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东“多米诺” 利比亚难保自身
1.风雨飘摇利比亚
时间刚刚进入2011年,北非西亚等国相继发生大规模大范围的反对现政府的社会骚乱:突尼斯盘踞总统宝座23年的总统本·阿里在短短十几天内被逼无奈、逃亡他国;执政时间长达30年,曾经叱咤风云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短短18天里就在反对派的反对声浪中黯然下台。
受埃及和突尼斯动乱的波及,阿尔及利亚、伊朗、巴林、也门和利比亚等国也都发生了规模不同、大小不一的反政府游行。
从1969年上台至今,卡扎菲在利比亚的执政时间进入第42个年头,是非洲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2011年2月15号,数百名利比亚民众在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举行抗议活动,与当地警方和政府支持者发生冲突,之后,抗议示威的浪潮很快席卷了首都的黎波里,整个国家处于内战状态。渐成规模的利比亚反对派示威,将执政42年的卡扎菲逼入了绝境。
至于利比亚社会动乱的直接原因,有消息称,利比亚政府与代表1996年利比亚“阿布萨利姆”监狱事件受害者家属的委员会之间谈判的破裂,是引发了这次抗议运动的导火索。当年,该监狱的数百名囚犯被安保部队开枪射杀。目前,政府已经同意进行赔偿,但委员会要求惩治犯罪嫌疑人,遭到了政府的拒绝。
另有说法称,受外界的影响,利比亚多个反对派团体举行抗议活动,呼吁利比亚进行更加广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目的是要求卡扎菲下台并和平移交权力,因而引发了骚乱局面。
自2011年2月15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以下是2011年以来利比亚局势大事记:
2011年2月15日,利比亚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抗议活动随后波及首都的黎波里。游行示威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
2月20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发表电视讲话,警告说利比亚有发生内战的危险。
2月22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决定暂停利比亚参加阿盟及其所有附属机构会议的资格,直至其对本国人民的诉求予以回应。鉴于安全局势动荡,多国开始紧急撤离在利比亚人员。
2月25日,联合国方面估计,自2月15日利比亚反政府示威爆发以来,短短10天内,死于卡扎菲军队枪口下的示威者已经超过1000人。利比亚人权联盟组织3月2日称,半个月来共有约6000人在利比亚动乱中死亡,其中的黎波里有3000人,班加西有2000人,另外1000人在其他城市。死亡数字的不断攀升,招致了安理会的反对,并决定把这一暴行提交给国际刑事法院进行“反人类罪”调查。
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家庭主要成员出国旅行、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等。
3月1日,联合国大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决议,中止利比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资格。这是联合国大会首次中止人权理事会某一成员国的资格。
3月12日,阿盟在开罗召开成员国外长紧急会议,决定促请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行动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
3月13日,继收复西部城市扎维耶以及东部的贾瓦德、拉斯拉努夫、布雷加等城市后,利比亚政府军开始向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及其他东部城市推进。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安理会当天上午再次就利比亚局势举行闭门磋商,于美国东部时间下午6时30分左右就法国、黎巴嫩、英国和美国共同提交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表决结果显示,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两个常任理事国以及印度、德国和巴西三个非常任理事国投了弃权票。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决议要求利比亚冲突双方立即实现停火,全面停止对利比亚平民的一切袭击,呼吁利比亚各方加强努力,推动对话,以寻求一个和平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此外,决议还决定对利比亚实施比第1970号决议更为强硬的武器禁运和财产冻结等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冻结利比亚中央银行和利比亚全国石油公司等利比亚实体的财产。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当天在安理会通过有关利比亚局势决议后的解释性发言中说,中国一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在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磋商过程中,中方和其他一些安理会成员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但遗憾的是,不少问题没有得到澄清和回答。因此,中国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说,俄罗斯和其他安理会成员所关切的一系列问题都没有获得解答,决议所包含的条款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军事干涉。
3月18日,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宣布,利比亚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3月19日,旨在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利比亚的决议问题会议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阿拉伯国家联盟、欧盟等地区组织负责人及多国领导人与会。与会各方敦促利比亚立刻停火,否则有关各方将动用包括军事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迫使决议得到落实。
同一天,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军和英军军舰与潜艇,向利比亚发射了上百枚“战斧”巡航导弹,袭击了利比亚的20多处防空设施。法国战机当天也对利比亚进行了4次军事打击,摧毁了利比亚政府军数辆坦克和装甲车。
……
2. 美英法,不达目的不罢休
利比亚时任外长穆萨·库萨2011年3月18日宣布,利比亚接受联合国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立即停火并停止所有军事行动。
库萨同时强调,利比亚重视保护平民安全、向他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重视尊重人权,遵守国际法,并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在利外国人安全。他说,利比亚致力于继续推动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利比亚民众。
但是,利比亚对决议中允许使用武力和动用军舰的内容表示疑问。库萨说,这是对《联合国宪章》第42项条款的公然违背,也是对利比亚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侵犯。
不出所料,第二天,由法国主持召开的巴黎会议决定对卡扎菲采取军事行动。
3月19日,旨在落实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利比亚决议的国际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时,20多架法国战机飞临利比亚上空,并对卡扎菲军队的地面目标进行了首次空中打击,打击行动主要在班加西周围展开,由此,法国成为第一个向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麾下地面部队发动空袭的西方国家。
与此同时,英军2架狂风战斗机从本土基地起飞,飞往地中海沿岸的北约空军基地。丹麦空军6架F-16、加拿大空军6架CF-18战斗机也正向地中海沿岸的北约空军基地进行集结。
3月20日凌晨,美军向利比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巡航导弹,打击利比亚境内20多个目标,主要是卡扎菲军队的地面防空设施。法国战机则对卡扎菲军队发起了4轮攻击,摧毁了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
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称联军轰炸了首都的黎波里、班加西等城市的数个地方,包括的黎波里郊区的一所医院,造成平民伤亡。与此同时,也有一架法军飞机被击落。
一名北约外交官员则表示,北约最高决策机构北大西洋理事会(北约理事会)已经在22日就出动成员国的海军力量,对利比亚实施武器禁运事宜达成一致。联合国通过的武器禁运决议将从利比亚各港口开始实施。北约将出动已经由英、法等国集结在地中海地区的军舰,对武器运输进行干预。
此前,北约28个成员国的代表20日没有对作为整体军事打击利比亚达成一致:北约成员国代表同意加入与执行联合国利比亚武器禁运决议相关的行动,但拒绝作为整体参加与执行禁飞区决议相关的军事行动。原因是,北约作为整体行动需获所有成员国同意,土耳其代表则对军事干预利比亚投了反对票。尽管如此,美国、法国、英国等北约成员已以个体身份参与军事打击利比亚的行动。
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数天之后,当地形势依旧不明朗。英国军方一名发言人23日称,利比亚的空军力量已被摧毁,地对空防御设施也受到重创,盟军飞机可以几乎不受阻碍地飞行。
负责指挥英军战机在利比亚上空执行禁飞区任务的英国空军副总司令巴格威尔表示,卡扎菲的空军“作为一支战斗部队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现在开始对利比亚军队施加更为强大的压力。美军高级官员23日连线五角大楼一个新闻发布会说,随着禁飞区在利比亚的建立,多国部队已开始集中力量打击利比亚的地面部队。
短短数天,西方联军战机对利比亚执行了300多次轰炸任务,发射了162枚战斧巡航导弹。
在西方多国部队军事打击开始前,利比亚反政府武装节节败退,岌岌可危。利比亚政府军3月17日曾表示,随着空中和地面部队的推进与汇合,班加西的战斗不会有任何悬念,针对反政府武装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但是,美欧军事力量介入后,利比亚反对派武装形式逆转,一路高奏凯歌,3月28日已经逼近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北约出动战机猛烈轰炸苏尔特,争取为反对派武装赢得主动。
此前,利比亚反对派主要领导人贾利勒曾在班加西表示,反对派在控制利比亚局势后将“审判卡扎菲”。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卡扎菲的支持者“早日加入反对派阵营”。英法领导人还呼吁卡扎菲本人尽快下台,以便反对派“推进政治过渡”。
卡扎菲真的要被赶下台吗?截止到4月底,利比亚局势仍持续呈现胶着状态:卡扎菲力求自保,继续统治利比亚;反对派则要求卡扎菲尽快下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目标上,双方显然没有交集。
利比亚的和平进程遥遥无期。
3.“地中海已陷战争”
就在2010年年底,意气风发的卡扎菲还是焦头烂额的欧美财界竞相讨好的人物,不少人将挽救欧洲债务危机的希望,寄托在大撒金钱的“卡扎菲基金会”和到处并购、注资的利比亚主权基金上。一些国家甚至还对利比亚油气供应寄予厚望,希望借此能多少摆脱一些对俄罗斯油气资源的依赖。
相对应地,2011年1月,在非盟亚的斯亚贝巴峰会上,志得意满的卡扎菲还在镜头聚焦下大谈“非洲合众国”的远大理想,并指望自己能成为“非洲盟主”,带领非洲各国早日铲除“新老殖民势力”,让非洲人自己当家作主,做非洲真正的主人。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仅仅几个月后,当初竞相讨好卡扎菲的欧美国家居然对他大打出手,异口同声地逼他下台;当初众星捧月般围绕他左右,聆听其“非洲一体化”高谈阔论的非洲各国,虽多少给他留些脸面,却没有一个国家公开同情他、支持他。更让卡扎菲始料不及的是,自己苦心经营42年的“铁桶江山”,瞬间却已山河破碎,只剩下苍然半壁——而且这剩下的半壁,能守多久都成了大问题。
席卷中东、北非,并已导致突尼斯和埃及两个“长寿”威权政府垮台的这一轮中东政治风暴,最初是从经济诉求开始的,由几个突发事件作为导火索,社会矛盾一激化,就酿成了暴力冲突和政治事件。
然而在利比亚,情况却有些特殊,几乎从一开始,人民心里就充满了愤怒。
2011年2月16日,示威抗议的消息从网络和半岛电视台等媒体上传出,与此同时,“雇佣军开枪”、“战斗机轰炸平民”、“卡扎菲大屠杀”的消息顷刻间传遍世界,引起各国民众的普遍关注、同情和愤怒。人们开始知道,在班加西、阿尔贝达和托布鲁克,“疯子”卡扎菲正用武装到牙齿的外国雇佣军,用飞机、坦克和大炮轰炸本国“手无寸铁的和平示威者”。
显然,卡扎菲对这股突如其来的风暴后果估计不足。尽管卡扎菲执政了42年,经过的政变、暗杀、暴动不胜枚举,然而,在他看来,这次只不过是又一次的癣疥之患,只需要恩威并施,社会就能很快平定。卡扎菲曾在2月18日就抗议示威事件发表电视讲话,誓言“不会离开利比亚”,要“坚决镇压”示威者,同时宣布给民众一些经济补贴,力图收买人心。
但是,此后几日却成了混乱和流言的天下。一方面,不断传出卡扎菲大屠杀造成无辜平民重大伤亡的消息,另一方面,卡扎菲政府内的部长、高级军官和大使们纷纷倒戈,甚至利比亚驻联合国大使沙勒格姆含泪恳求国际社会“救救利比亚人民”,驻印度、法国等国大使相继辞职,内政部长、司法部长等高官也纷纷脱离政府,“空军哗变”、“军队起义”、“卡扎菲子女逃难”之类真伪难辨的消息满天飞,甚至卡扎菲本人也被传“毙命”、“流亡”多次。
还有什么比一个轰炸自己民众的暴君更可恶?还有什么比自家外交官恳求国际社会制裁本国更可怜?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罕见一致地通过声明,同声谴责卡扎菲的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