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点醒:故事要开始转折了,虚荣和恸哭的情感载体就要出现了,细节描写便出来了。将提炼出的文字用在文章情感最浓的地方,这样,读者的心就被你抓住了。所以,文章的整体安排是有技巧的,不是想到哪里就写哪里。结尾处再巧妙点题,再次触碰一下读者的心,让读者回味无穷。结尾的技巧,我们后面再讲。
温馨总结:这种类型的构思还有很多,如:一张哭泣的照片、母亲的红绣巾、骄傲的烟灰缸等,挖掘出物件背后的故事。
1.文章的感情,文章的温暖与感动,是用侧面的表达效果与氛围营造出来的,而不是直接陈述出来的。很多学生写作文时,刚一下笔就开始抒情,比如母亲是如何爱自己的,然后才是故事,这是写文章的一大忌讳。情感应该建立在故事的基础之上,情感不要多谈,只要将故事叙述到位了,读者自然就懂得其中的情感了。在行文时,你需要做的就是抓共鸣,然后将共鸣的范围扩大。
2.写此类文章时,你既是此文的作者,又是此文的读者。作为此文的作者,你在下笔时,要对整个布局谋篇了然于心,而不应像没头苍蝇,想到哪儿就写哪儿,想到什么优美的句子,就随便放进去。而作为此文的读者,首先,你要能从文章中看出自己的构思与风格来。假如你感觉文章的思路不太清晰,又没有独特风格,那么,你在写完文章,并确定没有字词语病之后,将文章放个两三天,此间不要去想它,也不要去碰它。待两三天后,你再用读者的心态去读它,自然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当然,作文考试除外。
3.此类文章的结尾非常重要,一定要在结尾处抓住读者的心,做到深刻、震撼、凝练或字字钻心。这就需要在平时写作时,着重练习结尾的写作,并且要反复练习,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这类亲情类文章的细节刻画非常重要。细节描写该放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创作前,自己心中应该非常明确。
延伸提问:
既然在物件前可以加情感形容词,那么在情感形容词前是否可以加上物件等名词呢?如《一双鞋子的温暖》、《一杯茶的哭泣》、《一件棉袄的虚荣》、《谎言中的感动》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精选(三)
一条毛毯的感动
佚?名
彼得不曾想到爸爸竟然真的会把爷爷赶出去。“就出去住一段时间”,他们是这样说的。可是彼得觉得,爸爸不会真的把爷爷赶出去的。
但是今天,他给爷爷带了一条毯子回来。这是个离别礼物,到了明天早晨,爷爷就得搬出去住了。
这是他们三个人能待在一起的最后一个晚上了,可是爸爸去见和他订婚的那个女孩了,只留下彼得和爷爷坐在门廊上聊天。
这是个温暖的九月的晚上,天上挂着一弯月牙。老人和小孩,各自拿着椅子坐在月光下。老人说:“我拉小提琴给你听吧,彼得。”但是他没有拿出小提琴,反倒拿出了爸爸送的毯子。那是一张很大的双层毛毯,上面有红色和黑色的花纹。
“你看,多好的毛毯啊!”老人一边把它放在膝盖上抚平,一边说,“你爸爸多好啊,给一个老家伙这么好的毛毯。这毯子挺值钱的,真的,看看这羊毛的质地。盖着它,就连冬天都不会觉得冷。”
爷爷故作轻松地安慰彼得。他装出一副很想出去住的样子,说他想住到大大的高高的砖砌的楼房里去——那是政府的安置屋。
“是啊,这毛毯真好。”彼得说,他站起来走进屋里。他没有哭,他已经十一岁了,是大人了。他只是进去拿爷爷的小提琴。
当老人站起来拉小提琴的时候,毯子从腿上滑落到了脚边。
月牙高高地挂在天上,一阵清风拂过琴弦。彼得想,他再也没有机会听爷爷拉这首曲子了。爸爸会娶那个女人,搬进离这儿很远的新房子。彼得坐在破旧的门廊里,想着爷爷要走了。
音乐突然停下了,爷爷说:“你爸爸要娶的那个,是个好女孩。有那么漂亮的老婆,他会更有活力的。可是,如果有个老家伙住在他们的房子里,天天说风湿和腰腿痛,那该多杀风景啊。再说,他们会有小孩的,我可不想住在那儿听小孩整夜地哭。最好的办法就是搬出去住。彼得,再拉一两首曲子,我们就上床睡觉去,一觉睡到大天亮。然后,我就把这条好毛毯包起来,搬出去了。听听这个,这首曲子就应该在今天这样好的天气里拉。”
他们没有发现爸爸和那个长得像瓷娃娃一样漂亮的女孩已经回来了。爸爸什么都没有说,但是那个女孩走过来跟爷爷说:“我早上有事情,不能送您走了,所以现在过来说再见。”
“谢谢你。”爷爷垂下眼睛说。那时,她看到了脚下的毛毯,于是把它捡了起来。
“看着倒像是一条好毛毯,”她摸摸羊毛,然后嚷道,“这是一条真正的好毛毯!”她转向爸爸,冷冰冰地说,“这花了不少钱吧。这还是双层的!他根本用不着一条双层毛毯!”她跑上山坡离开了。
爸爸正在犹豫要不要追上去。
“她说得对,”男孩冷冰冰地说,“来,爸爸,”他递过去一把剪子,“把毯子剪成两半吧。”
爸爸和爷爷都吃惊地盯着男孩。
“把它剪成两半,爸爸!”他喊道,“留着你那一半吧!”
“这个主意倒不错,”爷爷说,“我一个人用不了那么厚的毯子。”
“是啊,”男孩尖锐地说,“爷爷说一条单层的毯子也就够了。我们留一半,他留一半,多好啊。”
“你到底想干什么?”爸爸缓缓地问道。
“我是说,等你老了,我会把另一半留给你的。”
大家忽然沉默了。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只是站着,什么都没说。但是爷爷明白了他的意思,就拍拍爸爸的肩膀。彼得听到爷爷小声说:“没关系,儿子,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于是,彼得哭了。
他哭了,不像个大人了,但是没关系的,因为他们三个人抱在一起都哭了。
赏析与解读:文章以“毛毯”作为全文的情感线索,围绕“爸爸”要让“爷爷”搬出去住这一故事情节展开,叙述了彼得对爷爷的疼惜与爱。文章具有讽刺意义,讽刺的是“爸爸”的自私与狭隘,而文章最终是以三个人抱在一起哭了结尾的,回归到温暖的亲情主题上,说明这种爱是永远难以割舍的!
例文精选(四)
树上的那只鸟
[马来西亚]胡艾耶玛
夜晚,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在院子里散步。儿子已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好不容易回一趟家。
父子俩坐在一棵大树下,父亲指着树枝上的一只鸟问:“儿子,那是什么?”
“一只乌鸦。”
“是什么?”父亲的耳朵近来有点背了。
“一只乌鸦。”儿子回答的声音比第一次大,他以为父亲刚才没有听清楚。
“你说什么?”父亲又问道。
“是只乌鸦!”
“儿子,那是什么?”
“爸爸,那是只乌鸦,听到没有,是只乌——鸦!”儿子已经变得不耐烦了。
父亲听到儿子的回答后,没有说一句话。过了一会儿,他突然站起身,慢吞吞地走进屋里。几分钟后,父亲坐回到儿子身边,手里多了一本发黄的笔记本。
儿子好奇地看着父亲翻动着本子,他不知道那是父亲的日记本,上面记载着父亲生活的点点滴滴。父亲翻到二十五年前的那一页,然后开始读出声来——
“今天,我带着乖儿子到院子里走了走。我俩坐下后,儿子看见树枝上停着一只鸟,问我:‘爸爸,那是什么呀?’我告诉他,那是只乌鸦。过了一会儿,儿子又问我那只鸟,我说那是只乌鸦……”
“儿子反复地问那只鸟的名字,一共问了二十五次,每次我都耐心地重复一遍。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知道儿子很好奇,希望他能记住那只鸟的名字。”
当父亲读完这篇日记后,儿子已经泪流满面了。“爸爸,你让我一下子懂得了许多,原谅我吧!”
父亲伸手紧紧地抱住自己的儿子,布满皱纹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赏析与阅读:树上的那只鸟,只是一只普通的乌鸦,但乌鸦背后的故事,却耐人寻味。父亲之前对幼小儿子的态度,和如今儿子对年迈父亲的态度,这一对比,令人心酸不已,也令儿子顿悟。这样的亲情文章,非常具有教育和警示意义。
问:对比分析以上四篇例文,你有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点醒:四篇例文都是具体的景物与抽象的情感相互结合的,以景物作为全文的情感线索,进行布局谋篇。而情感呢,前后都会出现对比,这种亲情、温暖的主题便在这样的情感对比中产生了。所以,在生活中,请记得多问自己一些问题,这样就会产生一些好的题目。如:筷子会说谎吗?一双会说谎的筷子……
§§§第二节感悟美文的创作与运用
感悟美文是我们创作或者作文考试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种文体,它的范围很广,比如亲情类感悟文、爱情类感悟文、生活类感悟文、家庭类感悟文、职场类感悟文、友谊类感悟文、古玩收藏类感悟文等,隶属于散文的范畴。
简单地说,所谓感悟文就是“故事+感悟”的模式,或者是“一事一议”的模式,总之,要有“悟”在里面。“悟”的范围包括道理、情感、智慧等。其实,很多学生平时都在写这类文章,如日记。写日记是先记事,记完事情之后,再总结一下,这个总结就是我们所说的“悟”。再如简单的记叙文,像描写亲情的、师生情的,或陌生人之间的感动,等等,在文章结尾处,你肯定会写上一句内心的独白或某些方面的感悟,这个情感主题也是属于“悟”的。
一、故事赏析
我们来做一个填词游戏。先看背景:
深秋,天寒,叶子纷纷坠落,一地金黄。
老人,白发,站于树下,远望,沉思……
风,微吹;冷,透彻;远方,是一望无际的漆黑的夜。
……
请根据以上文字材料,在下面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
1.夜寐,秋至;
2.夜_____,秋深;
3.未眠,秋_____;
4._____,秋_____;
5.凝望,秋_____。
答案:2.凉;3.寂;4.惊起,瘦;5.愁。
夜寐——夜凉——未眠——惊起——凝望,这些都是具体的表象。
秋至——秋深——秋寂——秋瘦——秋愁,这些都是抽象的情感体验。
提示:和衣而睡,仿佛一夜入秋,秋便来了。半夜,夜凉,秋意浓了,深了。这样萧瑟的夜,辗转难眠,屋内却是异常安寂。忽一瞬间,猛地惊起,脑中突然浮现一幕,是思念,思念浓了,人却瘦了。披衣而起,凝窗而望,悲秋的情绪越来越清晰了。
温馨点醒:这就是一篇作文,每一个词里面都有“悟”。几个词融合起来,就是写作的思路和顺序;具体的表象(故事)+抽象的情感体验(感悟),就是感悟文。
问:根据以上这个填词游戏,结合悲秋,你能想到什么?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哪些古诗词能够描写你内心的情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赏析:“莫道不消魂”,意思是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运用发问法,醒人耳目。
“帘卷西风”,意思是西风乍起,卷帘而入。既写人又写景,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
“人比黄花瘦”,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苦。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
温馨点醒:其实,每一个所填之词都包含了“悟”。你得充分理解作者的思想,融合自然环境,才能填写正确。如一个“瘦”字,就是绝妙,人真的会比黄花瘦吗?不是,是指憔悴,喻指思念之情深,之情困,之情愁。
二、导练分析
1.公园里有一片花丛,花丛中间长着一些小草,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场景,让你写一篇感悟文,你会怎样构思?是写花的美,还是草的卑微,抑或是两者的和谐或不和谐生长呢?可以自己创造周围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先抓景物特点:花是美丽的,招蜂引蝶的,风光无限的。草呢?卑微的,长于花丛下面的,陪衬的。
(2)结合景物特点,进行反问,自问自答:
花,美丽?真的美丽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丽?只是表面的艳美吗?
草,卑微?真的卑微吗?卑微可不可以是美的呢?外表丑就是卑微吗?
(3)展开联想,进行引喻:
表面的美,不实诚;内在美,才是真的美。引喻什么呢?两类人。
一是追求外表风光艳美的人,如花;一是追求内心坦然的人,如草。
对比出来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和大家分享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搬了新家,新家安在六楼,很清雅,邻居是位老人,比较随和。我原本以为在这样安静的环境下,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字作品来,可事与愿违。起初还没发现,后来每到半夜,隔壁就会传来类似山羊一样的呻吟声,时强时弱,严重影响了我的睡眠,第二天工作时就无精打采。可隔壁每次进出门只有一个人,身体也很健壮。
请问,你觉得这呻吟声是怎么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