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凡我文武内外大小臣工,尚宜洁自爱民,奉公体国,以消萌衅,以导祯祥。更念彤力殚财,为日已久,嘉与休息,正惟此时,诸因东征加派钱粮,一切尽令所司除豁,务为存抚,勿事烦苛,咨尔多方,宜悉朕意。
又降旨敕谕朝鲜国王李昖:
比者,倭奴平秀吉,肆为不道,怀狡焉启疆之心,以兵蹂躏尔邦,荡无宁宇。朕念王世供职贡,深用门恻,故兹七年之中,日以此贼为事,始行薄伐,继示兼容,终加灵诛。
盖不杀乃天之心,而用兵非予得已。安疆靖乱,宜取荡平,神恶凶盈,阴歼魁首,大师乘之,追奔逐北。鲸鲵尽戮,海隅载清,捷书来闻,忧劳始释。
今王令陪臣,奉表称谢,贡献方物。且悉王怀德之意,特降敕奖励,仍赐彩币、表里,就令陪臣赍去,以答忠诚,只可收领。先曾陈吁所诬,朕以心体亮,本无疑于王。廷臣杂议,又具言王必无他,已有别旨昭雪,想能知悉。
惟王虽还旧物,实同新造,振凋起敝,为力倍艰。倭虽遁归,族类尚在,生心再逞,亦未可知。兹命经略尚书邢玠,振旅旋归,量留经理都御史万世德等,分布编师,为王戍守。
王可咨求军略,共商善后,卧薪尝胆,无忘前耻,荜路蓝缕,大作永图。务材训农,厚树根本,吊死问孤,以振士卒。尚文虽美事,而专务儒缓,亦非救乱之资。忘战必危,古之深戒。吾将士思归,挽输非便,行当尽撤。尔可亟图,务令倭,闻声不敢复来,即来亦无复虑。东海之表,屹如金汤,长垂襟卫之安,永奠藩维之厚。惟忠惟孝,缵绍前休,王其懋之,懋之钦哉!故谕。
五月,邢玠上疏陈奏朝鲜善后十条方针:留戍兵、定月饷、定本色、留中路海防道、裁饷司、重将领、添巡捕、分汛地、议操练、责成本国。
是月,征东军诸将董一元、麻贵、刘给廷、陈璘、吴广、曹希彬、陈蚕、司懋官、傅良桥、杨登山、吴惟忠、王之翰、柴登科、许国威、牛伯英、陈寅、季金、梁天胤、王国威、福日昇、薛处臣等,统率本营兵士,全部渡过鸭绿江回国。只留下经理万世德及按察副使杜潜。
明神宗又以明军全部罢归,朝鲜微弱难以自守,急檄提督李承勋率新兵两万五千人,渡江赴朝驻守。
其后不久,经理万世德也向兵部呈上朝鲜善后之策八条:选将、练兵、守冲要、修险阨、建城池、造器械、访异材、修内治。
兵部反复商议之后,以为明军长久留戍外国,粮饷难支。因而,明军应全部撤回,让朝鲜自立图强。
九月,给事中杨应文勘报东征功次,四路擒斩,首推陈璘,次刘给廷,又次麻贵。明神宗颁旨,大赏征东的明军将士:晋邢玠太子太保,荫一子锦衣世袭。
万世德升右副都御史,荫一子入监。
陈璘、刘给廷各加都督同知。
麻贵右都督,董一元复职。
赐茅国器、陈寅、彭友德等金。
杨镐以原官叙用。
御史陈效病死,荫一子锦衣。
在东征大军摆宴庆功,一片欢天喜地的同时,九月初五,前兵部尚书石星孤零零地病死牢房。一年前,石星曾经凄凉地对阁臣赵志皋说道:“如果皇上能可怜我的妻儿,得以归乡耕田,那就是莫大的幸运了。老身体弱年衰,不久即将入土,哪有什么指望?”
时过境迁,世人对石星的变幻无常感慨万千。朝鲜招讨使李廷馣听到石星之死,颇有感触,写下一首诗,为石星一念之差,遗恨千古而惋惜:
蕞尔东溟一岛夷,天生毒种到今滋。
整居王邑诚非料,惊动天朝本不期。
控御鸭江真得策,驰书日域竟何为?
未成奇计身先死,可惜当初一念差。
二十五日,那位曾经玩弄石星、小西行长,甚至明神宗于股掌之中的奸贼沈惟敬也被斩首,妻子陈淡如被剥夺一切人身自由,入定府为奴。他的罪恶被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十月,在国王李昖的强烈要求下,除了留下八千水师,帮助朝鲜戍守沿海之外,其余的明军都撤回,驻扎辽阳备警。
万历二十八年(1600)三月,水兵游击将军白斯清、步兵游击将军张榜归国。一个月后,把总姜良栋也踏上归国之途。
八月初六,明神宗正式下诏,罢朝鲜戍兵。
十月,兵部奉明神宗的旨意,尽撤留守朝鲜的水师。最后一批明军将领,包括经理万世德、提督李承勋、按察杜潜、游击张良相、游击李天常、游击李香、守备李应昌全部回国。至此,明军这才完全卸下了维护东亚和平神圣使命的重任。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一晃几百年,在战争中牺牲的四万明军的灵魂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世界上可能有人会忘却他们,但是,历史是不会忘却那些为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
6.结束语
经过长达七年之久的残酷绞杀,朝鲜半岛上的硝烟渐渐弥散,最后重归安宁。远东的格局也悄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与日本国内的德川家康迅速崛起,前者逐渐成为东亚霸主,并在半个世纪后取代大明,成了朝鲜的宗主国。而后者则开创了统治日本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封闭性的武家政权——江户幕府。
明神宗拯救朝鲜于危难之际,让朝鲜君臣、士民,无不为之感恩戴德。
恩,莫大于生育、抚养之恩。
朝鲜人认为,明太祖赐国号乃“大造”之恩。明神宗无私援助复国的义举,是“再造”之恩。明军回国后,李昖下令在王京太平馆西,建筑大祠堂,生祀邢玠、杨镐二人。李昖还亲书“再造藩邦”四个大字,令人摹写,以阳字刻板,悬挂在邢玠的生祠堂楣间。
李昖视明神宗,如君如父。在李昖的心目中,明神宗简直就是不可亵渎的神明、圣贤。有一位朝鲜大臣曾经无意中提及明神宗的过失,李昖勃然大怒,斥骂说:“皇上我国君父,臣子何敢如此?”(《朝鲜李朝仁祖实录》)
朝鲜举国上下罕见地出现了空前一致的“崇明”“拥明”的事大思想。“崇明”“拥明”已经成为朝鲜人心中永恒飘扬的一面旗帜,直到三百年后的甲午战争,日本侵略者无情地割裂了中朝两国之间的血海情谊。
朝鲜各地纷纷兴建崇祀明朝的祠庙。即便在明朝灭亡之后,朝鲜也兴建大报坛、万东庙,来追思明神宗的万世大恩。
康熙四十二年(1703),朝鲜大儒家宋时烈的门徒——判中枢府事权尚夏,秉承师训,把宋时烈在清州华阳洞的讲学所修建成万东庙,将李昖的手书“万折必东”,镌刻在岩崖上,以表达对大明的追思向化之意。万东庙,就是纪念万历东征的祀庙,朝鲜的儒林学士以四笾、四豆,来祭祀明神宗、崇祯两位皇帝。
次年,逢值明朝败亡一个甲子,当时的朝鲜肃宗李焞,忆起明神宗的再造大恩,拟于设坛祭拜,就秘密查访了权尚夏,权尚夏极力赞成。于是,李焞在昌德宮禁苑之西的曜金门外建立大报坛,专门用于祭祀明神宗。此后的历代朝鲜国王,都亲自前往祭拜。
后来朝鲜高宗李熙废除了祭祀万东庙的活动,但在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祭祀大报坛仍是朝鲜五大国祭①之一。直到日本吞并朝鲜的前夕——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才被废。这已是万历援朝战争胜利之后三百一十年了。从那以后,明神宗才渐渐从朝鲜人的心底抹去。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四百多年前那场伟大的反侵略战争,虽屡经挫折,却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胜利来之不易。
首先应当归功于明神宗。两次东征,过程是曲折的,但战果却是辉煌的。面对战前咄咄逼人的侵略者,明神宗后发制人,坚定抗战。明军虽挫愈奋,屡
① 其余四处分别是祭祀天地的圜丘、祭祀历代先王的宗庙和永宁殿、祭祀江山的社稷。
败屡战。第一次东征,虽有碧蹄小挫,但随后夜焚龙山仓。第二次东征,南原失陷不到一个月,就有稷山大捷。岛山失利不久,邢玠又大举南攻。南攻受挫,最后又有露梁大捷。
明军能不惧战败,无畏牺牲,前仆后继,直到胜利,明神宗在其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明神宗只许胜,不许败,只许进,不许退。进胜则厚赏、晋爵,退败就撤职、斩首。这一切,促使明军奋不顾身,勇往向前,不到最后的胜利决不罢休。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明神宗的逻辑!
其次,明军将士英勇战斗,担负最主要的作战任务,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祖承训初攻平壤,出兵三千三百一十九人。第一次东征,李如松攻破平壤,用兵四万三千五百人,追到者八千人。第二次东征以后,先后来援者,十四万二千七百余人。
战争结束之后,又从国内调派二万四千余人留驻朝鲜,总共二十二万一千五百余人。而在战争期间,明军共阵亡四万人,约占全部出兵数量的百分之二十,受伤将近十万。而日本人死于朝鲜战场上超过十四万人。
不可否认,明军也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如将帅庸碌无能,指挥拙劣,不求应变。所以战事进行得异常艰苦,屡屡出现惨败,损兵折将,触目惊心。而第二次东征时,兵员招募困难,甚至强拉北京城内的无赖流氓,凑数充军。但是就这样一支战斗力参差不齐的军队,凭着饱满的战斗精神、顽强的战斗作风,让数量上占优势的日本人惮于进攻,一味避守,不断丧失战场主动权。
再者,财政上的支持。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白银的战争。明神宗倾全国之物力,无私援助了朝鲜的抗战。其投入战争经费之浩大,史上少见。两次东征,耗费饷银千万两以上。据《两朝平攘录》记载,仅第二次东征所耗饷银,自万历二十五年战争爆发,邢玠率军入朝,到万历二十八年归国,共支出银两八百万两①,而当时明代财政年收入两千万两白银左右,其余如火药、器械、马匹等无法计数。单单从经济上,两次东征军饷给明朝政府带来无比沉重的负担。
但是,仅仅军饷还不够。由于朝鲜饱受日本人的蹂躏,农业遭受毁灭性的摧残。所以,明军的口粮还有相当部分是从国内转运而来,其数量之庞大,有记录可查的就达六十七万五千余石,用于购买军粮的银子支出数量也非常惊人,《再造藩邦志》中有个数据:“费粮银约五百八十三万二千余两,交易米豆银又费三百万两,实用本色银米数十万石。”
消耗如此巨大,以致最后将丰臣秀吉拖垮,除了将士勇猛、顽强战斗外,还应感谢张居正。经过张居正的十年改革,为国库增添一千二百五十万两白银。当是时,明朝帑藏充盈,经得住长期的战争消耗。相反,日本国小力弱,打不起持久战。从财力、人力上都无法保证丰臣秀吉去打赢一场以小击大的侵略战争。
最后,朝鲜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也是重要因素。如李舜臣的水师极大地配合了明军的进攻,朝鲜义兵运动也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
古代圣贤孔子看了流水之后,发出感叹:“其万折也必东!”日月有常,天行有道。世间万物莫不遵循常理运行,古今往来,邪不胜正,霸者必败,义者必胜。
尽管万历朝鲜战争已过去四百多年,但是当今的东北亚局势仍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危机四伏,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
历史是不会重演的,重演的只会是人的本性。无论敌人的本性如何凶残,最终还是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
只有以战止战,才能争得和平。
我们应当牢牢记住四百多年前明神宗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誓言:“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① 若以万历年间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约合今天人民币200元计算,八百万两当为十六亿元,两次东征支出超出二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