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64300000020

第20章 生如夏花之白衣卿相柳三变(4)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则将人带进了一幅笔意苍劲、构图精美的山水画卷里,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意境变得高远雄浑。凄寒的霜风渐渐迫近,那些重重关隘、千山万水顿时显得冷清萧条,一轮落日余晖斜照在高楼上。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生起归乡之思?

一个“渐”字,表明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不断弥漫,由远及近,日渐加深。霜风既寒且急,行人渐渐稀少,只留下空寂的关山、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这一切强烈地激射出词人流落他乡的伤楚,孤单和愈益黯淡的情怀。“残照当楼”四个字,凄怆苍凉的境界全出,如同宇宙间悲秋之气一起袭来。这番意境让人不禁想起李太白《忆秦娥》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景象。宋人赵令畤《侯鲭录》卷七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可见,连曾经一度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不能不承认柳永的笔力才情。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眼底所及处处是一片红凋翠落的残败景象,美好的时光已渐渐逝去,盛日春景已然衰残,只有那长江之水静静地向东流去。天地间的万物都笼罩着悲凉秋意,触动着词人的归思。“是处”言处处,反映视野之开阔。“红衰翠减”引用了李商隐诗:“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红衰翠减”表现远望的感受,真切而又鲜明。在夕阳的映照下,站在楼头看那红花衰谢、绿叶凋残的景象。这种强烈的视觉感受与暮雨、霜风、残照相联,让人深深感受到一种沉重的现实:“苒苒物华休”。自然界如此,人世间又岂能例外?那美好的故乡,深情的佳人和自己蹉跎的青春年华,无一不正在苒苒逝去。一念及此,自然是悲从中来。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化江水无情为有情,寓人生悲慨于江流变化之中,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情怀。子曰:“逝者如斯夫。”江水常常是大自然对时间、对人生、对宇宙万物的一种无语的象征和暗示。它就是上苍对人间的一种暗示:人生是短暂的,一切生命都将衰亡,只有长江水仍旧日日夜夜奔流不止。短暂与永恒,无常与恒久,自我与物象,人生与宇宙,那些哲理思辨意味尽在画面之中。

那“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清秋暮雨,繁花落尽,关河冷落,斜阳残照,一派深秋萧瑟寥廓的景象都化入这无语东流的滔滔江水中。

词人写出了一种天地无言、人生局促的禅意。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登高临远,暮雨、霜风、关河、残照均一一收入眼底,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言“不忍”。还以居高之势,顺着东流的江水,望到了渺茫的前方,意在寻找故乡,将悲秋之慨引向伤离意绪。万物衰竭固然有所不忍,不见故乡引动归思,心情益发悲凉。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流?”春风得意之人大概不会这样伤怀。只有穷困潦倒、流落不偶、漂泊异乡的游子,才会在这一刻如此地思念自己的家乡。“淹流”是久留之意。这两句实是一种对自己孤旅人生的反省自问,吐露了其内心世界交织的矛盾与怅惘。故乡渺茫,归思难收,年年漂泊,所为何事?自己这数年如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浪迹天涯的生活得到了什么?人生究竟何事值得自己如此漂泊天涯滞留他乡苦苦寻求?这是词人的自省,自责,也是他羁旅一生的悲剧命运所在。

陶渊明说:“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柳永流落江湖,萍踪浪迹,多是出于科举应考、谋职宦游等原因,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何又生懊悔之心?原来,他的种种努力并未达到目的,只是“客里光阴虚掷”罢了。而此生之潦倒、行踪之无际,内心酸楚又岂是语言能形容的?柳永这一问真是“欲说还休”。想到自己不过是为了一点口腹生活就为人所驱役,情感无限悲慨。不想停留却又不得不停留,经历无数的过往才发现时刻思归的故乡已是永远回不去的远方。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读到这几句,常让我想起温庭筠的那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是柳永词中常用的一种“从对面写起”的笔法,世称“柳七家数”,或“屯田家法”。“颙望”指抬头凝望。

想象中,那闺阁佳人急切盼望情郎归来。她梳洗打扮,在楼头极目眺望,总以为那出现在地平线上的就是游子的归船,等到近前方知是误认。如此再三再四,仍站在楼头凝神观望,可谓是“望穿秋水”,这是何等的深情!让人想起诗人郑愁予的那首《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关山远隔,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一种相思,两幅幻景叠加,虚实相应,极大地增强了艺术张力。梁启超将这种写法称之为“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如当年杜甫写月夜思妻,又反过来写妻子思念自己,有“香雾云鬓里,清辉玉臂寒”(《月夜》)之句。韦庄词“夜叶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浣溪沙》)也是由己及人。不过柳词有更多层次和曲折。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那妆楼中的佳人苦苦思念游子时,不免产生“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的猜测,她哪里知道此时这游子正和她一样倚阑远望,满腹乡愁!此句与首句呼应,是全词的注脚,使整首词都笼罩在浓浓的愁绪中。恁(nèn)意为“这样”,常用于口语。“正恁凝愁”收束全词情意,意谓凭栏观景思乡,无非凝聚着如此这般的愁苦。

这首词从一个“望”字入手,“对”潇潇暮雨,登高临远,望那清秋里的江天,望那渺远的故乡,生起归思,进而又“叹”自身孤旅,“想”妆楼佳人,最后是一个“倚”栏凝愁的动作定格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孤独形象。作者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恨,尽从“对”、“望”、“叹”、“想”、“倚”一连串动作中透出。

读这首词,总会让我想起金庸笔下的令狐冲、古龙笔下的萧十一郎。他们也是一生在漂泊,行走在路上。他们行走在风中的身影和神情,也是这样孤独、寂寞,内心深处总怀念着远方的某个粉红色的美丽身影。那是他们生命热力和激情的来源。爱情成为他们生命中一轮孤独的太阳,照亮他们生命的所有风景。

传统文化的内在神韵,总是不经意地在各种门类的文学作品中一代代传承下来。

读过古代诗词文章,那些官员士人给人的感觉总是在路上。

年轻时读书人为了应试科举,往往抛家别子远赴京城。中举后为官时,也常常要披星戴月到各地去赴任,时称“宦游”。柳永辗转宦游到过很多地方,从汴京出发到江淮一带,又向南到过镇江、苏州、杭州,也曾到过西蜀。足迹所至,便有些落寞伤怀。羁旅宦游成了他的家常便饭。这一路上,宦游羁旅之于柳永,已经成为一种诗意的漫游。

在他的笔下,除了这首《八声甘州》,还有一首《安公子》如是道来: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

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

望处旷野沉沉,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

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怀乡恋土情结就十分浓重。故乡是如此的令人牵挂,令人断肠,很多文人墨客和士大夫人生历程中都有这种怀乡的羁旅体验。多少风尘仆仆的身影,行走在他乡遥远的路上,千山万水间,留下了多少疲倦寂寞的足印,又写下了多少隽永却沉重的诗行。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第》、崔颢的《黄鹤楼》等都蕴含了浓郁乡情。多情如柳永自然不会例外。

二十五、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

这首词将那种刻骨的思念写到了极致。

一首词读罢,仿佛见那位衣带渐宽、默然凝眸的书生正独自伫立在高楼之上,清瘦的面容,修长的身影如一尊雕像、一幅剪影。春天的轻风细细柔柔,拂动着这位多情书生的额发和衣襟。他凝眸极目一望,只见天高地远,空旷无极,顿时触动了某种平日里沉睡已久的心绪。一种莫名的春愁渐渐充溢他的内心。残阳里,春草萋萋,一望无际。那碧绿草色、迷离寒烟尽在夕光里变幻着光影,斑驳着某种明朗与灰暗交织的色调。春愁如烟如雾,一如那年轻公子心头的迷惘与思念。

然而谁又知道这书生心底在思念什么呢?谁又知道他危楼凭栏的一番心意呢?危楼栏杆前,草色烟光里,落落寡欢的柳三变感到了深深的孤独,感到了无人理解无人相知的寂寞。

此时此际,他内心忽然升起了一种强烈的冲动:拟把疏狂图一醉!真想凭栏把酒,不管不顾地率性而为,痛快淋漓地来他个酣然一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时哪里又有听歌观舞,慨然高歌的心绪和兴致?如果勉强作乐最后倒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全无意趣。唉,如今他已是衣带渐宽、身形消瘦却始终不悔,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位伊人而变得如此憔悴。

这首词里,我最喜欢“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一句,绘景颇有色泽鲜丽、迷离变幻的美感,抒情则有四顾茫然、无人相知的寂寞。这种寂寞春光里的相思,大有“春光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之感。

而结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提高了这首词的品质和深度。

有道是:“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词末二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深隽之笔写缠绵柔情,誓愿为思念伊人而寝食难安,日渐消瘦与憔悴。深切表现了词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缠绵情思。“终不悔”三字更是折射出柳永对爱情的忠贞与专注,感情真挚而强烈。

“衣带”二字,这是词人将一己之愁绪影射于客观物象中,使外物皆著我之主观色彩,此“衣带”作为烘托感情的借代物,早在敦煌写本的唐诗《奉答》已经出现:“红妆夜夜不曹干,衣带朝朝渐觉宽。形容只今消瘦尽,君来笑作去时看”,后化用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南朝乐府《读曲歌》中亦有:“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

灯火黄昏,柳永在汴京城里的烟花深处,邂逅了美丽的她。在这个书生眼里,她盈盈浅笑,宛若仙人。多年后,同样是一个黄昏,草色山光,危楼凭栏,那远方的暮色如墨浸染,愁意氤氲。于是,那些年少轻狂、夜夜笙歌的京师往事都溶在了月色里,又变成一滴清泪滴落在酒杯。这些年的流离漂泊里,寂寞如影随形。只有那远方深闺的温暖小窗,是他一生的牵挂与宿命。为了思念那小窗里的佳人,他的衣带都渐渐宽缓起来,而面容却一天天消瘦憔悴下去。

男人细腻而深刻的悲伤常常是海边礁石上一道道被风浪咬伤的痕迹。岁月的波涛流走了,不经意间一触摸才惊觉遍体鳞伤。那伤口冰凉得令指尖疼痛。

宋人蒋津在《苇航纪谈》中这样论述:“作者名流多用冤家为事,初未知何等语,亦不知所云。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孤思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角易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乐闻耳。”

“冤家”这个称呼中的六重含义,包容着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情感,那种生死相许、灵肉交融,纠缠如毒蛇、执著如怨鬼的深刻情愫。

这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仕途的坎坷,令柳永“沉溺”于红粉朱楼、青娥画船之中,他却从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真谛,获取了某种人生的自由,并坚持不懈地固守自己的情感世界,发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叹。

生命取决于自己的理念与节操,柳永是如此。而他创作这两句词的初衷,即表达对女子的无怨深情,对爱情的执著无悔亦是如此。同时,这两句词决绝而情深,与屈原“虽九死其犹无悔”,冯延巳的“不辞镜里朱颜瘦”之语相类,写出了人类执著追求的精神。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称赏:“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同类推荐
  •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吕约诗选

    常春藤诗丛华东师范大学卷·吕约诗选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 流亡的语速:来自左岸的音乐极乐同盟

    流亡的语速:来自左岸的音乐极乐同盟

    本书作者极富洞察力和精神性的跨界写作涉及古典历史录音唱片、爵士乐和文学是对音乐左岸的前卫性和唯美格调的绚烂眺望。
  •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

    官场、职场、道场、情场,无论是否看上去很美,都只是一个道理:人人在实现着利用与被利用的价值。在《唐僧写给观音的36封信》一书中,辛可大师通过36封托名唐僧的书信,对经典名著《西游记》加以另类解读。作者无情奚落了原作中的偶像,把吴承恩不忍明说的真相全部曝光,辛辣批判了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正统观念”。作品以经典为原料,展示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令人瞠目的现代作风和有悖常识的历史观察,是近年来最具颠覆力、最让“正人君子”失眠的文字作品。正史野传信手拈来,说古论今笑骂不羁。酣畅淋漓,舒经解闷,辛辣戏讽的文风,纵横驰骋的笔墨,一卷在手,非让你一口气读完为止。
  • 我的青春是首歌

    我的青春是首歌

    一路荆棘,一路坎坷,我们循着名叫青春的足迹一路向前,我们在这里窥见了光影流年的倒转,窥见人世的浮华与冷漠。青春,就是这样一首歌……
  •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相逢一笑拈花处(苏曼殊作品精选)

    柳亚子:“曼殊所有的作品是非食人间烟火人所能及。小诗凄艳绝伦,无世俗尘土气。”周作人:“他(苏曼殊)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得不错,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印顺大师:“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热门推荐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楼兰天下①·宫之妖女

    楼兰天下①·宫之妖女

    汉代的西域,一切并非后世所知,许多秘密隐藏在千年的风沙下,当楼兰已成明日黄花,谁还能记起当时悲凉?楼兰皇宫之中宫女离奇死去,她们皆是在受到太子宠幸的当晚惨遭不幸。太子长生的脑海中开始出现幻觉,他隐隐觉得,自己便是杀死宫女之人。但宫女沙子却坚定地相信长生并非凶手,她开始调查真正的凶手。
  • 三界仙书

    三界仙书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群雄逐鹿。赵良只是出生在齐国的一个孤儿,却机缘巧合踏入仙途。斗如来,战耶稣,纵横三界,横扫六道,拯救天下苍生,三界仙书在手,终成仙界至尊。不一样的仙侠传说,不一样的《三界仙书》。
  • 三国之最强仁者之师

    三国之最强仁者之师

    “小子?你信不信我让你魂飞魄散?居然敢跟我谈条件?”黑无常。“大老黑,你别唬我,你勾错魂儿的事儿我还没跟你闹呢!信不信我搞事情!”主角。“嘿嘿,哥,开玩笑的。这样吧给你一些可以给你吧补偿可以吧!”穿越东汉末,曹操打袁绍之时,河北正要一统。自己却没有根基,发现黑白无常给的外挂百科都只有一科!我丢,这样该如何抗衡曹操,一统天下!?
  • 莫奈

    莫奈

    我认真做人,努力工作,为的就是当站在我爱的人身边,不管他富甲一方,还是一无所有,我都可以张开双手坦然拥抱他。他富有我不用觉得自己高攀,他贫穷我们也不至于落魄,这是莫奈的爱情观。但是对她来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所有,我想给你我的自由。南澈一直都是一切非她不可。原来你离我这么近却又这么远谁口口声声说我不爱,谁就在爱!
  • 乡村野趣

    乡村野趣

    赵玉虎,泼皮无赖又嘎又坏,坏的出圈儿,坏的没边儿,坏的是满屁股冒烟儿。撒尿和泥、放屁嘣坑儿什么狗粑粑法子都能想得出来,这是一个惹事的祖宗,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胸无点墨偏又喜欢卖弄,少学无知却又不失幽默风趣。
  • 发小结婚记

    发小结婚记

    命运就像无形的手,往往把毫不相关的命运关联在一起。三个情同手足的发小,一个妒火中烧的前男友,两个不知所谓的蟊贼,这场筹备已久的婚礼是被搅黄了呢?搅黄了呢?还是搅黄了呢?
  • 文明复兴者

    文明复兴者

    《万界文明》一个超脱时代的游戏,他有着最大限度的开放性,最多样的玩法和最神秘莫测的系统。吸引着联盟所有玩家。当然这也吸引到了福安生,因为另一个游戏大神的灵魂替代了他,开始了另一段的人生!
  • 恐怖宿舍

    恐怖宿舍

    『房号「143」』---------超级恐怖小说!!!!!。。。。。
  • 西游后传之开局奖励十万亿

    西游后传之开局奖励十万亿

    这是无天被孙悟空打败后,后面发生的故事,现代科技与西游的碰撞,加特林扫射十万天兵,狙击枪重狙打如来。主角带着无所不能的系统穿越而来,有着无数现代化高科技武器,成为魔界的新一代魔罗,重振魔界,杀遍漫天神仙。神在我眼里就是蝼蚁,打二郎神,打如来,打元始天尊,打鸿钧道人,专制一切不服,我就是无敌。顺便在西游写写小说,发明智能手机,漫天仙佛都被我打下天,玉帝不再高高在上,被我打的来凡间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