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近代世界——以欧洲列强为主导的世界——正经历了一段极速发展的时代。在科技发展方面,火车、轮船和飞机,都已经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内燃机和石油的使用,将能源的应用又提升了一步;各种电器用具和水力发电,又成为新的发展领域。这一时期是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阶段,能源、材料、产品以及运输的方法,都将这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和相应的经济水平,扩大了无数倍。
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极力扩张
在国际关系方面,英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强国,也是工业生产量最大的国家。英国的属地遍天下,号为“日不落帝国”。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睥睨一世,是当时的强国。紧接着,德国和俄国都起来了。中欧和东欧有许多国家保留君主制度,可是也配合上了宪政的民主政体。这些国家的君主,譬如说希腊、德国的君主,他们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家族的女子通婚,由此,英国皇室的亲属遍布欧洲各处。
欧洲以外,美国方兴未艾。它经历了内战,解放了黑奴;许多欧洲的移民涌向美国,开拓了广大的内陆;西部黄金和石油的发现,更提高了美国的生产能力。但是,美国究竟还是一个后起之秀,一时之间还没有赶上欧洲的力量。在东方,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侵略了中国,侵占了朝鲜和台湾;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也极度扩张,以致和俄国势力产生了严重的冲突,在之后的日俄战争中又打败了俄国。
中国的对外战争由于经历了屡次失败,中国市场等于是对所有列强开放的公开市场。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中国偿付巨额赔款,还将内陆的航行权和经商权全面开放。美国主张门户开放政策,因此没有一个国家能将中国当做殖民地,但中国实际上是全世界列强共同剥削的半殖民地。
非洲已经被瓜分了。大平洋、印度洋中的岛屿,也都分属各大列强所有。于是,各国竞相抢夺新市场——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中东地区。在中东,奥斯曼帝国解体,欧洲列强都想在这一块空地上取得有利的地位——德国和英国在中东地区进行的竞争十分激烈。东欧和巴尔干地区,本来种族关系就非常复杂,因为这里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曾经路过这里的许多民族,几乎都留下一些后裔,使这个地方的民族关系纠缠不清,同时,巴尔干半岛又是一个争取中东的重要基地,因此,此地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世界的“火药库”。
英、法、美、日占据全球市场
英国启动的工业革命,曾经使英国的商品遍及中东和亚洲。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兴起以后,也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东方的日本获得了中国的巨额赔款和在中国发展的特权后,生产力迅速地增长,很快就成为东方的工业国家。世界市场上,忽然增加了许多力量,这些力量为了取得市场和原料,激烈竞争。经济利益的冲突提升了政治利益的冲突,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这是人类第一次爆发如此庞大规模的战争,波及范围之广,武器杀伤力之强,都是史无前例的。从1914年到1918年,经过四年的恶战,最终英国和法国打败了德国和俄国。俄国甚至经历了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列宁使俄国成为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
这次战争以后,一时之间,英、法、美这三个主要的西方国家和东方的日本占据了全世界的市场。新的形势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得非常迅速,甚至过度膨胀。生产力强大,而生产终究有限——资本主义的扩张策略是尽量生产,以取得更多的市场。于是,在战后的世界,由于这些工业国家的彼此推挤,整体生产量超过了市场可以容纳的数量。经济因生产力量的提高而增长,股票市场也产生畸形的膨胀。后果是,过度庞大的资金和过度受刺激的股票市场,终于导致了经济的泡沫化增长。先是美国股票市场崩溃,接着就是美国大量工人失业,最终造成了1928年到1932年的大恐慌。这次大恐慌产生的影响波及全球,不仅美国受到了重创,全世界各国都在美国的大恐慌影响之下,一个个经历了经济上的萧条和社会的失控。
中国也在波及之列,上海的股票市场一落千丈。可是,也正在这个时刻,由于西方经济力量的撤退,中国居然得到空间发展了小规模的民族工业,供给国内市场。这个初生的生产力,其规模当然不够支撑整个中国的需求。在这个时候,日本却是利用中国东北地区、中国台湾和朝鲜的经济势力,已经非常迅速地将自己建立成一个东方的工业国家。日本曾经是英国在东方的盟友,英国利用日本的势力,牵制俄国在东方的发展。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日之间也成为竞争对手。于是,太平洋地区的美国、英国、日本就成为三角竞争关系,争夺市场和资源。
在欧洲,德国因为一直忍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不平等条约,激起了强烈的民族情绪。民族主义的诉求,使得德国人努力发展自己的精致工业。在产品质量方面,德国的生产能力超过了其他各国。这一超越,立刻又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纾解的市场与原料的竞争再度升级了。虽然那次经济萧条好像暂时限制了它们扩张的能力,但本质上的危机并没有解决。
美国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整顿了工业生产的秩序,也整顿了资金供求的秩序。罗斯福的新政,实践了凯恩斯[2]经济学的原则:国家以公权力节制、约束和规范工商业,同时,也以国家的公权力创建了社会福利制度,使得失业的工人不至于穷而无告。美国的经济渐趋稳定,欧洲的各国也逐渐发展出一套社会福利制度。于是,在1930年以后,世界经济的重新成长又一次造成国际间紧张的竞争。最后,德、意挑战英、法在欧洲的霸权;日本在东方自树一帜,企图独霸东亚。紧张的形势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人类科技文化的发展
二战爆发之前,日本已经在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在欧洲,德国也是极度地扩张。我以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连续的,两次战争的内因都是相同的。第一次未解决的问题,在第二次也没法得到解决。两次世界大战本身对世界具有极大的影响,战争的消耗使长期累积的大量资金和生产量得到消化。战争时期,为了改进武器,人类又研制出一些新的科技产品,从导弹到原子弹,还包括喷气式飞机和雷达。新型的通信设备,使得人类的通信能力超越了电报和电话。生物科技的使用也在医药方面产生巨大的突破,例如抗生素的使用。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可是战争竟也带来了新事物,使人类的生活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这是历史的吊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