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是一种心态。乐观的孩子对生活总是充满激情,对学习总是动力十足。面对困难时,乐观的孩子会迎难而上,更容易克服困难。
让孩子有一颗乐观的心
家教案例
有一对兄弟,一个极度乐观,一个却非常悲观。他们的父母知道这两种极端的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想让兄弟俩都做些改变。他们的父母把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
一个小时后,他们的父母走进悲观孩子的屋子,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在哭泣。原来,他不小心弄坏了玩具,怕父母会责骂自己。他们的父母走进乐观孩子的屋子,却发现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把散乱的马粪铲得干干净净。看到父母来了。乐观的孩子高兴地叫道:“爸爸,妈妈,这里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
乐观的孩子当过报童,做过好莱坞明星,任过州长,最后还当上了总统。兄弟俩的差别如此之大,是因为乐观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乐观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最有利的结果。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乐观不但是迷人的性格特征,还有更神奇的功能:它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乐观的孩子不易患忧郁症,也更容易成功,也比悲观的孩子身心更健康。
塞利格曼还认为,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最大区别就是看待有益情况和有害情况的态度。乐观主义者认为,有益情况总是永久的、普遍的,它们能够促使好的方面转化,而一旦有害情况出现,他会认为那是暂时的现象,最终是能克服的。悲观主义者认为,有益情况总是暂时的、特殊的,在遇到有害情况时,他们就会退缩不前,而且总是能找出种种不能克服的理由。
思维心理学专家史力民博士曾指出:“乐观是成功的一大要诀。”他还说:“失败者通常有一个悲观的面对事物的方式,即遇到挫折时,总会在心里对自己说‘生命就这么无奈,努力也是徒然。”’孩子常常运用这种悲观的心态面对事物,渐渐地就会丧失斗志,不思进取。因此,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乐观的习惯。
乐观是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不断进取的个性特征。孩子对那些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或对象,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无法满足自己需要的事物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乐观的性格是孩子应对人生中悲伤、不幸、失败、痛苦等有害情况的有力武器。如果孩子无法乐观地面对人生,就容易意志消沉,对前途丧失信心,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损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经验表明,孩子乐观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早期诱发理论认为,人的性格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乐观的性格可以通过实践逐步培养,悲观的性格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改变。
每个孩子都会碰到不称心的事情,即使天性乐观的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遭遇困境时,父母要多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如果孩子闷闷不乐,父母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交谈,教育孩子学会坚强面对困难,鼓励孩子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不要总是想到事情可能导致的糟糕结果。
乐乐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一天,妈妈从幼儿园接乐乐回来,发现乐乐有点闷闷不乐。
“乐乐,今天幼儿园有什么高兴的事呀?”妈妈问乐乐。
“今天一点都不好玩。”乐乐不高兴地回答。
“为什么呀?出了什么事吗?”妈妈问道。
“今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很会说话,一直给同学们讲搞笑的事情。同学们都不理我了!”原来,乐乐今天在幼儿园受到冷落了。
“那不是很有意思吗?以后,你每天都可以跟这样一个会说笑话的人玩了,你不高兴吗?”妈妈引导乐乐。
“可是,同学们都不理我了呀!”乐乐有些着急了。
“只要你和同学们一样与那位新同学一起玩,你们不是都可以玩得很开心吗?其他同学还是跟你一起玩的呀!是不是?”妈妈为乐乐分析说。
“嗯,好像是。”显然,乐乐同意了妈妈的看法。一路上,乐乐又恢复了往常的快乐。
父母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只要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把心中的烦恼说出来。烦恼很快消失了,孩子也会恢复快乐。当然,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困难,教孩子正确地保持乐观的情绪。
许多孩子不快乐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自由。父母对孩子太过溺爱,往往会抑制孩子们的一些行为和举动。父母替孩子包办一些事情,孩子就会事事不用做,也无法在做事中得到乐趣。
教育学家认为,要培养孩子乐观开朗的性格,就不要对孩子管教过严,而是要允许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两三岁的孩子应该可以自己选择早餐吃什么、什么时候喝牛奶、穿什么衣服等;四五岁的孩子应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周末去哪里玩等;六七岁的孩子应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什么时候学习等;上小学的孩子应该可以结交朋友、带朋友来家玩等。
孩子只有从小就享受到家庭民主,才更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因此,明智的父母总能够适时给孩子较大的空间,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孩子在遇到困境时,往往会表现出悲伤。父母应该允许孩子适当地表现悲伤。如果在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要表现出丝毫软弱,孩子就会把心中的悲伤积聚起来,久而久之,产生消极影响。
小兰刚上小学不久,就发生了一件让她伤心的事情。与她从小就非常要好的伙伴小艳,在班上认识了一个从外地转学来的同学。小艳与新同学的关系非常好,小兰被忽视了。
当小兰向妈妈哭诉自己遇到的情况时,妈妈并不理解小兰的想法,反而呵斥道:“这么一点小事也值得伤心。真是没用的人!”妈妈的呵斥让小兰更加伤心。从此,小兰变得郁郁寡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对妈妈说了。等妈妈意识到小兰发生了变化时,小兰已经变得非常悲观了。
当孩子表现出的悲伤或软弱时,父母不要呵斥孩子,应该让孩子尽情地发泄心中的不快。孩子只要将不快发泄出来,自然会恢复心情的平衡。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父母应该及时安慰孩子,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感受,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教育专家对父母的中告
父母让孩子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可以使孩子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失败面前不气馁。
乐观的人更易成功
家教案例
黑人记者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记者。在还没有消除种族歧视的美国,伊尔布拉格凭借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不懈的努力,跨越了自己是黑人的心理障碍,获得了整个社会的认可。
但是伊尔布拉格小时候一直很悲观,而且常常受到身边的白人孩子无端的欺辱。他的内心总是封闭的,但后来的经历却改变了他。他对自己的朋友说:“如果没有我的父亲,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是他赋予了我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和毅力。”
有一次,他的父亲带着他去参观梵高的故居。在伊尔布拉格的想象中,梵高一定是生活在非常豪华的家庭中,但是当看到梵高生前坐过的木质板凳和穿过的破旧皮鞋时,他惊呆了,他无法相信一位令世人景仰的天才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
伊尔布拉格问父亲:“爸爸,梵高不是一位身价百万的富翁吗?”
爸爸微笑着对他说:“不是的,梵高很穷困,比平常人还要穷困,因为他连娶妻的钱都没有。”
后来,伊尔布拉格和父亲又去参观安徒生的故居。伊尔布拉格从小开始就非常喜欢安徒生童话。在他的想象中,安徒生一定也像童话故事里面的王子一样地生活着。但是情况再一次出乎他的意料,安徒生的房屋很简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而且客观地说,从他的房屋中看不到任何童话中浪漫的气息。此时,伊尔布拉格又得知安徒生只是一个鞋匠的儿子,鞋匠的生活非常清贫,只住在一个小小的阁楼里。
这些难得的经历让伊尔布拉格改变了从前的想法,不再觉得自己的黑皮肤很刺眼,也不再认为自己的地位卑微,不如那些白人孩子。伊尔布拉格开始喜欢迎着阳光前进,最终取得了成功。他对人说:“是梵高和安徒生告诉我,上帝没有贬低我的意思,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把生活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人们需要找到一个方向标,让生活愉快地进行下去,而乐观积极的情绪,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人们如果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低头,那么就会停滞不前,不仅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会让生活变得黯淡无光。
父母都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的人生,因为孩子乐观地面对生活,朝着梦想的方向不断努力前行,就会将很多不好的因素向好的因素方面转化。
十全十美的事物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有的人因为存在某些不足,就消极地对自己全盘否定。在客观的外界条件中,人们可以找到很多因素作为自己失败和不幸的理由,但此时人们没有意识到,消极避世的情绪正在慢慢地俘虏自己,本应该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就化成了泡影,人就是这样逐渐被自己打败的。
人的意识指导着人的行为,孩子也是一样的。人们常常会惊叹于神奇的意志力,它能在关键时刻让人发挥出超乎常人的能力。但是,意志力缺乏也会让一个人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父母应该教会孩子掌控自我,消除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消极情绪,能够在心情灰暗的时候看到事情的阳光面。因为,孩子只要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
教育专家对父母的忠告
悲观的孩子看待事物总习惯于从消极的方面着眼,因而做事畏首畏尾,很难获得成功:而乐观的孩子看待事物往往能够从积极的方面着眼,因而做事勇往直前,容易获得成功。父母要做乐观的人家教案例
两个星期前,马伟的妈妈许诺这个星期天带他去动物园玩。可是,单位临时有事,需要加班,马伟的妈妈不能带马伟去动物园玩了。