伐齐。孝文帝严肃地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如果半途而废,岂不是被后代人笑话吗?如果不能南进,那就把国都迁到这里好了。诸位认为怎么样?”
大臣们听了,都面面相觑,无人说话。孝文帝又说:“不能犹豫不决了。同意迁都的往左边站,不同意的都站在右边。”
这时一个贵族说:“只要陛下同意我们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许多文武官员虽然都不赞成迁都,但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就这样,孝文帝顺利地将国都迁到了洛阳。
◎文苑拾萃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为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甘肃的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1000米,气势恢弘。现存的主要洞窟有45个,大小窟龛共252个,造像约5.1万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为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石窟艺术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大部分都是在北魏迁都洛阳之前(494年)完成的,而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520—525年)。窟中的菩萨、力士、飞天等形象都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则精致细腻,上承秦汉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
李世民选贤任能
◎进君子,退小人,爱人才,申公论。——范纯仁
马周(601—648年),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马周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631年,马周代常何上疏二十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马周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徭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隋朝末年,全国爆发农民大起义,地方势力也趁机割据。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仍有一些强大的起义军和割据力量与唐朝相对抗。唐朝统一全国的战争持续了将近10年。在战争中,担任主帅的一般都是秦王李世民。
621年秋天,全国基本实现统一。李渊打破历代惯例,特别为李世民设置了“天策上将”职务,比王、公的地位都高,它的实权甚至超过了太子的东宫。李世民担任这一职务,配备了各种参谋、助手30多人。李世民一贯重视人才,而且知人善任。在这方面,古代帝王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和他相比。有远见的李世民看到需要武功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应当开始文治,他就利用“天策上将”的有利地位,在王府西边开设了一个“文学馆”,广泛招揽人才。被选中的人,原来的职务不动,再兼挂“文学馆学士”头衔。经过考核挑选,有18人担任学士,他们都是当时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是: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李元道、蔡允恭、薛收、薛元敬、颜相时、苏勖、于志宁、苏世长、李守素、陆德明、孔颖达、盖文达、许敬宗。
房玄龄从小敏捷聪慧,读过很多书,练就一手草隶书法,又很会写文章,他18岁举进士。李渊起兵反隋,他跑到军营找秦王李世民,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至交。他在秦王府十几年,一直担任记室,秦王要奏请什么事情,骑在马背对他讲,他在马背上稍加思索,下马立刻写成。李渊赞扬说:“房玄龄是个深知机宜的人,非常称职。每次替我儿子写报告,总能抓住要领,即使在千里以外汇报,给人的印象就如近在眼前一样。”
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后来与房玄龄一同担任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