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经想过吗?若想要一个人真诚地与你合作,那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满足他的需求,给予他所一直渴望得到的东西。
请记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方法。
当然,你可以用枪威胁一个人,让他把手表给你;以开枪来威胁人与你合作;也可以用打人的方法让孩子乖乖听话,但是这些都会带来令人不悦的反应。
所以,真正使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的方法,就是满足他的需求。
而我们一般人所需求的是什么呢?如果每个人都吐露内心深处的愿望,那个愿望就是:受到别人的赞美。
没错,人性最强烈的渴求就是自尊,受他人重视。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拥有他人的赞赏,这就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但是我们大多数的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而我们自己却吝于把赞许的阳光给予别人。”
你是否也时常吝惜你赞美的语言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赶快去改变吧!将你的赞美真诚地告诉你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给自己的世界增加一些快乐原来如此简单!
赞美——人们内心的渴望
人的本性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即对赞美的渴求。生理层次上,每个人都愿意听别人赞美自己漂亮、强壮、健康、年轻,吃、穿、住等条件比别人优越;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别人和睦相处,获得好的人缘,得到亲朋好友的尊重和认可;事业上,每个人都渴求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实现自我价值。一句话,对赞美的渴望源于人的本性,具有无穷的力量,无论对什么样的人都是这样。
社区内新开设的店都装上了自动门,可是附近有一家超级市场却没有装设。在每天早晨和下午太太们纷纷去买东西的时候,有个小男孩常站在超级市场玻璃门外,看到手里大包小包的太太,就替她们拉开大门,让她们从容地走出来。
一次,有位太太问那小男孩:“你看门看了这么多日子,一定得到了许多小费,你拿来做什么用?”
那小孩有点诧异地回答:“什么?她们都没有给我钱,可是她们都对我说:‘你好棒!’‘谢谢你!’”
你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之内,轻易地增加这个世界里的快乐。怎么做呢?就是对寂寞失意的人说几句真诚赞赏的话。或许,你明天就忘了今天所说的好话,但是听者却可能一生都珍惜着。
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梨华女士在《改变一生的一句话》一书中写道:
下课铃一响,大家纷纷站起,挤向门口,我经过讲台往门口走时,赵老师说:“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我跟在她身后,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自己闯了什么祸。老师中,赵淑茹是我最崇拜的。那时她大约二十七八岁,身长如玉,一张瓜子脸,双瞳如剪,语调和婉,生气时,自己两颊先飞红起来。我们都不怕她,但对她敬爱异常,她是我们初二的语文老师。跟她到办公室,她坐下,把我叫到她跟前,双眼牢牢地看住我说:“好好用功,将来你可以做个好作家。”说着,把手里的我的作文《冬天里的太阳》扬了扬说:“写得实在好,明天我去贴在布告牌上。”
我鞠了躬,退出来,她还嘱咐了一句:“记住我今天的话哦!”
那年我14岁,44年来,我从来没忘记过她的话。
是的,渴望受人赞美,是人类最微妙的本质,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赞语。
一位母亲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一天夜里,刮起了十分凶猛的台风。由于风势的猛烈,整个市区都停了电,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而就在这天晚上临睡之前,女儿晴晴赤着小脚丫,举着一支蜡烛来到母亲的面前,对她说:“妈妈,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
“晴晴,你为什么喜欢台风?难道你不知道吗,每刮一次大风,就会有很多屋顶被掀跑,很多地方被淹没,铁路被冲断,家庭主妇望着六十元一斤的白菜生气?而你却说喜欢台风?”母亲很生气,但还是尽力压住性子问。
“因为有一次,台风来的时候停电……”
“你是说你喜欢停电?”
“停电的时候就可以点蜡烛。”
“蜡烛有什么特别的?”母亲继续好奇地问。
“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你说我看起来很像天使……”
听了女儿的解释,母亲终于在惊讶中静穆下来。
“也许以她的年龄,她对天使是什么也不甚了然,她喜欢的只是我那夜称赞她时郑重而爱宠的语气。”
就为了一句赞美的话,便喜欢给人带来无数灾难的台风,也许小女孩稚嫩的心灵还不太能体会到台风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可是我们却能感觉到她内心的一种渴望:赞美。
可见,赞美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珍惜别人是一回事,赞美他们是另一回事。我们都需要别人的承认与鼓励,没有一件事比得上别人所给的赞美更重要。赞美能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也能赢得他们对你的尊重。
以一颗真诚的心去赞美别人,你就会发现:肯定别人,也就扶持了自己,结果每一个人都是赢家。
用赞美赢得好感
对人表示赞许,是撒向心灵的阳光雨露。赞许别人的实质,是对别人的尊重评价,也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的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它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
戴伦是个很懂得运用赞美方式与人交往的人。有一回,在公司的会议上,有一个同事提了一个报告,他的报告寻常无奇,现场也没得到任何掌声。散会后,戴伦和这位同事相遇,他对那位同事说:“你刚才的报告很好,简单扼要,我很欣赏!”
这位同事本来就不指望自己的报告得到谁的注意,但戴伦的几句话,却让他心情愉快了一天。
每个与戴伦相识的人,都会很快与他建立友谊。可以想像,戴伦与公司里每一个人都相处得很好,而这良好的人缘也给他带来了很多便利。
一句由衷的赞美会让别人感怀在心,也许你完全不记得曾经赞美过他,但别人仍然会反复地咀嚼和品味你的赞美。当然,在感谢你的赞美之语时,他也会感激你、喜欢你。
普迪南是驰名出版界的普迪南图书公司的总经理,有一次,他为了使与出版界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议案得以通过,在议会中颇费心机地进行游说。当时他正处在十分困窘的地位,甚至连他的法律顾问都对此事感到绝望。然而普迪南却不气馁,他独自站在许多位高权重的人中间,而那些人正想阻止这个议案的通过。
在这件事情中最糟糕的是,议长柯皮顿对这个议案也是表示反对的。
可是最终,普迪南依靠柯皮顿的力量获得了胜利,这个议案,终于呈交国会通过,成为一条法规。
普迪南用何策略获得柯皮顿的支持,完成了这重要使命?很简单,普迪南把柯皮顿当作一位不偏不倚的审判官看待,在谒见柯皮顿之时,普迪南自始至终称呼柯皮顿为“钧长”,称委员会为“钧会”,完全使用法庭的术语,将他高置在法座之上,最终以颂扬获得胜利。
恰到好处的颂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维护别人的自尊心,获得别人的善意协助。领袖人才几乎都是使用这一策略的高手,美国总统罗斯福便是一例,他有一种本领,对任何人都能给予恰当的赞誉。
林肯也是善于使用赞誉的高手。韦伯这样评价林肯:“拣出一件使人足以自矜并引起兴趣的事情,再说一些真诚又能满足他自矜和兴趣的话,这是林肯日常必有的作为。”
林肯曾说:“一滴蜜比一加仑胆汁能捕到更多的苍蝇。”
当然,赞美必须是发自你内心的,对一个有辨别能力的人来说,阿谀完全没有效用,因为它是肤浅的、自私的、虚伪的。只有对那些没有自信的、欲借外界赞美来提升自己的人,奉承才能产生作用。
赞美与阿谀的差别是什么?这很容易分别,一个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另一个则是虚伪的、自私的、表面的。衷心的赞美受到社会的尊重,而奉承的阿谀却为社会所唾弃。
当我们空闲下来的时候,所关心的几乎都是自己,现在让我们停止这种自私的态度,多想想别人的优点,那么从你口中所流露出来的就是真诚的赞美,而不是虚伪的奉承了。
试着去欣赏他人的优点,给予诚心诚意的赞美与鼓励吧!
你能赞美别人有多高尚,你的内心世界就有多高尚!
每天至少找出一个人,如果可能的话,不妨再多找一些,你必须在这人身上找出一些值得赞扬的美德,然后加以赞扬。不过,记住:这些赞扬绝对不可以是虚伪、低俗的奉承,而必须是真实的赞扬,以极为热切的语气说出你的赞扬,如此将可让对方产生深刻的印象,然后,注意有何种发展。对于你所赞扬的对象,你将提供一个对他们极有价值的确定方向。而且,你将更进一步养成习惯,在他人身上寻找及发现良好的品德。这种公开而热诚赞扬他人美德的习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不管如何加以强调,都绝不会过分的。因为,这个习惯将很快使你获得报酬:你将获得自尊,以及来自他人的感激,而这将会改变你的整个个性。“吸引法则”将使你所赞扬的那些人,在你身上看到你在他们身上所看到的那些美德。
用赞美代替批评
用赞扬代替批评,会让对方朝着你赞许的方向去做,错误也就不知不觉地消失了。因为,人人都渴望被赏识和认同,一个人的能力会在批评下萎缩,而在鼓励下绽放花朵。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中却常粗心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
这几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上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用赞扬来代替批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史京勒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史京勒通过动物实验证明:由于表现好而受到奖赏的动物,它在被训练时进步最快,耐力也更持久;由于表现不好而受处罚的动物,它们的速度或持久力都比较差。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人。我们用批评的方式并不能改变他人,常会适得其反。
汉斯·希尔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说:“太多的证据显示,人都普遍地不喜欢受人指责。”
因批评而引起的愤恨,常常使人的情绪低落,对应该改进的状况,一点也不起作用。
历史全是由这些夸赞的真正魅力,来做令人心动的注脚。例如:许多年前,一个10岁的男孩在拿坡里的一家工厂做工。他一直想当一个歌星,但他的第一位老师却泄了他的气。他说:“你不能唱歌,你根本五音不全,简直就像风在吹百叶窗一样。”但是他妈妈——一位穷苦的农妇——用手搂着他并称赞他说,她知道他能唱,她认为他有些进步了,她节省下每一分钱,好让他去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嘉许,改变了这个孩子的一生,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他成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歌剧演唱家。
在19世纪的初期,伦敦有位年轻人想当一名作家。他好像做什么事都不顺利。他几乎有4年的时间没有上学。他的父亲锒铛入狱,只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这位年轻人时常受饥饿之苦。最后,他找到一个工作,在一个老鼠横行的货仓里贴鞋油的标签,晚上在一间阴森静谧的房子里和另外两个男孩一起睡,这两个人是从伦敦的贫民窟来的。他对他的作品毫无信心,所以他趁深夜溜出去,把他的第一篇稿子寄了出去,免得遭人笑话。一个接一个的故事都被退稿,但最后他终于被人接受了。虽然他一先令都没拿到,但编辑夸奖了他。有一位编辑承认了他的价值。他心情异常激动,漫无目的地在街上乱逛,眼泪流过他的双颊。因为一个故事的付出,他所获得的嘉许改变了他的一生。假如不是这些夸奖,他可能一辈子都在老鼠横行的货仓做工。你也许听说过他,他的名字叫查尔斯·狄更斯。
史京勒的实验证明,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会因受忽视而萎缩。
赞美就像浇在玫瑰上的水。赞美别人并不费力,只要几秒钟,便能满足人们内心的强烈需求。看看我们所遇到的每个人,寻觅他们值得赞美的地方,然后加以赞美,并把赞美他人变成一种习惯吧! 心灵有它自己的地盘,在那里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选择了原谅,就是选择了心灵的天堂;选择了怨恨,就会将自己的心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