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命运最坎坷的一本书。
从写作这本书,到最后出版这本书,前后经历了3年的时间,期间经历十次以上的修改,最后导致此书到现在才和大家见面。这中间的辛酸历程,只有作者本人才能体会。
当然,任何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大部分的修改都是有意义的。
能写一本和互联网有关的书,这是我从来想都不敢想的。也正是机缘巧合,才有此意。在众多的IT英雄豪杰面前,我既不是实战派也不是思想家。我深知自己对互联网的认识才疏学浅,才在书中对各路精英进行对话和采访,颇有偷师之嫌,美其名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扬长避短,何不用女性的视觉来看互联网呢?在女性领域,女性修练、女性情感、女性价值实现,这些是我从前一直研究的课题,拥有大量的第一手案例,深知女性的需求。从这一个角度,我才颇有一些自信。
通常,每写一本书,我都会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撰写这本书之前,我在网上搜集并阅读了约50万字的资料,包括最新的调查和案例。在撰写时,密切关注更新的案例和数据,从而进行新的覆盖、补充、否定和整合。
如果说这本书是一部电影的话,那么我的角色就是一个导演。参与作品创作的,还有很多很多人。正是她们以及她们的观点,让这本书锦上添花。
这是一本互动性很强的书,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就利用SNS的特性,和互联网精英以及网络红人进行了互动式的创作。
实际上,这本书便是“众包”的最好例子,让用户制造内容,让读者参与创作。
书里的上百个各领域的精英,大多皆来源于网络。包括我与她们的联系也是通过网络。我记得,我在富力会咖啡厅跟飞象网CEO项立刚探讨3G未来的情景,他当时还对我的网络咨询模式提供了一些想法。我还记得,我在微博上联系枫谷投资合伙人曾玉的情景。当时她刚生完小孩,我们只是在电话里进行了交流。她畅谈了新时代的主妇做好了也不简单,不管是插花、红酒还是烹饪,任何一项做到极致都能帮上老公。我也记得,我在QQ上跟《美妙》杂志主编李鑫淼的聊天。她看好电子商务的未来,认为不做电子商务5年后会后悔,我更记得,跟学者傅玉辉探讨手机和互联网的未来。他说的那句“手机媒体是带着体温的媒体”,让我觉得格外贴切……
相比我之前的几本书,这本书是写的最寂寞的一本书。因为我长期宅在家里,一周才与朋友一次饭局,甚至无数看望的好友都谢绝不见。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从前,我是热爱聚会、热爱饭局的人,如今深居简出,不曾好好地逛过一次街,一直想去旅游的计划也一拖再拖。
同时,这也是我写得最热闹的一本书,虽然我身居陋室,远离尘嚣,但有网络,我和各路巾帼英雄对话取经,颇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味道。
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痛苦的分娩。有时候没有灵感的时候,有时候觉得写得不精彩的时候,就会格外沮丧。可经历痛苦后,发现自己的成长和成果,又备感欣慰。
创作这本书,是我写作历程中最大的一次挑战,当这本书送到读者面前的时候,我仍然胆战心惊。
但事实证明,经过学习、探讨,我完成了这本书。我再一次挑战了自己。毕竟,它像一个婴儿一样呱呱坠地了。
赵格羽
2011年7月28日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